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少女壯士
做一個帥氣的卡友很累,這點我真的深有體會。
水冷發動機在長期使用過程中,有時會出現油底殼進水的情況,油底殼進水後機油與水形成一種灰白色的混合物,粘度大大降低,如發現不及時,將造成發動機拉瓦等嚴重後果。造成油底殼進水的原因有以下幾方面。
1 .氣缸墊損壞發動機氣缸墊主要用來密封各氣缸以及各氣缸對應的水道和機油油道。由於水本身的流動性較好,而且氣缸體內的水循環速度較快,因此一旦氣缸墊損壞,水道內的水便會流進機油油道,造成發動機油底殼進水。氣缸墊損壞是造成油底殼進水的主要原因之一,對正常使用的乾式缸套的發動機而言,氣缸墊損壞是機油進水的首要原因,有時是唯一原因。而氣缸墊使用時間過長、安裝氣缸蓋時螺母沒有擰緊到規定的扭矩或沒按規定的順序擰緊,都容易加速或造成氣缸墊的損壞。油底殼進水後,若將氣缸墊從發動機缸體上拆出,這時氣缸墊密封水道和機油油道之間的部分應有溼透的痕跡,如沒有溼痕,則應立即從其他方面查找原因。
2 .缸套密封圈損壞對溼式缸套的發動機而言,由於缸套密封圈要承受一定的壓力,若所加冷卻水的水質不良也會對密封圈產生或多或少的腐蝕,因此一旦發動機使用時間過長,缸套密封圈便容易損壞。而如果缸套安裝不正確,將直接造成密封圈被擠壓變形甚至損壞,並最終導致缸體內水順著缸套外壁直接進人油底殼。判斷缸套密圈是否損壞,可以先將發動機油底殼拆下,並將水箱加滿水,這時在發動機的下面如果發現缸套外壁有向下滴水的情況,則是該缸套密封圈損壞;如果沒有,則說明是其他方面的原因,這時可拆下氣缸墊或其他部分進行檢查。
3 .機油冷卻器損壞機油冷卻器損壞是造成發動機進水的主要原因之一。由於機油冷卻器內藏於機體的水腔之中,如果加人的冷卻液不符合標準,將對冷卻器腐蝕很大,甚至造成冷卻器出現鏽縫。由於水流動性好,因此冷卻器外部的水便會滲透到內部機油裡,並最終流到油底殼內。由於正常使用中機油冷卻器並不容易損壞,因此該原因往往容易被忽視。如我們公司一臺卡特 966fn 裝載機,在使用過程中發動機油底殼出現了進水的情況。一開始,維修人員認為是氣缸墊損壞所致,但將缸蓋拆下後,發現氣缸墊密封水道和油道之間的那部分並無溼痕,更無損壞的地方。於是,維修人員又認為可能是缸套密封圈損壞所致,將油底殼從發動機上拆下,並向缸體上部的水道慢慢加水直至加滿為止,而在發動機底部並沒有發現各缸套周邊有滴水的現象,因此可以排除缸套密封圈損壞的可能。經最後分析,一致認為是機油冷卻器損壞所致。拆下機油冷卻器並將其出油口用塑料布紮緊,然後放到水中並將進油口露出水面,用壓縮空氣通過進油口向機油冷卻器內慢慢地充氣,這時發現機油冷卻器有氣泡冒出,證明判斷準確。
4 .缸體或缸蓋出現裂紋正常使用過程中,缸體或缸蓋一般不會出現裂紋,出現裂紋則大多是由於人為的因素造成的。如氣溫下降時工作完後沒有及時給發動機放水,或者發動機機體溫度過高時向發動機機體上潑水,這些均容易造成發動機缸體或缸蓋出現裂紋,致使水道和油道互通。
5 .其他因素由於發動機生產廠家不同,因此各發動機的構造也有不同之處,這在處理發動機油底殼進水的故障時首先應想到的。我公司有一臺東風自卸車,其發動機為朝柴 6105 柴油機。該發動機油底殼出現了進水的情況,開始將缸蓋拆下,結果發現缸墊並無異常;然後將油底殼從發動機上拆下,並向缸體水道內加水直至加滿,結果發現其中一缸套外側有向下滴水的現象,但由於缸套為乾式,說明故障根本不可能出現在缸套上。後順水珠查找,結果發現水珠是從氣門推桿內側的缸體上流下來的。將氣門推桿外側發動機兩偏蓋卸掉,結果發現在氣門推桿裡側的發動機缸體上均勻地分布著 6 個水堵,其中一個已嚴重腐蝕,有水滴向外滲漏,更換水堵後故障便被排除。
除了發動機構造的因素以外,造成發動機油底殼進水的原因還有很多。因此,在處理水冷式發動機油底殼進水的故障時,要從多方面人手,而且一定要先易後難,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根據發動機構造、使用以及其他情況的不同,找出真正的故障原因之所在。
註:本文內容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請尊重版權保留出處,一切法律責任自負。卡車之家登載此文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也不代表本網對其真實性負責。您若對該稿件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質疑,請即與卡車之家聯繫,本網將迅速給您回應並做處理。
● 相關閱讀:
純手工打造 巴掌大小32缸發動機見過麼
今天只談霸天虎 淺析飛機發動機的軼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