貼版膠帶的膠粘劑技術是影響貼版膠帶乃至印刷質量的重要因素。
考慮到它在貼版和印刷中的應用,對於膠粘劑主要有如下要求:
1. 高初粘性
貼版過程中,保持「柔性版印版-貼版膠帶-印刷輥筒」的系統一致性是最關鍵的目標。所謂系統一致性是指三者能夠無縫、穩定地貼合在一起。這就要求貼版膠帶能夠在很短的貼版時間內達到高粘結強度,以保證貼版完畢的印刷輥筒在搬運、釋放應力的過程中不會出現變形脫落。
2. 高持粘性
貼版結束以後,印刷輥筒將會被放置一段時間以釋放應力,或者直接裝上柔印機開始印刷。通常放置及印刷過程會持續很長時間,短則數日,長則數周甚至數月。在此段時間內,貼版膠帶的膠粘劑必須能夠提供穩定、持久的粘性,以確保版材不會發生位移或起翹。
3. 易撕除性
在柔版印刷中,為保證不同顏色柔性版印版的套色準確,貼版時需要在高倍放大鏡下精準對位柔性版印版左右側的十字線標記。由於貼版工作至今仍是手工操作,很難一次就完成左右的精準對位,需要對柔性版印版反覆裝卸,不斷重複這個過程,一直到左右兩側精準對位為止。這就要求柔性版印版在貼版膠帶表面易撕且不破壞貼版膠帶膠層。但是在壓敏膠理論中,這種易撕且無殘膠的特性是與高初粘性和高持粘性相悖的。
因此在貼版膠帶用的膠粘劑開發過程中,為膠粘劑設計合理的化學結構體系顯得尤為重要。除了膠粘劑的化學結構設計,對於膠粘劑的表面處理也是當今貼版膠帶技術的熱點。其中最為常見的就是對於膠粘劑表面平整度的微處理設計。
在貼版環節,除了精準對位的要求之外,最具技術含量的是如何保證貼版後柔性版印版與貼版膠帶之間、貼版膠帶與印刷輥筒之間沒有氣泡,因為任何一點氣泡的存在都有可能導致在後期印刷過程中出現廢品。為了應對這種過分依賴操作經驗的不穩定問題,膠面微結構技術應運而生。這是一種通過塗膠輥或者特殊離型紙後期擠壓等方式對膠粘劑表面進行的微觀處理,使膠層表面具有一定的導氣或者儲氣效果,為貼版操作提供更大的發揮空間。
如圖5所示是目前市場上常見的三種主流貼版膠帶表面形式。由左向右分別是:平面,鵝卵石面,導氣槽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