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種糧、能交易、自發「交通管制」,跟人類最像的動物竟然是它

2020-08-28 商業家


一位女王帶領著手下的一群臣民,日夜守護家園抵抗外敵的入侵——這大概是人們對螞蟻最普遍的印象了。


或許多數人沒有想到,地球上的14000多種螞蟻,已經構建了一個令人震驚的複雜社會體系:美洲的切葉蟻用碾碎的樹葉來種植它們的糧食——一種真菌;入侵紅火蟻和它們的助手爬進買家的巢室,把吃進去的食物吐出來讓對方品嘗,以這種方式向買家推銷商品;蓄奴蟻利用螞蟻用氣味識別身份的方式來蓄養奴隸,讓其給自己的社會提供各種服務。


凡此種種,螞蟻社會的運行規則呈現出與人類社會高度的相似性。小小螞蟻,為何能入侵全世界、組成橫越大洋的超級帝國?




下文整理摘編自《從部落到國家》,著名生物學家馬克·W·莫菲特所著。


我在年輕時第一次走進熱帶雨林,當時最吸引我的不是猴子、鸚鵡或蘭花,儘管它們也很有吸引力,而是一些切成硬幣大小的葉子,被一群螞蟻當成旗幟舉著行進,這些螞蟻的隊伍居然有1英尺1寬、一個足球場那麼長!


圖:螞蟻架橋


你不一定要讀昆蟲學才會喜歡螞蟻。


我們現代人在基因上可能更接近黑猩猩和倭黑猩猩,但和我們最相似的動物卻是螞蟻。通過比較人類和螞蟻之間的諸多相似之處,我們可以了解更多關於複雜社會以及它們如何演變的歷史。


「蘑菇」種植能手


生活在美洲熱帶地區的切葉蟻(leafcutter ants)擁有比其他任何動物都更加複雜的社會。


它們在巢穴裡開展大規模的農業生產,像旗幟一樣的綠葉被分解成一種基質,而螞蟻則在上面種植自己的糧食作物——一種室內真菌。螞蟻將這種真菌種在一些呈球狀的花園裡面,而這些花園從小如棒球到大如足球,其體積、大小各不相同。


讓切葉蟻的故事更加引人注目的是,它們在農業實踐方面的進化途徑與人類的情況非常相似。正如對螞蟻及其種植真菌的遺傳學分析所揭示的那樣,切葉蟻的祖先在6000萬年前就開始涉足園藝工作了。它們在小花園中種植野生真菌。實際上,它們在很多方面很像規模較小的人類社會:經常種植從自然界中獲取的野生物種,並且只在簡陋住所附近的小塊土地上種植自己需要的東西。2000萬年前早在智人出現之前,在這些容易被人忽視的螞蟻當中,一些成員就學會了種植真菌——當然,這得依靠螞蟻們的精心照料。


不過,經過這樣的改造之後,這些真菌就不需要在野外生長,而是可以以一種令人難以置信的規模進行大量養殖。於是,螞蟻社會的成員數量因此而激增,就像人類在像尼羅河谷之類的地方開始進行基於糧食種植的農業生產之後,其社會所經歷的情況一樣。


螞蟻也有三車道高速公路



切葉蟻聚居地的規模可能很大。比如在法屬蓋亞那的叢林裡面,我曾偶然發現一個蟻穴,其面積居然相當於一個網球場的大小。它們的蟻穴由一段又一段長長的隧道組合而成,有些甚至深入地下至少6米。如果按照人類的計量單位進行換算,那螞蟻的這些地鐵系統相當於位於地下100公裡深。


這樣一個如同大都市般的大型蟻穴具有和人類城市相同的缺點:向裡面運輸必需的物資就意味著要進行一項艱巨繁重的通勤任務。


其中的工蟻每年都會沿著六條「高速公路」,從大巢穴四周的偏遠角落把數百磅的新鮮葉子運送進來。在世界的一些地方,人們習慣於靠左開車,在其他地方則習慣於靠右開車。在亞洲掠奪者螞蟻(marauder ants) 聚居地的繁忙路線上,進入巢穴的交通線路是沿著高速公路中心展開的,而出去的螞蟻則沿著高速公路的兩側行進,這是人類社會從未嘗試過的三車道交通方式


但這兩種模式都表明:當依賴商品和服務的民眾數量巨大,並且它們沒有甚至不可能都出去覓食時,將商品和服務安全有效地送達所需之地是何等重要。



構建一個大規模社會:分工明確,安排的明明白白


某些群居昆蟲之所以能夠和現代人類相提並論,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二者具有一個共同的特點:社會人口眾多。研究動物行為的科學家們經常狹隘地專注於物種之間的進化關係,因為社會的許多特徵更多地與規模——表現為純粹的數字——有關,而不是與物種的類別產生聯繫。


我們所觀察到的人類以外的脊椎動物社會,包括猿類在內,最多包含幾十個成員。但一個大 型的切葉蟻巢穴中則至少擁有數百萬的勞動力


一旦社會成員達到如此巨大的數量,各種各樣的複雜問題都會浮現出來——事實上,社會為了正常運轉,往往也必須解決這些難題。此時便凸顯出社會分工問題的重要性。


螞蟻中也有明確的社會分工。某些工作會承包給專門執行這些任務的專家,或者讓那些更經常、更精確從事此類任務的螞蟻來負責。



最極端的切葉蟻在社會分工中的情況和其他物種完全不同。幼蟻的激增導致它們的社會中產生了一個士兵階層,該階層主要負責保護蟻穴中的其他居民。體型較大的兵蟻還要進行重型道路工程施工,負責清理高速公路,使食物、物資和人員可以順暢流動。當我挖掘聖保羅的蟻穴時,那些把我的皮膚咬得血淋淋的切葉蟻顯得非常強壯,它們就屬於這個士兵階層。


為了照料它們的花園,螞蟻們組成了一條條的流水裝配線,除了士兵以外,其他所有成員都得參加。中等體型的工蟻剪下樹葉,傳遞給體型稍小的螞蟻,它們則通過漫長的傳送,將其運回巢穴。一旦綠葉被運進花園的房間裡面,一些體型更小的螞蟻會把它切成碎片,然後讓體型還要小一些的螞蟻把這些碎葉榨爛成漿。


體型更小的工蟻用前腿將這樣產生的覆蓋物堆放到花園裡面,由體型更小的螞蟻「種植」真菌,並每隔一段時間就對其進行修剪。體型最小的螞蟻則小心翼翼地清除花園中不可食用的真菌和各種傳染源。螞蟻也將自己身體產生的殺蟲劑用於花園,以此提高真菌的產量。


所有這些勞動——從種植到照料,再到收割——都安排得妥妥噹噹並執行得井井有條,任何一個農民都會對此讚嘆不已。除了人類之外,沒有任何其他脊椎動物——不管它們擁有多高的智力或多麼龐大的成員數量——在種植食物方面邁出哪怕最簡單的一步,然而,切葉蟻和其他一些昆蟲已經無數次完成這項工作了。



螞蟻的奴隸制社會和商品流通


比較相同的東西會讓人感覺無聊透頂。當人們注意到通常被視為不同的想法、事物或行為之間居然存在相似之處時,這時進行的比較才最有成效。


而這種情況就適用於我們研究在螞蟻中存在的奴隸制度,即螞蟻個體在另一個蟻群中不得不違背自己的意願而辛勤工作,這既不同於美國人推行奴隸制的方式,又不同於古希臘人對待戰俘的待遇。


蓄奴蟻(the slavemaking ants)利用螞蟻以氣味識別身份的方式來蓄養奴隸,讓其給自己的社會提供各種服務。蓄奴蟻會大舉侵襲其他巢穴,通常選擇其他種類螞蟻的巢穴作為目標。在其他巢穴中已經長大的螞蟻對蓄奴蟻沒有任何用處,因為這些成年螞蟻是不折不扣的民族主義者,他們寧可死去,也不接受敵人的統治。


於是,蓄奴蟻會抓住蟻群裡面的幼蟻它們尤其偏愛其中的蟻蛹,而蟻蛹是幼蟲在變成螞蟻之前所必須經歷的一個休眠階段,此時,螞蟻身上還沒有產生社會氣味。一隻被拐騙的螞蟻出現在一個蓄奴蟻的巢穴中——根本察覺不出有什麼不對勁——它會把周圍的社會氣味作為自己的「社會標記」,並盡職盡責地為其工作,根本不在乎自己作為蟻奴和蓄奴蟻在體型或顏色上所存在的差異。


再想想商品和服務的分配。人類在這裡表現出各種各樣的差異性:不同社會制度下,社會處理問題的方式也不同。而螞蟻則有自己的解決方案。


入侵紅火蟻(the red imported fire ant)的社會中,商品的流動是根據現有存量和具體需求來進行調節,這體現了市場經濟中的供需關係


工蟻對其他成年螞蟻和幼蟻的營養需求保持監控,並根據具體情形對它們的商品供應進行調節。在一個裝滿食物的蟻穴中,負責偵察的螞蟻和它們的助手爬進買家的巢室,把吃進去的食物吐出來讓對方品嘗,以這種方式向買家推銷商品。


而這些買家又會在蟻穴中四處漫遊,把食物兜售給任何有這方面需要的其他成員。如果這些中間商發現顧客對肉類很中意(也許只是昆蟲的屍體而已),它們會在市場上盡力搜尋其他商品,直到最終可能找到某位賣家,可以給自己提供——比如某種含糖的食品,從而拓展自己的銷售渠道。當市場供過於求、賣家不能兜售商品時,買家和賣家都會從事別的工作,或者趁機忙中偷閒,小睡一會兒。


大部分螞蟻都是以婚飛的形式交配,交配之後蟻后不再需要雄性,而有活性的精子可以被蟻后儲存十年以上。


螞蟻,可能是最會垃圾分類的選手


大規模生產所帶來的一個問題是如何處理廢物。我可以肯定地告訴你,黑猩猩不會想到處理廢物這種事情。事實上,它們也不會遇到這方面的麻煩:就像在人口稀疏的地區一樣,那裡的人們從來不需要廁所,至今還是習慣到樹林裡去方便。


但切葉蟻的巢穴則需要設置專職隊伍來處理廢物。此外,它們修建巢穴就是為了保持新鮮空氣能夠流通。總而言之,經過1.5億年的社會進化,螞蟻在公共安全和廢物回收方面所做的工作要比我們人類多得多。


蟻群很小的陷阱顎蟻。不必面對供應食品或處理廢物之類的棘手問題。除了王后之外,它們的體型相等,工作相同。為了完成社會中的所有工作,每隻螞蟻臉上都長著一把類似瑞士軍刀的武器。這種螞蟻的「陷阱顎」其實是它那長長的下顎,末端還有尖刺。


實際上,每隻螞蟻都進化得像一個捕熊夾一樣,可以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來捕殺並取回獵物。因此它們極少進行社會分工,這不僅是由於它們成員太少不能從事太多的社會活動,還由於當社會規模較小時,過度專業化也會帶來風險:就像一個軍事中隊,如果失去了其中唯一的無線電操作員,可能就註定要走向滅亡。


《從部落到國家:人類社會的崛起、繁榮與衰落》




2020年《福布斯》必讀書籍之一,《連線》雜誌主編凱文· 凱利力薦,
人類文明的史詩巨作,社會發展波瀾壯闊的大歷史。


師承「當代的達爾文」愛德華·威爾遜,還原人類社會與文明的發展歷程,指明人類社會未來的方向。
《金融時報》《新政治家》《柯克斯書評》《出版人周刊》《圖書館》《自然》聯袂推薦圖書)

相關焦點

  • 對人類最友善的三種動物,第二種跟人類很像,第三種愛給人送禮
    導語:對人類最友善的三種動物,第二種跟人類很像,第三種愛給人送禮。緊跟大腳丫,世界在腳下,歡迎點閱本期內容。自然界中的很多動物與我們都存在或多或少的矛盾,野生動物傷人也不是什麼罕見的事,這也是人和動物不能和諧共處的原因之一,不過凡事沒有絕對,有些動物對我們人類就非常友善。自然界中對人類最友善的三種動物,第二種跟人類很像,第三種愛給人送禮。第一種是狗狗。狗是人類最忠實的朋友,早在數千年前人類還處於原始時期,狗就作為夥伴來到的我們的祖先身邊。
  • 元宵節海口交通管制路段和時間公布
    南海網海口2月18日消息(南海網記者陳麗娜)2月18日,南海網記者從海口交警部門獲悉,為確保2016年元宵節期間海口道路交通安全暢通,各項文體娛樂活動的安全開展,海口市公安局交警支隊將根據市區道路交通流量的實際狀況,適時對以下路段實施交通管制。
  • 全世界最聰明的動物排名!沒想到第一名竟然是它!不可思議!
    全世界最聰明的動物排名!沒想到第一名竟然是它!不可思議!偽裝成螞蟻的大黃蜂,事實上,有一種蜘蛛也是用同樣的手段,大家能分得出哪支是蜘蛛,哪支是螞蟻嗎?仔細看一下,真的沒有分別嗎?右下方的是蜘蛛,它的名字是以豬尾豬之中有部分品種。
  • 同樣是群居動物,為何人類能改變世界,蜜蜂卻只能改變它的小窩?
    說起蜜蜂相信我們每個人都不陌生,畢竟蜜蜂是自然界中最重要的授粉昆蟲,關於蜜蜂是什麼昆蟲,可能很多朋友不了解,但是很多朋友都知道,蜂群中的蜜蜂有不同的級型,分為工蜂,雄蜂、蜂王,而這些蜜蜂隨著級型的不同,工作也不一樣。
  • 獵奇|15種具有超能力動物,人類跟它比弱爆了...
    今日匯率:中緬 1:199.44, 緬中 1:0.005014想也沒想到這15種動物的超能力竟然那麼厲害,有些還是人類最想要的能力
  • 小夥養烏鴉做寵物:它不僅能跟主人「聊天」,還會做「交易」
    Loki是一隻是來自英國的訓練有素的烏鴉,它和視頻編輯、導演Elliot Manarin在一起生活了數年,他們的友誼經過網際網路的傳播,已被眾多網友所知曉。很多人都喜歡飼養異寵,但很少有人願意嘗試烏鴉,所以,Loki是極為特殊的。
  • 地球上最聰明的動物,虎鯨智商接近人類小孩,大腦結構跟人類很像
    虎鯨為什麼不吃人類,從一些答案裡看到虎鯨的智商超過了黑猩猩,虎鯨大腦的結構跟人類很相似,我有個大膽的猜想:虎鯨對人類態度是不是類似"斯德哥爾摩綜合症"?數萬年虎鯨是大海中絕對的霸主,只有它去傷害別的動物,從來沒有別的動物能傷害他它,最近的二三百年人類有了捕獵虎鯨的能力,可以想像虎鯨當時是多麼的吃驚,它可能也抗爭過,可是越抗爭受到的傷害越大,它們是非常聰明的動物,最後也就放棄了抗爭,慢慢的由對人類的憎恨變成了對人類的崇拜,也就是"斯德哥爾摩綜合症"的表現。
  • 動物的眼睛能看到顏色嗎
    動物的眼睛能看到色彩嗎? 動物是我們人類的朋友,我們共同生活在一個地球上。
  • 什麼動物的嗅覺最靈敏?人類能用它做什麼?
    世界上哪種動物的嗅覺最靈敏?根據資料顯示,王蝶當之無愧。王蝶又稱大斑蝶,英文名:monarch butterfly,鱗翅目(Lepidoptera)斑蝶科(Danaidae),學名為Danaus plexippus。根據科學研究,動物中嗅覺最靈敏的是王蝶,雄王蝶在11公裡之外就能嗅到雌王蝶身上發出的氣味。
  • 世界上最能睡的5種動物:這個階段的人類,居然榜上有名!
    而寸人就是為了帶領大家去熟悉這些陌生,看盡精彩世界,體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或者人類創作之最。畢竟世界那麼大,有朝一日,我們想要踏上旅行的步伐,想要領略天下奇景的時候,想要去探索未知的時候,希望寸人能像一盞有用的明燈,給大家帶來一些幫助,好了,廢話就不多說了,讓我們來看看寸人的第一神奇之旅的介紹,細數世界上最能睡覺的動物,沒想到這個階段的人類,也榜上有名!
  • 遠古時期的大象竟然長這樣!人類真正的祖先竟然是它?
    原標題:遠古時期的大象竟然長這樣!人類真正的祖先竟然是它? 現代的動物主要都以萌為主,但是你知道遠古時期的動物長什麼樣嗎?遠古時期的動物比人類提前億萬年就生活在地球上了,它們經過了很漫長的歲月,因為災難有的生物遭遇滅絕,有的生物開始逐漸進化適應新的環境,更是有的生物從海洋中走向陸地,從海洋動物進化為哺乳動物。但是無論這些動物如何進化,它們都擁有一些在遠古時期最初始的模樣。今天大家就與寵哥穿越到億萬年前,看一看那些遠古時期的動物。
  • 在《流放之路》竟然能和別人交易時裝?
    在《流放之路》竟然能和別人交易時裝?  9月14日,《流放之路》國服將正式推出「至暗地心」周年賽季,新賽季更新了「藍晶礦坑」等諸多全新的玩法,同時也會加入數十個全新的裝備及物品。Wegame平臺,並且官方強調,為了避免交易過程中發貨與付款的差錯,在WeGame交易市場中,買家付款後,交易的遊戲時裝由WeGame系統自動完成轉移,交易欺詐行為沒有發生的可能性。
  • ATC空中交通管制誕生100周年紀念
    >「空中交通管制」已經迎來它百年的歷程1920年2月25日,倫敦的克羅伊登機場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引入空中交通管制的機場。「在此之前的飛機場設有無線電辦公室和「空中燈塔」,但沒有明確意圖為飛機提供技術空中交通服務。「控制塔」被描述為「必不可少的」發展,它的遺產今天與我們共同存在。
  • 昆明動物所發現自發罹患帕金森病食蟹猴
    非人靈長類動物,尤其是舊大陸猴,因其大腦解剖結構和生理功能與人類高度相似性,被認為是模擬人類疾病的理想動物模型。猴子是否能自發罹患帕金森病,這一重要問題未能得到解決,而且它直接關係到如何利用猴子研究帕金森病的策略問題。
  • 人類之外,還有哪些動物能口吐人言?
    它們常出沒於人類活動區域,常常把窩搭在民宅周邊大樹上,是雜食性動物,昆蟲、瓜果、穀物都在它們的食品清單。而且在中國是吉祥的象徵;誰家飛來喜鵲嘎嘎一叫,就是在報喜,肯定要有喜事臨門。喜鵲是可口吐人言的,不過說的不多,像你好、謝謝簡單的能說,不過要從小調教才行。
  • 噁心至極的蛆,能拯救人類?因為它能解決人類最棘手的兩大問題
    不可思議吧,一種感覺噁心至極的蟲子居然能拯救人類?當然,並非所有的蛆都是有這種功能的。最臭名昭著的就是食肉螺旋蛆,電視上經常看到的傷口上長的,就是這種蛆,為了生存和繁殖,在肉體內瘋狂生長,甚至會在短時間內吞噬掉完整一個動物,還有讓很多義大利本土人士都無法接受的活蛆奶酪,它們的存在,貌似除了讓人反感外,並不能為我們提供太多的幫助。
  • 海洋裡最聰明的軟體動物,它有兩套記憶系統!眼睛和人類很像!
    記憶系統有兩套章魚又稱「八爪魚」,是軟體動物門、頭足綱、八腕目動物的通稱。世界上有200多種章魚,它們的體形變化很大。最小的章魚只有5釐米長,較大的章魚有5.4米長,手腕跨度超過9米。事實上,沒有人知道章魚到底能長多大。1957年,一隻直徑9.6米、體重272公斤的巨型章魚擱淺在加拿大海灘上。
  • 盤點世界上最致命動物,最致命的不是老虎和獅子,而是它
    水母的透光體在水中幾乎是看不見得,它的尖觸卻能在兩分鐘內注入足夠的毒液來殺死你。性兇猛,可以捕食斑馬、角馬和斑羚等大中型草食動物,可和獅群抗衡。進食和消化能力極強,一次能連皮帶骨吞食15千克的獵物。善奔跑,時速可達40-50公裡,最高時速為60公裡。
  • 世界上最危險的動物!你一定想不到,它竟然是...蚊子!
    埃及伊蚊,圖 /三蝶紀而說到蚊子,你一定想不到,它竟然是「世界上最危險的動物」!!這又是為什麼呢?快跟知力君一起來一探究竟!蚊子的生命歷程首先,我們來了解下蚊子的生命歷程。雌蚊在水中產卵,有些種類的卵在水面結成卵塊,有些則分散沉入水底。夏季時只需1天,蚊卵就能孵化為幼蟲,即孑孓。
  • 深度|混合現實(MR)技術會為空中交通管制行業帶來啥變化?
    最典型的例子是VR遊戲或VR直播,比如一場VR演唱會直播,你自己壓根不在現場,但通過VR,你能把你「虛擬」到演唱會現場,這就是VR。AR即Augmented Reality,增強現實,字面解釋就是,「現實」就在這裡,但是它被增強了,被誰增強了?被虛擬信息。通過電腦技術,將虛擬的信息應用到真實世界,真實的環境和虛擬的物體實時地疊加到了同一個畫面或空間同時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