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相同的祖父母 動物園獅子家族近親繁殖 幼崽死亡

2021-01-07 CJ狄柏

倫敦動物園獅子家族近親繁殖,兩三個幼崽死亡

一項研究發現,倫敦動物園的獅子是70%的幼仔正在死亡的繁殖計劃的一部分。

獅子們都是在20世紀90年代從歐洲傳入的少數「創始人」的後代。但據研究人員介紹,創始人後代的「極高的遺傳相似性」對他們的健康是「有害的」。

獅子是一種生存在非洲與亞洲的大型貓科動物,現存平均體重最大的貓科動物。獅子在世界上是唯一一種雌雄兩態的貓科動物,獅子有「草原之王」的稱號,是非洲頂級的貓科食肉動物。野生非洲雄獅平均體重240公斤,全長可達3.2米。人工飼養的雄獅體重可以達到400公斤以上。

為了拯救亞洲獅,歐洲瀕臨滅絕的育種計劃在90年代中期成立。這個想法是要有一群純亞洲獅,如果這個物種在當地已經滅絕,那麼它們可以重新引進到印度。九頭獅子被帶到歐洲,其中四頭去了倫敦動物園,其餘的則去了赫爾辛基和蘇黎世的動物園。 甚至這些「創始人」已經高度相同 ——六個獅子分享相同的祖父母。

研究發現,這個家庭的幼崽有68.4%在出生後不久即死亡。

2007年到2009年期間共有57頭獅子出生。其中39人在出生後死亡,其中35人在20天內死亡,兩個月內死亡3人,四歲時死亡。

「哺乳動物生物學」雜誌的報告說,動物園的育種計劃長期處於「不可行」的狀態。 倫敦動物園目前有四隻獅子。 報告作者之一Paul O'Donoghue博士說,死亡人數眾多,對動物園的獅子保護計劃提出質疑。

倫敦動物學協會(ZSL)的哺乳動物管理部門負責人馬爾科姆·菲茨派屈克(Malcolm Fitzpatrick)表示:「我們歡迎這項研究和科學進步,這將有助於整個歐洲和印度的動物園中亞洲獅和其他瀕危物種的保護繁殖。

它也可能有助於野外孤獨種群的管理,它們本身的遺傳變異性有限。

保護生物多樣性最為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護區,建立自然保護區是指把包含保護對象在內的一定面積的陸地或水體劃分出來,進行保護和管理,又叫就地保護,除了建立自然保護區之外,人們還把把瀕危物種遷出原地,移入動物園、水族館和瀕危動物繁育中心,進行特殊的保護和管理,又叫易地保護,此外還建立了種質庫,以保護珍貴的遺傳資源,另外為保護生物的多樣性,我國相繼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動物保護法》、《中國自然保護綱要》等法律。

相關焦點

  • 重慶動物園30年來首次自然哺育華南虎幼崽(圖)
    重慶動物園30年來首次自然哺育華南虎幼崽(圖) 2015-02-15 16:58:1615日發布消息稱,該園8歲華南虎「復復」日前產下2隻華南虎幼崽並自然哺育,成為重慶動物園30年來首次自然哺育的華南虎。
  • 獅群是怎麼防止近親繁殖的?
    在這種生存壓力下,獅子成為了貓科動物中為數不多的群居生物。 獅子家族中,所有的雌性都具有親緣關係,而成年雄性則是外來群體。部落中也會有雄性幼崽,這些幼崽會在獅王的庇護下生存一段時間,而在還未完全成年時,這些雄性幼崽就會離開自己的種群,獨自闖蕩。而雌性幼崽則會一直留在種群之中。
  • 罕見遭遇丨恩愛8年,母獅活活咬死公獅,3隻幼崽「冷眼旁觀」
    核心提示:就在上周,美國一家動物園發生猛獸鬥殺事件,一隻非洲母獅咬死了跟它朝夕相處8年並生下3隻幼崽的伴侶公獅根據外媒報導,動物園管理員聽到了「不同尋常的咆哮聲」並趕到獅子區,看到祖尼與10歲的尼亞克在獅子的女兒蘇卡裡附近戰鬥。動物園管理員徒勞地試圖打破成年人,但是祖尼將她的下巴夾在尼亞克的脖子上。
  • 雄獅為什麼要咬死6個月以內幼崽?母獅一生要經歷多少喪子之痛?
    我們知道,近親繁殖會給生物帶來非常嚴重的危害,為了避免這種傷害,動物們往往會自發地規避這種生育機制,其中一些群居的動物們在成年之後會走出自己的家族,選擇加入其它的大家庭。 在人類家族中,是女性走出自己的家庭,跟著丈夫一起生活在男性大家庭中。
  • 鬣狗女王出門覓食,留下幼崽無人看管,獅子趁機對小鬣狗進行殘殺
    鬣狗女王出門覓食,留下幼崽無人看管,獅子趁機對小鬣狗進行殘殺!在非洲大草原上處於食物鏈頂端的肉食性動物,一是獅子,二是鬣狗,獅子和鬣狗是草原上天生的冤家。兇殘的鬣狗會捕殺小獅子為食,而獅子也會殺死小鬣狗報仇,這天鬣狗女王出門覓食,留下幼崽無人看管,獅子趁機對洞中小鬣狗進行殘殺!起因是這隻鬣狗女王捕殺掉了一隻小獅子。
  • 非洲野牛為何要屠殺獅子幼崽?動物學家這樣解釋解開了我多年疑惑
    非洲野牛為何要屠殺獅子幼崽?動物學家這樣解釋解開了我多年疑惑在非洲大草原上,非洲獅和非洲野牛(非洲水牛)可謂是一對強大的對手。獅子作為唯一一種集體捕獵的貓科動物,靠捕殺野牛使獅群獲得豐盛的食物;野牛雖然是食草動物,但體型龐大,健壯有力,一對牛角堅硬無比,發起攻擊來獅子也不敢靠近。獅子和野牛的戰鬥中,常有獅子受到重傷甚至死亡,但總體而言還是獅子勝多敗少。
  • 獅子會餵養幼豹,被野生獅子養大的花豹,會過群居生活嗎?
    獅子是貓科動物唯一過著群居生活的物種,一個獅群一般由一兩頭雄獅和若干頭雌獅及幼崽組成,與大多數貓科動物的生活方式很不一樣。花豹也是貓科豹屬裡面的一員,它的分布範圍就比較廣了,主要分布在亞洲、非洲,如果按照分布地域的不同來分,花豹一共有9個亞種,其中我國喜歡將它稱之為金錢豹或者豹子。花豹跟大多數的貓科動物的習性相同,都是獨居生活的,它們具有夜行性,傍晚和清晨較為活躍。
  • 近親繁殖有什麼影響?現存所有華南虎、亞洲獅和白虎的祖先共20隻
    近親繁殖有什麼影響?現存所有華南虎、亞洲獅和白虎的祖先共20隻親緣關係較近的動物個體交配繁殖的現象,叫做近親繁殖。近親繁殖會給後代帶來不良的影響,這是因為雌雄個體會從祖先那裡遺傳很多的相同基因,包括一些隱性遺傳病的致病基因,如果它們產下後代,後代表現出遺傳病的概率就會成倍增加。
  • 南非生活著一種黃狒狒,愛打群架,經常偷走獅子的幼崽
    黃狒狒又叫草原狒狒,是一種脾氣十分古怪的動物,它們總喜歡做一些膽大包天的事情:經常去偷襲豹子和鬣狗,儘管最終多數以失敗告終;打不過獅子,就去偷別人的幼崽,藉機斬草除根,來減少其種對自己群潛在的威脅。就拿黃狒狒偷獅子的幼崽來說吧,這對黃狒狒來說是一次天大的冒險,這不僅需要好的運氣,更需要聰明才智。要知道,獅子可不是好惹的,一個小小的失誤,就會導致整個狒狒群的滅頂之災。據《太陽報》報導,南非克魯格國家公園裡,母獅在哺乳期一般會脫離整個獅群一段時間,自己單獨來照顧幼崽。
  • 21歲獅子夫婦同一天接受安樂死:相伴多年,感情深厚卻無幼崽
    近日,在美國洛杉磯動物園,一對獅子夫婦同一天接受了安樂死。據動物園方面介紹,這對獅子今年都已21歲,由於年老和疾病,近期它們的生活狀況越來越糟糕。出於人道方面的考慮,動物園方面不得不做出對它們實施安樂死的決定。
  • 動物中,獨立若干年後的幼崽還會認得母親嗎?
    父母哺育長大第一 氣味對於一些動物來說,它們是通過氣味來識別幼崽的,幼崽出生後母親記住了它獨特的味道,自然會循著味道來識別幼崽。但是這種手段並不高明並且不長久,如果幼崽和父母分開後,經過很多的變化,味道肯定會隨之變化。那麼舊時的親人也會變成仇人,等同於最熟悉的陌生人。
  • 日本出生的熊貓幼崽被命名為「香香」
    新華社東京9月25日電(記者姜俏梅)日本東京都知事小池百合子25日下午召開記者會,公布上野動物園6月出生的雌性熊貓幼崽的名字為「香香」。中國旅日雌性大熊貓「仙女」(日本名字「真真」)今年6月12日產下熊貓幼崽後,上野動物園面向日本全國徵集熊貓幼崽的名字。
  • 股權糾紛致常州淹城動物園動物被保全,大量動物受牽連
    飼養醫療條件受限,新生幼崽存活成難題  據了解,因被實施動物保全舉措,動物資產被凍結,常州淹城野生動物園自2017年1月至今,因園區醫療技術、醫療條件有限,動物存活成巨大難題,悲劇時有發生。2017年3月園區老虎新生4隻幼崽,其中2隻為死胎,無奈在人工幹預育幼的情況下,另外2隻也難以存活,3天內相繼死亡;此後其它2隻老虎分別誕下4隻和5隻幼崽,新生幼崽存活情況依然不容樂觀,9隻老虎均因醫療條件受限問題相繼死亡。  近親繁殖亂象嚴重,畸形病兒胎死腹中  動物被保全除了導致動物因醫療條件受限無法存活,對動物的繁育問題危害也極大。
  • 獅子突襲河馬幼崽,成年河馬出現,獅子來得快,去得更快
    不過獅子和鱷魚都會捕獵幼年期河馬,當然幼崽還沒長大,河馬媽媽常常會形影不移的跟隨在幼崽身邊,捕食者想要捕獵河馬幼崽依然並不容易。因為捕獵過程中只要驚動了河馬媽媽,這些捕食者不僅無法吃到河馬肉,還可能會被憤怒的河馬活活踩死。在非洲的一條河流旁,一群河馬正在水中乘涼,一隻個頭比較大的幼崽離開了媽媽,跑到了岸邊的草地上玩耍。
  • 江蘇南通:森林野生動物園白獅和東北虎幼崽國慶節首次亮相
    2020年10月1日,兩隻白獅和東北虎幼崽首次在南通森林野生動物園亮相。白獅幼崽和東北虎幼崽都是今年7月31日出生,白獅性格內向靦腆,而東北虎卻活潑開朗,兩隻小寶寶每天嬉戲在一起打鬧。(許叢軍攝/光明圖片)  2020年10月1日,兩隻白獅和東北虎幼崽首次在南通森林野生動物園亮相。
  • 獅子攻擊水牛幼崽,不料被水牛打成殘疾,鏡頭記錄獅子的悲劇!
    獅子攻擊水牛幼崽,不料被水牛打成殘疾,鏡頭記錄獅子的悲劇! 它也以眾多當母親的人類一樣,當自己的孩子遇到危險時,不顧一切的與敵人拼命,獅子攻擊水牛幼崽,不料被水牛打成殘疾
  • 動物園:國寶級金毛羚牛幼崽正式與遊客見面
    3月21日,在濟南動物園,金毛羚牛幼崽「初一」正式與遊客見面,並在父母面前撒歡。該幼崽生於2016年2月8日(農曆正月初一),雄性,健康活潑,深受遊客喜愛。這也是動物園成功繁殖的首隻國寶級金毛羚牛。此次出生的秦嶺金毛羚牛為我國一級瀕危保護動物,與大熊貓、金絲猴、朱䴉並稱四大國寶,其毛色將在3年內逐漸由棕褐色變為金黃色。
  • 連古人都不懂近親繁殖的危害,那動物又是如何懂得並規避近交的?
    如果家族中攜帶某種隱性基因d是一種致病基因,想要延續下去就需要避免與同樣攜帶d基因的人進行基因交流。比如:既然家族中人員基因中可能攜帶d,那麼就不要找同樣攜帶d的配偶,這樣後代就不容易出現dd的情況,即表達隱性的致病基因。誰攜帶「小王(d)」的可能性大?
  • 浙江首例野生豹貓幼崽飼養成功
    動物園工作人員悉心照料小豹貓 陳誠燁 攝中新網台州9月3日電(範宇斌 陳誠燁)3日記者獲悉,4個月前,浙江省台州市臨海市括蒼山區發現了3隻野生豹貓幼崽,在台州灣野生動物園工作人員悉心照料下,它們已長大了。
  • 小熊貓與阿拉伯狒狒幼崽亮相洛陽動物園(圖)
    本報訊 昨日,大河報記者從洛陽市王城動物園了解到,該園的一隻阿拉伯狒狒幼崽和另一隻小熊貓寶寶,同日與遊客見面,呆萌可愛的它們吸引了不少遊客的眼球。據了解,王城動物園目前共有4隻小熊貓。  [狒狒幼崽]  「我出生一個多月了,別看我年齡小,我可是世界野生保護動物級別附錄中的一級保護動物。」  昨日上午,記者在王城動物園看到,一隻體毛呈灰黑色、臉上「爬滿皺紋」的小阿拉伯狒狒,正緊貼在母親的懷裡,一會兒睜開「杏仁眼」好奇地看向周圍,一會兒又閉目吸吮母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