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亮恆星的江湖稱號
可能很多人都知道許多明亮的恆星都有專屬名稱。比較知名的像天狼、北極、大角、織女、比鄰、開陽、牛郎等等。不過這些都是中國古代的名稱。中國擁有一套與西方截然不同的星座體系,像三垣四象二十八宿,以及星官等等。天狼、織女這些是星官名,參則是星宿名,牛郎是民間的俗稱,星官名是河鼓,牛郎星標準的古代名稱應該是河鼓一。在西方,星座一樣,很多亮星的名字來源於希臘或羅馬。比如北半球第一亮星,中國人叫大角,西方叫Arcturus,意思是「監視能的人",它是牧夫座a星,在希臘神話中牧夫座就是驅趕大熊小熊母子倆的獵人。再如夭狼星,Sirius,忌識是「燃燒",因為它是全天第一亮星。又因為它在大犬座中所以又被叫做「狗星"。天鵝座a星(中文名天津四,Deneb,意思是雞或鳥的尾巴。金牛座a星(中文名畢宿五)Aldebaran,意思是「跟隨者",因為它在昴星團(七姐妹星團)的東面,當昴星團從東方升起後不久,畢宿五就緊隨其後升起來了,這就是它的名字的含義。但是,早期天文學沒有系統化地給恆星命名,只有諢號",隨著天文學的發展的名稱,編制統一的星圖。
牧夫驅趕著大熊與小熊
拜耳恆星命名法
德國天文學家拜耳在1603年創建起希臘字母命名體系,即基本按照亮度大小用希臘字母a、阝、5等進行排序,後面加上星座所有格名稱。(所有格就是指「我的"「你的"「他的"。英文裡I是主格,me是賓格,my就是所有格。)像大犬座叫canisMajor,其所有格叫CanisMajons,縮寫是CMa,所以天狼星就被標記為aCMa。但是希臘字母只有24個,這套體系只能標註亮星。
弗拉姆斯蒂德恆星命名法
1725年,英國格林尼治天文臺第一任臺長弗拉姆斯蒂德出版了一部星表《不列顛星表》,將每個星座內的恆星按照赤經坐標排序,用阿拉伯數字標記,後面加上星座名稱。於是,中國人所說的天狼星,古埃及叫「狗星",現在又叫大犬座a,大犬座9。織女星,又叫Vega,學名叫天琴座a、天琴座3。如果恆星是一對雙星,就在名字後面加字母A、Bsco但是像天狼星、織女星這樣的大腕,一般就用老祖宗起的名字。天狼星是一對雙星,主星和伴星就分別叫SiriusA和SiriusBo
錢德拉x射線望遠鏡拍攝的天狼星系統
對恆星中亮度會產生變化的變星,使用兩位大寫拉丁字母代替數字標記,在每一個星座內按變星發現次序,從字母RR、RSSRT開始編,編到zz後再回過頭用AA、ABSAC繼續編,直到QZ,其中字母J完全不用,這樣就共有334個。如果變星數量超過334個,新發現的就標記為V335、V336丶V337順序下去。如已知最大恆星大犬座VY和盾牌座IJY表明它們都是半規則變星。
大犬座VY與太陽比大小,虛線是地球軌道。
現代星表
天上的恆星何其多也!為了方便全世界天文學家進行研究,必須要編制統一規範的星表。星表就好比星星的戶囗簿,上面記載著恆星的許多信息,比如位置、亮度、距離、運動特徵、光譜型等物理特性。我國《石氏星經》可能是最古老的星表,據稱是公元前360年石申編制的。西方最早星表是公元前200年希帕恰斯編制1022顆恆星星表。隨著望遠鏡的發明,星表中的恆星數越來越多。弗拉姆斯帝一/古《不列顛星表》含有恆星3310顆。1818年德國天文學家貝塞耳星表中含有恆星50000顆,1886年《波恩星表()D星表)》及其續表SD星表收入了457847顆恆星。為了消除不同系統的差異,經過天文學家一百多年努力,又編成了一系列現代基本星表。像耶魯大學星表有15萬顆恆星,哈佛大學星表也就是著名的HD星表,有恆星27萬之多。在大型巡天望遠鏡和計算機幫助下,現代星表中恆星數量十分龐大,像依巴谷衛星做的依巴谷星表(HIP)和第谷星表。克卜勒輸入星表(K℃)恆星多達1320萬。歐洲空間局發射的「蓋亞"衛星繪製銀河系星圖,預計到2022年就能發表星表了,大概會包含10億顆恆星!
依巴谷衛星普查的恆星繪製的赫羅圖
在這些星表中,恆星的名字就是星表名稱(或縮寫)後面跟一串數字。如天狼星在伊巴谷星表中就是HIP32349。在射電天文學發展以後,有很多脈衝星、類星體等都不在目光所及範圍內,需要用射電、x射線、伽馬射線等其他波段觀測,這類目標都被統稱為「源",為了研究方便,他們的名字都是天體類型縮寫加上其坐標,如脈衝星PSRJ1748.2446,PSR表示脈衝星,J表示2000·0年曆元,1748一2446表示它的坐標是赤經17h48m,赤緯一24。46'。
星表中的名字就好比是星星的學號,由於小朋友太多叫不過來了就只能1號、2號這樣往下標,這裡說到的坐標就相當於又把小朋友在教室裡的座位也直接標註出來了,更方便老師定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