馬斯克的SpaceX快速崛起,中國航天不如一家美企?

2020-06-07 科學探索菌

迅速崛起的 SpaceX


SpaceX 即太空探索技術公司,由美國人馬斯克於 2002 年創立,屬於商業航天公司。僅 18 年的時間,SpaceX 就在航天技術的關鍵領域取得了比中國還強的成就,特別是在商業航天領域處於世界領先地位。

馬斯克的SpaceX快速崛起,中國航天不如一家美企?


創立僅 4 年,SpaceX 就於 2006 年從 NASA 獲得了商業軌道運輸服務合同。由於 NASA 的太空梭將在 2010 年退役,2008 年又獲得了價值 16 億美元的商業補給服務合同。至此,SpaceX 才步入了正軌。


SpaceX 開發了可部分重複使用的獵鷹運載火箭,使商業航天的發射成本降低了很多。還開發了龍系列飛船,用於運送貨物及太空人往返太空。獵鷹重型運載火箭的近地軌道推力是世界上現役最強的,其近地軌道運載能力可達 63.8 噸,是長徵五 b 運載火箭推力的近 3 倍。2020 年 5 月 30 日,兩名美國太空人搭乘龍載人飛船,由獵鷹 9 號運載火箭成功送入太空,實現了全球首次商業載人飛行。

馬斯克的SpaceX快速崛起,中國航天不如一家美企?


超低的發射成本,就足以證明 SpaceX 的價值。SpaceX 現在是上市公司,市值也很高,除了一些概念炒作,其本身的實力也毋庸置疑。


SpaceX 獲得了 NASA 的大力扶持


SpaceX 之所以這麼強,因為它是一家美國航天公司,並且還獲得了 NASA 的扶持。

馬斯克的SpaceX快速崛起,中國航天不如一家美企?


從冷戰開始,美蘇兩國的航天技術就迅猛發展。蘇聯解體後,美國就是世界上最大的航天大國。此前,美國的航天發射任務主要外包給波音、洛克希德·馬丁等公司,它們當中的許多公司還是美國國防部的軍火供應商,可以算作國家隊。而私營的商業航天公司起源於 21 世紀初,2000 年,亞馬遜的貝佐斯創立了藍色起源,之後才有馬斯克的 SpaceX。


下圖為億萬富翁貝佐斯在藍色起源航天公司的試驗現場。

馬斯克的SpaceX快速崛起,中國航天不如一家美企?


眾所周知,航天基本上不賺錢,通常都需要靠國家財力來助力航天技術的發展,經濟小國根本玩不轉。商業航天發射的市場就那麼大,商業航天市場早早的就被美歐俄佔領了。而美國作為經濟大國和航天大國,擁有足夠的市場來養活私營商業航天公司。近些年,NASA 的預算雖然被大量的削減,但是相比其它國家的航天機構來說,還是非常富裕,養活幾家商業航天公司還是可以的。


航天領域是資金和技術密集型行業,行業門檻本身就非常高,惡性競爭和壟斷都不是好事,NASA 也並沒有單單扶持 SpaceX,對其它航天公司也有扶持。SpaceX 的飛速發展,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有來自 NASA 的技術支持。當然 SpaceX 本身也很出色,火箭回收利用技術大大降低了航天發射成本,沒有辜負 NASA 的期望。

馬斯克的SpaceX快速崛起,中國航天不如一家美企?


表象之下,實際上是中美航天之間的實力差距


SpaceX 作為私營航天公司,能夠發展的這麼快,除了 NASA 的扶持,更重要的原因是美國航天業發達,擁有大量航天技術人才,大量航天領域的關鍵技術和儀器設備都掌握在美企手中,發展過程中完全不會受到外部勢力的打壓。SpaceX 的技術實力是美國航天技術實力的體現,其發展時間雖短,但起點很高,屬於那種站在巨人身上的人。

馬斯克的SpaceX快速崛起,中國航天不如一家美企?


當今世界主要的航天大國是中美俄。歐盟雖然也很強,但並不是一個國家。俄羅斯的航天技術繼承自前蘇聯,中國完全屬於自力更生。如今,美國的航天技術依舊保持世界第一,中國和俄羅斯的航天實力差距不大。如果俄羅斯有強大的經濟支撐,中國的航天技術可能還要排在俄羅斯之後。


單從各國所擁有的衛星數量,就能說明這種差距。截止目前,全球的在軌衛星有 1000 多顆,而地球上空有一半的衛星屬於美國。下圖形象地說明了太空中衛星數量的逐年變化。

馬斯克的SpaceX快速崛起,中國航天不如一家美企?


我國的航天技術從 90 年代開始奮起直追,經過了數十年的奮鬥,期間還有美國的持續打壓,才有了如今的成就。我國目前已經能夠獨立開展載人航天、探測器登月等航天工程,但是與美國相比,差距還很大。要知道,美國在上世紀 70 年代就完成了載人登月,並且還發射了許許多多的行星探測器。大部分天文照片以及天文數據的來源,都有 NASA 的身影,就足以說明。我國雖然也有私營航天公司,但整體實力非常弱。

馬斯克的SpaceX快速崛起,中國航天不如一家美企?


SpaceX 雖然是私營航天公司,但背後也有美國政府的支持。比如馬斯克 2019 年以來搞的星鏈計劃,預計要在太空中至少布置 1.2 萬顆通信衛星,用來組成天基網際網路。沒有美國政府的批准,SpaceX 也實施不了這個計劃。背後究竟還有什麼目的,這兒就不細究了。如果是我國來首先搞這個項目,發射如此多的衛星佔據軌道資源,估計會受到許多國家和國際組織的反對。我國要想發展私營航天,也需要國家的大力支持。


如圖所示,星鏈計劃中覆蓋全球的密集衛星網絡。

馬斯克的SpaceX快速崛起,中國航天不如一家美企?


航天事業商業化能夠推進人類航天的發展,總的來說是一件好事,說不定在 30 年之後的 2050 年,平民也能夠去外太空旅行。奈何,世界有國別之分,尖端技術握在自己手裡才會覺得踏實。有先行者,能夠讓我們少走一些彎路;有強大的對手,則可以激勵我們奮起直追。敬畏對手,超越對手,希望我國的航天事業更上一層樓。


感謝閱讀,歡迎關注我。

相關焦點

  • Spacex公司吊打俄美航天
    spacex公司吊打俄羅斯航天和美國航天,馬斯克的三點獨門絕技馬斯克今天利用獵鷹9號衛星,為美國國家航天局發射了GPS三代衛星。目前spacex公司的發射成功率達到了98%,而且是在一級火箭可回收狀態下達到的成績,開創了世界上航天工程的歷史紀錄。最近,俄羅斯航天政策研究所所長莫伊謝耶夫說,這家只有6000人的私企,卻已經與擁有25萬員工的俄羅斯國家航天集團公司相當。
  • 馬斯克被威脅!NASA要取消與SpaceX的合同,或因上海特斯拉工廠
    近日,美商務委員會談判代表正在考慮NASA授予SpaceX的合同是否合適,理由竟然是上海特斯拉工廠接受了大量低息貸款,無端指責馬斯克可能因此洩露SpaceX的先進技術。馬斯克被盯上了,原因竟然是因為去中國建廠。
  • SpaceX首次載人火箭發射在即,全民太空時代即將開啟
    ,這將結束NASA在載人航天領域長達9年的中斷。此次發射對馬斯克、SpaceX和NASA來說都至關重要。如果此次發射成功,將標誌著在可重複使用太空飛行器的發展過程中,實現了新的裡程碑,未來將會使得太空旅行價格更低。SpaceX的創始人埃隆馬斯克,人稱鋼鐵俠,1971年出生於南非,畢業於賓夕法尼亞大學,獲經濟學和物理學雙學位。
  • spacex公司星艦SN6再次起飛,馬斯克的星空越來越近了
    本月5日,spacex的「大水塔」SN5首次實現全尺寸星艦原型機起飛,處女跳150米驚豔了全世界,讓很多認為不可能的「專家」閉了 嘴。然而spacex可不僅僅只進行一次150米跳躍測試,另一艘星艦將在8月28日再次起飛!
  • spacex公司星艦SN6再次起飛,馬斯克的星空真的越來越近
    本月5日,spacex的「大水塔」SN5首次實現全尺寸星艦原型機起飛,處女跳150米驚豔了全世界,讓很多認為不可能的「專家」閉了 嘴。然而spacex可不僅僅只進行一次150米跳躍測試,另一艘星艦將在8月28日再次起飛!
  • 馬斯克的「大水塔」飛天了!今早spacex星艦SN5成功完成150m跳躍
    等待測試的SN5SN是spacex技術驗證的系列的星艦型號,按照馬斯克的說法,在星艦完全實現之前,spacex將建造20個SN系列的驗證機,SN5就是第5個。其實在SN之前,還進行過MK系列原型機的建造,後來由於工藝的升級,全部改成SN系列了。
  • SpaceX載人航天任務取得圓滿成功,馬斯克給我們帶來了哪些啟示?
    大學畢業後,馬斯克就迫不及待開始了創業。雖然迫不及待,但他並不盲目。在他上大學時,他就認準了三個行業——網際網路、可再生能源和太空探索。到2002年5月,馬斯克又創立了一家新公司——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在他看來,太空行業是可以為整個人類謀福祉的終極領域。而他創辦SpaceX的使命其實很簡單,讓人類登上火星;他的終極目標便是,讓人類移民火星成為可能。
  • 馬斯克再創歷史,SpaceX龍飛船成功送太空人返回地球
    連馬斯克都坦言:「我是一個無神論者,但這一次我為他們祈禱」。象徵SpaceX作為一家民營科技公司,擁有充分能力開展載人太空任務。SpaceX是首家參與載人升空計劃的私人太空企業,這次亦是SpaceX首次載人降落嘗試。
  • 航天深度報導二:非載人航天——發表在SpaceX的載人航天之後(下)
    發射領域有太空探索技術SpaceX、有藍色起源Blue Origin、俄羅斯的聯盟號/質子號,中國的長徵/快舟/星耀系列、歐洲航天的阿麗亞娜系列等等,還有日本、印度、巴西等眾多潛在的航天梯隊。以及未來的空天通訊(俗稱星聯網)已開展項目的有美國星鏈Starlink、OneWeb、Prijet Kuiper等,中國鴻雁、虹雲、微納星座等,可謂精彩紛呈,各展優勢。
  • 為什麼是馬斯克的SpaceX?
    當地時間5月30日,美國宇航局(NASA) 與太空探索科技公司SpaceX聯手的商業載人航空計劃(CPP)的首次載人試航成功,開啟了全球商業載人航天新時代。NASA數據顯示,逾300萬人在線觀看了直播。而馬斯克本人,也在社交媒體上進行直播。
  • 翎客航天會是中國的SpaceX?
    8月11日消息,中國火箭民企翎客航天科技有限公司完成RLV-T5可回收火箭第三次低空飛行及回收試驗,飛行高度300米,落點精度優於7釐米,點火時間50秒。這是繼今年7月25日星際榮耀的「雙曲線一號」火箭在酒泉順利發射升空後,中國民營航天帶來的又一個好消息。
  • SpaceX載人龍飛船發射成功,私人企業家馬斯克載人航天被封神
    3時22分),SpaceX載人龍飛船在美國佛羅裡達州甘迺迪航天中心39號發射臺發射成功了,搭載了羅伯爾和道格拉斯兩名NASA太空人,用的是「獵鷹9號」火箭將馬斯克的「龍飛船」送上了高空,飛往國際空間站。
  • SpaceX龍飛船完美海面濺落!商業載人航天時代開啟
    這是龍飛船首次執行載人飛行任務,這也標誌著世界商業載人航天新時代的開始!SpaceX首次載人航天任務完美收官,馬斯克發文表慶祝想必Bob Behnken在昨日早已按捺不住將要返回地球的激動心情,「我的行李已經打包好了,準備返航」。
  • 馬斯克:特斯拉、SpaceX雙豐收
    實現年交付50萬輛電動車目標特斯拉過去一年股價大漲500%,市值逼近4000億美元,成為全球市值最高的車企;特斯拉還首次實現了四個季度持續盈利,並有望實現今年交付50萬輛電動車的目標。目前特斯拉全球已經擁有了包括美國加州弗裡蒙特工廠和中國上海臨港兩個超級工廠,明年特斯拉還將增設德國柏林以及美國德克薩斯州奧斯汀的兩座工廠。特斯拉位於上海臨港的超級工廠目前的年產能已經增至25萬輛,並首次向歐洲出口電動車。從工廠開工建設到大規模交付,特斯拉臨港工廠創下了「光速」紀錄。
  • SpaceX首次正式載人航天任務發射成功,助力美國重回太空
    三 艱難轉型美國太空計劃最終確定的替代方案不是技術創新,而是哲學和政策創新,也為馬斯克這樣的瘋狂創業者崛起創造了生態環境波音和洛克希德以及其他公司都因為過分謹慎而花了太多錢, SpaceX卻膽量驚人:從設計、製造的高度垂直一體化到積極擁抱新技術,馬斯克實實在在降低了航天工程的成本。
  • 馬斯克再創歷史,SpaceX開啟商業載人航天新時代
    而善於營銷的馬斯克,早已經把每一次重要的發射任務變成一場「太空大秀」,而這首次載人航天的亮點當然也不少了。而過去或現役的飛船,無論是美國的阿波羅飛船、俄羅斯的聯盟號飛船,還是中國的神舟飛船,可以搭載的人數都不超過 3 人。
  • 馬斯克的SpaceX,用三手火箭,完成了第100次成功發射
    對於人類的商業航天探索,100次成功,是前所未有的新記錄。SpaceX的經營情況從未公開披露,但如今獵鷹9型號已經成熟,馬斯克也開始使用這一型火箭開始快速推進商業計劃。壓縮成本,快速迭代,激進的產品技術路線,無論是汽車還是火箭,馬斯克都採用這樣的方法。
  • 馬斯克發布星際飛船項目最新進展,太空時代競爭將更加激烈
    目前,星艦項目推進效率極為驚人,近日,馬斯克在社交媒體上再次曬出了該項目最新測試飛船的圖片,並公布了後續型號的具體細節,讓我們看看吧!,區別無非是美、中、俄、歐各自發展技術水平和道路的問題。但馬斯克和spacex的出現,意味著航天商業化時代的號角已經吹響。如果馬斯克成功了,星際飛船(starship)項目達到預期目標,(特別是考慮到SN系列的外殼竟然使用了食品級不鏽鋼,其成本控制能力可謂驚人)美國就有廉價大規模把地面物資投送到太空的能力,對月球、火星進行殖民和開發不再是遙不可及的目標。
  • 追趕馬斯克的中國商業航天拓荒者 | 深網
    2008年,他拿到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碩士學位,畢業後進入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工作,任某航天型號總體技術負責人,2016年作為發射場該航天型號01指揮員圓滿完成首飛任務。2017年初,苗建全離開工作了近10年的航天科技集團,決定創辦一家做商業遙感衛星的公司。
  • [航天]SpaceX星艦驚躍150米 馬斯克:更多測試
    ,證明了SpaceX的能力,能力越大,責任越大自從5月30日載人實測發射與在軌對接成功後,NASA方面對SpaceX的非常認可,已經初步安排9月份開始啟動正式載人航天任務甚至還允許SpaceX採用「二手」火箭與龍飛船執行第2次正式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