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周年推出線上展覽 告訴你60個「真是沒想到」奇趣科學知識

2021-01-17 未來網

六十載來,這一根生土長、年深日久的民族少兒科普品牌為一代又一代讀者發蒙解惑,培英育才,照亮了無數個美好的童年。

  未來網北京4月13日電(記者 謝青)「算盤上為什麼多2顆算珠?」「龍貓是鼠還是貓?」「玉米『鬍子』有啥用?」「誰是天下最高峰?」「月球背面有什麼秘密?」

  2020年是《我們愛科學》創刊60周年,值此60歲生日之際,中國少年兒童新聞出版總社推出「慶祝《我們愛科學》創刊60周年暨60個『真是沒想到』奇趣科學知識」主題展覽,展覽從歷年出版的雜誌中精選了60條既新奇又貼近生活的科普小知識,與幾代讀者以及所有對科學感興趣的朋友共同慶賀,分享科學之美。

  掃碼參觀展覽

  未來網記者了解到,本次「60個『真是沒想到』奇趣科學知識」線上展覽是雜誌內容與新媒體技術相互融合的產物。展覽細分為通識篇、動物篇、植物篇、抗疫特別篇等十個板塊,用通俗而生動的語言搭配精美的插圖,向讀者講述這些領域的種種奇趣科學現象和豐富多彩的知識,並通過令人耳目一新的形式進行多渠道的線上發布。

  「《我們愛科學》雜誌始終堅持以傳播科學知識、激發創造靈感、啟迪科學智慧、培養科學素質為宗旨,堅持高質量、高標準辦刊,通過多種方式弘揚科學與科普之聲。」據《我們愛科學》雜誌主編王榮偉介紹,除了關注刊物本身的質量外,雜誌還注重培養讀者的科學探究能力。

  據悉,《我們愛科學》雜誌創刊於1960年,是我國創刊最早的少兒科普刊物,2010年月發行量即突破100萬冊,目前月發行量120萬冊,是中國少兒科普第一刊。

  六十載來,這一根生土長、年深日久的民族少兒科普品牌為一代又一代讀者發蒙解惑,培英育才,照亮了無數個美好的童年。有許多活躍在科學界、文學界及其他領域的知名人士就是在這本讀物上起步,或者作為忠實讀者受過它的鼓舞和啟發,比如在雜誌上發表過不少作品的著名科普作家葉永烈,曾在公開場合表達對《我們愛科學》肯定的科幻作家劉慈欣,以及騰訊公司創始人馬化騰——他對科學、對網際網路的興趣正來自於童年時期訂閱的《我們愛科學》等科普雜誌。

  資料圖

  實際上,早在1981年,《我們愛科學》雜誌就舉辦了「小小發明家」競賽,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首次在少年兒童中開展的啟發智力、活躍動手能力的競賽活動,活動動員小讀者把關於發明的設想寫成文字或做成實物投稿,得到了熱烈的反響,收到的發明建議達六七萬條之多,後來還被拍成了系列電視片《小小發明》。

  自2013年起,《我們愛科學》雜誌社在全國青少年及中小學中組織開展「科學家進校園」系列活動,邀請來自中國科學院、中國科普作家協會、中國探險協會等機構的專家,對少年兒童進行科普講座及科技活動指導,培養少年兒童對科學的興趣。該活動每年舉辦兩百多場,覆蓋全國幾十個省市自治區,累計至今已有近千所學校、數十萬學生參與。

  2020年,《我們愛科學》參與主辦「抗擊新冠病毒全球海報設計公益活動」,在公眾號發表全國中小學抗擊疫情作品上百期,踐行出版社責任擔當。此外,《我們愛科學》雜誌每年都會給貧困地區捐贈書刊雜誌,並去往貴州、新疆等地區舉辦公益科普講座,讓更多孩子得以走近科學和科研。

  近些年,《我們愛科學》雜誌也在不斷升級,除雜誌外,為滿足讀者閱讀興趣和需求,先後推出「科學大偵探」「數學西遊記」「地理探奇」系列叢書,內容豐富多彩,知識準確實用,得到了廣大少年兒童的認可和喜愛。

  面對科技的飛躍,《我們愛科學》亦在與時俱進,不斷深化新技術在雜誌上的應用,如AR、VR、點讀等。讀者用APP掃描雜誌的特定頁面,即可在平板或手機上呈現立體動畫或小遊戲,更直觀地感知雜誌中提及的科學現象與科普知識。

  2017年起,科學課程被納入小學必修課;2019年6月,《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義務教育質量的意見》發布,強調要提升智育水平,加強科學教育和實驗教學;2020年,新冠疫情突發,讓大家進一步認識到科學教育與科學閱讀的重要性,通過科學閱讀認識自然,才能對人與自然的關係擁有更深刻的認識。

  此外,2020年《我們愛科學》雜誌借60周年之際,除了「60個『真是沒想到』奇趣科學知識」主題展覽外,還將陸續舉辦「科學大闖關」「我要上雜誌」「小小科學家評選」等兼具趣味性和知識性的活動。

  「這些繽紛多彩的活動既是對過去六十載歷程的總結與回顧,也是對當下社會需求的著眼與擔當,更是對未來之路的展望。」王榮偉表示,希冀在今後的日子裡,雜誌也一直與廣大讀者夥伴玩在一起、學在一起、成長在一起。

相關焦點

  • 「60個『真是沒想到』奇趣科學知識」線上展覽分享科學之美
    2020年是《我們愛科學》創刊60周年。值此60歲生日之際,中國少年兒童新聞出版總社推出「慶祝《我們愛科學》創刊60周年暨60個『真是沒想到』奇趣科學知識」主題展覽,與幾代讀者以及所有對科學感興趣的朋友共同慶賀,分享科學之美。
  • 「真是沒想到」奇趣科學知識大展覽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很多人們習以為常的現象背後,其實都隱藏著令人意想不到的科學道理。你知道老鼠可能是人類的祖先嗎?你知道斑馬是白馬還是黑馬嗎?你知道冠狀病毒家族都有哪些成員嗎?首都圖書館聯合中國少兒科普第一刊《我們愛科學》雜誌特別為小讀者在線推出「真是沒想到」奇趣科學知識大展覽!
  • 班級活動 | 五星戰隊探索科學 共慶中國科學院電工研究所建立60周年
    ——2018年是中國科學院電工研究所創建的第六十周年,所裡特意在10月14日舉辦「電工研究所60周年開放日」活動。
  • 常博「海洋武士」展,60多種海洋甲殼動物標本亮相
    「網紅」皮皮蝦的另一身份你知道嗎?   常博「海洋武士」展,60多種海洋甲殼動物標本亮相  4月20日上午,現代快報記者從常州市博物館獲悉,該館將於4月22日舉辦「海洋武士——甲殼動物展」。屆時,將集中展出包含新晉「網紅」皮皮蝦在內的60多種海洋甲殼動物標本。  浩瀚無際的海洋令人心馳神往。
  • 香港鱷魚恤60周年慶典 終端主打香港精神
    因為一直紮根香港,鱷魚恤的60周年慶以「60年,我們一起撐的香港精神」為周年主題,為此,鱷魚恤公司舉辦了「鱷魚雕塑設計公開賽」,製造全城參與的機會,讓香港人發揮創造力。參賽者只要提交一份設計獨特、充滿創意、體現「香港精神」的鱷魚圖片即可,最後勝出的10幅作品將會製成鱷魚雕塑,與其他名人作品在今年11月底開始的香港大型設計展DETOUR上展出。
  • 廣州動物園元旦迎來60周年園慶
    大洋網訊 2018年1月1日上午,60名打扮成各種動物的小朋友,在廣州動物園南門歡樂世界立體花壇前,以一支歌舞表演《快樂的動物大家庭》,拉開了「廣州動物園建園60周年紀念活動」的帷幕,園慶的啟動儀式處處充滿著歡快和感動。
  • 華僑大學校史館開館 線上線下再現60年發展史
    為獻禮建校60周年,華僑大學遷址改建後的校史館27日正式開館,並同步上線網上展館,方便因疫情等原因不能「回家」的海內外校友、各界人士了解華大校情校史。  華僑大學1960年創辦於福建泉州,目前在泉州、廈門兩地分別設有校區。
  • 麥可·傑克遜誕辰 60 周年,一個展覽討論他對藝術家們的啟發
    麥可·傑克遜( Michael Jackson )誕辰 60 周年之際,倫敦國家肖像美術館( The National Portrait Gallery )為其策劃了一個新展「麥可·傑克遜:在牆上」(Michael Jackson: On the Wall )。展覽圍繞著受這位「流行之王」啟發的當代藝術創作展開。
  • NASA公布60周年紀念logo
    IT之家1月4日消息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今日發布了一個新的logo,用於紀念該機構成立60周年。2018年10月1日,美國宇航局將迎來成立60周年紀念日。1958年7月29日,德懷特·d·艾森豪總統籤署了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成立的法案。
  • 生命科學學院舉辦60周年校慶院慶系列活動
    根據學院的統一部署,在生命科學學院六十周年院慶籌備工作小組的精心組織下,本著「溫情凝聚校友 學術崇學尚教 活動多彩紛呈」的原則,生命學院舉辦60周年校慶院慶系列活動,為廣大校友回母校參觀交流訪問搭建平臺,為廣大師生獻上精彩紛呈的學術報告,集中展示生命學院六十年的輝煌歷史和成績,凝心聚力,為新甲子實現建設世界生命科學領域一流學院的目標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實現了良好的開端
  • 當我們無法親臨現場,有時虛擬觀展可以看到更多 | 線上展覽推薦
    事實上,除了通過數位化技術將展覽搬到線上之外,故宮也在虛擬實境領域展開了不少探索與實踐。從2000年起,故宮便計劃推出「V故宮」項目,以故宮古建築的三維數據可視化為主要技術手段,結合史料研究創造性地還原故宮實景,同時增添更多與觀眾互動的環節。
  • 江南大學設計學院舉行建院60周年主題大會!
    他勉勵全院師生校友以60周年為新的起點,遵循「堅持不忘初心,繼續前進,就要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四個自信』」的重要指示,胸懷祖國,放眼世界,心繫人民,腳踏實地,求真務實,傳承經典,再創輝煌。中國工程院院士、校長陳衛講話陳衛在講話中表示,設計學院作為全國最早開展設計藝術教育的「開拓者」之一,在60年辦學歷程中,學科發展水平逐漸攀升,人才培養質量顯著提高。他指出,60周年是設計學院發展史上一個重要裡程碑。舉辦建院60周年主題活動,是回顧歷史、鑑往知來的重要契機,是謀求發展、開拓創新的重要機遇。
  • 布魯克推出全新臺式FT-NMR系統FOURIERTM 60
    布魯克公司日前在北京分析測試學術報告會暨展覽會上宣布推出FOURIER 60。這是一款全新的基於永磁體的臺式FT-NMR(傅立葉變換核磁共振)波譜儀。
  • 生活美學、科學手工、奇趣課堂 國慶來植物園感受自然藝術之美
    有生活美學展覽、夜遊植物園、奇趣自然課堂……來體驗科學、自然和藝術的交融之美吧。1、「植物與家居」—生活美學展覽「詩意的棲居」,是多少人對生活終極的理想追求。這個國慶,中科院武漢植物園、紅星美凱龍漢陽商場、超凡家居共同攜手,推出「植物與家居」生活美學展覽,以生態環保的生活美學,還原詩意棲居之美。
  • 原來我們真是「工具人」|科學60秒
    而當你使用錘子的時候,你的大腦認為它與你的手臂別無二致。6月23日發表在《當代生物學》(Current Biology)的一篇報告表明,大腦會將工具理解為身體自身的一種延伸。為了自如地在空間裡移動我們的身體,大腦會建立一套「身體圖式」(body schema),來表徵我們不同的身體部位。這種「圖式」會經常更新,以匹配我們不斷變化的身體,不然的話你會以為自己一直是個小嬰兒。
  • 【紀念馬克思誕辰200周年主題展覽①】壯麗人生
    編者按:為紀念馬克思誕辰200周年,由中宣部、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中國文聯共同主辦,中央編譯局、中國美術家協會、國家博物館承辦的「真理的力量——紀念馬克思誕辰200周年主題展覽」,於2018年5月5日至8月5日在中國國家博物館展出。
  • 「David Bowie Is」展覽推出 AR 應用,從這裡了解大衛·鮑伊的一生
    1 月 8 日是大衛·鮑伊的 72 周年誕辰,他生前的歌曲、演出、服裝等作品都在一個叫做「David Bowie Is」的展覽中被展出。展覽包含上百件和大衛·鮑伊相關的物品,是過去幾年中最受歡迎的個展之一。不過在去年(2018 年 7 月 15 日),David Bowie Is 已經永久關閉,主辦方承諾會推出虛擬展覽以供人們在線觀看。
  • 雷射誕生60周年,你對雷射了解多少?
    而基本上,產生雷射需要「諧振腔」( resonator)、「增益介質」(gain medium)及「抽運源」(pumping source)這3個要素。雷射是20世紀以來,繼原子能、計算機、半導體之後,人類的又一重大發明,被稱為「最快的刀」、 「最準的尺」、「最亮的光」和「奇異的雷射」,它的亮度為太陽光的100億倍。
  • 在清華大學核研院成立60周年總結紀念大會上,他們這樣說
    劉永德在清華核研院60周年總結紀念大會上致辭 國家國防科工局總工程師劉永德說,受克儉局長委託,他代表國防科工局對核研院六十年來取得的成就表示祝賀,對核研院長期以來堅持的「知難而進、眾志成城 榮健在清華核研院60周年總結紀念大會上致辭 國家能源局中國核電發展中心副主任榮健受國家能源局章建華局長、劉寶華副局長和核電司曾亞川司長的委託,對200號成立60周年致以最誠摯和最熱烈的祝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