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經歷過這些事情之後,常常會有朋友來找我討論「到底要不要換工作」。在我來說,工作應該要是快樂的,除非你真的找不到方法讓自己在現任公司開心,不然轉職真的沒有什麼好怕的!
「石の上にも三年,石頭坐久了也會慢慢被你坐暖」——相信在日本職場待過的人對這句話應該都不陌生。簡單講就是勸年輕人不要動不動就離職,職場上忍過去就會海闊天空了。
自認忍耐力還算不錯的我,剛進入日本職場時,也期許自己在每一間公司至少待3年以上,畢竟對轉職一事相對保守的日本社會,唯有這樣才能慢慢的跳槽到我想去的大手公司。
只是沒想到「至少待3年」這件事,實際上執行起來對我來說卻那麼困難。這幾年我的每一顆石頭還沒坐暖,就陰差陽錯地換下一顆了... ...
我的第一家公司,是個標準的中小型傳統日企。繁語縟節就不說了,總之我離職的時候,還很挫折的懷疑自己「真的不適合日本職場嗎」。
第二家公司是個臺商,比第一家好一點,卻還是遇到了一個永遠把自己放到道德制高點的傳統上司。「我都是為了你好!」——現在聽到這句話都還會起雞皮疙瘩。
於是在兩間公司各待了一年又8個月之後(很巧兩間都是這時間),我坦然承認:自己就是不適合日本職場語化,我稱自己得了「日本職場不耐症」。
所以這次找工作我明確的訂出了我絕對不妥協的條件,例如只接受外企,只要不符合這點的公司就不考慮。
我開始聯絡幾間外企職缺資源比較多的獵頭公司,但每一間獵頭公司看到我的履歷反應各自不同。如果你跟我一樣都是「石頭坐不暖就需要換工作」的人,那可以看看我這次使用的轉職策略。
履歷部分
因為我這次都以瞄準外企為主,所以我自己也是請了好幾位在知名外企公司上班的朋友幫我修改履歷。他們教我要儘量使用正面積極的字眼,例如說 Manage、Lead、Coordinate取代Participate、Join、Help之類的字眼。
通常條列式寫法就是先寫你做了什麼事,然後達成了什麼目標,例如:Lead (xxx). Products were successfully (ooo).In charge of (xxx). Achieved (yy%) cost reduction...
也有人是把做的事情跟達成目標是分開兩個項目寫的,看個人喜好。網上也有許多可以參考履歷用字的網頁,像我面試問題和改履歷很多是參考the balance careers這個網站。
如果你跟我一樣很大部分都只是照抄案例的話,可能會跟我一樣寫的有點心虛。不過既然敢寫,就表示要很熟悉這一塊業務內容,不然要小心面試被問到詳細內容。
獵頭部分
Wahl & Case:我最後是通過這間公司找到現在的工作。在我跟這家公司接觸之後,他們陸陸續續會有不同成員直接跟你聯絡,而且介紹的職缺都不錯,數量也很多。
如果你有興趣就可以請獵頭幫你丟履歷,獵頭也會跟你討論要如何幫你寫推薦函。如果沒有通過書類選考,有些獵頭還是會很貼心的寫信通知你。
如果有進到面試,負責案件的獵頭就會跟你說一些面試秘訣。即使面試沒有過,你也可以請獵頭去幫你詢問原因,從中獲得一些回饋作為下次面試改進的地方。
不過他們選人也是有一些標準的,如果你不會說日語、英語只算中等的話,大概就很容易被放置。基本在每一家獵頭都是這樣,我是可以理解的。
因為說直白一點,獵頭是幫「企業」找人,不是幫「你」找工作的,企業才是他們的金主。
Robert Walters:這家應該算是比較有名的外企獵頭公司。但在跟獵頭聊時我了解到,他們偏好的是穩定性較高的轉職者。因為我前兩份工作都做不到兩年,加上我開的條件也比較多,和他們意見不合,所以和他們聯絡很少。
Michael Page:跟上面一樣聯絡來的很少,或是介紹的職缺有點不太符合,沒有太深入跟這家獵頭聊過。
以下幾個都是通過LinkedIn找到我的獵頭:
Computer Future:這間幫我介紹了3-4個工作,有一間進面試,不過當時我的獵頭回應速度有點慢。
Globalway:這間一開始就很精準的幫我介紹了一間跟我職務很相關的公司,我也拿到了內定,過程中獵頭會告訴你一些準備面試的秘訣。整體上感覺還不錯,而且他們日外企都有接洽,如果想要找日企的話也可以考慮這間。
Experis Executive:這家也是獵頭一開始會打電話聊很久,跟你介紹職缺也了解你的需求。他們只幫我介紹了一間,而我最後也進了最終面試,後來因為有更好的所以放棄了。
面試部分
必須承認的是:連續兩間公司待的時間都不夠長,的確讓我在找工作及面試的時候多了一點障礙。很直觀的就是,會有蠻多公司在書類選考的時候就刷掉我。
我的好朋友曾經跟我說過一句話:通常只要填超過2頁申請表格的,他就不會去了。我也比較認同。
因為申請和面試的過程,同時也是你在審視公司適不適合你的過程 (我後來真的深深體會到)。如果在進公司前,就被要求很多瑣碎或拘謹小事的話 (當然對公司來說這是謹慎),那同時也可以想像進公司之後,會有怎樣的職場在等著你... ...
在面試準備方面,除了每周有一次跟朋友模擬面試之外,只要獵頭丟過來的職缺我都會說有興趣,有面試機會我就會去練。
對我來說每一次的面試最大的目的,是不斷地聆聽面試官的回饋,做為下一次回答內容的修正。另一個目標就是把幾個面試的基本問題,練到可以自然地說出口。
在日本,對轉職抱持著負面想法的還是大有人在,因此面試時千萬別認為「說實話就是做最真誠的自己」,從而把一大堆真實理由講出來。我曾經也被面試官說過「你講話真直接又老實啊」,當時我竟然還覺得是稱讚。
△相信每個人轉職的理由無外乎以上幾個,但是還是要換個方式講
在我換了兩次工作之後,我認識到:面試是一場需要準備的即興表演,你要傳遞的,永遠都要是個有想法、正能量的人。
目前對於我來說最難的一個問題是:你為什麼想轉職?為什麼每一份工作不到兩年就換了?到現在我還是想不出一個好的答案。廣為大眾接受的理由大概有:業界/職位的轉換 、上下遊變換、大小公司跳。
但即使是這樣的回答,我也被我現任公司的面試主管嗆過。他說:「你現在的公司也不算小,公司好不容易栽培你一年,正要讓你獨當一面的時候你就走了。等你進了我們公司之後,希望你可以待更久一點,把東西都學透。如果你想學新技能的話,你可以申請轉調別部門,不要輕易離職。」
所以如果是以上幾種回答,就要小心面試官接下來問你「你為什麼覺得你現在無法學到新東西?」、「決定轉職之前,你為公司做了什麼努力?有主動申請調部門嗎?」
以上這些問題都要先事先模擬思考。記得:你是一個散發正能量的人,儘量把它說成真的「痛下決心」才決定轉職的。
關於這次的轉職經驗其實還有很多眉眉角角可以寫,如果人生可以重來的話我倒希望我一開始就能好好挑公司,後面也不用吃那麼多鐵釘子。
在經歷過這些事情之後,常常會有朋友來找我討論「到底要不要換工作」。在我來說,工作應該要是快樂的,除非你真的找不到方法讓自己在現任公司開心,不然轉職真的沒有什麼好怕的!祝大家都有一個快樂的工作人生。
●今年就業形勢如此嚴峻,文科生該怎樣在日本求職?來日八年法學前輩支招
●日本2.4萬求職者票選「人氣日企Top300」,疫情衝擊下排名大換血!
●誤打誤撞成為上市日企海外事業部高層的我:別在意所謂的「一般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