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壇醫院新院忠誠樓一層大廳,一座雕像激勵著這裡的所有醫務工作者——開拓創新、團結協作、嚴謹求實、艱苦奮鬥、病人第一。他是中國神經外科的開拓者和創始人之一、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中國工程院院士、天壇醫院名譽院長、北京市神經外科研究所所長王忠誠。
「我一生最大的心願,就是發展神經外科事業,為患者多做一點事情。」生前,這位中國醫學泰鬥,用生命踐行著人生諾言。
上世紀50年代初,為了打破西方封鎖,掌握先進的「腦血管造影」技術,王忠誠在缺少防護的情況下,無數次暴露在放射線中做實驗。由於超大劑量反覆接觸放射線,他的白血球降到2000多,只有正常人的一半,一輩子都沒有恢復。脫髮,牙齦出血,體質大為減弱,多次患肺炎,有兩次險些丟掉性命……王忠誠卻說:「我知道危害性有多大,但是為了成功,必須豁出去。」
他用7年時間積累了2500份腦血管造影資料,出版了我國第一部《腦血管造影術》專著。這本裡程碑式的專著,使我國神經外科診斷水平一步跨越了30年。
從醫60年來,王忠誠成為世界上唯一一位完成逾萬例開顱手術的醫生;成功治療世界上最大的腦幹血管母細胞瘤;一次次成功完成脊髓內多發血管母細胞瘤等類似「國內首例」「世界首創」的手術;發表學術論文290餘篇,出版專著20餘部,榮獲66項科研成果獎,其中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等國家級獎項8項。
2012年9月30日,王忠誠院士在北京逝世,享年87歲。
經國際天文學聯合會小天體命名委員會批准,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將編號第18593號小行星永久命名為「王忠誠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