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重慶一快遞員成公司老總,將曾經只賣5毛錢的產品重新包裝並申請專利,如今年銷售額上百萬。
當年五角錢一根的「攪攪糖」,好吃又好玩,曾是老重慶人的「童年味道」,也是32歲的巫山人邱先登的兒時記憶。但隨著時代變化,它漸漸隱沒,直到難覓蹤影。一次偶然的經歷,邱先登把「攪攪糖」打造成一個品牌,並搭上網際網路快車,將其賣向全國。如今,邱先登的「攪攪糖」年銷售額上百萬元。
「童年味道」聞到商機
苕麻糖俗稱「攪攪糖」,糖如其名,是紅苕熬製的糖稀,用兩根小木棍相互攪,攪出一層層糖絲,舔上一口,無比甜蜜,好吃又好玩。
2015年,邱先登正在送快遞,發現一位中年女士滿大街尋找「攪攪糖」,最終在老街一角購得。看到她吃著「攪攪糖」的滿足表情,又聯想到買糖的不易,邱先登於是想到了賣苕麻糖。他說幹就幹,開始尋找苕麻糖手藝人。他輾轉多地,最終在巫山縣龍溪鎮天城村找到了擁有家傳手藝的苕麻糖製作人陳官福。本想學技術的邱先登了解到苕麻糖製作工藝複雜,短期無法學會,於是決定與陳官福合作,在網上賣苕麻糖。
邱先登告訴記者,他以前送快遞時就深知網際網路的作用,不僅啟動資金少,還能把東西賣到全國。再加上他聽過幾堂電子商務課,知道了如何開網店,所以第一反應就是在網上賣苕麻糖。2015年10月,邱先登的網店在微信和淘寶上開業了。
改進熬製技術 統一口感
剛剛開業,通過朋友們的廣泛宣傳,邱先登的微店人氣火爆,苕麻糖每月要賣幾千斤。面對「噌噌」上漲的銷量,他有了一個「甜蜜」的煩惱。
苕麻糖的製作要先將紅苕洗淨、蒸熟,拌上麥芽,再進行發酵、過濾、熬糖,整個過程至少需要一天一夜。熬製苕麻糖的紅苕要求甜度高、澱粉含量少,大多選用每年10月至次年2月的紅苕。原料產季只有短短4個月,其他月份難道就不賣了?
思來想去,邱先登決定改進熬製技術。他向記者介紹,一是增加了其他紅苕品種,不斷熬製以尋找統一的口感。由於苕麻糖是手工熬製,熬的時間不同顏色也不同,為統一顏色,給每個品質的紅苕規定了熬製時間,確保每罐苕麻糖的顏色一致。在苕麻糖的保存方法上,為了讓它能一年不間斷銷售,邱先登不斷試驗,最終發現先將糖熬製到一定程度,再密封冷藏保存,等銷售時再次熬製,也能做出一樣的口感。
革新包裝 做出「老時光」
以前,街邊小販常常背著一個背簍,裝上一大盆糖稀沿街叫賣。見有人來買,小販便拿出兩根小木棍,攪一攪,再遞到顧客手中。邱先登說,簡易的包裝顯得苕麻糖不太衛生,而要把苕麻糖賣向全國,衛生實用的包裝尤為重要。最開始,邱先登用普通的塑料罐子裝,就算擰緊瓶蓋,運輸途中也常常漏出來。一天刷牙,邱先登發現牙膏口被薄膜覆蓋,牙膏保存完好,邱先登於是想到用薄膜封住苕麻糖罐口。
邱先登在實踐中發現,薄膜不美觀還把空氣封進了罐子,後改用密封技術,用鋁蓋密封苕麻糖,外面再蓋上塑料蓋。新的密封技術把苕麻糖的保質期從120天延長至160天。
另外,邱先登還用包裝來凸顯「童年回憶」。據他介紹,產品包裝全用牛皮紙,顯示出復古情調,品牌圖案上也是古鎮、古建築,以喚醒顧客心中的「老時光」。
申請專利 阻止仿冒
苕麻糖作為特色小吃,會做的人非常多,但多數都是在小範圍內售賣,沒有一個人把它做成品牌,並賣到全國。
2016年,邱先登的苕麻糖繼續熱賣,巨大的銷售利潤讓人眼紅,一些人開始模仿並出售。看到有人模仿,邱先登一邊因苕麻糖得到認可而高興,一邊又擔憂模仿者會搶走客源。
為此,邱先登註冊成立了公司,專門銷售苕麻糖和新開發的苕皮糖,並申請了品牌專利、包裝專利,以保障自身權益。
邱先登表示,在營銷上,公司最近啟用了微店的分銷模式:任何一個人都可以成為分銷商,店鋪將和個人微店相連,只要賣出產品,系統會自動分紅到帳戶。現在,公司一個月能賣10000斤苕麻糖,年銷售額更是達到了100多萬元。
今日熱點:
重慶渝能產業 1元轉讓旗下子公司股權
非親非故!夫妻家裡住進「陌生人」22年
女子剛買新房就被抵押 產權弄不清麻煩不斷
外地遊客車停解放碑 三個多小時未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