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賣一噸糖,至少虧600元!「甜」蜜產業為啥「苦」不堪言?
白糖是我國重要的戰略物資,但是近年來,白糖成本與價格長期倒掛。
白糖現貨價格持續下跌!
「甜」蜜的產業,為何「苦」不堪言?對此,記者到我國最大的蔗糖產區——廣西進行了調查。
1 白糖價格倒掛 糖企虧損苦不堪言
進入6月,廣西2018/2019榨糖季已經宣告結束。明陽糖廠沒有了往日的喧譁,只有零星幾個工人在檢修機器。此時,糖廠副廠長黃海的心情卻並不輕鬆,因為白糖價格的持續低迷,已經給他們糖廠的經營帶來了困難。
南寧糖業明陽糖廠副廠長 黃海:第一是甘蔗支付的問題,沒有錢支付給農民;第二是對下一步的檢修可能有影響,沒有資金來投入進行技改,還有檢修,這樣可能對下一步的經營生產帶來很大的困難。
在廣西南寧市江南區,無論是產糖成本,還是產糖率,明陽糖廠都是最好的糖廠之一,它們在2017/2018榨季投入了一個多億資金進行技術改造,以此來降低生產成本,但總體算下來它們還是虧本。
而在廣西來賓市興賓區,東糖鳳凰糖廠的倉庫還剩下4萬多噸的白糖,為了給蔗農付甘蔗款,它們廠虧本賣了三分二的白糖,但糖廠最擔心的還是下一個榨季來臨,甘蔗款又該從哪裡來。
虧損,是目前廣西製糖企業存在的普遍現象,而造成虧損的原因,是白糖市場價格與成本長期倒掛。廣西糖業集團總工程師馬步給記者算了一筆帳,廣西糖業的生產總成本在5800到6000元/噸之間,但目前白糖市場價格僅為5200元/噸左右,價格倒掛嚴重。
廣西糖業集團有限公司總工程師 馬步:廣糖集團也處在倒掛之中,倒掛的差距大概在600-800元人民幣左右。倒掛已經對企業的經營效益產生了很大的影響。由於倒掛從2017/2018榨季到2018/2019榨季,好多糖企都已經處在虧損的局面。
根據中國糖業協會數據,目前我國共有4000萬糖農,製糖企業(集團)46家。糖廠216家,去年銷售收入677億元,製糖企業虧損19億元。這種大面積的虧損情況,在廣西地區尤為嚴重。
廣西糖業發展辦公室副主任 李文綱:開榨的85家,可能有一兩個企業還能勉強盈利,現在基本是全行業在虧損。
2
國際國內多因素疊加 白糖價格一跌再跌
白糖成本難降,但白糖價格卻在持續下跌,白糖市場價格與成本之間的倒掛,導致了糖企大面積虧損。那麼,糖價長時間處在低迷狀態又是什麼原因呢?
我國白糖產量約佔全世界的10%左右。業內人士介紹,目前,全世界白糖產能過剩,全球白糖價格處於周期性下跌趨勢中。全世界白糖都在跌,中國白糖價格難以倖免。再加上國外白糖價格便宜,雪上加霜,導致中國白糖價格跌得更加厲害。
廣西糖業發展辦公室副主任 李文綱:出現虧損的不僅僅是中國,應該講,還有幾個產糖大國,他們農民的收入沒得到保障,工廠出現虧損比較普遍。有些國家可能還因為種種原因:比如,國家鼓勵各方面的原因,就造成農民有點盲目擴大生產;再比如,印度這幾年一邊虧一邊也欠農民甘蔗款,但是它這幾年增產還是比較猛。
卓創資訊白糖分析師 劉霞:近三年國際糖價也步入下行通道,主要由於全球以巴西、印度、泰國、歐盟和中國等為首的食糖主產國,大多出現了增產,全球糖市供應過剩嚴重。
原糖期貨從2016年年底的22美分每磅跌至目前的12美分每磅,跌幅45% 。雖然在糖價下跌的過程中,巴西和歐盟的糖產量預估被下調。但根據ISO數據,2018/2019年度全球糖市供應過剩量,仍然在64萬噸左右。
2016年底,國內白糖現貨價格達到了7200元/噸,為2011年年底以來的最高點。此後,糖價一路下跌,按照目前廣西白糖5200元/噸左右的價格,兩年多的時間,糖價跌幅達到了28%。在南寧糖業黨委副書記李建華看來,國內糖價低迷的主要原因是國內外甘蔗收購價格相差太遠。
南寧糖業股份有限公司黨委副書記 李建華:據了解,一些發達國家的整個甘蔗收購價是200多元/噸,我們國家基本上接近了500元/噸。如果我們還有運輸到廠價的話一般都是530、540元/噸,那麼整個的原料甘蔗大概相差了將近200元。如果我們按照正常的八、九噸甘蔗一噸糖,基本上會相差1800-2000元。
進口白糖即使加上關稅,到岸價格比國內白糖價格仍然低很多。與此同時,國際原糖價格已跌至12美分/磅, 正是因為這個價格預期,國內的糖價一直下跌。
南寧糖業股份有限公司黨委副書記 李建華:進口白糖與國內來比,應該說有1000-2000元/噸的差價,加上我們國家進口關稅以後,到岸的價格差距還是比較大。現貨價我們公司比較好的糖,大概是5200元/噸,這些實際上都低於我們整個的成本價。
另一方面,近年來,國內甜菜糖的產量也在逐年增長,目前已經佔國內白糖12.7%的市場份額。根據中糧屯河糖業新疆分公司統計的數據,甜菜糖的成本70%都是糖料成本,目前新疆甜菜糖料成本約為3500元/噸,總成本約5000元/噸,低於甘蔗糖成本,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對蔗糖產業造成了衝擊。
鄭州商品交易所農產品部助理經理 孫元瑞:北方甜菜糖由於生產成本比較低,適合大規模的機械化種植,科技投入水平也比較高,所以它們的成本也比較低。另外,從消費的角度看,由於替代品的澱粉糖跟白糖價格有一定的價差,所以消費企業一般會傾向於選擇澱粉糖來作為替代品。
3
糖廠自救:延長產業鏈和兼併重組雙管齊下
為了應對糖價下跌,糖企也積極採用各種方式展開自救,除了進行機械化、自動化改造降低生產成本,還通過延伸蔗糖產業鏈,提高產品附加值,發展糖料深加工,來提升市場競爭力。
來自江蘇的採購商邵兵已經不是第一次來廣西了,他們公司主要是從上遊購買食糖原材料,然後進行二次加工,生產出功能性紅糖來投放市場。糖價的持續下行,讓他們公司的利潤上漲了30%。
邵兵:我們把這種紅糖購買回去,再添加一些紅棗和阿膠,這就形成一種功能性紅糖投放市場。現在糖價降到5000多元/噸,我們的利潤上調了30%左右,對我們企業來說還是最大獲利的。
糖價雖然持續下行,但是由食糖原料製成的成品,價格卻沒有變化,不少糖企發現這一商機,積極通過新產品的研發和綜合利用來做產業鏈的延伸,以此提升效益。
作為中國糖業最早的外資企業——南寧東亞糖業,也將重點放在以糖為主的食品加工和食糖精深加工產業、延伸產業鏈、豐富產品線,探索甘蔗多樣化產業發展。
廣西南寧東亞糖業集團營運長兼總裁 林家樂:現在我們有六個糖廠、三個生物電廠、一個肥料廠,還有跟本地酵母公司合作。這一次我們的計劃是,想要做飼料以及功能糖發展我們的產業鏈,可能是明年投產。
同時,為提升糖業競爭力,廣西加快推進位糖企業戰略重組,通過推進糖企戰略重組和「去產能」工作,目前廣西製糖企業集團已由14家減少到10家,糖廠由104間減少到92間。
南寧糖業股份有限公司黨委副書記 李建華:廣西糖企估計有近百家,還是存在著小散弱的態勢。所以我們也希望將來我們糖企能夠進行重新兼併重組,對於整個蔗區的資源進行重組整合。
如何化解「甜蜜的負擔」?
你怎麼看___?
來源:央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