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聽寫兒子二年級下冊識字1《神州謠》,第一個組詞是「九州」,兒子突然問:「有沒有三點水?」我楞了下,沒想到他會有這樣的疑問,因為「九州」算是一個常用詞,一般都不會寫錯。既然小朋友存在疑問,那肯定還是要給他掰扯清楚。
「州」和「洲」互為古今字。也就是說,古時「州」的部分用法如今用「洲」代替,難怪小朋友會搞不清楚。現在我們就細細分辨下。
州是象形字。它的甲骨文自上而下的三條曲線是「川」字,表示河流;中間的小圓圈,表示水中有塊陸地。所以「州」的本義是指水中的陸地。《詩經·周南·關雎》中有「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的句子,這「洲」本來就是寫作「州」的,現在通用「洲」來代替它這一層意思,所謂古今字的。
另外「州」無論在古代還是在現代都有「行政區劃單位」的意思。在古代,州是和縣同級的區劃單位,最著名的就是「九州」:冀州、兗州、青州、徐州、揚州、荊州、豫州、梁州和雍州。因其地理範圍基本可以涵蓋漢族統領區域,「九州」古往今來基本等同於漢地統稱,後來又被稱為「神州」,所謂「神州謠」自然也是出自此處。
現在這種和縣同級的區劃單位「州」已經被取消了,但這種行政區劃的名稱還保留在許多地名裡,如杭州、蘇州、荊州等,基本都是歷史名城。
如今「州」作為行政區劃僅用作少數民族自治州,比自治區要小、比自治縣要大,例如貴州省都勻市的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就是一個山清水秀的小地方。
由「州」轉化而來的「洲」如今代替「州」用於指水中陸地。當然這塊陸地可大可小,如果夠大,例如一整塊大陸加上附屬島嶼,那就是著名的七大洲:亞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極洲,歐洲,大洋洲。
那如果這塊陸地不夠大,僅僅是江裡凸起來的一塊草木之地,也可以以「洲」命名,如長沙的橘子洲、武漢的白沙洲和南京的江心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