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是一種看不見摸不著的東西,文明的形成與很多因素息息相關,不同國家或民族都有其別具一格的文明。
而擁有五千載的華夏文明,之所以始終屹立於世界之林,重點就在於華夏兒女的不斷積累,以及從未出現過文化斷層。
文明的範疇十分廣泛,包括家族、語言、文字、信仰等。文字作為記錄文明的重要載體,完全可以用博大精深來形容。
漢字作為中國人的精神支柱之一,在幾千年的發展與創新中,形成了一套比較完備的文字體系。
據《新華字典》和《中華字海》的記錄,我國一共有8萬多個漢字,雖然說常用字只有3000多個,但是這足以滿足人們的日常溝通,以及創作任何題材的文字需求。
在浩如煙海的漢字王國中,由於字數較多、字義紛繁複雜,所以很多人都沒有完全掌握。比如,「州」和「洲」就是字音相同,字形相近的常用漢字。
很多學生都曾在考試中,因為錯用了這兩個字而遺憾扣分。那麼「州」和「洲」有什麼區別?九州又是哪九州呢?簡單兩個字,很多人分不清。
第一、「州」和「洲」的區別
從這兩個字的外形上來看,除了差一個「氵」偏旁之外,其他部分的寫法、筆順都一樣。
生活中,有很多人都分不清「州」和「洲」的具體用法。作為一個小學生寫錯字還有情可原,如果是一個成年人再寫錯字,就不僅僅是丟人那麼簡單了。
1)「州」字
「州」字的拼音為【zhōu】,是一個比較常用的字。這個字最早見於商代甲骨文及商代金文,「州」的象形文字象徵水中有小塊陸地,後來「州」多被「洲」替代。
在現代社會中,「州」被用來指行政區劃,比如,延邊朝鮮族自治州、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等。
浪漫詩仙李白名作《登金陵鳳凰臺》中,曾寫道:「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鷺洲」。《詩經·關雎》中有:「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上面兩句古文,雖然都寫成了「洲」,但原本卻是「州」,指的就是河流中的小塊的陸地。
2)「洲」字
《新華字典》上對「洲」對釋義,讀zhōu,「氵」為形,「州」為聲。指的是水中的陸地,大陸及其附屬島嶼的總稱。
比如大家熟知的「五大洲」,就應該書寫為「洲」字,如果錯用為「州」就鬧出大笑話了。
第二種解釋是「河流中由泥沙淤積而成的陸地」, 例如,沙洲、三角洲等。
最後「洲」字還可以是一個姓,但現實生活中幾乎看不到這個姓了。有可能是因為某些原因,原來姓「洲」的人將其改為「周」,當然這也只是一種猜測而已。
第二、九州是哪九州?
先秦典籍《尚書·禹貢》中,曾有過「九州」的相關記載。「九州」又名漢地、中土、神州、十二州,自戰國以來便成為了古代中國的代稱。
九州八極、九洲四海等成語,都是以九州代指歷史中的中國。陸遊在《示兒》一詩中云:「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
唐代詩人李商隱所作《馬嵬》:「海外徒聞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從這兩首詩歌中就可以看出,「九州」作為中國的代稱早已經深入人心。
成語「九州四海」,就是泛指中國以及附近區域,而「九州」順序則分別是:冀州、兗州、青州、徐州、揚州、荊州、豫州、梁州和雍州。
實際上「洲」就是從「州」演變而來,除了在詩詞中寫作「九州」之外,很多史籍也都將「九州」寫作「九州」。
相信大家太了解了「州」和「洲」之後,平時寫這兩個字的時候就不會混淆了。實際上在書寫這兩個漢字的時候,也應該多了解一些注意事項。
三個點應該都寫在橫中線上,然後由左到右略微提高,第一個點是左點第二、三點則是右點,撇和兩豎等距相等最後一豎最長。
結 語
現實生活中有很多字形相近,但是字義卻大相逕庭的漢字。本文中介紹的「州」和「洲」,從嚴格意義上來講雖然有很大區別,但是卻具有從屬關係。
「洲」乃「州」的演化字,但是在現代社會中卻並不通用,這一點希望大家一定要記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