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電商蜜源APP承認違規收集個人信息 曾被質疑涉嫌傳銷

2021-01-10 騰訊網

作者:時代財經 鄭藝陽 編輯:王言

「在家裡什麼都不做,轉發一些購物連結就可以獲得返利,一個月就可以掙到幾千元,碰到雙十一或者雙十二這樣的節點,月入過萬沒有問題。」在網際網路騙局層出不窮的今天,這樣的「好事兒」到底存不存在?很多沉迷於社交電商的人們可能會給你肯定的答案。

通過各種拉粉手段和購物返利的模式,社交電商在最近幾年大行其道。以這個領域的頭部玩家蜜源為例,其就聲稱在短短三年時間用戶註冊突破2000萬,年度GMV實現269億元。

不過,在高歌猛進的背後,質疑的聲音也此起彼伏。在外界看來,社電商的所謂「拉新裂變」、設置普通會員、專營會員、層層升級返點等手段,更像是網絡傳銷的變體。

2019年3月,社交電商平臺「花生日記」因設置會員層級最多達51級,累計收取佣金超過4.5億元等涉嫌傳銷(直銷)違法行為,被廣州市市場監管局累計罰沒7456萬元。

那同樣通過社交化模式進行推廣的社交電商蜜源是否存在涉嫌傳銷的風險?時代數據聯繫到蜜源,其公共事務部人士給予否認,並表示蜜源零門檻、零投資,不需要繳納入門費、「人頭費」,也不存在團隊計酬。但同時時代數據採訪多位熟悉相關業務的律師,在深入分析蜜源的模式之後,多位律師均表示蜜源「不能排除其傳銷的嫌疑」。

就在蜜源被質疑涉嫌傳銷的同時,蜜源又爆出侵犯用戶隱私。12月21日,工信部網站發布關於侵害用戶權益行為的APP通報(2020年第七批),蜜源因為違規收集個人信息赫然出現在名單之中。

事實到底如何?時代數據對此展開了調查。

購物返利,蜜源大量發展會員

公開資料顯示,蜜源成立於2017年,是一款導購類APP,用戶可通過平臺搜索優惠券,找到優惠券後可從蜜源進入到淘寶等平臺購物,同時通過社交關係鏈對商品進行傳播銷售,獲得返利。

從營業額來看,2018年年底蜜源總GMV(交易總量)僅為53億元,然而增長速度驚人,到2019年底,蜜源總GMV已經達到269億元,用戶規模突破2200萬,成為該領域的頭部玩家之一。

作為後電商時代的「新物種」,社交電商在近兩年儼然成為風口,短期內湧入大量玩家,而蜜源一家毫無巨頭背景的創業公司在短短3年時間內,從最初的3位原始用戶成長到如今突破2000萬註冊用戶,這一發展速度不可謂不快。其飛速發展背後是何種模式助其突圍?

時代數據從多名蜜源用戶處了解到,如果沒有邀請碼,用戶無法註冊蜜源。而每個邀請碼所屬特定的團隊。

當用戶A通過在群聊、朋友圈發布各種商品的優惠連結,邀請更多的人通過蜜源購買商品,如果用戶B通過連結下單,那麼用戶A也可以獲得不同額度的佣金,可能是幾分錢,也可能是幾塊錢。

據了解,為了幫助用戶引流、裂變,蜜源打造了號稱電商界黃埔軍校的商學院。時代數據在蜜源app首頁的商學院板塊檢索到一篇名為《增粉話術及背後的邏輯思維》的文章,該文章教授用戶針對七大類人群使用一些可複製話術來達到增粉的目的,其中,文中舉例的七大類人群包括身邊熟悉的親朋好友;平時聯繫較少的朋友;白領人群;個體戶以及有一定自己資源的人;重視寶寶需求的寶媽;陌生人以及計程車/網約車師傅。

《增粉話術及背後的邏輯思維》文章中陌生人板塊的部分內容

當每個註冊用戶會擁有自己的上級,也能通過邀請別人發展下級,該過程不斷重複,從而不斷產生新的註冊用戶。

蜜源能在短時間內快速收割千萬忠實用戶,並創下驚人的GMV,離不開上述拉新裂變模式的推廣。

基於飛速發展態勢,蜜源在三周年之際提出升級計劃,6月28日,蜜源對外發布了「效能革新」戰略,並定下未來三年服務1億人、創造1000億GMV,打造世界級社交電商內容導購平臺的戰略目標。

成為運營專員「拿無限」佣金

據了解,蜜源app將用戶分為vip和運營專員。普通用戶只要註冊即可成為vip。

12月7日,時代數據登錄蜜源app,在其首頁的「賺錢計劃」欄目中了解到,vip所享的權益包括邀請好友(好友下單可享8.74%獎勵),自購賺傭(自購/分享下單賺傭100%)等,而如果vip升級運營專員,可獲得權益即可升級。

升級後的權益包括購物獎勵(下單返現提升近1.5倍),推薦好友(分享下單最多返5倍),「培養獎勵(享直屬團隊獎勵的25%)」、「團隊獎勵(享整個團隊20%獎勵)」、「管理獎勵(享間接團隊獎勵的8.47%)」

不過,普通用戶想要升級為運營專員需要滿足一定條件。該平臺信息顯示,升級途徑一共有三種,都對直接有效邀請粉絲數量以及個人今日結算預估返利金額提出了具體要求。

而運營專員和vip用戶的收益更關鍵的差異在於佣金上。時代數據以消費者身份聯繫上多名已經有上百名「粉絲」的運營專員,運營專員表示普通用戶只能拿到直接邀請粉絲的返利,而「你升運營就可以拿無限」,不僅自己購買商品可獲得佣金,下級購買商品可以獲得佣金,下級的下級購買商品自己也可獲得佣金。

「大神級別的都是別人給她賺錢啦」其中一位運營專員對時代數據稱,「我又不愛勉強別人註冊這個,我自己愛買就分享一起買」,當時代數據詢問到每個月收益能達到多少時,該運營專員表示「一個月3—4千吧,雙十一1萬。」

而在該運營專員向時代數據分享了一個學習如何使用蜜源的視頻,視頻中,有一個運營專員當天的預估收入達到272.29元,而本月預估收入達到1.3萬元。

而正是層級返傭模式,讓蜜源陷入了傳銷爭議之中。

值得注意的是,此前就有媒體報導稱,社交電商蜜源APP進入部分高校,發展在校大學生「拉人頭」賺錢,對此,有高校老師稱,校內已有不少學生沉迷於此、達到「走火入魔」的地步,開始曠課去專心「拉人頭」。時代數據注意到,7月29日,在微博上更有用戶曬出聊天記錄,其聲稱表妹被拉進蜜源群,群主以鼓勵大學生創業的名義大肆號召學生拉人頭,編造創富神話。

就上述問題,時代數據聯繫蜜源(廣州)新媒體科技有限公司,其公共事務部人士否認了蜜源在校園地推活動。

多家社交電商平臺涉嫌傳銷犯罪

隨著網際網路流量紅利逐漸消失、線上獲客成本的不斷攀升,不少平臺將去中心化、準入門檻低的社交化推廣作為收割流量的法寶。

數據顯示,2019年我國社交電商市場規模達20605.8億元,同比增長63.2%;消費者人數達5.12億。目前,社交電商已經成為僅次於自營電商、平臺電商的「第三極」。不過,在社交電商發展過程中,「涉傳銷」問題也成為懸在行業從業者頭頂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

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主任曹磊認為,社交電商中存在著商品推薦多級返利、以社群方式運作計酬等問題,這些問題與《禁止傳銷條例》規定的拉人頭、團隊計酬、多級返利極為相似。

反傳銷專家李旭在接受媒體記者的採訪時表示傳銷行為有三個主要特徵:第一,交納或變相交納入門費,即交錢加入後,可獲得計提報酬和發展下線的「資格」;第二,直接或間接發展下線,即拉人加入,並按照一定順序組成層級;第三,上線從直接或間接發展的下線的銷售業績中計提報酬,或以直接或間接發展的人員數量計提報酬或者返利。只要具備「交入門費」「拉人頭」「組成層級團隊計酬」三點,就可以認定涉嫌傳銷。

時代數據梳理發現,2017年,「雲集微店」因以「交入門費」、「拉人頭」和「團隊計酬」的行為開展運營,涉嫌傳銷,被市場監管部門罰款958.4萬元。2019年3月,社交電商平臺「花生日記」因設置會員層級最多達51級,累計收取佣金超過4.5億元等涉嫌傳銷(直銷)違法行為,被廣州市市場監管局累計罰沒7456萬元。今年以來,從社交電商「斑馬會員」相關公司涉嫌傳銷被法院凍結3000萬元的消息引起關注,到粉象生活因資金提現限額問題一度被傳出因會員制度問題被凍結資金3800萬元,再到淘小鋪運營方廣州三帥六將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及相關公司等因涉嫌傳銷被凍結4400多萬元,已有多家社交電商涉嫌構成傳銷違法行為,而受到相關部門的處罰。

那同樣通過社交化模式進行推廣的社交電商蜜源是否存在涉嫌傳銷的風險?蜜源公共事務部人士給予否認,其表示,蜜源平臺不存在向用戶收取「入門費」情況,絕大多數的用戶的目的以自購省錢為主,而並不是以賺錢發展下線為目的。而平臺區分運營專員和普通會員的目的是在於分辨誰是以自購為主的用戶,誰是以自身來進行推廣的用戶。對於蜜源來說,一方面運營專員實際地在幫蜜源推廣產品,另一方面運營專員直接面對消費者,有一個答疑的過程,等同於成為蜜源的客服,因此公司願意拿出一部分利潤來獎勵這些用戶。

並且,上述公共事務部人士表示,雖然老用戶可以通過推薦新用戶購買下單而獲得返利,且新老用戶所屬同一個運營團隊,但新用戶和老用戶之間並不是「塔式」的層級關係,而是平級。

而針對蜜源這一運營模式和其他受罰的社交電商的運營模式十分相似這一問題上,上述人士表示蜜源並不想評論同行,也並不了解他們的內在邏輯,不好評論。但他本人作為一個從業者,認為有一個需要指出的事實是被處罰的企業大都做了一個共同的行為,入門費或者入門禮包。

不過,多位不願具名的法律人士在接受時代數據採訪時表示,並不認同蜜源的運營模式與其他違規的社交電商模式的本質區別僅在是否收取入門費這一問題上。「此前花生日記受處罰,根據公開的決定書,涉嫌傳銷的事實主要是集中在兩塊,一塊是收取入門費,一塊就是這種層級返利得團隊計酬。」律師指出,在蜜源的業務邏輯中,最具傳銷風險的是其層級返利模式。

上述法律人士告訴時代數據,「傳銷中的拉人頭,是指通過無限制的拉新用戶,並且將用戶組成金字塔的層級結構,層級之間根據繳納的入門費或者業績佣金進行返利。蜜源這種模式,存在這種嫌疑,其運營商有直接邀請和間接邀請的用戶,通過推薦他人購買商品獲得相關的返點,間接推薦本身意味著沒有直接推薦關係,卻依然能夠從他人的推薦獎勵中獲得返點,與傳銷中的層級性返利很像。」

在入門費這一問題上,上述法律人士指出,傳銷本身分為兩種,一種是違法違規的,一種是涉嫌犯罪的,像這一種以淘寶的商品購買業績作為返利依據或佣金計算依據,沒有收取相關入門費的模式,應該定義為並不涉嫌犯罪的團隊計酬式傳銷,也就是違規式傳銷。

不過,上述法律人士也表示,並不是所有層級返利模式都涉嫌傳銷,在一些理財產品銷售團隊中也是金字塔結構,也有層級性返利。這兩者的根本區別有兩點,第一,傳銷的模式是無限制的層級返利,對準入者沒有任何實質限制,整個金字塔模式結構是無限制擴張的,而一些理財產品銷售團隊中的結構往往是固定的銷售團隊,雖然也有人員的加入和離職,但整個結構是基本固定的。第二個區別是傳銷中的層級性返利,利潤來自下線成員的業績或者入門費,正常返利中的利潤,往往是平臺或者商家的補貼或者讓利。

另一個值得注意的信息是,據天眼查顯示,蜜源(廣州)新媒體科技有限公司成立於2017年5月23日,實繳資本為100萬元,該公司黃順清擔任執行董事兼總經理,從股東結構來看,廣州智圖網絡科技有限公司持股51%,廣州不易文化傳播有限公司持股49%。

時代數據注意到,公司成立至今,蜜源進行過6次股東變更,其中作為歷史股東與歷史法人代表的郝佔領兩進兩出,並且與此前運營模式被認定傳銷的花生日記股東郝佔領同名同姓。

蜜源登工信部通報違規收集個人信息

12月21日,工信部網站發布關於侵害用戶權益行為的APP通報(2020年第七批),根據工信部近期組織第三方檢測機構對手機應用軟體進行檢查顯示,督促存在問題的企業進行整改。工信部在通報中顯示,此次監測發現,APP未經用戶同意,私自收集設備MAC地址信息;將用戶個人信息發送給第三方SDK的問題較多。

記者注意到,在此次通報的存在問題的app中,蜜源因為違規收集個人信息,被列入批評名單。

對此,蜜源方面承認確實存在違規的問題。「蜜源在收到工信部的通知,排查後發現存在用戶明確授權前讀取了用戶MAC地址的場景。其場景為用戶授權前,點擊隱私協議界面,第三方SDK讀取。」上述蜜源公關部人士對時代數據表示,現在公司成立專項項目組進行整改,通過和工信部檢測機構溝通明確問題和方案,近期更改此項場景的缺失並上線。

相關焦點

  • 蜜源APP團隊佣金可拿無限代?多層次計酬是涉嫌傳銷發展的核心
    在蜜源APP關於平臺的介紹稱:蜜源整合淘寶、天貓、京東、拼多多、餓了麼等全域電商平臺優惠資源,淘寶聯盟官方授譽「優質合作夥伴」、「銷售黑馬獎」,致力為14億人口提供實惠生活方式,助力千萬用戶實現0元創業財富人生。截圖於蜜源APP蜜源APP由蜜源(廣州)新媒體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蜜源新媒體)開發運營。
  • 「娃哈哈品牌社交電商」哈多多被指虛假宣傳、涉嫌傳銷 回應甩鍋...
    中國網財經4月16日訊(記者 左爾)娃哈哈掌門人宗慶後曾在央視公開表示「不看好馬雲的電商模式」,不但直指馬雲「都是胡說八道」,更表示電商構成了對實體經濟的破壞和打壓。然而近兩年在「娃二代」宗馥莉逐步掌握企業的過程中,娃哈哈在電商的方向卻走的意外的遠。
  • 「喜兔在家」被指模式涉嫌傳銷:「帶病」微商轉型社交電商究竟是福...
    今年以來,備受追捧的社交電商模式遭遇媒體普遍質疑,知名社交電商斑馬會員、淘小鋪、粉象生活等也被地方監管部門因涉嫌傳銷凍結巨額資金,但是仍有不少社交電商意識不到風險的存在。近日,社交財經接到消費者王女士投訴一家名為「喜兔在家」的社交電商平臺代理模式涉嫌傳銷以及誇大產品功效。那麼,「喜兔在家」究竟是什麼呢?
  • 航旅縱橫App違規收集個人信息遭通報 曾多次因信息安全陷輿論風波
    來源:中國網原標題:航旅縱橫App違規收集個人信息遭通報 曾多次因信息安全問題陷輿論風波中國網科技11月19日訊(記者 李婷)App違法違規收集使用個人信息治理工作組(以下簡稱「工作組」)近日通報35款App存在個人信息收集使用問題,航旅縱橫在列。
  • 未來集市壯志難酬:商業模式涉嫌傳銷 消費者反映退款難
    近年來,社交電商的概念開始在網上走紅。「拼多多」「雲集」「蜜芽」「貝店」等社交電商先後在市場上走俏。不俗的表現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商家的關注,其中知名的微商企業「思埠集團」今年也高調宣布進軍社交電商行業,並隆重介紹了「未來集市」這一概念,然而未來集市並沒有迎來媒體的認同,甚至因為分銷模式涉嫌傳銷被封號之後,關於未來集市的爭議更是此起彼伏。
  • 湖南經視專訪蜜源-用社交改變中國電商
    2019年,社交電商已經處在一個巨大的風口階段。傳統的電商格局已定,網際網路流量紅利基本結束,基於移動網際網路的爆發,得益於社交媒體的廣泛應用,每個個體都可以成為傳播中心,並產生商業價值,這是社交電商可以迅速崛起的底層支撐。8月25日,蜜源副總經理周盛接受了湖南經視專訪。
  • 多個母嬰電商平臺陷傳銷質疑 米友圈、凱兒得樂帳戶遭凍結
    但疫情以來,微商與社交電商、直播電商等線上模式持續被追捧,諸多傳統品牌紛紛轉型該領域,但也暴露出諸多分銷類電商的弊端。據悉,米友圈代理一共分為4級:分別為38000元聯合創始人、8800元總代、2000一級代理、648元特約代理,其中聯合創始人、總代、一級代理分別需要交納保證金1000元、300元、100元。而成為米友圈會員之後,還有推薦獎可以拿。
  • 又是一年畢業季,社交電商蜜源等成就業首選平臺
    同時,在如今社交電商佔據網際網路大盤的新趨勢下,拼多多、蜜源、雲集等先行的社交電商也逐漸成為了近年來畢業生爭相從業的首選。究竟這其中有著怎樣的深層原因呢?越來越多的畢業生選擇從業社交電商,可能有以下3個原因:  市場廣闊,人才需求旺盛  符合畢業生求職意向  提供多樣的就業機會  市場廣闊 人才需求旺盛  近幾年,社交電商發展前景廣闊。前有拼多多借社交拼團異軍突起,後有雲集、蜜源等平臺迅速崛起,社交電商仿佛一夜之間成為了新零售風口。
  • 涉嫌傳銷河北華林負責人等被控制 "電療"曾致人死亡
    (原標題:涉嫌傳銷河北華林負責人等被控制「電療」曾致人死亡)
  • 涉嫌傳銷河北華林負責人等被控制 「電療」曾致人死亡
    繼權健自然醫學科技發展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權健公司)涉嫌傳銷,其實控人束昱輝等16人被依法批捕後,又有一家直銷公司陷入旋渦。主打「酸鹼平衡」理論的河北華林酸鹼平生物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河北華林),近日被媒體曝光以「拉人頭」方式發展代理,涉嫌傳銷。
  • 網絡不是法外之地,app違規收集使用個人信息引熱議
    文/椿舍近期,App違法違規收集使用個人信息治理工作組評估發現,35款App存在個人信息收集使用問題,裡面不乏微博,今日校園等人們常用的App,這不禁讓人們為自己的信息安全擔心。如今,各個軟體都在收集著我們的個人信息,這些信息可以對我們進行數據畫像,來判斷我們的生活習慣,興趣愛好等等。這可以讓運營商對我們進行更有針對性的服務,給我們提供更好的用戶體驗,但是,另一方面,如果這些收集的信息使用不當,會造成隱私洩露,大數據殺熟等問題。為什麼這些運營商會對我們的信息經營不正當地使用呢?
  • 因違規收集個人信息被通報,剛恢復上架的探探又攤上事了
    (圖片來源:全景視覺)經濟觀察網 實習記者 王方圓 7月11日下午,APP專項治理工作組發布公告顯示,探探、人人、天天酷跑、魯大師等30款APP因違反《網絡安全法》關於收集使用個人信息的規定,被通報整改。
  • 蜜源、芬香等平臺深入校園,造夢運動吸引眾多大學生加入
    在嚴峻的就業形勢下,有不少傳銷組織開始打著創業、就業的口號走進學校,發展在校學生來專職拉人頭,瘋狂收取人頭費。「一起賺錢,一起嗨皮!」、「一個月至少好幾千」、「掃碼下載,跟我賺錢」……最近,在國內一些學校的學生群裡,經常出現這樣的誘人信息。在金錢和財富的誘惑下,已經有不少學生一邊把生活費交出去一邊做著遠在天邊的暴富夢。
  • 蜜源3周年戰略升級發布:打造世界級社交電商內容導購平臺
    回顧蜜源高速發展的三年,自2017年創立 蜜源品牌,同年7月APP正式上線,上線6個月即產生了盈利。依託社交電商與分享經濟的正向發展模式,蜜源從三名初創用戶起步,成長至2019年底已突破2000萬註冊用戶,年度GMV實現269億元,蜜源以創新性的"社交電商"與"分享經濟"的模式在電商行業快速發展。
  • 社交電商「黑馬」蜜源,現在它想切入無人零售、直播賽道
    蜜源三周年戰略發布會作為一家社交電商內容導購平臺,蜜源APP在2017年正式上線,致力於為用戶搜集全網購物優惠。梁韜透露,從最初的三位原始用戶,發展至2019年底,蜜源用戶突破2000萬註冊用戶,年度GMV累計達269億。在剛剛結束的雙十一購物狂歡節中,蜜源GMV同比去年雙十一增長27%,彰顯了社交電商導購行業頭部的實力。
  • 探探、人人等30款App違規收集個人信息被通報
    首頁 > 見聞 > 關鍵詞 > 探探最新資訊 > 正文 探探、人人等30款App違規收集個人信息被通報
  • ...遭監管處罰:經營模式涉嫌傳銷 減肥益生菌等產品存虛假宣傳
    中國網財經10月29日訊(記者 林溪)日前,從事健康產業的社交電商深圳市益百分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益百分」)被媒體曝出經營模式涉嫌傳銷,中國網財經記者調查發現,該公司100%控股的母公司「深圳市益百分實業有限公司」在深圳市市場監管局官方網站上被明確以
  • 優信二手車違規收集個人信息遭「點名」 被用戶投訴陷「套路貸」風波
    魯網11月20日訊(記者 王雅茜)近期,App違法違規收集使用個人信息治理工作組通報了35款App存在個人信息收集使用問題,優信二手車APP因存在收集用戶身份證號等個人敏感信息未同步告知用戶其目的等多項違規行為被通報。
  • 八月份被曝光的涉嫌傳銷公司以及涉嫌傳銷公司骨幹的判刑案例!
    北京「正生匯通」公司因涉嫌傳銷被罰沒145萬多元 當事人的上述行為屬於組織策劃《禁止傳銷條例》第七條第(二)項規定的傳銷行為。依據《禁止傳銷條例》第二十四條第一款的規定。
  • 康婷涉嫌傳銷,「家人不支持做康婷,就斷絕關係」!
    近日,天津康婷涉嫌傳銷一事備受大家關注,如此大的一個企業竟然是掛著直銷的牌子做傳銷的事,這究竟是真是假?不少人紛紛質疑康婷公司合法嗎?天津康婷涉嫌傳銷是怎麼回事?隨後天津康婷老闆劉小兵個人簡歷被扒,據爆料人稱,康婷內部成員還慫恿妻子與自己離婚,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