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不是法外之地,app違規收集使用個人信息引熱議

2020-12-05 科技生活快報

文/椿舍

近期,App違法違規收集使用個人信息治理工作組評估發現,35款App存在個人信息收集使用問題,裡面不乏微博,今日校園等人們常用的App,這不禁讓人們為自己的信息安全擔心。

隨著大數據和網際網路的高速發展,從根本上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效率,網絡已經成為農業、工業、第三產業和國防工業的重要信息交換媒介,並且滲透到社會生活的各個角落。但是網絡的快速發展的同時還存在著不可避免的信息安全隱患。

如今,各個軟體都在收集著我們的個人信息,這些信息可以對我們進行數據畫像,來判斷我們的生活習慣,興趣愛好等等。這可以讓運營商對我們進行更有針對性的服務,給我們提供更好的用戶體驗,但是,另一方面,如果這些收集的信息使用不當,會造成隱私洩露,大數據殺熟等問題。

為什麼這些運營商會對我們的信息經營不正當地使用呢?仔細想來,可能是以下幾個原因。首先是自身社會責任的缺失,沒有認清自己所處的位置,他們有些有龐大的用戶群體和數據流量,更應該認清自己的社會責任,保護用戶的隱私安全。其次是受利益誘惑,現在我們的個人信息都是財富,許多公司會和他們買用戶信息,運營商受不了利益誘惑將我們的信息非法使用甚至倒賣。最後,由於網絡收集信息的使用存在隱蔽性,對此的監管可能不及時,從而讓一些人有機可乘。

要消除對公民個人信息的不正當使用,需要多方共同發力。一方面apo的運營商要充分認識到自己的社會責任和非法使用公民信息的錯誤,對信息收集之後的使用合理規劃,並且接受各方的監督,不能讓大數據成為損害公民利益的工具,另一方面,對於網絡信息安全,政府也應該優化完善監督手段,盡到自己的監督職責。

計算機信息網絡安全是涉及到計算機科學、網絡技術、通信技術、密碼技術、信息安全技術、應用數學、數論、資訊理論等多種學科。隨著計算機技術的不斷發展,網絡安全問題也在不斷變化出現不同的問題,網絡安全工作也需要不斷地發展。在維護整個計算機信息網絡安全的過程中,既應重視對計算機網絡安全的硬體產品開發及軟體研製,建立更好的計算機網絡安全系統。同時,也要正確樹立在此過程中參與人員的安全意識,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才可能防微杜漸把可能出現的損失降低到最低。

當然,我們每個人也要重視自己的個人信息,上海警察上個月做了一次測試,便衣偽裝去收集市民的個人信息,有近三成的人提交了自己的個人信息,試想,如果這些警察是網絡詐騙團夥,那後果不堪設想。我們在使用app時,應該注意各項隱私條款,不至於被人非法收集個人信息還不自知。

網絡是把雙刃劍, 在不斷帶來福利的同時, 也存在著許多信息安全上的隱患, 而這些隱患隨著網絡的不斷發展, 也變得日益突出。網絡作為人類生活的第二社會, 如果不能夠加強網絡信息安全建設, 就會使得網絡的安全性能大大降低, 使得人們不能夠享受到安全健康的網絡資源, 甚至會給現實生活帶來嚴重的影響, 因此加強網絡安全建設具有重要的意義。這次對於這些違規App的整治就讓我們看到了政府對此的決心以及魄力,相信大數據在政府和公民的監督下也一定會更好地為民眾提供便利。

相關焦點

  • 網絡不是法外之地!新疆查處曝光12起!
    經查,相關網絡信息內容生產者製作、複製、發布謠言、淫穢、色情、賭博等法律、行政法規禁止的信息,擾亂經濟秩序、社會秩序,破壞網絡生態,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網絡安全法》《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防範和懲治網絡傳播虛假信息條例
  • 探探、人人等30款App違規收集個人信息被通報
    首頁 > 見聞 > 關鍵詞 > 探探最新資訊 > 正文 探探、人人等30款App違規收集個人信息被通報
  • 網絡空間不是法外之地
    這是維護社會和諧穩定、維護公民合法權益、促進網絡空間健康有序發展的重大舉措,也是依法治網的題中之義。據《中國網際網路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20年6月,我國網民規模已達9.4億,擁有網站近500萬個,人均每周上網時長28小時。網際網路科技的迅猛發展,讓人們生活更便利、更舒適、更美好,為推動信息交流、促進文化繁榮、凝聚社會共識提供了更便捷的渠道,也為數字經濟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 網絡不是「法外之地」
    自媒體時代,人人持有「麥克風」,個人言論的空間前所未有地拓展。不過,天橋區檢察院檢察官提醒您,網絡空間並非「法外之地」,言論自由並不等同於無所不言。侮辱受災群眾網友被刑拘  近日,受颱風「利奇馬」的影響,我國多個省市突發暴雨洪澇災害。
  • 社交電商蜜源APP承認違規收集個人信息 曾被質疑涉嫌傳銷
    12月21日,工信部網站發布關於侵害用戶權益行為的APP通報(2020年第七批),蜜源因為違規收集個人信息赫然出現在名單之中。 事實到底如何?時代數據對此展開了調查。時代數據在蜜源app首頁的商學院板塊檢索到一篇名為《增粉話術及背後的邏輯思維》的文章,該文章教授用戶針對七大類人群使用一些可複製話術來達到增粉的目的,其中,文中舉例的七大類人群包括身邊熟悉的親朋好友;平時聯繫較少的朋友;白領人群;個體戶以及有一定自己資源的人;重視寶寶需求的寶媽;陌生人以及計程車/網約車師傅。
  • 知法懂法|網絡空間不是法外之地
    這是維護社會和諧穩定、維護公民合法權益、促進網絡空間健康有序發展的重大舉措,也是依法治網的題中之義。據《中國網際網路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20年6月,我國網民規模已達9.4億,擁有網站近500萬個,人均每周上網時長28小時。網際網路科技的迅猛發展,讓人們生活更便利、更舒適、更美好,為推動信息交流、促進文化繁榮、凝聚社會共識提供了更便捷的渠道,也為數字經濟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 因違規收集個人信息被通報,剛恢復上架的探探又攤上事了
    (圖片來源:全景視覺)經濟觀察網 實習記者 王方圓 7月11日下午,APP專項治理工作組發布公告顯示,探探、人人、天天酷跑、魯大師等30款APP因違反《網絡安全法》關於收集使用個人信息的規定,被通報整改。
  • 網絡不是法外之地,打擊「網絡黑V」勢在必行
    陳杰人負責指揮調度、管理渠道、起草文章;前妻負責財務管理;情人負責代理案件、收集爆料;弟弟負責接單、線下操作……陳杰人抓住一些人不願「陷入輿論漩渦」、寧可「息事寧人」的心態,惡意炒作、操縱輿論,進而勒索錢財,把「新聞監督」做成了一門「大生意」。單次運作少則獲利幾萬、幾十萬元,多則上百萬元。
  • 【微關注】網絡不是法外之地 兩男子散布謠言自食惡果
    【微關注】網絡不是法外之地 兩男子散布謠言自食惡果 2020-06-03 02:3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航旅縱橫App違規收集個人信息遭通報 曾多次因信息安全陷輿論風波
    來源:中國網原標題:航旅縱橫App違規收集個人信息遭通報 曾多次因信息安全問題陷輿論風波中國網科技11月19日訊(記者 李婷)App違法違規收集使用個人信息治理工作組(以下簡稱「工作組」)近日通報35款App存在個人信息收集使用問題,航旅縱橫在列。
  • 趣店探探等30款APP違規收集個人信息被通報
    【TechWeb】7月11日消息,全國信息安全標準化技術委員會、中國消費者協會、中國網際網路協會、中國網絡空間安全協會成立App專項治理工作組,對用戶數量大、與民眾生活密切相關的App隱私政策和個人信息收集使用情況進行評估並通報。
  • 因存在違規收集個人信息問題 蜜約交友APP被工信部要求限期整改
    中國網科技12月3日訊 據工信部網站消息,工信部信息通信管理局今日發布關於侵害用戶權益行為的APP通報(2020年第六批)。截至目前,尚有60款APP未完成整改,存在違規收集個人信息、APP強制頻繁過度索取權限等問題。
  • 計算機信息系統不是法外之地
    近期,北京市西城區人民法院就審理了這樣一起非法獲取計算機信息系統數據的刑事案件。2018年7月至2019年6月,胡某利用在該公司工作的便利條件,多次通過U盤拷貝、網絡傳輸以及配合崔某實施遠程控制等方法,從該公司考試伺服器中獲取中國漢語水平考試的考試系統、考試計劃等電子數據,崔某從上述電子數據中獲取試題信息後由二人對外出售,非法獲利共計48500元,違法所得由二人夥分。
  • 網絡不是法外之地!寧夏近期處理的多起網絡違法行為值得警醒
    網絡不是法外之地!有為法亂紀的↓↓↓寧夏網警接到淨網誌願者舉報,多名「快手」主播在直播期間傳播淫穢色情信息,利用汙言穢語惡意炒作引人關注。小編不由得要來提醒,網絡不是法外之地,以為躲在屏幕之後,不以真面目示人,就可以胡言亂語,不用負任何法律責任了嗎?錯!
  • 30款APP違規收集個人信息被通報 趣店探探等在列
    【環球網科技綜合報導】7月11日消息,全國信息安全標準化技術委員會、中國消費者協會、中國網際網路協會、中國網絡空間安全協會成立App專項治理工作組,對用戶數量大、與民眾生活密切相關的App隱私政策和個人信息收集使用情況進行評估並通報。
  • 人民日報熱點辨析:網絡不是法外之地
    但網絡空間不同於傳統的社會空間,它源於現實世界,是現實社會在網絡空間中的多維體現,是現代社會生活的「電子映像」,在這裡人們的社會生活和存在方式被數位化重構。   虛擬性、開放性是網絡空間的重要特徵,但虛擬不是虛幻、虛假,也不是對現實的簡單數位化模擬;開放不是無法、無序,也不是可以隨意亂來。
  • 張勇丨APP個人信息的刑法保護:以知情同意為視角
    關於個人信息自決權的性質以及法律地位,有學者認為,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的法益性質是個人信息自決權,而不是其他個人法益。有學者則認為,「個人信息自決權」在內並非是一種法律所規定並加以保護的權利,法律所保護的只是防止個人信息被濫用的「前置性保護規範」。後一種觀點是值得討論的。《網絡安全法》第41條規定,網絡運營者須經過個人信息主體同意之後,才能進行收集和使用。
  • 網絡不是法外之地,3月起明令禁止網絡暴力人肉搜索
    網絡信息內容生產者應防範和抵制製作、複製、發布含有使用誇張標題、內容與標題嚴重不符和炒作緋聞、醜聞、劣跡等不良信息等。我們在說到網絡暴力的時候,大家都會有這樣的切身感受。小編也親身經歷過這樣的網絡暴力,小編在針對某個事件進行正面評價的時候,因為小編與他們的意見不合,他們便對小編展開了謾罵和侮辱,甚至在小編相關的社交平臺進行造謠和誹謗。
  • 他們說「網絡不是法外之地」 究竟有幾個意思?
    網際網路飛速發展,極大地豐富了公眾的信息權、表達權、參與權,但與之相應的是,低俗信息和網絡謠言也充斥網絡。為了讓網際網路在法治軌道上健康運行,有必要向公眾強調「網絡不是法外之地」。不過,下文談到的幾個例子,口口聲聲也在說「網絡不是法外之地」,而表達的卻是另外的意思。 法院不是你家開的 第一個例子是歌手陳羽凡吸毒事件。
  • 多地下線違規人臉識別系統 個人信息保護我們還需做啥?
    多地下線違規人臉識別系統 個人信息保護我們還需要做些啥上個月,一名男子「戴著頭盔看房」的短視頻在網上流傳。視頻字幕顯示,為保護個人信息,只能戴著頭盔去看房。一時間,保護好個人信息的話題引發網友廣泛討論。這也引了一些地方政府部門的重視。短短幾天時間多地出手了:天津、南京、杭州紛紛出臺政策,禁止非法採集人臉信息、禁止強制進行人臉識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