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線7月24日訊(記者 孫璐) 夏天到了,走在海灘上,吹著海風,想必是一件很愜意的事情。但是,如果你的眼前突然看到成堆的垃圾,那你的心裡將作何感想呢?
近日,記者所在的省第28督查組在洞頭縣的三盤港就看到了這樣不和諧的一幕。站在堤岸邊,往下眺望,可以看到隨著海水不斷衝刷,塑膠袋、木頭、廢棄泡沫、礦泉水瓶等一些垃圾被遺留在了岸邊。隨著又一波海水的襲來,又帶來一批垃圾,先前的垃圾又有一小部分被裹挾著又卷進了大海。遺留在堤岸邊的垃圾成堆,就好像一個天然的垃圾堆放場。
被海水衝刷而上的垃圾成堆
這些海洋垃圾從何而來?
洞頭縣海洋與漁業局副局長李昌達表示,這些海洋垃圾大都來自甌江流域、樂清灣內,在洞頭境內主要聚集在霓嶼北、元覺客運碼頭、元覺花崗避風港、三盤港、洞頭中心漁港、東沙漁港、鹿西漁港以及大小門島沿岸。而這其中,霓嶼因為正好處於甌江的入海口,所以存在的海洋垃圾也最多。
海洋垃圾,該如何拯救你?
據悉,為了處理這些海洋垃圾,洞頭最先採取的辦法是實行鼓勵當地老百姓用自己的船來進行垃圾清理回收。同時,實行一定的經濟發展優惠措施,對每一艘船給予補助。在今年2月發布的洞委發【2014】2號文件中顯示,對在漁港沿岸和海上設置廢油水回收點(船)開展海洋環保工作的,每個點最高補助0.8萬元,每艘船最高補助0.6萬元;在洞頭縣重點海域確定專船回收固體廢棄垃圾,每艘船最高補助2萬元。目前,整個洞頭擁有11艘垃圾清理回收船。
但隨著垃圾量越來越大,除了採取垃圾清理回收船的方式,洞頭縣還向社會進行招投標進行專業化運作。在運送方式上和陸上相結合。或是採取與生活垃圾一樣運送到垃圾回收點,或是對一些大批量的植物類的垃圾找一些偏僻的岸邊進行焚燒處理。
同時,對於一些廢油、廢水的清理。則岸上設廢油回收點,海上設廢油回收船。據統計,去年共回收了63噸的廢油。
除了這些海洋垃圾的處理方式,記者了解到在新加坡還採取建造人工島嶼的方法。將兩個離岸的小島之間建造1公裡長的巖石長堤,並分出了11個相互連接的海灣單元;將單元裡的海水抽乾,排放好一層厚厚的塑料膜;然後將垃圾灰燼傾倒在這些單元裡進行密封,以防止洩漏。至於垃圾中那些不能燃燒和回收的材料,也被塑料密封並掩埋在泥土中。
它、它、它------還有誰對海洋環境保護「痛下狠手」?
在三盤港,記者發現在海上還建有一座座連成排顏色不一的小屋,這些就是人們口中所說的「網箱」。
「網箱養殖」作為近幾十年來逐步發展的一類養殖技術,改變了傳統的單純捕撈作業模式,有效緩解了海洋漁業資源衰減的矛盾,是很多海島漁民賴以生存的作業模式。但隨著大面積的「網箱養殖」遍布,其在改善漁民生計、豐富市場供應的同時,對海洋水體造成的汙染也不得不引起我們的重視。
由於「網箱養殖」大量投放的魚食在海底積澱,加上藥物投放和過度養殖,又造成大量的魚兒缺氧病死,這些都逐步侵蝕著近海海域水體的質量。
僅在洞頭這個海島縣就有5000多口這樣的「網箱」,遍布7、8平方公裡。那麼放眼全省、全國,將還有多少面積的近海水體質量正在被這一口口小小的「網箱」給一步步吞噬著呢?
是時候得做些什麼了。
「現在我們對新建網箱一律不批,要求養殖戶減少餌料和藥物投放並逐漸淘汰網箱。養殖業必須要慢慢轉型為休閒垂釣為主。」洞頭縣海洋與漁業局副局長李昌達表示。
而另據記者了解,安徽省即將於今年12月1日起施行的《巢湖流域水汙染防治條例》中,就有明確規定,網箱養殖最高可罰10萬。
追根溯源 治標更需治本
大家都知道,所有河流最終要匯入的都是海洋。治河的同時,就是同時在改善海洋的環境。
入海排汙口濃度超標、將建築垃圾就近傾倒入海、景區經營過程中遊客產生大量垃圾-----這一幕幕都刺痛著人們的眼睛。
治理海洋垃圾,保護海洋環境,並不能僅僅單靠撿一下垃圾就能完成。治標更需治本,從源頭上抓起才是最關鍵。
我們呼籲,管好你往海裡扔垃圾的手;企業,截住你往河流、汙水口排放汙水的口子。還海洋一片碧藍,還生態一片寧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