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法懂法|網絡空間不是法外之地

2021-01-08 鄠邑宣傳

近日,中共中央印發了《法治社會建設實施綱要(2020—2025年)》,提出推動社會治理從現實社會向網絡空間覆蓋,建立健全網絡綜合治理體系,加強依法管網、依法辦網、依法上網,全面推進網絡空間法治化,營造清朗的網絡空間。這是維護社會和諧穩定、維護公民合法權益、促進網絡空間健康有序發展的重大舉措,也是依法治網的題中之義。

據《中國網際網路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20年6月,我國網民規模已達9.4億,擁有網站近500萬個,人均每周上網時長28小時。網際網路科技的迅猛發展,讓人們生活更便利、更舒適、更美好,為推動信息交流、促進文化繁榮、凝聚社會共識提供了更便捷的渠道,也為數字經濟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網絡空間不是「世外桃源」。當前,一些網站、社交平臺上的內容良莠不齊、泥沙俱下,甚至還存在網絡謠言、網絡侵權盜版甚至網絡恐怖主義等違法犯罪行為,危害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比如,一些網絡彈窗頻頻彈出賭博、暴力等違法信息,很難關閉,令人不堪其擾,影響廣大網民特別是青少年身心健康。再如,一些佔卜術搭上網際網路快車,由線下轉戰線上,逐漸從娛樂走向非法牟利,花式營銷、詐騙等問題時有發生。今年6月,江蘇警方破獲一起以「網上算命」為幌子的詐騙案件,涉案金額5500餘萬元,被騙群眾超萬人。這些問題的出現,要求我們必須將網際網路納入法治軌道,明確網絡行為底線、網絡空間紅線、網絡違法違規高壓線,全面推進網絡空間法治化。

網絡空間不是法外之地。網絡空間是虛擬的,但運用網絡的主體是現實的,網絡空間是現實社會的延伸,與現實社會相互交織、相互影響。誰都希望生活在一個秩序井然、惠風和暢的世界裡,誰都不願網絡空間充斥著謾罵、恐怖、色情和暴力。近日發布的《中國網際網路發展報告2020》顯示,過去一年裡,我國加強網絡空間新興和重點領域立法,民法典擴大了隱私和個人信息的範圍,對網絡侵權責任等作出規定,個人信息保護法等重要基礎性立法推進順利。目前,我國已出臺關於網際網路的法律、法規和規章三百多部,依法加強網絡空間治理已經有了切實可行的基本依據。此次印發的《綱要》針對網絡空間治理中的突出問題,從完善網絡法律制度、培育良好的網絡法治意識、保障公民依法安全用網等方面提出具體措施,為建立健全網絡綜合治理體系、全面推進網絡空間法治化進一步指明了方向。

治網之道,法治為本。網絡空間擴展到哪裡,法治就要覆蓋到哪裡。按照《綱要》要求,依法加強網絡空間治理,通過立改廢釋並舉等方式,推動現有法律法規延伸適用到網絡空間;堅決依法打擊謠言、淫穢、暴力、迷信、邪教等有害信息在網絡空間傳播蔓延,建立健全網際網路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一體化受理處置體系;落實網絡安全責任制,明確管理部門和網信企業的網絡安全責任,依法查處網絡金融犯罪、網絡誹謗、網絡詐騙、網絡色情、攻擊竊密等違法犯罪行為,網絡空間才會天朗氣清、生態良好,網絡發展才能充滿活力、行穩致遠。

-END-

來源:網信西安、區委網信辦

編輯:鄠邑宣傳

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焦點

  • 網絡空間不是法外之地
    這是維護社會和諧穩定、維護公民合法權益、促進網絡空間健康有序發展的重大舉措,也是依法治網的題中之義。據《中國網際網路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20年6月,我國網民規模已達9.4億,擁有網站近500萬個,人均每周上網時長28小時。網際網路科技的迅猛發展,讓人們生活更便利、更舒適、更美好,為推動信息交流、促進文化繁榮、凝聚社會共識提供了更便捷的渠道,也為數字經濟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 網絡不是「法外之地」
    自媒體時代,人人持有「麥克風」,個人言論的空間前所未有地拓展。不過,天橋區檢察院檢察官提醒您,網絡空間並非「法外之地」,言論自由並不等同於無所不言。侮辱受災群眾網友被刑拘  近日,受颱風「利奇馬」的影響,我國多個省市突發暴雨洪澇災害。
  • 人民日報熱點辨析:網絡不是法外之地
    虛擬性、開放性是網絡空間的重要特徵,但虛擬不是虛幻、虛假,也不是對現實的簡單數位化模擬;開放不是無法、無序,也不是可以隨意亂來。網絡空間是以數位化方式重塑的新的社會交往環境和社會生活空間,是建築於各種真實的社會關係之上的特殊空間。從本質上看,網絡空間是現代社會的一種新形態。網絡空間無法獨立於社會與人,不能離開現實主體,網絡空間的主體依然是現實生活中的人。
  • 「你的地盤」不是法外之地
    (9月12日澎湃新聞)  暴力抗法已不是什麼新鮮事,但是以「我的地盤」為由拒不配合執法人員的,倒還並不多見。中國自古就有「強龍不壓地頭蛇」的說法,講究入鄉隨俗。即便如此,也有「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的共同價值取向,遵守共同的中央法令。現在是法治社會,早已沒有了君民高低之分,但遵守相同的法律法規,卻並沒有因為時間的推移而改變。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是每個公民義不容辭的義務。
  • 網絡空間再不是法外之地(創新茶座)
    網際網路法院,顧名思義,就是集中管轄網際網路案件的法院,具有「大平臺、小前端、高智能、重協同」的特點,能實現網上案件網上審、網上糾紛不落地,是網絡法治時代的智慧法院。  在採訪中,我們了解到,網際網路法院不僅全面推進了智能技術在司法工作中的深度應用,推動了訴訟流程和司法模式實現革命性重塑,更重要的是,初步搭建了網絡多元解紛和訴訟服務體系框架,使網絡治理的司法裁判規則逐步完善。  那麼網際網路法院究竟新在何處呢?  中國首創。
  • 網絡不是法外之地,打擊「網絡黑V」勢在必行
    網絡不是法外之地,亦要受到法律的制約。早在2013年9月6日,兩高為保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維護社會秩序,就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維護網際網路安全的決定》等規定,對辦理利用信息網絡實施誹謗、尋釁滋事、敲詐勒索、非法經營等刑事案件適用法律問題作出了司法解釋。
  • 「網絡不是法外之地」網絡言論應守法!
    網絡是個虛擬的空間,  但並不是法外之地,網民可以在網絡張揚個性、宣洩情緒、表達意見建議,但是,在享受言論自由的同時,必須尊重事實關進去可以月瘦十斤的那種,減肥不是夢!」接報後,警方迅速開展調查處置。經過對該視頻的分析,並且調閱路面監控,確定了該女子的行車軌跡,隨後鎖定該名女子的身份信息為金某。民警立即將其傳喚至派出所。「如願以償」的金某有些震驚:「你們來真的嗎?一本正經的?」
  • 網絡不是法外之地,請務必遵紀守法!
    網絡不是法外之地,請務必不造謠、不傳謠!6月30日上午,臨湘市組織開展交通聯合執法行動,在群強路永發巷對侵佔路面經營行為依法整治時,遭到謝某玲等人阻攔。7月1日,臨湘市公安局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第二十六條之規定,對謝某華予以行政拘留十日嶽陽頭條#網絡不是法外之地,請務必不造謠、不傳謠!6月30日上午,臨湘市組織開展交通聯合執法行動,在群強路永發巷對侵佔路面經營行為依法整治時,遭到謝某玲等人阻攔。
  • 法外亦有情,對生命的尊重
    常言道,國有國法,家有家規,但是我們也知道,法外亦可有情。寶來司機依法停車,因情違法,廣大網友因情呼籲,呼喚取消處罰,交警依法處罰,應情撤法,一系列的事情告訴我們,法外亦可有情,而我更加讚嘆交警知情變通,明法理。
  • 網絡不是法外之地,濫用網絡炒作行不通
    2020年5月30日,劉某在其暱稱為「@小島裡的大海」的新浪微博發布長文舉報自己女兒的班主任,繪聲繪色地講述了班主任體罰女兒至吐血、暗中索要高額紅包以及女兒因體罰產生後遺症,斷送學琴生涯等「事實」,並明確提供了學校名稱和班主任姓名。為達成讓學校開除該班主任並成功索賠的目的,劉某還通過註冊小號的方式,偽裝成其他「知情家長」煽風點火。
  • 《吉言法語》第3期:網絡世界,絕不是「法外之地」
    《吉言法語》第3期:網絡世界,絕不是「法外之地」 2020-07-07 18:0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他們說「網絡不是法外之地」 究竟有幾個意思?
    網際網路飛速發展,極大地豐富了公眾的信息權、表達權、參與權,但與之相應的是,低俗信息和網絡謠言也充斥網絡。為了讓網際網路在法治軌道上健康運行,有必要向公眾強調「網絡不是法外之地」。不過,下文談到的幾個例子,口口聲聲也在說「網絡不是法外之地」,而表達的卻是另外的意思。 法院不是你家開的 第一個例子是歌手陳羽凡吸毒事件。
  • 網絡不是法外之地!新疆查處曝光12起!
    經查,相關網絡信息內容生產者製作、複製、發布謠言、淫穢、色情、賭博等法律、行政法規禁止的信息,擾亂經濟秩序、社會秩序,破壞網絡生態,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網絡安全法》《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防範和懲治網絡傳播虛假信息條例
  • 【引以為戒】網絡不是法外之地!請收起你的口無遮攔!!
    編者按「法者,天下之程式也,萬事之儀表也。」在依法治國按下「快進鍵」的今天不管網上還是網下都要有法必依、違法必究網絡空間有虛擬性、開放性的特點但虛擬不是虛假、虛無開放更不是無法、無序網絡空間不是法外之地任何人不得利用網絡傳播違法信息這是任何一個法治社會都不可逾越的底線侮辱烈士的網民被提起公益訴訟5月21日,江蘇省淮安市檢察院針對當地居民曾某污衊烈士的行為
  • 網際網路不是法外之地
    如果說大衣哥違法,自有法律說了算,而不是某個人說了算。如果某個人違法,也是法律說了算,不是息事寧人,溜走了之。網際網路必須有底線,不是個別人的舞場,願意咋跳就咋跳,對那些無良的人網友們都會譴責,網絡不是法外之地,不是個別人任意作為的場所。
  • 視頻「涉黃」夫妻獲刑 網絡不是法外之地
    兩口子,看網絡直播成了風口,就想掙「快錢」。不過倆人做的都是「不正經」的節目。2017年開始,男子大偉通過某手機APP接觸眾多淫穢網絡直播平臺,為牟取非法利益,大偉和媳婦小紅先後成為了網絡直播平臺管理主播的家族長,為多名在平臺上進行淫穢表演、傳播淫穢視頻的網絡主播提供平臺接入、主播認證及費用結算等幫助。
  • 網絡不是法外之地,朋友圈亦是公共空間,說話需謹慎
    圖文無關01越來越多的人為了經濟利益在朋友圈發布廣告信息隨著網絡的發展,從以前傳統的推銷方式逐漸傾向於網絡推廣,流量即為王的時代,高額流量費也讓很多商品成本增加,費用越來越高,所以各個直播平臺和個人建立的圈子顯得尤為重要,淘寶出來的時候,淘客是重要推廣群體
  • 網絡不是犯罪藏身之所,更不是法外之地
    2018年11月,最高檢印發《檢察機關辦理電信網絡詐騙案件指引》,要求各級檢察機關辦理電信網絡詐騙案件時除了把握普通詐騙案件的基本要求外,還要特別注意電信網絡詐騙犯罪的界定、犯罪形態的審查、共同犯罪及主從犯責任的認定、電子數據的審查等。
  • 網際網路不是法外之地, 「網絡虛擬財產」難逃執行法網
    網際網路不是法外之地, 「網絡虛擬財產」難逃執行法網 2021-01-14 21: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網絡不是法外之地!贊皇縣委網信辦、縣公安局提醒:不造謠、不傳謠...
    網絡不是法外之地!面對這場突如其來的疫情,提醒廣大網民爭做文明、守法的踐行者,共同維護健康的網絡環境和良好的社會秩序。一、對網絡傳播的信息(文字、圖片和視頻等)要仔細甄別,未經證實的信息不得上傳、轉發、傳播和擴散,自覺做守法公民,不造謠、不信謠、不傳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