恆星動的那麼快,為什麼我們看不出?它們離地球一天比一天遠了

2021-01-15 冷知識大學問

恩格斯說:「物質沒有運動是不可想像的」。只不過從大範圍來說,自然界在短時期內所表現出來的變化,顯得比較微小。

毛主席指出:「它們的變化和社會的變化相比較,則顯得很微小,前者是以若干萬年為單位而顯現其變化的,後者則在幾千年、幾百年、幾十年、甚至幾年或幾個月(在革命時期)內就顯現其變化了」。

有人說「恆」就是長久固定不變的意思,難道恆星真的不動嗎?為什麼星座的形狀看起來又好像是不變的呢?

恆星不但不是靜止不動,而是大動特動。它們的速度,就連飛機、人造衛星、宇宙火箭也難趕上。

更奇怪的是恆星在天上運動,各有各的方向,有的向地球方向奔來,有的離地球飛去;而且快慢也不相同。真相運動場上的運動員,你趕我追,熱鬧極了。

你知道天狼星嗎?它就以每秒8公裡的速度朝地球方向奔來;織女星呢,又要快一些,每秒鐘14公裡;牛郎星更快了,每秒鐘就有26公裡。這不是比人造衛星、宇宙火箭快好幾倍嗎。

獵戶星座的參宿七這顆星,以每秒鐘21公裡的速度,飛離地球;御夫星座裡面的五車二星更要快一些,每秒鐘是30公裡;金牛星座的畢宿五星更快了,每秒鐘就有55公裡。它們離地球一天比一天遠了。

此外還有好些速度更快的恆星,如天鴿星座裡面的一顆星,運動的速度竟然達到每秒583公裡,這真是星星中的快跑能手了!既然恆星是動的,那為什麼星座的形狀不變呢?

其實星座的形狀也在變,我們熟知的北鬥七星十萬年前、十萬年後和現在的形狀就不一樣。十萬年才動這麼一些,往往就看不出動了。

不過有精密的測角儀器完全可以量出來的。中國古時候,在第八世紀初,天文學家一行和幾個人一道造了黃道渾儀用來測星宿的經緯度,一行測量了許多星的位置拿來與以前測的比較,發現經度、緯度都變了,

而且大小不一,有的變大,有的變小。自此以後,中國人就知道了恆星不是不動,星宿的形狀也不是不變的。而外國第一個知道恆星運動的英國人,要比我國晚上一千年。可見我國古代天文學有著極為輝煌的貢獻。

恆星動的那麼快,為什麼我們看不出?

我們必須抓住事物的實質。我們看到的快與慢,是和遠近有關係的,比如飛機在近處飛就是一掠而過,顯得很快,若在運處飛也就覺得慢騰騰的。

不單如此快慢還和運動方向有關,如果沿視線方向動,再快也不大感覺得出。恆星離開我們十分遙遠,看上去總象是個點,而且他們的運動方向也各不相同。因此造成這樣的表面現象,我們必須透過現象看本質。

相關焦點

  • 地球上的「一天」的長短是如何變化的?
    地球需要多旋轉一點,超過360度,才能看到太陽每天到達相同的表面位置。這就是天文學家所說的恆星日,與普通的太陽日截然不同。地球和火星的軌道,按比例排列,從太陽系的北方向看。根據克卜勒第二定律,由於角動量守恆,每顆行星在相同的時間內掃出相同的面積。
  • 為什麼月亮離地球越來越遠了?天文學家給出了答案,看完恍然大悟
    本文參加百家號科學#了不起的天文航天# 系列徵文由於月球的萬有引力,它會更強烈地拉著地球的某一部分向自己靠近,造成地球上海洋潮汐隆起。由於地球自轉速度比月球快得多,這一隆起比月球更早發生。由於一系列物理現象,月球被推到一個離地球更遠的軌道上。
  • 恆星為什麼叫「恆」星,難道恆星恆定不動才這樣命名的嗎
    首先我們先區分一組相對的概念 , 恆星和行星, 這兩個名詞都是人們根據其特點賦予他們的。 在很久很久以前的命名中,「恆星''的「恆''字指的是穩定不變,「行星''的「行''字是指不停地變化,恆星位於中央靜止不動,而行星圍繞它們不停地運轉,兩者正好組成宇宙中的一個個星系。
  • 既然恆星在動,為什麼我們看不到?而且星座總可以保持一副模樣?
    既然地球在繞著太陽軌道運動,為什麼我們依然看不到因為地球位置變化而發生的恆星相對位置和距離的變化呢?這兩個問題可以說是那些在19世紀依然堅信地心說,反對日心說最後的堡壘。也是我們普通人常會感到困惑的問題。
  • 一天為什麼是24小時?古代一天是多長?地球自轉為什麼越來越慢?
    地球人都知道,一天有24小時,每小時有60分鐘,每分鐘有60秒,就算以小孩子的認知水平也能接受這件事。但是,一天究竟為什麼是24小時呢?為什麼不能多一秒或者少一秒呢?這就要從人類的計時方法說起了。而太陽東升西落的原因是地球自轉,所以人們理解的一天就等於地球自轉一圈的時間。古代人的計時工具也都與太陽有關,如日晷、華表、漏壺等等——對於這些需要藉助太陽光的計時工具來說,都存在一個致命的弱點——下雨天用不了。直到機械時代才結束了這種尷尬局面,人們開始使用鐘錶。
  • 太陽一天什麼時候離我們最近?你知道多少?
    太陽一天什麼時候離我們最近?你知道多少?首先說一下,這個還真不知道太陽在一天之中什麼時候距離我們最近。我覺得一天之內太陽對於地球距離的變化很小,完全可以忽略不計。我只知道一年之中,太陽什麼時候距離我們最近和最遠。由於地球是太陽的八大行星之一,因此地球圍繞著太陽公轉。地球在圍繞太陽公轉的軌道並不是正圓形的,而是橢圓形的,太陽相對於地球的位置,近似於在這個橢圓的一個焦點的位置。
  • 恆星看起來就在我們頭頂上,實際上,離我們距離遠得無法想像
    今天小編要和大家說的是關於恆星與我們的距離,感興趣的朋友一起來了解下吧。說到遠方的太陽,也許有人會問,"這遠方的太陽離我們到底有多遠呢?看上去,它們不是就在我們的頭頂上嗎?」是的,看起來這些「遠方的太陽」就在我們頭頂上,可實際上,它們和我們的距離卻遠得難以想像。
  • 恆星和地球之間的距離很遠,其中離我們最近的一顆,是太陽
    這個問題誰也回答不出來,確實是「數也數不清」,但是人們在研究它的過程中,發現它們都有著自己的特點。例如,天體的物質組成,有的是固體,有的是氣體;天體的質量,有的大,有的小,有的天體自己能發光發熱,有的天體不能發出光和熱;有的天體環繞著這一個天體轉,有的天體環繞著另一個天體轉。這樣一來,人們就根據天體的不同特性,把它們分為不同類型,例如恆星、行星、衛星、流星、彗星、星雲、星團和星系等等。
  • 在金星上待一天,相當於地球上的人類過了243天
    我們人類生活在地球上,晝夜交替,一天有24個小時,那麼可能對於不太了解天文知識的人就有誤區,以為說太陽系中的其他行星們跟我們地球是相同的,其實是不一樣的。每個恆星有它們的運動周期,這個運動周期就是這一顆行星的自轉,還有公轉了。地球自轉一周的話,也就是我們在地球上的一天。
  • 地球自轉一圈是23小時56分4秒,為什麼我們把24小時規定為一天?
    這個問題不難回答,不錯地球的一天與地球的自轉有關,可以說就是自轉的結果。不過雖然有關,但地球的一天卻是用太陽每次經過我們頭頂的時間間隔來衡量的。人們把太陽每次經過我們頭頂的時刻叫做「正午」,把兩個正午之間的時間間隔定為一天的時間,這也符合人的日常體驗。
  • 為什麼月球離我們越來越遠?
    月球與地球之間的距離為36.2萬~40.3萬千米,這個距離是時刻變化的,因為月球繞地球運動的軌跡不是正圓形而是橢圓形,有點像雞蛋的形狀。其實,月球正在慢慢遠離我們大約每年3.8cm。那麼幾萬年之後,地球上的人們看到的月球佔比今天的小。
  • 地球並不是圓的,一天也不是24小時!原來我們被騙了這麼多年
    隨著航天視野的發展,1968年阿波羅8號在環繞月球飛行期間,拍攝到了一張著名的「地出」照片,這是我們人類首次從外星球看到地球的樣子。雖說我們就居住在地球上,但是地球這顆星球其實還有很多的秘密等著我們去發現,並且我們大眾對於地球的一些知識還可能不是那麼了解,下面我們就看一下地球鮮為人知的一面。1、地球自轉一圈不是24小時我們以地球自轉一圈為一天,一天為24小時,這是我們十分熟知的一個概念。
  • 為什麼外太空那麼暗,地球天空五顏六色,月球卻總是黑的?
    如果你不是一個習慣早起的人,那麼你可能會比較喜歡住在月球或外太空上,拋開缺氧問題不談,全天候的夜空,聽起來還蠻誘人的吧。但這不禁讓我疑惑為什麼地球上有那麼充足的光,但一旦離開了地球,就幾乎都沒有光了呢?你可能以為地球上白天是亮的,而晚上則是暗的,是因為地球以地軸自轉,而太陽照亮了半個地球的關係。這只是部分原因,但整體原因其實更為複雜。
  • 一年中最短的一天和日落最早的一天為什麼不是同一天?
    我把這一點告訴了我的朋友們,並用幾個可以計算日出/日落的網站提供的結果證明了我的觀測結果,可是他們還是不相信我。我的問題是,為什麼一年中最短的一天和日落最早的一天不是同一天呢?一定在哪裡存在不對稱性!物理學家答:如您所言, 「不對稱性」是解釋這個問題的關鍵。地球圍繞著太陽旋轉,在太陽兩次回到天空中同樣的位置的過程中,地球需要旋轉略大於360度。
  • 《地球:神奇的一天》
    春節生物紀錄片推薦 |《地球:神奇的一天》 文/磚泥 我們生活的地球,是宇宙中獨一無二的一顆藍色星球。 地球上的每一天,也都是宇宙中無與倫比的一天。
  • 地球的八大秘密,其實地球的一天沒有24小時
    2.地球曾經是紫色的從太空中看我們的地球是藍色的,但是在地球的幼兒時期是紫色的,當時的古代微生物不是用葉綠素來處理日光的,是使用紫色分子進行的光合作用,轉化太陽能量。3.佔據了半個地球的太平洋太平洋總面積18134.4平方公裡,相當於10個南美洲,18個中國,佔世界海洋面積的1/2,東西最寬19900公裡,南北最寬15900公裡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大洋,看下面的圖片可是佔了快半個地球了。
  • 地球為什麼繞著太陽轉?它又為什麼自己旋轉?
    地球圍繞太陽的公轉和它自身的自轉一樣,本質上是運氣不太好的結果。如果隨便拿起一個物體拋入空中,你會發現讓它完全不旋轉幾乎是不可能的,對星雲(凝結形成恆星和行星的巨大氣體塵埃雲)來說也是一樣。它們總是不可避免的擁有一點旋轉。當形成星系的氣體雲向內坍縮,物質在中心集成一團(太陽),同時周圍伴有一個盤狀平面,這個物質盤繼續擠壓形成眾行星。
  • 地球轉速快了,一天不足24個小時?你怎麼看?
    地球自轉為什麼突然變快了?全球變暖在其中產生哪些影響?2021年會過得更快嗎?據新華視點報導,科學地來講,2021年確實會比以往年份稍短。作為浩瀚宇宙中的一員,地球無論是公轉還是自轉,都會受到星際間作用力的影響,在不斷地加減速中調整。僅就當下而言,地球的自轉在加快,意味著一天在變短。
  • 宇宙中的恆星多得難以計算,但為什麼宇宙卻那麼冰冷和黑暗?
    由此可見,宇宙中的恆星數量是大得難以計算的,我們都知道,宇宙中的恆星其實就是一個個「大火球」,在它們的內部,每時每刻都在進行著激烈的核聚變反應,並向周圍釋放出巨量的光和熱。比如說太陽這顆普通的恆星,其釋放出的能量只有大約22億分之1被我們地球吸收,地球就變成了一個充滿溫暖和光明的世界。
  • 金星上的一天有多久,比地球長還是短?聽聽「內行人」怎麼說的
    我們都知道地球是處於太陽系的一顆行星,那麼除此之外,還有好多行星,其中有一顆是我們今天要講的金星啦,它可以說是很美麗了,你知道嗎?金星的亮度僅次於月亮,它既是清晨的啟明,也是傍晚的長庚,那麼,你知道金星上一天有多久嗎?比地球長還是短?聽聽「內行人」怎麼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