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在古代有許多個稱呼,像中國這個名字早在最早在西周初年的青銅器上邊就已經可以看見了。還有一些像華夏之類的稱呼,九州也是以前中國的一個代稱。史書記載:中國名曰赤縣神州。赤縣神州內自有九州,禹之序九州是也。事實上,九州這個詞,在先秦時期的典籍《尚書·禹貢》中就已經出現了。據說是古代大禹治水的時候,把整個天下分成了九州,於是就九州就成了漢地的代名詞,而戰國之後,就成了中國的代名詞。
其實如果九州的範圍在每個時代都是略微有變化的,不過是大致的位置沒有變而已。最開始的九州便是豫州、青州、徐州、揚州、荊州、梁州、雍州、冀州、兗州,其中冀州的範圍應該是最大的。冀州包括現在的北京、天津、河北、陝西、河南北部、遼寧還有部分的內蒙,這地盤可以說是大了吧。
許慎曾經說:冀,假借為望也,幸也。人們把希望這樣的字眼放在它身上,可見其地位。冀州出過不少的名人,比如說漢光武帝劉秀,還有尉遲恭,羅成,劉墉等等。《日知錄》曾經說,古代的時候,有不少的天子住在冀州。冀州還有一個名字叫做中土,這正是中國之號的原因。
豫州則是位於九州的中間,所以也有中洲的稱號。現在河南省的大部分都在豫州裡面,所以簡稱是豫,實際上這裡在古代也差不多是如今的河南地區。這裡可是中華民族跟華夏文明的發運抵,也是長期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另一個稱號也屬於這裡,那就是中原。
中國有八大古都,其中河南就有四個,洛陽、開封、安陽、鄭州。名人更是數不勝數,老子、墨子、商鞅、呂不韋、李斯、杜甫等等。青州的土地早在七千多年前就已經有人繁衍生息,而這裡根據史料來看,應該是渤海、泰山、河北、山東半島等區域。這裡的土地肥沃,同樣也是文化名地。可謂是明月照青州,仙境蛻俗痕。
徐州存在時間不長,在周滅商的時候,它就被併入了青州。徐州的位置在山東南部、江蘇北部、安徽北部這一塊。揚州,這裡可比現在的江蘇揚州要大得多。淮河以南,長江、珠江流域,還有嶺南地區,就連臺灣也算在內。不過後來揚州越變越小,現在的江蘇揚州在之前的揚州裡也不過是丁點大的地方。
荊州,這裡包含的是湖南、湖北全境,還有一些細碎的在其它地方。而荊州的佔地名妓達45萬平方公裡。當然了,也是跟揚州一樣,越變越小,直接拆成了湖北、湖南、桂林市。梁州,這裡有陝西、四川、漢中和雲貴的部分地方。後來有些地方一度被算進雍州裡面,在東漢年間又脫離了出來。
雍州,這裡其實就是陝西、寧夏全境,上面的梁州只是佔了一部分陝西。此外,還有青海。甘肅、寧夏、新疆、內蒙的一部分也是雍州的,後來雍州改名成了涼州。當然啦,地肯定沒以前大了。最後一個兗州,這裡並沒有完全規劃,大概是在黃河和濟水之間。也就是如今的山東省西部、河南省東北部、河北省東南部。至於範圍,它算是比較慘的,最後縮成了一個區。
參考資料:《禹貢》、《史記》、《周禮·變官·職方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