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點回應APP收集個人信息被監管點名:如果問題屬實一定會配合積極...

2020-12-05 中國網

  中國網科技12月23日訊 針對近日APP治理工作組發布的《關於61款App存在收集使用個人信息問題的通告》(以下稱《通告》),多點APP運營方「多點新鮮(北京)電子商務有限公司」對中國網科技稱,已有專門小組負責按照監管部門要求定期自查,如果問題屬實,一定會配合積極整改,如果不存在相關問題,也會及時向監管部門匯報。

  在App治理工作組的《通告》中,記者注意到,多點(v4.2.5)存在未經用戶同意收集設備mac地址、以默認選擇同意隱私政策的非明示方式徵求用戶同意、未建立並公布個人信息安全投訴、舉報渠道等問題。

  《通告》顯示,在近期評估中,APP專項治理工作組發現包括多點在內的57款App存在收集使用個人信息問題;此外,此前被發現問題被建議整改但截至目前未完成整改的4款App此次也在通告之列。

  APP專項治理工作組在通告中表示,建議相關App運營者對存在的問題進行整改,並自即日起30日內向工作組反饋整改情況。30日後工作組將對整改情況予以核驗,並將核驗結果提交相關部門,建議依法予以處置。

    據天眼查信息顯示,多點APP運營商為多點新鮮(北京)電子商務有限公司。多點APP是一家線上線下一體化全渠道零售平臺,品類覆蓋生鮮日百等日常消費品,依託於與本地大型商超的深度結合,致力於提供高品質、低價格、2小時送達的優質服務。

    資料顯示,2019年1月25日,中央網信辦、工信部、公安部、市場監管總局四部門聯合發布《關於開展App違法違規收集使用個人信息專項治理的公告》(以下簡稱《公告》)。為落實《公告》相關部署,受四部門委託,全國信息安全標準化技術委員會、中國消費者協會、中國網際網路協會、中國網絡空間安全協會成立App違法違規收集使用個人信息專項治理工作組(簡稱「App治理工作組」),具體推動App違法違規收集使用個人信息評估工作。

    而此次四部門聯合行動,也是《個人信息保護法》立法推動工作的一個方面。據了解,《個人信息保護法》是我國第一部專門保護個人信息隱私安全的法律條款,現尚在制訂中。

  中國發展戰略研究所研究員王春暉博士曾針對個人信息隱私安全問題表示,隨著信息技術的高速發展,個人信息的搜集變得越來越容易。對此類信息的不當使用或予以公開會給個人造成財產、精神上的損失。因此,對個人隱私權的保護不能只停留在所謂獨處權的保護上,而應該朝著保護個人信息的方向發展。隱私權已經從傳統的「個人生活安寧不受幹擾」的消極權利演變為現代的具有積極意義的「信息隱私權」。 

(責任編輯:單徵宇)

相關焦點

  • 網絡不是法外之地,app違規收集使用個人信息引熱議
    文/椿舍近期,App違法違規收集使用個人信息治理工作組評估發現,35款App存在個人信息收集使用問題,裡面不乏微博,今日校園等人們常用的App,這不禁讓人們為自己的信息安全擔心。如今,各個軟體都在收集著我們的個人信息,這些信息可以對我們進行數據畫像,來判斷我們的生活習慣,興趣愛好等等。這可以讓運營商對我們進行更有針對性的服務,給我們提供更好的用戶體驗,但是,另一方面,如果這些收集的信息使用不當,會造成隱私洩露,大數據殺熟等問題。為什麼這些運營商會對我們的信息經營不正當地使用呢?
  • 貼吧曝光「差評師」個人信息被指侵犯隱私 百度回應
    不少買家對買到的商品進行差評之後,個人的電話、家庭住址等信息都會被曝光在該貼吧上。據報導,有媒體按照曝光的信息聯繫上部分被曝光者,對方均表示電話和姓名屬實,但自己並非差評師。就此,北京市高通律師事務所專職律師鄭洪濤表示,洩露公民個人信息行為,涉及民事侵權的問題,侵犯公民的隱私權。被曝光的用戶可以起訴洩露者,並要求刪除有關個人信息的內容,同時進行民事索賠。
  • 網絡個人求助 監管如何落地
    然而,這些求助信息是否屬實,籌集款項如何使用,怎樣對平臺進行監管,這些問題引發討論。      近日,德雲社相聲演員吳某通過水滴籌平臺發起100萬元籌款一事在網絡上持續發酵。近年來,隨著網際網路公益事業的迅速發展,大病求助等個人求助在網絡平臺興起。網絡救助平臺在為廣大求助者帶來幫助的同時,也引發公眾關於網絡個人求助如何規範的討論。
  • 優信二手車違規收集個人信息遭「點名」 被用戶投訴陷「套路貸」風波
    魯網11月20日訊(記者 王雅茜)近期,App違法違規收集使用個人信息治理工作組通報了35款App存在個人信息收集使用問題,優信二手車APP因存在收集用戶身份證號等個人敏感信息未同步告知用戶其目的等多項違規行為被通報。
  • 個人信息保護難在哪裡?需分類分級協同共治
    由於內部員工與外部不法分子勾結,導致40多萬條公民個人信息洩露,圓通速遞11月17日發布了聲明並道歉,稱此事件系該公司在7月份發現問題後主動報案,並表示將堅決打擊違法行為。相關犯罪嫌疑人已於9月落網。在當晚的央視《新聞1+1》節目中,主持人白巖松對此質問:為何圓通的回應給人一種「我發現的、我報案的、我配合參與全過程」的自我表揚感?
  • 社交電商蜜源APP承認違規收集個人信息 曾被質疑涉嫌傳銷
    但同時時代數據採訪多位熟悉相關業務的律師,在深入分析蜜源的模式之後,多位律師均表示蜜源「不能排除其傳銷的嫌疑」。 就在蜜源被質疑涉嫌傳銷的同時,蜜源又爆出侵犯用戶隱私。12月21日,工信部網站發布關於侵害用戶權益行為的APP通報(2020年第七批),蜜源因為違規收集個人信息赫然出現在名單之中。 事實到底如何?
  • 航旅縱橫App違規收集個人信息遭通報 曾多次因信息安全陷輿論風波
    來源:中國網原標題:航旅縱橫App違規收集個人信息遭通報 曾多次因信息安全問題陷輿論風波中國網科技11月19日訊(記者 李婷)App違法違規收集使用個人信息治理工作組(以下簡稱「工作組」)近日通報35款App存在個人信息收集使用問題,航旅縱橫在列。
  • 「有害」App迎強監管 多方合力築牢個人隱私「防火牆」
    本報記者 趙碧報導無隱私協議,超範圍收集用戶信息,違規收集用戶信息......如今,手機App越來越多,領域越來越廣泛。不過,有的App卻在侵害著我們的權益。近來,監管部門頻頻出手,對違法違規收集使用個人信息的App加大曝光和處罰力度。
  • 劉烈宏:APP個人信息保護整改中存在推諉 企業一把手要負總責
    新京報貝殼財經訊(記者 羅亦丹)11月27日,全國APP個人信息保護監管會在北京召開,工信部副部長劉烈宏和各地方通信管理局代表,張近東、周鴻禕等網際網路企業代表參加了這次會議。劉烈宏在會上表示,工信部將針對群眾反映的突出問題,從明年年初開始繼續開展為期半年的專項整治。
  • 「愛國是獸交」言論被江蘇網警點名 咪蒙回應:微博永久關停
    1 月 31 日傍晚 6 點," @江蘇網警"發微博點名"咪蒙","致 @咪蒙——對你來說,愛國只是一場『生意』",並附上咪蒙微博發布的關於愛國的不當言論截圖。  咪蒙回應 微博截圖  2 月 1 日上午,"咪蒙"微博發布道歉信,信中寫道:"針對咪蒙團隊在網上引發的負面影響,我們進行了認真深刻的反省。我們為所犯的錯誤,真誠地向大家道歉。
  • 公安部回應「瀏覽器主頁劫持」:進一步淨化網絡環境
    這位負責人告訴記者,四部門出臺《APP違法違規收集使用個人信息行為認定方法(徵求意見稿)》,是開展APP違法違規收集使用個人信息專項整治的重要舉措,這項工作由中央網信辦相關部門牽頭負責,是網際網路服務企業加強自我約束管理、合法合規運營的依據。
  • 噹噹、知乎日報等APP被工信部點名
    工信部官網15日消息,依據《網絡安全法》《電信條例》《電信和網際網路用戶個人信息保護規定》等法律法規,工業和信息化部近期組織第三方檢測機構對手機應用軟體進行檢查,對發現存在問題的企業進行督促整改。截至目前,尚有16款APP未完成整改,包括知乎日報、噹噹、好醫生、e代駕等被點名。
  • 買家打差評個人信息被貼吧曝光 百度:立即處理
    不少買家對買到的商品進行差評之後,個人的電話、家庭住址等信息都會被曝光在該貼吧上。記者按照曝光的信息聯繫上部分被曝光者,對方均表示電話和姓名屬實,但自己並非差評師。就此,北京市高通律師事務所專職律師鄭洪濤表示,洩露公民個人信息行為,涉及民事侵權的問題,侵犯公民的隱私權。被曝光的用戶可以起訴洩露者,並要求刪除有關個人信息的內容,同時進行民事索賠。
  • 虎牙鬥魚合併案被審查,虎牙回應:積極配合
    觀察者網·大橘財經訊(文/周昊 編輯/朱新偉)12月14日午間消息,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對外透露,今年上半年,已審查並無條件批准涉及協議控制結構的經營者集中申報案件——明察哲剛與環勝信息新設合營企業案,正在依法審查廣州虎牙科技有限公司與武漢鬥魚魚樂網絡科技有限公司合併等涉及協議控制架構的經營者集中申報案件。
  • 因存在違規收集個人信息問題 蜜約交友APP被工信部要求限期整改
    中國網科技12月3日訊 據工信部網站消息,工信部信息通信管理局今日發布關於侵害用戶權益行為的APP通報(2020年第六批)。截至目前,尚有60款APP未完成整改,存在違規收集個人信息、APP強制頻繁過度索取權限等問題。
  • WiFi探針查個人隱私?第三方app才是元兇
    其實,WiFi探針技術本無偷竊個人隱私的功能,手機裡亂裝的第三方app才是出賣用戶數據的元兇。WiFi探針不能獲取個人信息許多網友們現在還是搞不清WiFi探針是什麼。其實,WiFi探針是依附於無線AP等WiFi發射設備中的一種功能。
  • APP個人信息保護標準先行!工信部組織發布18項團體標準
    APP個人信息保護關乎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廣大用戶高度關注。推動標準化是加強個人信息保護工作的關鍵環節,對規範企業經營行為,提升監管檢測的自動化、智能化水平具有重要意義。2020年7月,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布《關於開展縱深推進APP侵害用戶權益專項整治行動的通知》,提出四方面十項要求。
  • 中國利用人工智慧、大數據等新技術手段加強APP個人信息保護 明年...
    11月27日,全國APP個人信息保護監管會在京召開(圖片來源:工信部)國際在線消息(記者 朱宛玲):在各類手機APP讓我們的生活變得更加方便的同時,APP違規收集個人信息、過度索權、頻繁騷擾用戶等侵害用戶權益的問題也頗為突出。
  • 63款APP被點名通報!QQ瀏覽器、京東等上榜...你手機裡有嗎?
    63款APP被點名通報!QQ瀏覽器、京東等上榜...你手機裡有嗎?此次檢測發現,APP未經用戶同意,私自收集設備MAC地址信息;將用戶個人信息發送給第三方SDK的問題較多。部分頭部企業APP檢測仍發現問題,且未按我部要求時限整改完成。部分應用商店及移動應用分發平臺對利用技術對抗、更換「馬甲」等方式故意逃避監管的企業,監測發現和處置力度不夠。
  • 瑞幸咖啡等15款App被通報 回應:防止黑客騙取首杯免費
    很多APP都存在非法獲取用戶隱私的行為,只要是下載後一打開,便要求獲取你的電話薄、圖片庫和個人位置信息等等,用戶如果不同意,一些應用甚至會無法正常使用,送上侵害用戶權益的「霸王條款」。這些APP被工信部點名其搜集用戶隱私,要求1月17日前完成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