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不是犯罪藏身之所,更不是法外之地

2020-12-05 最高人民檢察院

疫情防控期間,「網絡」「詐騙」這些與犯罪相關的字眼頻頻出現在新聞報導中。犯罪手段網絡化特點突出是疫情防控期間違法犯罪的一個顯著特點。值得一提的是,最高檢於3月12日公布的第五批全國檢察機關依法辦理妨害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犯罪典型案例,所涉罪名均與詐騙罪有關。

記者採訪了解到,疫情發生至今,檢察機關依法批捕、起訴涉嫌詐騙犯罪的人數均佔所有涉疫情犯罪案件的四成左右,批捕人數更是超過50%。這引起了最高人民檢察院涉疫情防控檢察業務領導小組的高度關注。

4月8日,最高人民檢察院召開以「嚴厲打擊網絡犯罪,共同防控網絡風險」為主題的新聞發布會。

「近日,最高檢成立了懲治網絡犯罪維護網絡安全研究指導組,由三名院領導分別擔任組長、副組長,機關多個部門參加,並在最高檢檢察理論研究所設立網絡犯罪理論研究中心。」4月8日,在最高檢以「嚴厲打擊網絡犯罪,共同防控網絡風險」為主題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這一消息令在座媒體眼前一亮。這一舉措,也被認為是最高檢黨組高度重視統籌協調做好深化打擊懲治網絡犯罪的各項工作、加強檢察機關打擊網絡犯罪的研究和指導方面用心良苦的重要表現之一。

記者注意到,檢察機關辦理網絡犯罪案件數量逐年大幅上升,年平均增幅達34%以上。疫情防控期間,網絡詐騙犯罪居高不下。這不得不令人產生更深層次的思考:近年來,通過網絡實施的詐騙犯罪呈何種趨勢?具體原因是什麼?由於信息網絡傳播具有廣泛性、虛擬性等特點,這類犯罪對司法辦案帶來了哪些挑戰?辦案人員又是如何攻堅克難的?

網絡犯罪手段隱蔽

犯罪主體集團化

據最高檢、公安部相關部門聯合騰訊公司發布的2019上半年《電信網絡詐騙治理研究報告》顯示,「隨機詐騙」與「精準詐騙」相互交織,轉發分享等網絡裂變傳播,是當前電信網絡詐騙重要的「營銷策略」。

「詐騙從過去的單一化向現在的公司化發展,這是比較突出的一個特點。另外,詐騙手法也在不斷變換,由過去的冒充公檢法人員詐騙,到現在的交易型詐騙;過去主要通過電話進行詐騙,現在也改成通過網際網路進行詐騙。」最高檢第一檢察廳副廳長張曉津表示。

那麼,近年來利用網絡實施詐騙犯罪的發展態勢如何?最高檢案件管理辦公室統計數據顯示,2017年,全國利用網絡實施詐騙犯罪5125件、16457人,佔同年利用網絡犯罪實施犯罪的比例分別為34.8%、44.8%;2018年,全國利用網絡實施詐騙犯罪6255件、22240人,佔比分別為39.7%、48.9%;2019年,全國利用網絡實施詐騙犯罪9014件、30176人,佔比分別為45%、50%。由此可見,近年來我國網絡詐騙犯罪的發案數、涉案人數均在不斷增長。

記者在採訪中發現,不同於普通的詐騙犯罪,在網絡詐騙犯罪案件中,犯罪行為的發生地通常涉及多個省區市,有的可能發生在全國範圍,甚至跨國,犯罪主體趨於集團化。此外,網絡詐騙犯罪的手段大多趨於智能化,犯罪類型更為多樣。網絡詐騙犯罪證據存在保存期限短、數量大等問題,還導致了取證困難。

以浙江省永嘉縣檢察院辦理的「2018·11·28」陳創賢等人特大電信網絡詐騙案為例,犯罪嫌疑人將在網上購買的非實名登記微信帳號包裝成賣淫小姐的微信帳號,以賣淫小姐上門需要路費、先支付嫖資、繳納賣淫小姐人身安全保證金等藉口,向被害人索要錢財,實施詐騙。該案被害人遍布全國,均為30至60歲之間的男性,詐騙金額從200元到2000元不等,案發後被害人因羞愧且金額較小而不願報案或不配合調查的較多。

網絡犯罪是一個環環相扣的犯罪鏈條,網絡詐騙只是這個鏈條的下遊犯罪,其上遊還有提供企業和個人信息的上遊黑灰產業等其他新型網絡犯罪。

統計數據顯示:2017年,全國利用網絡實施犯罪的發案數和涉案人數分別為14720件、36677人;2018年為15766件、45495人;2019年為19826件、60163人。2018年、2019年全國利用網絡實施犯罪的發案數同比分別增長了7%、26%,涉案人數同比分別增長了24%、32%,均呈快速增長趨勢。

「隨著短視頻、線上直播、網路遊戲等加速發展,特別是5G網絡逐漸普及商用,部分傳統刑事犯罪日益向網際網路遷移,『技術』被異化為『騙術』的事情層出不窮,網絡犯罪已成為一個無法迴避的科技之殤。但決不能讓網絡成為違法犯罪的溫床。」最高檢辦公廳主任、新聞發言人王松苗表示,作為推進法治建設的主要力量、參與社會治理的重要成員,懲治和防範網絡犯罪、維護網絡安全、推進網絡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是檢察機關義不容辭的政治責任和法治責任。

據統計,2018年以來,最高檢先後掛牌督辦了社會廣泛關注的電信網絡詐騙案件和假借「金融創新」「網際網路+」的名義實施的金融詐騙案件共35件。2018年至2019年,檢察機關共批准逮捕網絡犯罪嫌疑人89167人,提起公訴105658人,較前兩年分別上升78.8%和95.1%。

完善頂層設計

實施精準打擊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要加強網際網路內容建設,建立網絡綜合治理體系,營造清朗的網絡空間。

加強網絡治理的法治化,推進頂層設計體系化是關鍵。縱觀近年來我國網際網路治理歷程,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貫穿始終。

2015年6月,國務院批准建立了公安部、中宣部、工信部、中國人民銀行、銀監會、最高法、最高檢等23個成員單位組成的打擊治理電信網絡新型違法犯罪工作部際聯席會議制度,明確進一步強化偵查打擊、深化重點整治、加強防範治理,以更大的決心和力度打擊治理電信網絡新型違法犯罪。

最高檢對打擊治理電信網絡詐騙犯罪不斷研究部署,在完善頂層設計上花心思、下功夫。2016年5月,最高檢下發《關於切實做好打擊整治電信網絡詐騙犯罪有關工作的通知》,要求各級檢察機關加大對電信網絡詐騙犯罪的打擊力度。此外,還積極配合部際聯席會議成員單位,共同出臺了《關於進一步防範和打擊電信網絡新型違法犯罪的若干意見》《關於防範和打擊電信網絡詐騙犯罪的通告》,加強對此類犯罪的源頭治理和合力打擊。

為了明確打擊犯罪法律標準,統一執法尺度,最高法、最高檢、公安部於2016年12月聯合發布《關於辦理電信網絡詐騙等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意見》,對電信網絡詐騙案件管轄、證據的收集和審查判斷、涉案財物的處理等作出了詳細規定。

隨著規範性文件不斷出臺,辦案成為保證打擊效果的關鍵所在。2018年11月,最高檢印發《檢察機關辦理電信網絡詐騙案件指引》,要求各級檢察機關辦理電信網絡詐騙案件時除了把握普通詐騙案件的基本要求外,還要特別注意電信網絡詐騙犯罪的界定、犯罪形態的審查、共同犯罪及主從犯責任的認定、電子數據的審查等。

近兩年來,最高檢對打擊治理電信網絡詐騙犯罪進行了全新布局,強調將縱深推進打擊治理電信網絡新型違法犯罪工作,創造安全穩定的社會環境,作為檢察機關的一項重要工作來抓。

檢察機關積極參與打擊治理手機「黑卡」、打擊網絡犯罪「黑產」、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等專項工作,將對電信網絡詐騙的打擊向整個網絡犯罪產業鏈條延伸。在國務院部際聯席辦公室的部署下,最高檢會同最高法、公安部,先後赴海南、雲南等地,對體現電信網絡詐騙犯罪新形勢、新變化、新問題的「藍天行動」系列案件,「5·10」專案等重點案件和工作進行督導調研。

記者梳理發現,近年來,在電信網絡詐騙犯罪中,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犯罪呈明顯上升趨勢。為此,刑法修正案(九)增設了刑法第二百八十六條之一和第二百八十七條,規定了拒不履行信息網絡安全管理義務罪、非法利用信息網絡罪和幫助信息網絡犯罪活動罪。

「鑑於刑法修正案(九)新增相關網絡犯罪的定罪量刑標準較為原則,不易把握,去年10月,最高法、最高檢聯合發布《關於辦理非法利用信息網絡、幫助信息網絡犯罪活動等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對法律適用、案件辦理等方面存在的認識分歧,給予實務指引。」最高檢第一檢察廳廳長苗生明表示。

智慧藉助破解難題

專業化辦案提質效

相對傳統詐騙犯罪,網絡詐騙犯罪案件普遍存在作案隱蔽、打擊難度大、被害人難以確定、電子證據多、跨國取證難等特徵,給案件偵查、審查起訴、判決工作都帶來較大挑戰。

那麼,檢察機關是如何攻堅克難的呢?

在燕某等人非法獲取高科技公司關聯企業計算機信息系統數據一案中,面對海量涉案數據及犯罪嫌疑人的多種辯解,公安機關一時難以甄別非法數據範圍,以至於難以精準認定犯罪對象。

「承辦檢察官根據數據不同屬性快速梳理涉案數據,在發現涉案數據包括產品設備『工廠碼』『案例』及『設備基礎信息』三大類後,及時商請涉案高科技公司亞太區安全總監等專家進行交流,精準認定各類數據來源渠道,最終釐清了非法證據範圍。」江蘇省無錫市濱湖區檢察院副檢察長胡穎告訴記者,該院建立了引入網絡犯罪專家輔助辦案機制,邀請特定領域專家參與案件討論或向專家進行諮詢。

2018年8月3日,江蘇省南通市金融網絡犯罪研究基地暨南通市法學會金融網絡犯罪研究會在南通正式成立。

2017年6月30日,浙江省杭州市餘杭區檢察院與浙江大學(光華法學院)網際網路法律研究中心正式籤訂戰略合作協議,「浙江大學光華法學院網際網路法律研究中心網絡犯罪研究基地」揭牌成立。

因電信網絡詐騙犯罪案件所涉的軟體、編程等知識專業性強,承辦檢察官審查案件存在一定難度,因此,智慧藉助成為多地檢察機關突破辦案難題、提高辦案質效的共同選擇。江蘇省南通市崇川區檢察院牽頭該市56家單位籌建南通市金融網絡犯罪研究基地,並聘請阿里巴巴相關專家擔任技術委員會成員。浙江省杭州市餘杭區檢察院與浙江大學光華法學院網際網路法律研究中心籤署戰略合作協議,設立浙江首家網絡犯罪研究基地,建立學術研究、檢察實務、司法前沿等經常性溝通渠道。

電信網絡詐騙犯罪的成員集團化、層級分工等特點,造成了此類犯罪審查工作較為複雜,攻克相關問題迫切而必要。

在採訪南通市檢察機關時,記者看到了三份電子表格:人員關係表、轉帳記錄表、數額認定表。這是該院為高效、清晰梳理證據形成印證關係的「小發明」——「電信詐騙三表」。

「人員關係表用於確定犯罪嫌疑人和被害人對應關係,區分共同犯罪人員,認定參與電信詐騙的具體事實;轉帳記錄表以被害人為順序,明確與犯罪嫌疑人之間的支付、收款金額;數額認定表是以被害人為縱列、犯罪嫌疑人為橫列,結合犯罪嫌疑人身份,認定犯罪嫌疑人在每名被害人詐騙金額中的具體數額,匯總每個犯罪嫌疑人參與詐騙的起數、金額大小,方便對照量刑。」南通市檢察院第一檢察部副主任張杰告訴記者,「電信詐騙三表」從認定事實、適用法律等方面清晰明了地降低了電信網絡詐騙案情的梳理難度。

記者查閱中國裁判文書網2011年至2019年的相關數據發現,網絡詐騙犯罪通常以詐騙罪定罪。

「目前,我國刑法並沒有規定網絡詐騙犯罪這一獨立罪名。網絡犯罪除了刑法規定的罪名以外,大多數情況下都是傳統犯罪的網絡化。」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陳興良接受採訪時表示,這無疑增加了電信網絡詐騙犯罪在司法實踐中定罪量刑的複雜性。

江蘇蘇州、常州、鎮江等地檢察機關通過梳理同級法院生效判決生成表格,在辦案中確定量刑尺度的統一標準。「表格主要羅列被告人的作案次數、詐騙金額、量刑情節、判決刑期、罰金數額等,承辦檢察官可以一目了然查詢相關量刑幅度,使得量刑建議更為精準化。」江蘇省檢察院第一檢察部四級高級檢察官王民說。

內設機構改革後,檢察機關推進專業化團隊建設,辦理電信網絡詐騙犯罪案件的步伐亦在不斷加快,辦案質量和效果更有保障。

2019年9月,浙江省杭州市餘杭區檢察院將駐餘杭組團檢察室打造為網際網路檢察室,實現了網絡犯罪案件辦理由專門辦案組向專門辦案機構的轉變。成立半年多來,這個網際網路檢察室共辦理轄區內新型疑難複雜網絡犯罪等案件70餘件140餘人。

記者採訪了解到,江蘇省江陰市檢察院2019年電信網絡詐騙犯罪案件一審審查起訴平均辦案期限為42.08天,相比2017年的47.06天,辦案周期平均縮短4至5天。該院第一檢察部主任許新學介紹,這要歸功於「捕訴一體」辦案模式,承辦檢察官的「一竿到底」極大壓縮了書面閱卷、訊問嫌犯、證據審查、文書製作等環節的重複勞動。

打擊與綜治並舉

共建清朗網絡空間

網際網路空間已日趨成為人類活動的「第二社會」,也是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明確的社會治理重要領域之一。記者梳理發現,網絡犯罪主體的年齡特點屬於典型的年輕型犯罪,90%以上的犯罪嫌疑人年齡集中在18至40歲之間。部分犯罪嫌疑人為在讀大學生或應屆畢業生,因經驗不足、求職困難、生活成本高等原因加入犯罪集團。

「在靳某、李某等人虛假薦股案,周某、陳某等人投資版畫詐騙案等案件中,我們依法對涉案主要負責人、直接負責人、犯罪數額特別巨大的銷售人員進行追捕、起訴,而對於一些低層級、涉案金額少、地位作用不明顯、主動認罪認罰的在校生、實習生等,按照『教育為主、懲罰為輔』的原則進行處理。」南通市崇川區檢察院第三檢察部副主任任留存表示。

在司法實踐中,多地檢察機關還聯合企業、高校等建立面向青少年的網際網路法治宣傳與教育基地,結合辦理的青少年網絡犯罪案件開展法治宣傳教育。

電信網絡詐騙犯罪案件往往涉案金額大、人數眾多。在採訪中,多位承辦檢察官提到,該類案件辦理的重要落腳點之一是最大限度減少被害群眾的損失,保障被害人的財產權利,因此追贓挽損是重要工作內容。

無錫市濱湖區檢察院2018年以來在辦理電信網絡詐騙犯罪案件中共追贓挽損8000餘萬元。「我們在提前介入環節就要求公安機關及時追繳違法所得,依法及時採取凍結、查封、扣押等措施,加大贓款追繳力度,積極聯繫相關部門對涉案資產進行評估核算、拍賣變現,實現資金『回籠』,及時返還被害人。」胡穎說。

對於電信網絡詐騙犯罪,堅持依法打擊與綜合治理並舉,是檢察機關服務大局、參與社會治理創新的重要工作內容,也是履行法律監督職能的應有之義。

在辦理「菜鳥裹裹」「一元木馬」等一系列侵犯財產型網絡犯罪案件過程中,杭州市餘杭區檢察院發現此類案件對公安機關取證的要求相對較高,且審查此類案件證據的方式方法以及相關證明標準也存在亟須統一的問題。「我們聯合區法院、區公安分局共同出臺了《侵犯財產型網絡犯罪案件證據指引(試行)》,著力解決侵犯財產型網絡犯罪案件在取證方法、證據審查標準等方面的難點問題。」餘杭區檢察院網際網路檢察室副主任吳晨璐告訴記者。

由於實踐中需要公安機關技術辦案人員對電子數據的來源、分類全程跟蹤配合審查,而有些偵查人員在調取大量電子數據後缺乏系統梳理,江蘇南京、鹽城、徐州等地檢察機關就辦案中遇到的電子證據方面存在的問題,向公安機關發出檢察建議,得到公安機關積極反饋。

以網際網路、大數據、人工智慧為代表的數字經濟是人類技術發展到當今時代的產物,這種新的生產力形態使人類的生產、生活方式產生了顛覆式的改變,也給網際網路空間治理帶來挑戰。面對電信網絡詐騙犯罪新形態帶來的司法挑戰,檢察機關正在不斷調整和創新思維方式,積極參與和促進網絡虛擬空間監督創新,為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立清朗的網絡空間共治格局貢獻檢察力量。(檢察日報 文字:史兆琨 製圖:羅麗麗 薛永利)

相關焦點

  • 網絡不是「法外之地」
    自媒體時代,人人持有「麥克風」,個人言論的空間前所未有地拓展。不過,天橋區檢察院檢察官提醒您,網絡空間並非「法外之地」,言論自由並不等同於無所不言。侮辱受災群眾網友被刑拘  近日,受颱風「利奇馬」的影響,我國多個省市突發暴雨洪澇災害。
  • 網絡空間不是法外之地
    這是維護社會和諧穩定、維護公民合法權益、促進網絡空間健康有序發展的重大舉措,也是依法治網的題中之義。據《中國網際網路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20年6月,我國網民規模已達9.4億,擁有網站近500萬個,人均每周上網時長28小時。網際網路科技的迅猛發展,讓人們生活更便利、更舒適、更美好,為推動信息交流、促進文化繁榮、凝聚社會共識提供了更便捷的渠道,也為數字經濟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 人民日報熱點辨析:網絡不是法外之地
    但網絡空間不同於傳統的社會空間,它源於現實世界,是現實社會在網絡空間中的多維體現,是現代社會生活的「電子映像」,在這裡人們的社會生活和存在方式被數位化重構。   虛擬性、開放性是網絡空間的重要特徵,但虛擬不是虛幻、虛假,也不是對現實的簡單數位化模擬;開放不是無法、無序,也不是可以隨意亂來。
  • 知法懂法|網絡空間不是法外之地
    這是維護社會和諧穩定、維護公民合法權益、促進網絡空間健康有序發展的重大舉措,也是依法治網的題中之義。據《中國網際網路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20年6月,我國網民規模已達9.4億,擁有網站近500萬個,人均每周上網時長28小時。網際網路科技的迅猛發展,讓人們生活更便利、更舒適、更美好,為推動信息交流、促進文化繁榮、凝聚社會共識提供了更便捷的渠道,也為數字經濟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 專家言論不是「法外之地」
    新的一年,認識到食品安全問題的艱巨,採取有效措施才是可行之道。不料,專家一碰頭,形勢一片大好,越來越好。 食品安全問題,已經嚴重影響了公眾的健康和安全感。正是對這種形勢的認識,最高人民檢察院2011年就下發了《關於依法嚴懲危害食品安全犯罪和相關職務犯罪活動的通知》,要求從司法層面加大對國家公職人員在食品安全失職、瀆職犯罪的查處,明確對食品安全的監管者和執法者要有司法問責。
  • 網絡不是法外之地,打擊「網絡黑V」勢在必行
    近日,隨著警方對「網絡大V」陳杰人所涉案件的深入調查,一個分工明確的家庭式犯罪團夥浮出水面。網絡不是法外之地,亦要受到法律的制約。早在2013年9月6日,兩高為保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維護社會秩序,就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維護網際網路安全的決定》等規定,對辦理利用信息網絡實施誹謗、尋釁滋事、敲詐勒索、非法經營等刑事案件適用法律問題作出了司法解釋。
  • 「網絡不是法外之地」別拿罵人不當犯罪,你這麼罵人試試
    10月5日上午,初家派出所暗訪組民警再次到該代收點檢查整改情況,初某軍雖然表面配合檢查但心中怨氣更甚,上午11:58再次在微信朋友圈發了一條洩憤的微信。兩條微信均為侮辱警察的詞彙,初某軍朋友圈通訊錄有507個好友均可見,甚至有好友評論、點讚,影響非常惡劣。初某軍怎麼也沒想到自己在朋友圈「隨便說兩句」,竟會招來牢獄之災。
  • 網絡不是法外之地,請務必遵紀守法!
    網絡不是法外之地,請務必不造謠、不傳謠!6月30日上午,臨湘市組織開展交通聯合執法行動,在群強路永發巷對侵佔路面經營行為依法整治時,遭到謝某玲等人阻攔。7月1日,臨湘市公安局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第二十六條之規定,對謝某華予以行政拘留十日嶽陽頭條#網絡不是法外之地,請務必不造謠、不傳謠!6月30日上午,臨湘市組織開展交通聯合執法行動,在群強路永發巷對侵佔路面經營行為依法整治時,遭到謝某玲等人阻攔。
  • 《吉言法語》第3期:網絡世界,絕不是「法外之地」
    《吉言法語》第3期:網絡世界,絕不是「法外之地」 2020-07-07 18:0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計算機信息系統不是法外之地
    與此同時,犯罪分子也將貪婪的目光聚焦到這個領域,使得實踐中的侵犯計算機信息系統類犯罪呈現高發態勢。近期,北京市西城區人民法院就審理了這樣一起非法獲取計算機信息系統數據的刑事案件。2018年7月至2019年6月,胡某利用在該公司工作的便利條件,多次通過U盤拷貝、網絡傳輸以及配合崔某實施遠程控制等方法,從該公司考試伺服器中獲取中國漢語水平考試的考試系統、考試計劃等電子數據,崔某從上述電子數據中獲取試題信息後由二人對外出售,非法獲利共計48500元,違法所得由二人夥分。2019年8月6日,胡某、崔某被抓獲歸案,並退繳了全部違法所得。
  • 新華時評:香港的大學校園不是法外之地
    新華社北京11月14日電 題:香港的大學校園不是法外之地新華社記者連日來,香港中文大學淪為「火場」「戰場」。包括一些學生在內的黑衣暴徒連續多日攻佔校園,四處縱火,瘋狂破壞,佔據橋梁向交通要道投擲物品,朝警方投擲汽油彈,手持弓箭與警方對峙。
  • 一直在說「網絡不是法外之地」,你還不信?
    因為這是對於在網絡上發表言論,通過刑事自訴案件主張維護自己合法權益的結果。一般而言,很多人都覺得我在網絡上發幾句話又能怎麼地呢,頂多真就是侵犯了別人的名譽啊,也就是賠個禮道個歉,大不了賠點錢拉倒了,真沒想到這次竟然動真格的了,按照刑法進行處罰了。
  • 這裡不是法外之地!
    通報稱,經警方調查:10月7日晚,涉事人楊某莉(女,20歲)在其住宅內進行網絡直播時,違反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法》有關規定,上海市公安局靜安分局依法對楊某莉處以行政拘留5日。警方表示:國歌是國家的象徵和標誌,所有公民和組織都應當尊重國歌,維護國歌尊嚴。網絡直播空間不是法外之地,同樣要守法律、講道德。
  • 劉金國:境外不是法外之地
    據公安部網站消息,公安部11月16日召開「獵狐2014」緝捕在逃境外經濟犯罪嫌疑人專項行動領導小組會議,就專項行動進入決戰決勝關鍵階段,各警種各部門如何進行攻堅衝刺進行再動員再部署。公安部黨委副書記、副部長、「獵狐2014」專項行動領導小組組長劉金國強調,各警種各部門要以實際行動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精神和中央關於反腐敗國際追逃追贓工作的決策部署,思想上要有新認識新提高,行動上要更自覺更主動,切實把工作做得更深入、更細緻、更紮實,努力使「獵狐2014」專項行動取得更大的效果。公安部黨委委員、部長助理孟慶豐出席會議。專項行動領導小組12個成員單位主要負責同志參加會議。
  • 「網警提醒」網絡不是法外之地,發言同樣要謹慎
    警方表示,通過信息網絡煽動實施違法犯罪製造事端,是對公共秩序的嚴重破壞,洪某已涉嫌尋釁滋事犯罪。02幸災樂禍,辱罵同胞2018年5月28日凌晨,吉林松原發生了5.7級地震,災情牽動了全國網友的心。然而,就在這一天,卻有人借地震大肆辱罵東北同胞,被全國網民人肉。
  • 網際網路不是法外之地
    如果說大衣哥違法,自有法律說了算,而不是某個人說了算。如果某個人違法,也是法律說了算,不是息事寧人,溜走了之。網際網路必須有底線,不是個別人的舞場,願意咋跳就咋跳,對那些無良的人網友們都會譴責,網絡不是法外之地,不是個別人任意作為的場所。
  • 網絡不是法外之地!新疆查處曝光12起!
    經查,相關網絡信息內容生產者製作、複製、發布謠言、淫穢、色情、賭博等法律、行政法規禁止的信息,擾亂經濟秩序、社會秩序,破壞網絡生態,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網絡安全法》《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防範和懲治網絡傳播虛假信息條例
  • 他們說「網絡不是法外之地」 究竟有幾個意思?
    網際網路飛速發展,極大地豐富了公眾的信息權、表達權、參與權,但與之相應的是,低俗信息和網絡謠言也充斥網絡。為了讓網際網路在法治軌道上健康運行,有必要向公眾強調「網絡不是法外之地」。不過,下文談到的幾個例子,口口聲聲也在說「網絡不是法外之地」,而表達的卻是另外的意思。 法院不是你家開的 第一個例子是歌手陳羽凡吸毒事件。
  • 龍警說法丨網絡不是法外之地,朋友圈非洩憤之所
    90後,家庭條件優越今年7月份某一天下午其駕駛路虎牌小轎車在龍灣區永中街道東方明珠城小區附近路面違章停車後被交警部門貼了罰單▲圖源網絡2020年7月13日汪某某被傳喚至永中派出所經辦案民警對其法制教育其表示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並表示以後不會再犯2020年7月13日龍灣公安分局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
  • 【微關注】網絡不是法外之地 兩男子散布謠言自食惡果
    【微關注】網絡不是法外之地 兩男子散布謠言自食惡果 2020-06-03 02:3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