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格斯說:「物質沒有運動是不可想像的」。只不過從大範圍來說,自然界在短時期內所表現出來的變化,顯得比較微小。
毛主席指出:「它們的變化和社會的變化相比較,則顯得很微小,前者是以若干萬年為單位而顯現其變化的,後者則在幾千年、幾百年、幾十年、甚至幾年或幾個月(在革命時期)內就顯現其變化了」。
有人說「恆」就是長久固定不變的意思,難道恆星真的不動嗎?為什麼星座的形狀看起來又好像是不變的呢?
恆星不但不是靜止不動,而是大動特動。它們的速度,就連飛機、人造衛星、宇宙火箭也難趕上。
更奇怪的是恆星在天上運動,各有各的方向,有的向地球方向奔來,有的離地球飛去;而且快慢也不相同。真相運動場上的運動員,你趕我追,熱鬧極了。
你知道天狼星嗎?它就以每秒8公裡的速度朝地球方向奔來;織女星呢,又要快一些,每秒鐘14公裡;牛郎星更快了,每秒鐘就有26公裡。這不是比人造衛星、宇宙火箭快好幾倍嗎。
獵戶星座的參宿七這顆星,以每秒鐘21公裡的速度,飛離地球;御夫星座裡面的五車二星更要快一些,每秒鐘是30公裡;金牛星座的畢宿五星更快了,每秒鐘就有55公裡。它們離地球一天比一天遠了。
此外還有好些速度更快的恆星,如天鴿星座裡面的一顆星,運動的速度竟然達到每秒583公裡,這真是星星中的快跑能手了!既然恆星是動的,那為什麼星座的形狀不變呢?
其實星座的形狀也在變,我們熟知的北鬥七星十萬年前、十萬年後和現在的形狀就不一樣。十萬年才動這麼一些,往往就看不出動了。
不過有精密的測角儀器完全可以量出來的。中國古時候,在第八世紀初,天文學家一行和幾個人一道造了黃道渾儀用來測星宿的經緯度,一行測量了許多星的位置拿來與以前測的比較,發現經度、緯度都變了,
而且大小不一,有的變大,有的變小。自此以後,中國人就知道了恆星不是不動,星宿的形狀也不是不變的。而外國第一個知道恆星運動的英國人,要比我國晚上一千年。可見我國古代天文學有著極為輝煌的貢獻。
恆星動的那麼快,為什麼我們看不出?
我們必須抓住事物的實質。我們看到的快與慢,是和遠近有關係的,比如飛機在近處飛就是一掠而過,顯得很快,若在運處飛也就覺得慢騰騰的。
不單如此快慢還和運動方向有關,如果沿視線方向動,再快也不大感覺得出。恆星離開我們十分遙遠,看上去總象是個點,而且他們的運動方向也各不相同。因此造成這樣的表面現象,我們必須透過現象看本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