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時間,在青島經濟職業學校,每天早晨都有兩輛大巴載著近百名身著校服的學生駛進校園,晚自習後這些學生再有序坐上這兩輛大巴駛離學校。
「這種現象從今年秋季開學就開始了。」傳達室聶師傅自豪地對記者說,「今年招生太多,學校住不開,就在外面租了兩處宿舍,兩輛大巴每天接送學生『兩點一線』上學、放學。」帶著好奇記者進行了深入採訪,得知該校招生爆滿的一個重要因素是「教學診改」促進了教學質量提升,增加了學校知名度、美譽度,受到社會讚譽。
記者從校務助理左茜那裡了解到,青島經濟職業學校是國家級重點職業學校,有較為雄厚的辦學基礎和師資力量。不過,前些年學校教育教學系統出現「動力不足」的「亞健康」狀態,甚至出現2014年名列青島市教育局直屬學校績效考核倒數第一的低迷窘境,形勢堪憂。
2015年,該校領導班子團結一心開始了校內調研和調整。教育部有關中職學校「教學診改」工作精神的下達,為該校的進一步發展與提升提供了契機。至今3年多時間,「教學診改」試點工作持續促進了該校教育教學質量的提升,大幅提高了專業技術技能人才的培養質量,呈現了招生就業兩旺的良好局面,增強了學校的品牌影響力,2018年和2019年連續兩年獲得青島市教育局績效考核優秀等級,2019年榮獲山東省先進教育集體稱號,獲評山東省中職優質特色校立項建設單位。
自曝家醜找缺點,「診」「改」並重治頑疾。「教學診改」是如何發揮作用的?該校負責教學工作的校務助理林斌告訴記者,2017年初,學校成立「診改辦公室」,並在「診改工作專家指導委員會」校外專家指導下進行數據採集工作,不怕暴露家醜,敢對自己「動刀」:針對學校教育教學質量薄弱環節,在學校發展、專業建設、課程建設、教師發展、學生發展等方面,「診」與「改」同步推進,形成彰顯學校特色的診改體系和制度,蹚出一條「自我促進、自我改進、自我提升」的學校教學診改工作新路徑。
診改系統數據分析顯示,學校「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存在問題,有技師證書的專業教師數量嚴重不足,尤其是醫藥和珠寶兩大學校主要專業群。為此,學校及時邀請「中國珠寶協會」專家舉辦珠寶鑑定師暑期培訓班,有效提升珠寶專業群「雙師型」教師比例;藥劑專業教師李園園和鄭顯傑考取藥師資格證;學校計劃2021年暑假與相關培訓機構聯合進行醫藥專業證書師資培訓。針對醫藥專業群實訓室和實驗設備不足的情況,學校建立GMP實訓車間、藥品檢驗實驗室和中藥實訓室,並與企業聯合拓展實訓空間,建立校外生產性實訓基地,解決上述難題。
「學校珠寶專業群對學生的考核單一,缺乏多元和過程性考核。」診改系統發出這樣的警報。為此,學校吸引珠寶企業入校,與碧琳達珠寶公司合作,制定《珠寶專業現代學徒制學生綜合評價辦法》,校企雙方科學採用過程評價、第三方考核、市場檢驗「三結合」綜合評價考核體系,激發學生學徒的積極性,提高現代學徒制試點教學質量。
青島經濟職業學校校長孫煥利說,在教學診改過程中,學校首先確立了教學的目標鏈和標準鏈,明確了方向。在實施推進過程中做到「診理」全知曉、「首診」全覆蓋、「問診」全視域、「定診」全方位、「施治」全過程,形成多維推進、五維完善、全員培訓、全員參與的「教學診改」模式,做到邊診邊改,使診改形成一個動態閉環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