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熱點辨析:網絡不是法外之地

2021-01-20 人民網

  網絡正日益影響和改變著人們的工作和生活方式。有人認為,虛擬性和開放性是網絡空間的重要特徵和發展動力,法律應當慎入,管理應當寬鬆,以免抑制網絡空間的發展。這種看法不僅有害,而且無益於網絡健康發展,必須引起高度重視。

  網絡技術的快速發展和廣泛應用,為人們的社會活動和信息交換提供了數位化平臺,創造出網絡空間這一新的社會空間。一般來說,社會空間包含眾多的社會準則、社會期待和社會行為,是人們用來判斷並引導自身行為的重要載體。但網絡空間不同於傳統的社會空間,它源於現實世界,是現實社會在網絡空間中的多維體現,是現代社會生活的「電子映像」,在這裡人們的社會生活和存在方式被數位化重構。

  虛擬性、開放性是網絡空間的重要特徵,但虛擬不是虛幻、虛假,也不是對現實的簡單數位化模擬;開放不是無法、無序,也不是可以隨意亂來。網絡空間是以數位化方式重塑的新的社會交往環境和社會生活空間,是建築於各種真實的社會關係之上的特殊空間。從本質上看,網絡空間是現代社會的一種新形態。網絡空間無法獨立於社會與人,不能離開現實主體,網絡空間的主體依然是現實生活中的人。人們在網絡空間中的活動和實踐,其目的是為了使自己的現實生活更豐富、更便捷。從一定意義上說,網絡空間所表現的一切存在物,都可以追溯到每一臺有著網絡地址的電腦,最終追溯到操縱電腦的人。網絡空間只是現實社會在網絡上的延伸與拓展,它決不是法外之地。

  網絡失範會使社會付出巨大代價。網絡是一把雙刃劍,運用得當,則對經濟社會發展有巨大推動作用;運用不當,則會給經濟社會發展帶來嚴重負面效應。事實上,網絡失範現象並不少見。由於網絡身份具有隨意性、隱蔽性,不是固定的而是變化的,有些人覺得現實中的種種身份標識在網絡中化為烏有,可以無成本、無負擔地隨意言論、肆意妄為,網絡空間似乎可以成為法外之地。這種認識是極其錯誤的。

  其實,網絡的虛擬性、開放性並不意味著人們可以在網絡空間肆意妄為。對人們而言,網絡是一個「天高任鳥飛、海闊憑魚躍」的開放世界,充滿想像與可能。但如果缺乏基本的理性判斷、穩定的網絡秩序,毫無底線的「自由」便會變成「潘多拉魔盒」,最終傷害的是網絡「命運共同體」中的所有人。而且網絡是一個高度依賴技術支撐的空間,容易出現重技術、輕法治的傾向,形成技術叢林,充斥技術性暴力,如濫用人肉搜索。一旦網絡空間陷入混亂,不受約束的網絡行為對現實社會將產生難以估計的影響。所以,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明確提出,加強網際網路領域立法,依法規範網絡行為。這是對網絡空間法治化作出的重要部署。

  無規矩則無方圓,無秩序則無自由。正常的社會秩序是維護每個公民安全的重要保障。法治是現代社會的重要標誌之一。作為現實社會的一種新形態,網絡社會也應是法治社會,運行在法治軌道上,不能也不應成為法外之地。網絡空間的開放和自由,是以正常秩序為基礎的。網絡的法治化治理,就是在自由與安全之間找到一個最佳平衡點,築牢網絡安全和網絡文明的法治基石。為網絡空間織就健全的法網,虛擬社會的規範有序才有根本保障,人們才能充分享有參與、表達和監督的自由,網絡社會也才能健康持續發展。

  推進網絡法治化治理,首先要實現有法可依。網絡空間作為現實社會的拓展和延伸,現實社會的矛盾和糾紛也會在這個空間有所體現。我國已出臺一系列有關網絡和信息安全的法律制度,為網絡健康有序安全發展提供了有力保證。但也存在有的法律制度過於原則或籠統、可操作性不強的問題,不能很好適應網絡空間的發展變化。應進一步完善我國網絡和信息安全法律制度,提高立法質量,把握和尊重網絡空間特點,增強針對性、有效性和可操作性。

  推進網絡法治化治理,還要抓好嚴格執法。法律制定後,執法就是網絡法治化治理的關鍵。不讓網絡成為法外之地,必然要求依法懲治各種網絡違法犯罪行為。前不久國家頒布相關司法解釋,加大對網絡謠言、網絡誹謗的打擊力度,就是例證。應進一步豐富執法手段、提高執法能力、規範執法行為,加快解決網絡執法中的管轄權、證據的獲取保存等問題。

  推進網絡法治化治理,也要立足全民守法。目前,我國有6億多網民、5億手機網民,數百萬家網站。網絡法治化治理,既是為了廣大人民群眾,更要依靠廣大人民群眾。實現依法治網,需要網際網路的管理者、網站主辦者以及廣大群眾的共同參與、建設和努力。只有大家同力共舉,牢固樹立法治觀念和自律精神,才能建設一個健康、有序、和諧的網絡空間。

  (作者單位:武漢大學法學院)  

  《 人民日報 》( 2015年04月14日 07 版)

相關焦點

  • 網絡不是「法外之地」
    自媒體時代,人人持有「麥克風」,個人言論的空間前所未有地拓展。不過,天橋區檢察院檢察官提醒您,網絡空間並非「法外之地」,言論自由並不等同於無所不言。侮辱受災群眾網友被刑拘  近日,受颱風「利奇馬」的影響,我國多個省市突發暴雨洪澇災害。
  • 他們說「網絡不是法外之地」 究竟有幾個意思?
    網際網路飛速發展,極大地豐富了公眾的信息權、表達權、參與權,但與之相應的是,低俗信息和網絡謠言也充斥網絡。為了讓網際網路在法治軌道上健康運行,有必要向公眾強調「網絡不是法外之地」。不過,下文談到的幾個例子,口口聲聲也在說「網絡不是法外之地」,而表達的卻是另外的意思。 法院不是你家開的 第一個例子是歌手陳羽凡吸毒事件。
  • 網絡不是法外之地,請務必遵紀守法!
    網絡不是法外之地,請務必不造謠、不傳謠!6月30日上午,臨湘市組織開展交通聯合執法行動,在群強路永發巷對侵佔路面經營行為依法整治時,遭到謝某玲等人阻攔。7月1日,臨湘市公安局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第二十六條之規定,對謝某華予以行政拘留十日嶽陽頭條#網絡不是法外之地,請務必不造謠、不傳謠!6月30日上午,臨湘市組織開展交通聯合執法行動,在群強路永發巷對侵佔路面經營行為依法整治時,遭到謝某玲等人阻攔。
  • 網絡空間不是法外之地
    這是維護社會和諧穩定、維護公民合法權益、促進網絡空間健康有序發展的重大舉措,也是依法治網的題中之義。據《中國網際網路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20年6月,我國網民規模已達9.4億,擁有網站近500萬個,人均每周上網時長28小時。網際網路科技的迅猛發展,讓人們生活更便利、更舒適、更美好,為推動信息交流、促進文化繁榮、凝聚社會共識提供了更便捷的渠道,也為數字經濟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 專家言論不是「法外之地」
    然而,2013年1月5日,一些專家在「2012年公眾關注的食品安全熱點點評媒體溝通會」上,對去年12大食品安全問題進行解讀認為,2012年中國食品安全總體向好,真正的食品安全事件問題為極少數。 2012年食品安全問題,每個人心中都有一桿秤。從年初的螺旋藻、明膠到年中的螢光增白劑,再到歲尾的白酒塑化劑等事件,讓公眾對食品安全充滿了擔憂。
  • 人民日報:網際網路從來不是反壟斷的法外之地!
    離開國家的支持,什麼都不是!談什麼巨頭談什麼富豪啊,所以監管出手就是要避免這些巨型的網際網路企業過渡的,擁有壟斷地位。當然呢,也不是要把他們徹底廢掉,所以你看今天人民日報的評論說,網際網路行業從來不是也不應該成為反壟斷的法外之地!一枝獨秀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呀!
  • 這裡不是法外之地!
    通報稱,經警方調查:10月7日晚,涉事人楊某莉(女,20歲)在其住宅內進行網絡直播時,違反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法》有關規定,上海市公安局靜安分局依法對楊某莉處以行政拘留5日。警方表示:國歌是國家的象徵和標誌,所有公民和組織都應當尊重國歌,維護國歌尊嚴。網絡直播空間不是法外之地,同樣要守法律、講道德。
  • 知法懂法|網絡空間不是法外之地
    這是維護社會和諧穩定、維護公民合法權益、促進網絡空間健康有序發展的重大舉措,也是依法治網的題中之義。據《中國網際網路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20年6月,我國網民規模已達9.4億,擁有網站近500萬個,人均每周上網時長28小時。網際網路科技的迅猛發展,讓人們生活更便利、更舒適、更美好,為推動信息交流、促進文化繁榮、凝聚社會共識提供了更便捷的渠道,也為數字經濟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 「網絡不是法外之地」網絡言論應守法!
    網絡是個虛擬的空間,  但並不是法外之地,網民可以在網絡張揚個性、宣洩情緒、表達意見建議,但是,在享受言論自由的同時,必須尊重事實關進去可以月瘦十斤的那種,減肥不是夢!」接報後,警方迅速開展調查處置。經過對該視頻的分析,並且調閱路面監控,確定了該女子的行車軌跡,隨後鎖定該名女子的身份信息為金某。民警立即將其傳喚至派出所。「如願以償」的金某有些震驚:「你們來真的嗎?一本正經的?」
  • 網絡不是法外之地,打擊「網絡黑V」勢在必行
    網絡不是法外之地,亦要受到法律的制約。早在2013年9月6日,兩高為保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維護社會秩序,就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維護網際網路安全的決定》等規定,對辦理利用信息網絡實施誹謗、尋釁滋事、敲詐勒索、非法經營等刑事案件適用法律問題作出了司法解釋。
  • 網絡不是法外之地,濫用網絡炒作行不通
    2020年5月30日,劉某在其暱稱為「@小島裡的大海」的新浪微博發布長文舉報自己女兒的班主任,繪聲繪色地講述了班主任體罰女兒至吐血、暗中索要高額紅包以及女兒因體罰產生後遺症,斷送學琴生涯等「事實」,並明確提供了學校名稱和班主任姓名。為達成讓學校開除該班主任並成功索賠的目的,劉某還通過註冊小號的方式,偽裝成其他「知情家長」煽風點火。
  • 網際網路不是法外之地
    如果說大衣哥違法,自有法律說了算,而不是某個人說了算。如果某個人違法,也是法律說了算,不是息事寧人,溜走了之。網際網路必須有底線,不是個別人的舞場,願意咋跳就咋跳,對那些無良的人網友們都會譴責,網絡不是法外之地,不是個別人任意作為的場所。
  • 視頻「涉黃」夫妻獲刑 網絡不是法外之地
    兩口子,看網絡直播成了風口,就想掙「快錢」。不過倆人做的都是「不正經」的節目。2017年開始,男子大偉通過某手機APP接觸眾多淫穢網絡直播平臺,為牟取非法利益,大偉和媳婦小紅先後成為了網絡直播平臺管理主播的家族長,為多名在平臺上進行淫穢表演、傳播淫穢視頻的網絡主播提供平臺接入、主播認證及費用結算等幫助。
  • 《吉言法語》第3期:網絡世界,絕不是「法外之地」
    《吉言法語》第3期:網絡世界,絕不是「法外之地」 2020-07-07 18:0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網際網路不是法外之地, 「網絡虛擬財產」難逃執行法網
    網際網路不是法外之地, 「網絡虛擬財產」難逃執行法網 2021-01-14 21: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網絡空間再不是法外之地(創新茶座)
    提到熱搜榜,網際網路法院可能是個「常客」,判決的案子,一經發布經常衝上熱搜榜,成為大家關注的熱點話題。  網際網路法院,顧名思義,就是集中管轄網際網路案件的法院,具有「大平臺、小前端、高智能、重協同」的特點,能實現網上案件網上審、網上糾紛不落地,是網絡法治時代的智慧法院。
  • 網絡不是法外之地!新疆查處曝光12起!
    經查,相關網絡信息內容生產者製作、複製、發布謠言、淫穢、色情、賭博等法律、行政法規禁止的信息,擾亂經濟秩序、社會秩序,破壞網絡生態,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網絡安全法》《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防範和懲治網絡傳播虛假信息條例
  • 網絡不是法外之地!寧夏近期處理的多起網絡違法行為值得警醒
    網絡不是法外之地!小編不由得要來提醒,網絡不是法外之地,以為躲在屏幕之後,不以真面目示人,就可以胡言亂語,不用負任何法律責任了嗎?錯!法有規定即遵守,隨心所欲胡作非為,記住,天網恢恢,無論你身在何處,終究會被繩之以法。
  • 網絡不是法外之地不是一句空話 「直播帶貨與網絡打賞」有章可循
    (《人民日報》2020年6月6日)這兩年,網絡直播帶貨很火爆,特別是今年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影響,為了發展地方經濟,很多地方官員、名人大伽紛紛加入到直播帶貨行列,為地方農產品和土特產的銷售鼓與呼。透過媒體報導的一些數據可以看出,一些大型網絡平臺的直播帶貨的確成效比較明顯。
  • 一直在說「網絡不是法外之地」,你還不信?
    因為這是對於在網絡上發表言論,通過刑事自訴案件主張維護自己合法權益的結果。一般而言,很多人都覺得我在網絡上發幾句話又能怎麼地呢,頂多真就是侵犯了別人的名譽啊,也就是賠個禮道個歉,大不了賠點錢拉倒了,真沒想到這次竟然動真格的了,按照刑法進行處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