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我最近腎功能與腎臟B超檢查數次都正常,腎臟絕對沒問題,您怎麼說我腎虧?會不會搞錯了?」
近日,劉先生前來泌尿科就診,自述腰膝酸軟、臨房不舉、神疲耳鳴、遺精頻作等問題。經 望聞問切,醫生發現劉先生舌淡、脈細、尺部尤弱,並結合臨床諸症,判斷其為中醫「腎虛」證候。 醫生與其溝通解釋後,劉先生才理解,之後隨證用藥,療效頗彰。
中醫說的「腎虛」和西醫中的腎虛一樣嗎?
中醫的「腎」並非西醫的「腎」!
要解釋劉先生的疑問,我們首先要了解中醫的「腎」並非西醫的「腎」,兩者雖稱法一樣,但其 內容有所區別,不完全是一回事。
現代醫學的「腎」是指腎臟(kidney),這是依據人體解剖結構及功能而劃分的器官。其功能主 要有:生成尿液、排洩代謝產物、維持體液平衡及體內酸鹼平衡、內分泌功能,腎臟通過分泌腎素、促紅細胞生成素等來調節機體代謝。
而中醫「腎」的概念正如《黃帝內經》所述:「腎主藏精,主水液、主骨、生髓、通腦,其華在發。」因 此,中醫的「腎」包含的有生殖、水液代謝、骨骼發育,甚至還包括智力。這些方面出了問題,表現出的諸症,中醫多將其歸為「腎虛」。
實際上中醫的「腎」比現代醫學腎臟(kidney)這一器官的概念要廣,除了泌尿系統還要加上生殖系統、部分內分泌及骨骼、神經系統的一些概念。
因此,兩者不是一回事,無論腎功能好壞,患者都有可能出現腎虛的症狀。
綜上所述,大家如遇到與劉先生類似的情況,不必自添煩惱和困惑,參考以上知識點,科
學、冷靜地對待,及時就醫是較好的選擇。
腎虛了,該怎麼補?吃腎補腎靠譜嗎?
說到補腎,民間自古就有一句俗語,叫「吃什麼補什麼」。這句話從古流傳至今,以至於現在很多人還用烹調動物腎臟的方法來「補腎」,但是這種補腎方法真的正確、科學嗎?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吃什麼補什麼」需辯證對待
現代醫學認為,「吃什麼補什麼」這句話不科學、不嚴謹,需要辯證對待。
如「吃血補血」 是一種可以成立的說法。因為動物的血含有鐵元素,容易被人體吸收利用。兒童、孕婦或哺乳期 婦女需要較多的鐵元素用於造血,這部分人食用動物的血,可以防治缺鐵性貧血。在這種情況下, 「吃血補血」是正確的。
而對於「吃腎補腎」卻是一種有爭議的說法。
腎是動物的內臟之一,含有 蛋白質、膽固醇、維生素和微量元素等較高的營養成分。現代人生活水平較高,大多營養過剩。 吃腎臟反而會進一步加重營養過剩,誘發高血壓、高血脂等疾病,從而威脅健康。
而古時老百姓的生活水平較低,物質較匱乏,肉類、奶類等食物平時較少食用,容易因缺乏營養而造成腰酸、 腿軟、乏力等症狀。這些症狀按中醫理論可診斷為「腎虛」。對於缺乏營養的古代人,動物的腎臟可以補充人體所缺乏的營養成分,在一定程度上可緩解腰酸、腿軟、乏力等「腎虛」症狀。因此中醫學認為,對於營養不良的「腎虛」患者,吃腎補腎具有一定的道理。
而中醫所指的「腎」和西醫所指的「腎」 並不相同,而民間流傳的「吃腎補腎」的說法只是針對中醫上認為腎虛的人進行進補的。因此, 人們對於中西醫的這些專業術語不要發生概念混淆,以免影響自身健康。
簡而言之,對於「吃什麼補什麼」這句話,現代人應當科學理解,正確對待,切不可盲從, 以免對病情產生負面影響,應當根據醫囑合理膳食。
且腎虛也分很多種,主要分為腎陽虛和腎陰虛,辯證不對,肆意亂補,只會更傷身。腎陰虛的患者主要表現為五心煩熱、盜汗、腰膝酸軟、眩暈、耳鳴、失眠多夢等症。可採用枸杞子、何首烏、熟地黃、五味子等滋陰的藥材治療。
腎陽虛主要表現是畏寒、怕冷、小便清長、陽痿、早洩等。溫腎蘇拉甫片常用於早洩、遺精、遺尿等症的治療,是補腎陽的藥物。溫腎蘇拉甫片為中成藥,具有溫腎除溼的功效,對於腎虛的調理還是不錯的。大家可以根據自身情況遵醫囑服用。
總之,腎虛了首先要辯證清楚自己是哪種虛,才能對症調理,針對補腎的一些古老說法,大家也要科學理解,不能盲目聽從,傷及自身。
#腎虛##中醫補腎養生文化##健康守護者##健康科普排位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