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圳論評論員姚龍華
2020年的最後一天,有自媒體盤點了過去一年在網絡上出現的「十大反轉新聞事件」, 「廣州6歲哮喘女孩被體罰至吐血」赫然在列。
2021年1月7日,廣州市公安局召開發布會通報開展「淨網2020」專項行動戰果, 「母親造謠女兒受體罰致吐血案」背後推手及代刷平臺被端引人注目。
同一事件在不同時間場合被反覆提及,同時能夠持續引發社會輿論廣泛關注,足以說明其典型性及影響力。
現在回過頭來看,這一反轉事件的來龍去脈已經很清晰了。2019年12月,廣州一小學生家長劉某認為其女兒在學校受到體罰,先後在班級微信群、朋友圈及微信籤名處發布詛咒、辱罵、威脅老師的言論及圖片。2020年5月30日,劉某在其暱稱為「@小島裡的大海」的新浪微博發布長文舉報自己女兒的班主任,繪聲繪色地講述了班主任體罰女兒至吐血、暗中索要高額紅包以及女兒因體罰產生後遺症,斷送學琴生涯等「事實」,並明確提供了學校名稱和班主任姓名。為達成讓學校開除該班主任並成功索賠的目的,劉某還通過註冊小號的方式,偽裝成其他「知情家長」煽風點火。同時,為持續提高網絡關注度,劉某還聘請網絡推手進行炒作,向馬某支付760元購買增粉、點讚及轉發等服務,後馬某將該業務轉包給一非法網絡平臺。在背後推手及代刷平臺的運作下,劉某的該條微博短時間內竄上微博熱搜,被網友閱讀5.4億次,討論19.6萬次。
本以為是老師喪盡天良,哪曉得是家長謊話連篇。經調查取證,當事學生家長劉某承認其女兒因遭體罰吐血、凌晨2點被老師威脅毆打、送老師6萬元等情節,均系其為擴大影響而故意編造的謊言。同時,警方在調查中,還發現了劉某涉嫌僱請人員進行網絡炒作的相關證據。無論是惡意編造或誇大事實來博取網友同情心,還是用化妝品和水來偽造血跡,抑或捏造教師受賄的故事情節以迎合一些網友的陰暗想像,都說明劉某及其背後推手深諳網際網路傳播之道和大眾心理,善於利用網絡炒作擴大影響。
一直以來,兒童被體罰或被霸凌,都是廣受關注的社會話題。網際網路時代,一些家長遭遇不公或冤屈,通過網絡曝光求助也是常見做法。然而,網絡不是法外之地,網絡求助也應遵循事實規則和法律底線,不能以追求公平正義的名義踐踏法律,不能為達成一己之私就惡意編造誇大事實,不能利用網絡炒作誤導公眾、帶偏輿論,否則會嚴重擾亂公共社會秩序。2020年11月20日,廣州市白雲區人民法院公開開庭審理此案並當庭宣判,造謠家長劉某以尋釁滋事罪被判處有期徒刑一年六個月,緩刑二年;隱藏在其背後的利用網絡散布謠言的推手和平臺也被警方打掉,負責炒作虛假信息的「水軍」馬某因尋釁滋事罪被判處有期徒刑六個月。警方的調查取證,法院的依法判決,以法治的方式還原事實真相、回應社會關注、維護公平正義,可謂大快人心。
當然,像劉某這樣通過網絡炒作「過激維權」的雖然只是少數,其背後的推手和平臺也被一鍋端了,但這只不過是網絡黑灰產業鏈的冰山一角。對龐大網絡黑灰產業鏈的深挖與治理,任重道遠,卻不可不為。否則,網絡空間不可能清朗起來。
網絡社會和現實社會一樣,五花八門、魚龍混雜。在網絡上,很多網友都會路見不平一聲吼,希望用自己的「看見」與「發聲」為「受害者」謀求公道。有些事件確實藉助網絡的力量得以推動,迎來積極的進展,但也有不少事件經由網絡發酵出現「反轉」甚至「反反轉」,造成惡劣的社會影響,讓參與圍觀的吃瓜群眾開始懷疑人生。我們都沒有「上帝視角」,但面對一個網絡事件,心存良知但不失理智,勇敢發聲但必先思考,「讓子彈先飛一會」,是可以做到也必須做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