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星導航系統一腳跨入GNSS時代 ,我們離「零交通事故」還遠嗎?

2020-12-01 億歐網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北鬥安全研究院」,原標題《全球衛星導航系統的現狀與進展》。億歐智慧城市對文章進行二次編輯,供讀者參考。

編者按:曾有教授預言,基於5G技術構建的「智慧城市」的市內交通,事故率將越來越趨近於零。這要依賴5G,但同時離不開衛星定位導航的功勞。今天,衛星導航系統全球覆蓋,對智慧城市的發展影響巨大。


為了進一步研究全球衛星導航系統,較全面地概述GPS、GLONASS、BDS和Galileo的發展歷程和技術現狀,對四大系統技術進行比較分析。

結果表明: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朝著兼容統一共享的方向發展;且通過高精度定位比較分析,說明GPS和BDS(北鬥)定位精度趨向相同。

關鍵詞

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全球定位系統;北鬥衛星導航系統;格洛納斯衛星導航系統;伽利略衛星導航系統

引言

全球衛星導航系統(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GNSS)是一個能在地球表面或近地空間的任何地點為適當裝備的用戶提供24h、三維坐標和速度以及時間信息的空基無線電定位系統,包括一個或多個衛星星座及其支持特定工作所需的增強系統。一個獨立自主的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在提供時間與空間基準、智能化手段以及所有與位置相關的實時動態信息等方面發揮了關鍵性作用,對於一個國家的國防、軍事、經濟發展以及公共安全與服務具有深遠的意義,是現代化大國地位、國家綜合國力及國際競爭優勢的重要標誌。

導航系統發展現狀

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國際委員會(International Committee on 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ICG)公布的全球4大衛星導航系統供應商,包括美國的全球定位系統(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GPS)、俄羅斯的格洛納斯衛星導航系統(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GLONASS)、歐盟的伽利略衛星導航系統(Galileo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Galileo)和中國的北鬥衛星導航系統(BeiDou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BDS)。

其中:GPS是世界上第一個建立並用於導航定位的全球系統,GLONASS經歷快速復甦後已成為全球第二大衛星導航系統,二者目前正處現代化的更新進程中;Galileo是第一個完全民用的衛星導航系統,正在試驗階段;BDS已經具備了亞太區域的導航定位、授時服務功能,由北鬥二號逐步過渡到北鬥三號,處於全球化快速發展階段。

1、GPS衛星導航系統

GPS是美國20世紀70年代末開始建設的第二代衛星導航系統,1994年開始運營並提供服務。目前GPS已是星座構成最完善、定位精度最穩定、應用最廣泛並呈現市場壟斷的衛星導航系統。

GPS的空間衛星結構由24顆工作衛星及備份衛星構成,GPS的導航衛星均為中圓地球軌道(medium earth orbit,MEO)衛星,平均分布在6個軌道面。2011年7月完成衛星星座擴展,對3顆衛星重新定位、3顆衛星位置調整,從而實現24+3的理想衛星星座構型,覆蓋範圍增大,衛星可用性增強。截至2018年06月21日,空間段新老衛星數為32顆,其中31顆運行、1顆維護。衛星發展歷程及特性如表1所示,包括工作衛星和備份衛星,多餘衛星不參與星座組網,但可以增加定位精度和可靠性。2010年到2016年共發射12顆IIF衛星,GPS-III與GPS-IIIF衛星正在研製,2018年2月發射一顆GPS IIR衛星。

GPS地面段包括1個主控站、1個備用主控站、12個地面天線和16個監測站。主控站位於哥倫比亞施裡弗空軍基地,備用主控站位於范登堡基地,地面天線包括GPS地面天線4個和空軍衛星控制網遠程追蹤天線(air force satellite  control network,AFSCN)7個,監測站包括空軍監測站6個和美國智能化地理空間局(The National Geospatial-Intelligence Agency,NGA)監測站10個。硬體升級的同時地面控制系統也進行了升級建設,建立了全新的地面控制段體系結構,增加了新導航信號的監測和GPS-III衛星新增特性的管理和控制等。

2、GLONASS衛星導航系統

GLONASS是蘇聯在1976年開始建設,1996年1月18日正式建成,但GLONASS在20世紀90年代後期經歷俄羅斯的經濟動蕩後,從2003年開始進入全面升級和發展階段,並於2011年年底實現全球覆蓋。

GLONASS系統空間衛星組成為24顆MEO衛星,平均分布在3個軌道面上。截至2018年6月21日,GLONASS系統在軌衛星26顆,其中24顆GLONASS-M處於運行狀態、1顆退役衛星用於主開發商測試、1顆GLONASS-K進行飛行參數測試。GLONASS-K衛星播發的碼分多址(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CDMA)信號被捕獲,使得GLONASS的信號編碼方式實現從頻分多址(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FDMA)到CDMA的重大改變。俄羅斯聯邦航天局2013年1月12日發布《俄羅斯2013-2020年空間活動》的文件,宣布至2020年還將建造並發射13顆GLONASS-M衛星以及22顆GLONASS-K衛星。預計2025年發射GLONASS-KM衛星。各型號衛星特性如表2所示,其中:「O」為開放信號;「S」為模糊、高精度信號;「F」為FDlA;「C」為CDlA;t為20l4年以後發射M衛星具有L3OC;η為頻率號。

GLONASS系統地面段包括一個控制中心位於莫斯科,地面監測站和增強站位於俄羅斯境內46個、鄰國8個、南極3個、巴西1個,2014年2月,俄羅斯聯邦航天局計劃未來在全球36個國家布建50個地面站系統,當年境外建設地面站7個,並於2014年5月通過了在越南和尼加拉瓜建設GLONASS衛星導航系統地面站協議。在全球各地建立地面站將提高GLONASS系統的精確度,有助於提升其市場競爭力和全球份額。目前GLONASS的全球定位精度約為5m,而俄羅斯境內在增強系統的輔助下精度可達0.5m,隨著GLONASS現代化的進程,預計未來2~3年,其定位精度與GPS相當。

3、北鬥衛星導航系統

BDS是中國正在實施的自主發展、獨立運行的全球衛星導航系統。系統建設目標是:建成獨立自主、開放兼容、技術先進、穩定可靠的覆蓋全球的北鬥衛星導航系統,促進衛星導航產業鏈形成,形成完善的國家衛星導航應用產業支撐、推廣和保障體系,推動衛星導航在國民經濟社會各行業的廣泛應用。

BDS建設總體的規劃中,2020年建成覆蓋全球的北鬥衛星導航系統。其系統由空間段、地面段和用戶段3個部分組成。目前北鬥二號在軌衛星包括5顆地球同步軌道衛星(geostationary Earth orbit,GEO)、5個傾斜地球同步軌道(inclined geosynchronous orbits,IGSO)和4顆MEO衛星,而北鬥三號空間衛星結構設計由3顆GEO、3顆IGSO和24顆MEO以及在軌備份衛星組成。地面段包括主控站、注入站和監測站等若干個地面站,用戶段包括北鬥用戶終端以及與其他衛星導航系統兼容的終端。

2012年12月27日,北鬥二號在繼續保留北鬥衛星導航試驗系統(即北鬥一號)有源定位、雙向授時和短報文通信服務基礎上,向亞太大部分地區正式提供連續無源定位、導航、授時等服務。截止2018年06月21日,BDS在軌衛星29顆,其中GEO衛星6顆、IGSO衛星9顆、MEO衛星14顆,其中:北鬥二號可用衛星15顆、未用1顆;北鬥三號衛星13顆,每顆衛星具有3個頻率的信號。BDS可提供雙向高精度授時和短報文通信服務,其位置精度為平面5、高程10m,測速精度0.2m/s,授時精度為單向50ns。

4、伽利略衛星導航系統

Galileo是歐盟正在建立的世界上第一個具有一定商業性質的完全民用的衛星導航系統,2003年開始實施,經歷短暫的緩慢發展後,正以高速的發展趨勢進入國際GNSS領域。

目前Galileo在軌驗證衛星(inorbit validation satellites,IOV)有4顆。2013年3月12日首次實現了用戶定位,成為Galileo建設的裡程碑;2014年2月完成了在軌驗證任務。Galileo能有效運行,且工作狀態良好,作為現有國際衛星輔助搜救組織衛星的組成部分,Galileo可以為77%的救援位置提供2000m以內的定位精度,為95%的救援位置提供5000m以內的定位精度。目前,Galileo的偽距單點定位精度平均可達到水平方向5、垂直方向10m,平均授時精度達10ns。

在軌測試工作完成後,Galileo的建設工作繼續推進,主要是發射衛星完成星座部署和進一步部署衛星地面站。2014年6顆衛星分3次搭乘聯盟號火箭發射升空,加入現有的Galileo衛星星座,並於當年底開始提供初始服務。2014年8月22日發射2顆Galileo全面運行能力衛星,2014年8月25日歐盟官網宣布2顆衛星末進入預定軌道,但位於德國達姆斯塔的控制中心已成功控制衛星並研究如何使其在衛星網絡中發揮作用,阿麗亞娜航天公司稱運載火箭飛行中出現異常導致未進入預定軌道。2017年l2月l2日,4顆Galileo導航衛星(編號為IOV19~22號)由阿麗亞娜5火箭在法屬蓋亞那航天發射場發射入軌,此次發射任務使Galileo擁有了26顆衛星,即4顆IOV衛星、18顆FOC衛星。其中15顆衛星可用來提供服務,1顆衛星電源故障,2顆衛星未進預定軌道。2018年7月25日再次發射4顆衛星。

技術對比分析:

衛星導航系統都包括空間衛星星座,衛星星座的結構直接影響地面可視衛星數。目前GLONASS、Galileo和BDS都採用3軌道面,GPS採用6軌道,3軌道衛星幾何分布優於6軌道,並且簡化了星座組網的維持和配置。而GPS發展研究報告建議,GPS-III全部運行後構建33顆MEO和GEO衛星相結合的GPS混合型星座。BDS系統採用MEO和IGSO以及GEO相結合的混合星座結構,混合星座結構能更好地提高用戶的定位精度,提高系統的穩定性和可用性。

衛星發射的信號決定了導航定位的方式和精度。目前BDS、GPS和Galileo都採用碼分多址的方式。BDS衛星全部具有3頻信號;GPS目前只有12顆GPS-IIF衛星具有3頻信號,其餘25顆衛星僅發射雙頻信號;GLONASS採用頻分多址的方式,而未來的GLONASS-K2及以後的衛星都將具有3個固定頻率並採用碼分多址的方式。採用固定的頻率可以通過差分技術削弱大氣延遲的影響,簡化觀測方程的未知參數,降低定位算法的複雜度和提高定位精度,有利於不同系統間的互操作和組合定位。

當前,GPS的全球實時單點定位精度粗碼為5~10m,精碼1~2m,一般的民用接收機開闊區域可獲得優於5m定位精度,加密導航信號達到了分米級;BDS只具備了亞太區域定位服務能力,部分地區服務性能優於10m,如在北京、鄭州、西安、烏魯木齊等地區,定位精度可達7m,低緯度地區定位精度可達到5m左右;GLONASS的全球定位精度從35m提高到了約為5m,隨著地面站的建設衛星軌道精度的提高,全球範圍的定位精度有望進一步提高。

GPS/BDS高精度定位比較:

GNSS以其獨特的優勢成為測繪行業中最主要的定位方式之一,滿足測繪行業中不同精度、作業方式和實時性的要求,但目前測繪應用中仍依賴GPS

隨著BDS的快速發展,其與GPS同樣都具有固定的頻率和採用碼分多址,因此二者定位原理相同。

結束語

我國BDS軟硬體以及產業進入了高速發展階段,BDS已經開始全球組網,在亞太區域具備了與GPS相當的定位授時服務能力,並且隨著GLONASS的現代化以及Galileo的發展,衛星導航定位系統已經進入了GNSS時代,定位模式也從單一系統到多系統融合發展。因此需要大力推廣多系統兼容應用,共同推動全球衛星導航事業發展,使其成為一個高精尖戰略新興產業,並在軍事、國民經濟建設等領域得到廣泛應用。

本文經授權發布,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內容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億歐立場。如需轉載請聯繫原作者。

相關焦點

  • 「北鬥」衛星導航背後的 GNSS 技術,到底是什麼
    那麼,像北鬥這樣的衛星系統,究竟是如何實現定位的呢?為了實現更好的定位效果,它引入了哪些關鍵技術?衛星定位產業的發展,正在進入怎樣的階段?今天這篇文章,我們就來聊聊衛星定位系統的那些事兒。什麼是 GNSS首先,我們要知道,北鬥和大家更為熟悉的 GPS,都屬於全球導航衛星系統,也就是 GNSS(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北鬥是我們中國自主研發和建設的 GNSS 系統。
  • 外太空離我們遠嗎?我們可以做什麼?
    因此,我們想和同學們一起聊聊「航天教育」這個話題。外太空離孩子們遠嗎?我們可以做什麼?mp315:25來自鄭州交通廣播來聽聽萌寶們的好奇心吧?標誌著我們國家已經進入了全新的太空探索時代。近日,嫦娥五號探測器成功著陸在月球正面預選著陸區,成為我國第三個成功實施月面軟著陸的探測器。成功著陸後,著陸器在地面控制下,將正式開始持續約2天的月面挖土工作。
  • 「科普」全球導航衛星系統GNSS
    全球導航衛星系統GNSS(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又稱天基PNT(Position、Navigation、Timing,定位、導航、授時)系統,是指利用在太空中的導航衛星對地面、海洋和空間用戶進行導航定位的一種空間導航定位技術。
  • 北鬥衛星導航系統交通運輸行業應用專項規劃(公開版)
    交通運輸部 中央軍委裝備發展部關於印發北鬥衛星導航系統交通運輸行業應用專項規劃(公開版)的通知  為落實國家安全戰略,進一步推動北鬥衛星導航系統在交通運輸行業的應用,充分發揮北鬥系統在提高行業管理和服務水平方面的作用,助力北鬥系統建設發展,交通運輸部會同中央軍委裝備發展部,組織編制了
  • 還不了解北鬥衛星導航系統?一文讀懂北鬥可以為我們帶來什麼
    在2020年6月23日,在中國西昌衛星發射中心,」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這個在頂部儀器倉搭載的北鬥三號最後一顆全球組網衛星的運載火箭,經過準確地點火發射,升空,調整姿態,將衛星準確送入預定軌道,隨後太陽能電池板展開成功,最終完成了北鬥全球衛星導航系統的星座部署。
  • 「零事故」是雙髻鯊科技做輔助駕駛系統的初心
    「零事故」是雙髻鯊科技做輔助駕駛系統的初心 2018年11月01日 14:29作者:csg編輯:csg文章出處:廠商稿   伍寬先生,雙髻鯊科技聯合創始人兼CTO,雙目立體視覺技術專家,參與設計了中國第一顆基於ARM9的SOC多媒體晶片,並為一汽奔騰車型設計3G前裝車載多媒體導航系統,精通晶片設計和算法開發
  • 依靠北鬥,重特大交通事故發生起數下降93%
    日前舉辦的2020年中國航天大會衛星應用論壇上,來自中國交通通信信息中心空間信息事業部的總經理助理盧紅洋提及到,「從2012年到現在,北鬥導航系統在道路運輸領域發揮了重要作用,據統計,有效降低道路運輸事故發生率,重特大事故發生起數下降93%,死亡率同比下降86%。」
  • 導航衛星數量為何美只要24顆GPS衛星就夠了,我國北鬥卻要55顆
    但通過對比可以發現,世界上最早的導航系統GPS只用到了24顆衛星,我國的「北鬥」卻要55顆,這是什麼原因呢?來聽聽專家的答案。如果不合理分配各顆衛星的軌道,極有可能在太空中發生「交通事故」,產生巨大的經濟損失,碎片也會對之後的飛行物造成影響。
  • 關於召開首屆中國衛星導航與位置服務年會的通知
    中定協〔2012〕20號各專業委員會、各會員單位及相關單位:「中國全球定位系統技術應用協會」經民政部批准更名為「中國衛星導航定位協會」(簡稱「中定協」)。由國家測繪地理信息局主管,相關部委和單位指導,中國衛星導航定位協會主辦的「首屆中國衛星導航與位置服務年會」,及「首屆中國衛星導航定位展」,定於2012年9月23-25日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舉行。
  • 一文讀懂北鬥導航衛星的所有疑問
    而在民用方面,上至航空航天,下至工業、農業、漁業和日常生活等也都依賴於衛星。因此,建設獨立的導航系統勢在必行。 從前兩年亞太服務結果以及北鬥三號的測試結果來看,北鬥目前免費提供的民用導航定位精度為10米,而在亞洲是5米,測速精度0.2米/s,授時精度20ns,這一精度和目前的GPS二代精度一致。
  • 珠江科學大講堂解密北鬥衛星導航系統
    北鬥衛星導航系統的應用遠超我們想像 廣東科技報訊(記者 劉肖勇 通訊員 吳晶平)日前,由廣州市科技局、廣東科學中心、羊城晚報社聯合主辦的珠江科學大講堂第76講,邀請廣州海格通信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主任專家、高級工程師田震華,在廣州華師附中做科普報告,講述北鬥衛星導航系統應用與展望,吸引兩百多名學子現場聽講。
  • 北鬥3號衛星導航系統正式開通,會給我們的生活帶來哪些改變?
    文 | 生生在2020年7月31日,我國正式宣布北鬥3號衛星導航系統正式開通,並且向全球提供服務。歷經多年的努力中國的衛星導航系統終於修成「正果」。現在除了美國的GPS,現在全球又多了一個全新且強大的衛星定位導航系統。
  • 美國衛星發射失敗,火箭墜地發生爆炸,導航系統成罪魁禍首?
    最近幾年,世界各國探索太空領域的動作越發頻繁,隨著科技的進步,衛星、火箭、空間站、宇宙飛船等大量先進的裝備逐一問世,為人類開發太空資源掃平了很多障礙,同時也激發了各國的積極性,但不得不說的是,我們現階段對太空的了解還非常欠缺,很多項目都處於摸索階段,這就免不了會出現一些失誤,世界上有很多國家都在這方面吃過虧,就連老牌航天大國美國都不例外,在近期的一次衛星發射過程中,美國再次嘗到了失敗的滋味,火箭點火不久就出現故障
  • 【網信e點通】北鬥衛星導航系統好在哪?
    據悉,目前,我市「兩客一危」車輛、重型普通貨物車輛、公交車輛及城市巡遊計程車等所有營運車輛安裝了北鬥衛星導航系統,安裝率為100%,運行情況良好。利用該系統,可模擬出我市交通主幹道及路段的擁堵情況;通過對車輛實時定位,規範駕駛員的安全駕駛行為;市民通過手機APP查看我市公交車輛到達站點時間及車牌號;市民丟失或遺忘物品,可通過定位及時聯繫車主找回丟失的物品等等。
  • 中國第32顆北鬥導航衛星發射!授時系統完全不輸GPS!
    出品:科普中國製作:董工監製:中國科學院計算機網絡信息中心北京時間7月10日04時58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三號甲運載火箭,成功發射北鬥導航衛星系統第32顆。該北鬥衛星作為北鬥二號衛星的「替補」星,屬傾斜地球同步軌道衛星,衛星入軌並完成在軌測試後,將接入北鬥衛星導航系統。
  • 北鬥衛星導航系統用英語怎麼說?
    一、中國:北鬥衛星導航系統(BDS),英文名:BeiDou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BeiDou為漢語拼音;Navigation,n.導航;英語發音全球定位系統在交通運輸領域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它是目前使用最廣泛的定位系統。
  • 深檢院新增北鬥/全球衛星導航系統(GNSS)計量測試技術服務能力
    2020年7月31日,我國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正式建成並開通。作為國家重要的空間基礎設施,北鬥創新應用已經深入融合到許多產業的轉型升級發展之中。北鬥衛星導航產業正進入「北鬥+」和「+北鬥」深度融合發展階段。     為護航北鬥衛星導航產業的高質量發展,深檢院建設北鬥衛星導航應用技術研究中心,構建北鬥生態圈,協同創新,賦能產業發展。
  • BDS衛星導航系統
    (英文名稱:BeiDou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簡稱BDS)是中國自行研製的全球衛星導航系統,也是繼GPS、GLONASS之後的第三個成熟的衛星導航系統。北鬥衛星導航系統(BDS)和美國GPS、俄羅斯GLONASS、歐盟GALILEO,是聯合國衛星導航委員會已認定的供應商。發展目標建設世界一流的衛星導航系統,滿足國家安全與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為全球用戶提供連續、穩定、可靠的服務;發展北鬥產業,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和民生改善;深化國際合作,共享衛星導航發展成果,提高全球衛星導航系統的綜合應用效益。
  • 北鬥衛星導航系統有什麼作用?一文告訴你
    北鬥衛星導航系統第55顆衛星(北鬥三號系統地球靜止軌道衛星)已完成在軌測試、入網評估等工作,於近日正式入網,使用測距碼編號61提供定位導航授時服務。該衛星由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研製,於2020年6月23日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發射。
  • 北鬥衛星導航系統的發展與突破
    我們將從歷史背景、發展歷程、技術突破、應用推廣、未來發展等方面出發,詳細介紹北鬥衛星導航系統背後的故事。 一、衛星導航系統背景介紹 (一)人類一直在尋求導航定位的手段 我們知道,時間和空間共同構成了宇宙萬物的基本屬性,85%的人類活動都是和時間、空間的信息息息相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