恆星為什麼叫「恆」星,難道恆星恆定不動才這樣命名的嗎

2020-12-05 玄之玄又玄

首先我們先區分一組相對的概念 , 恆星和行星, 這兩個名詞都是人們根據其特點賦予他們的。 在很久很久以前的命名中,「恆星''的「恆''字指的是穩定不變,「行星''的「行''字是指不停地變化,恆星位於中央靜止不動,而行星圍繞它們不停地運轉,兩者正好組成宇宙中的一個個星系。現在,我們需要另外指出的是,恆星也參加整個天空環繞地球的晝夜升沉的運動,但這種運動顯然並不破壞它們相互間相對穩定的位置,命名仍然是很正確的。

我們現在知道 , 所有恆星, 連我們的太陽在內, 都是在彼此做相對運動的 , 運動速度的增均值是30千米/秒 , 它們一點也不比行星動得少 , 所以 , 它們的速度跟地球公轉的速度是一致的, 原先認為恆星靜正不動的說法是不對的 。 並且 , 有趣的見,在恆星世界裡,有一顆名叫「飛"星的恆星,它對於大陽的相對速度,竟高到250、300千米/秒,遠遠超出了其他行星。我們這樣說,可能會有人感到疑惑,為什麼我們會看不到這種瘋狂的運動呢?為什麼自古以來的星圖就和現在一祥,好像永遠不會改變呢?千百年來,我們看到的恆星都是穩定平靜地漂浮在夜幕之上,顯得規矩有理,如何讓我們相信所有的恆星全都是無秩序地運動著 , 並且每年要走上幾十億千米?

在解釋前讓我們先舉一個例子 , 當你站在高處或遠處 , 觀察在地平線上飛馳的火車時 , 你可能會感覺到這輛快車正在烏龜般慢慢爬行 , 在近處看到的讓人害怕、讓人頭暈的速度完全不復存在 , 這就是距離的力量。 同樣 , 對於人類來說 , 恆星離我們非常非常遠 , 遠到不可思議 , 恆星的運動也同遠處的火車不復存在 , 這就是距離的力量。 同樣 , 對於人類來說, 恆星離我們非常非常遠 , 遠到不可思議 , 恆星的運動也同遠處的火車一樣 , 由於距離 , 飛馳的速度完全無法被人感知。

最亮的恆星 , 距離我們大概800萬億千米 , 它在一年裡移動的距離大概4億千米 , 我們算一下就會發現 , 它運動的距離為它離我們的距離的80萬分之一,這是一個極小的比例,如果放置在地球的夜幕上,這個比例會顯得更加微小,人們觀察 這個距離時,眼睛移動的視角不到0.25分,就是在極精確的儀器裡也只剛能分辨。 如果用肉眼去看 , 是不會觀察出有什麼不同的。 天文學家利用儀器做過了無數次測量 , 才得到了星體移動的結果我們才知道恆星是一直在運動著的 。 所以 , 用人類的肉眼來觀察 , 說恆星永恆不動是完全正確的,說恆星在以不可思議的速度運動著,這是天文學專業所研究的問題。

相關焦點

  • 恆星動的那麼快,為什麼我們看不出?它們離地球一天比一天遠了
    有人說「恆」就是長久固定不變的意思,難道恆星真的不動嗎?為什麼星座的形狀看起來又好像是不變的呢?恆星不但不是靜止不動,而是大動特動。它們的速度,就連飛機、人造衛星、宇宙火箭也難趕上。更奇怪的是恆星在天上運動,各有各的方向,有的向地球方向奔來,有的離地球飛去;而且快慢也不相同。真相運動場上的運動員,你趕我追,熱鬧極了。你知道天狼星嗎?
  • 科普系列:什麼是變星?恆星是固定不變的嗎?
    科普系列:什麼是變星?恆星是固定不變的嗎?什麼是變星?人們長期觀測星空,發現有的恆星的亮度會在一個不十分長的時期內發生變化,或變亮,或變暗;有的有規律可循,有的卻變幻莫測,發生變化的原因也是多種多樣的。
  • 恆星到底是不是恆定的
    大家好,歡迎收看我的百家號小方帶你了解科技,今天小編要給大家介紹的是恆星是恆定的嗎?世間萬物無不都在運動,恆星雖然看似在天空中恆定不動,其實它也有自己的運動。由於不同恆星運動的速度和方向不一樣,它們在天空中相互之間的相對位置會發生變化,這種變化稱為恆星的自行。
  • 恆星的相對位置難道真的固定不變嗎?當然不是!
    今天小編要和大家說的是關於恆星的相對位置不是固定不變的,至於原因,這就是我們接下來要說到的內容,感興趣的朋友一起來了解下吧。然而,恆星的相對位置難道真的固定不變嗎?當然不是。我們說恆星不變、不動,指的是在短時期內用肉眼觀察時,完全看不出它們的變動。實際上,許多恆星都運動得很快,速度可以達到每秘鍾幾公裡、幾十公裡、甚至幾百公裡。既然恆星跑得那麼快,為什麼又看不出它們在天上飛跑呢?這還是因為恆星離我們實在太遙遠了。大家都有這樣的經驗,遠處的火車雖然跑得很快,但一遠,看起來就仿佛開得很慢了,同樣的道理,我們用肉眼就沒法看出恆星的運動。
  • 探索宇宙的奧秘,太神奇了,原來宇宙中的恆星是這樣命名的
    但是你知道每個恆星的名字是怎麼來的嗎,就隨小編來了解一下吧。星星的命名有一套編算法則,比較特殊的星,在天文學研究當中是相當重要的,所以它們有一套特別的命名方式。如果有了恆星名稱,一般就保留原名。比如說著名的英仙座貝塔是中文名就叫大齡母,仙王座中文名叫趙付一,否則就要採用草變身的命名法,就是兩位的大寫的拉丁字母再加上星座的名稱。
  • 全天區唯一不動的恆星是哪顆?它不動還跟月亮有些關係!
    南北天區目視可見的星星大約有6000-7000顆,但除了北極星以外,所有的星星都是運動的,這從星野攝影愛好者的星軌中我們可以很明顯的看出來。有人要說南天極指向的星星也不動,地球自轉理解滿分,但很可惜南天極指向的是一片虛空,看不見一顆亮星!
  • 每秒1700公裡,一顆「活」恆星正流浪銀河系,科學家迷惑不解
    可大部分人不知道的,你在夜空中看到所有明亮的星星,其實大都是距離地球成百上千光年的恆星,只有少量是距離地球相對較近的行星。其實單從字面上理解,「恆」代表著恆定不變,而「行」則代表著行進不斷,可以說一個字就點明了他們根本的區別。而事實也正是如此,古人對天體命名時就是考慮到了這點,所以才將那些相對穩定的天體命名為恆星,圍繞著恆星轉到的天體命名為行星。
  • 離我們最近的恆星比鄰星
    2016年,天文學家發現了一顆圍繞著比鄰星運行的行星,被命名為比鄰星b。這顆行星幾天前才被確認。現在,天文學家已經證實了第二顆行星比鄰星c的存在。半人馬座阿爾法星系有三顆恆星。比鄰星是最小的,也是離我們最近的。
  • 既然恆星在動,為什麼我們看不到?而且星座總可以保持一副模樣?
    如果你在晴朗無月的夜晚仰望過星空,你就會有這樣的感受,天上的恆星總是一動不動,在同一個位置不停的閃爍。在肉眼看來,它們互相之間不會發生明顯的相對運動,整個夜空中的恆星像是鑲嵌在一塊黑色幕布上的亮點一樣。
  • 花錢給恆星命名是玩鬧 國際天文學聯合會不屑一顧
    (原標題:一百三十元成交,太空中有了一顆「科技日報星」)
  • 恆星的名字是怎麼來的
    天鵝座a星(中文名天津四,Deneb,意思是雞或鳥的尾巴。金牛座a星(中文名畢宿五)Aldebaran,意思是「跟隨者",因為它在昴星團(七姐妹星團)的東面,當昴星團從東方升起後不久,畢宿五就緊隨其後升起來了,這就是它的名字的含義。但是,早期天文學沒有系統化地給恆星命名,只有諢號",隨著天文學的發展的名稱,編制統一的星圖。
  • 恆星都誕生在星團裡,那太陽是一顆流浪恆星嗎?
    宇宙中的恆星大部分都是在星系中活躍的恆星形成區域誕生的,並且都聚集在一起形成了集群或星團結構,那我們的太陽為什麼孤零零一個漂浮在宇宙中的?那麼太陽之前的星團去哪了?這個問題我們可以通過觀察宇宙中現有的開放星團推斷出來!我們下面就以離我們最近的畢宿星團為例!
  • 北極星不是行星是恆星,而且輪流當值,這個說法靠譜嗎?
    恆星由於距離遠,雖然也在運動,但相比距離,這種運動看起來就幾乎沒動,因此,恆星在人類眼中,短期內甚至幾千年所處位置變化不大,如果不用儀器測量幾乎看不出來,因此就被叫做恆星,意指永恆;而肉眼所見的行星都是圍繞著太陽轉,且公轉周期轉速都不一樣,位置變動就較快,甚至每天都可以看到其變化,這樣就被稱為行星,不斷行走的星。北極星是輪流懸掛在地球北極上空的恆星。
  • 在宇宙中擁有上萬億億顆恆星,為什麼太空依然是一片黑暗?
    你曾想過這樣一個問題嗎,在浩瀚的宇宙中幾乎擁有數以萬億計的恆星,這些恆星無時不刻散發著強大光芒,那麼我們便產生了一個疑問,為何太空依舊一片漆黑呢? 其實早在1823年,德國天文學家奧博斯就提出過關於太空是漆黑的理論,奧博斯指出如果宇宙是穩恆無限的,
  • 恆星肚子裡生成黑洞 黑洞從內部吃掉恆星
    超超新星不是指一個明星有多紅而是天文學家對一種星球的命名。質量為太陽質量8~25倍的恆星會因引力坍縮而最終發生超新星爆發,遺留下一顆中子星。研究表明,如果是質量更大的恆星,它們則會以形成黑洞而終結其一生。這種形成黑洞的爆發是宇宙中規模最大的超新星爆發,叫做「超超新星」(hypernova)。
  • 你知道恆星也會自轉嗎?牛郎織女星因為自轉速度太快,成了橢圓形
    我們都知道,太陽是我們太陽系中的一顆恆星,但其實太陽也不是固定不動的 半人馬座a星除了南門二雙星外,還有一顆恆星,那就是離我們太陽系最近的比鄰星。 它的自轉速度為每秒2.7公裡,自轉周期大概是22天。
  • 為什麼恆星的質量各有不同?
    恆星的尺寸主要取決於它的質量。請注意一個恆星的誕生並不僅僅取決於臨界質量(雖然它對於限定恆星形成的最小質量至關重要),也取決於恆星內核所達到的溫度。當一個恆星的內核溫度足夠高,可以將氫聚變成氦,它便誕生成為主序星。所以並不是恆星內核的質量恆定不變,而是內核的溫度都大約為1500萬開爾文。由左至右:紅矮星、太陽、藍矮星和R136a1現在,恆星誕生於分子雲的緻密內核。
  • 比鄰星不是固定的一顆恆星,而是一個3顆恆星換著用的頭銜
    比鄰星是一顆「單身狗」星,跟它一起玩耍的是一對「戀人」宇宙中有無數的恆星,恆星圍繞著恆星系的中心運行,許多恆星也會形成行星系,會擁有行星圍繞著這些恆星運行,太陽系就是這樣一個行星系。以前,科學家們認為單星是宇宙中比較少的存在,大多數為雙星或以上的恆星系統,但是後來又有科學家證實宇宙中有三分之二的恆星是單星。太陽是一顆單星,太陽的鄰居叫比鄰星,而這個比鄰星就是一個三星系統。
  • 恆星的誕生需要旋渦,並非天方夜譚
    >;按照密度分為黑洞、中子星、白矮星、主序星、紅巨星或紅超巨星;按照光譜分為從O型星、B型星、A型星、F型星,到G型星(R型和N型星)、K型星(S型星)、M型星;按照組合數量分為單星、雙星、三合星、四合星、星團以及按照其它特點命名的變星(食變星、脈動變星、爆發變星(新星、超新星))、脈衝星(中子星)、X-射線星。
  • 為什麼不直接摧毀兩顆恆星?
    三體世界的惡劣環境是三顆恆星造成的,既然三體人技術那麼發達,為什麼不摧毀兩顆恆星,不就是永遠的恆紀元了麼?還要興師動眾遠徵太陽系?α星A和B組成的雙星和C星的環繞運動,這種運動的軌跡是可以預測的,所以《三體》小說中描述的三體世界在現實中並不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