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ence子刊:重大進展!改變Cas9和gRNA遞送比例可提高CRISPR編輯效率

2020-11-28 生物谷

2019年3月30日訊/

生物谷

BIOON/---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德克薩斯大學西南醫學中心的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方法來提高杜興氏肌肉營養不良症(Duchenne muscular dystrophy, DMD)CRISPR基因編輯的效率,這可能對優化針對其他疾病的基因療法產生影響。相關研究結果發表在2019年3月6日的Science Advances期刊上,論文標題為「CRISPR-Cas9 corrects Duchenne muscular dystrophy exon 44 deletion mutations in mice and human cells」。

圖片來自UT Southwestern。

這些研究人員利用一種單切割CRISPR基因編輯技術校正小鼠和人類細胞中的一種導致DMD的常見突變。DMD是一種由抗肌萎縮蛋白(dystrophin)缺失導致的致命疾病。

在對這種技術進行測試時,這些研究人員發現調整CRISPR基因編輯組分的劑量能夠顯著地改善編輯後的基因產生的抗肌萎縮蛋白的數量。他們進一步發現,這些組分的最佳比例的變化取決於DNA的哪一部分被編輯。

論文通訊作者、德克薩斯大學西南醫學中心的Eric Olson博士說,「當我們在抗肌萎縮蛋白編碼基因的其他缺陷部分測試CRISPR時,調節我們的組分配方以獲得最佳結果可能很重要。這種新的見解可能進一步促進了CRISPR在治療DMD和許多其他疾病中的應用。」

意想不到的發現

這些研究人員使用的基因編輯技術需要兩種組分---一種稱為Cas9的酶和嚮導RNA(gRNA),其中gRNA的功能類似於分子GPS裝置,可將Cas9引導到基因組中待編輯的特定DNA序列上,在那裡,Cas9切割DNA。

Olson博士的實驗室開發了一種通過將Cas9導入到腺相關病毒(AAV)中來編輯抗肌萎縮蛋白編碼基因中缺陷部分的方法,其中AAV是一種無害的病毒,可用於將這兩種編輯組分遞送到細胞中。gRNA已被導入到AAV中以便將Cas9引導到它切割DNA的突變位點上。

這種編輯過程繞過這種突變並使得肌纖維能夠產生抗肌萎縮蛋白。Olson博士之前在大型哺乳動物、小鼠和人類細胞的研究中記錄了積極的結果。

在這些之前的研究中,Olson團隊使用標準的1比1比例的Cas9和gRNA來幫助恢復肌肉中的抗肌萎縮蛋白產量至正常值的90%以上。

在這項新的靶向這個基因的不同部分的研究中,他們發現1比1的比例並不起作用:當被遞送到血液中時,抗肌萎縮蛋白產量僅恢復到正常值的5%。

通過反覆試驗,這些研究人員發現使用10比1比例的gRNA和Cas9允許對抗肌萎縮蛋白編碼基因的特定片段進行最優編輯。在接受CRISPR一劑處理的4周內,在具有一種常見的DMD突變的小鼠中大約90%的肌肉和心肌纖維中的抗肌萎縮蛋白產生得以恢復。

論文第一作者Yi-Li Min博士說,「這很令人驚訝。我們總是使用等量的兩種病毒來遞送gRNA和Cas9,並沒有考慮改變它們的比例。」

缺陷的外顯子

作為男孩中最為常見的致命性

遺傳

疾病,DMD導致肌肉和心臟衰竭,並導致在30歲出頭時過早死亡。

隨著肌肉退化,患者被迫坐輪椅,最終因為橫膈膜減弱而戴上呼吸器。儘管科學家們幾十年來已知道,組成這個較長的抗肌萎縮蛋白編碼基因的79個外顯子中的任何一個發生缺陷都會導致這種疾病,但是仍然沒有有效治療它的方法。

Olson博士已發表了多項研究,在這些研究中,他的實驗室在DNA的關鍵位點上進行單一切割來校正突變。包括這項最新的專注於剔除外顯子44的研究在內,他的實驗室已創建了針對DMD患者中五種最常見缺陷的CRISPR技術,其中這五種缺陷導致了全球大約一半的DMD病例。外顯子44位於這個基因最常見的突變熱點之一,針對這個外顯子進行臨床治療可能讓大約12%的患者受益。

這些技術迄今為止尚未被批准用於臨床用途,但是Olson團隊在去年發表Science期刊上的一項研究(Science, 2018, doi:10.1126/science.aau1549,詳情參見生物谷新聞報導:

重大進展!利用CRISPR基因編輯技術成功地恢復杜興氏肌肉萎縮症狗模型中的抗肌萎縮蛋白表達

)已表明對外顯子51進行 CRISPR編輯阻止了狗的DMD進展,這意味著他們朝著這個目標邁出了重要的一步。在進行這種基因編輯的幾周內,這種缺失的抗肌萎縮蛋白在狗的整個身體的肌肉組織中恢復:它在心臟中的水平恢復到正常水平的92%,它在橫膈膜中的水平恢復到正常水平的58%,其中橫膈膜是呼吸所需的主要肌肉。科學家們估計15%的閾值是顯著幫助DMD患者所必需的。

Olson實驗室正在對狗進行長期研究,以便測量抗肌萎縮蛋白水平是否保持穩定,並確保這些基因編輯不會產生不良副作用。

Olson博士希望下一步就是在人體中開展一項

臨床試驗

,這將是德克薩斯大學西南醫學中心

基因治療

計劃旨在在未來幾年內推出以應對眾多致命性兒童疾病的幾項

臨床試驗

之一。

Olson博士說,「我們在開展

臨床試驗

之前還需開展更多的研究工作,但是看到我們走了這麼遠,我們感到非常興奮。」(生物谷 Bioon.com)

參考資料:Yi-Li Min et al. CRISPR-Cas9 corrects Duchenne muscular dystrophy exon 44 deletion mutations in mice and human cells. Science Advances, 2019, doi:10.1126/sciadv.aav4324.

相關焦點

  • Science子刊:重大突破!首次利用CRISPR/Cas9基因組編輯系統在體內...
    他們開發出一種基於脂質納米顆粒的新型遞送系統,該遞送系統專門針對癌細胞,並通過基因操縱破壞它們。這種稱為CRISPR-LNP的遞送系統攜帶一種編碼Cas9的信使RNA(mRNA),其中Cas9作為分子剪刀切割細胞中的DNA。
  • PNAS:構建出提高CRISPR-Cas9基因編輯精確度的新變體---SaCas9-HF
    CRISPR-Cas9是一種在細菌中首次發現的酶,可以經編程後在精確的基因組位點上切割和修復DNA,因而被稱為「分子剪刀」。它可用於校正存在缺陷的DNA鏈,而且目前正在臨床試驗中測試它抗擊癌症、血液疾病和遺傳性失明的效果。這種技術被認為具有治療數千種人類遺傳疾病的潛力。
  • Nature子刊:抗CRISPR蛋白介導的CRISPR-Cas9系統可提高基因編輯...
    雖然之前開發的方法報告了較少的與CRISPR技術相關的脫靶效應,但是這些研究人員表示,這些方法往往表現出較低的編輯效率。論文通訊作者、廣島大學生物醫學與健康科學研究生院教授Wataru Nomura說,「我們的目標是開發出避免脫靶效應的方法,脫靶效應是基因組編輯領域最具挑戰性的問題之一。我們的方法是一箭雙鵰。我們可以同時提高基因組編輯的精確性和抑制脫靶效應。」
  • Science子刊:基因編輯工具CRISPR-Cas9遭遇新挫折!新研究揭示它可...
    圖片來自CRISPR-Cas9是一種在過去十年中開發的基因編輯技術。它切割出基因組中不需要的部分,並插入新的DNA片段。人們已經進行了許多研究來測試這種技術,以期有一天可以將它用於修復導致疾病的遺傳缺陷。有關脫靶編輯的報導阻礙了這一目標的實現,這導致了旨在阻止脫靶編輯的新研究。在這項新的研究中,這些研究人員發現這種技術還可以導致大量不想要的DNA重複。
  • Science子刊:CRISPR-Cas9基因編輯可以永久摧毀癌細胞,不再複製
    CRISPR-Cas9基因編輯有潛力永久破壞腫瘤存活的基因,其可以克服傳統癌症治療的重複給藥的限制,提高治療效果,並且需要較少的處理。陽離子可離子化脂質是LNPs的關鍵成分,能夠有效地進行核酸包封、細胞輸送和內質釋放。然而,為小幹擾RNA(siRNA)遞送而優化的LNP製劑不能有效地傳遞大核酸。大多數基因編輯的體內研究都依賴於腺相關病毒(AAV)將CRISPR成分局部傳遞到視網膜、骨骼肌或肝臟。
  • Genome Biology |中科院微生物所邱金龍課題組通過轉錄激活調節染色質構象進而提高CRISPR/Cas9的編輯效率!
    然而,在動物和植物細胞中,不同基因座的編輯效率差異很大。染色質上某些位點的低CRISPR/CAS9編輯效率限制了限制了其進一步應用。真核基因組DNA包裹在組蛋白周圍,進一步壓縮形成高階染色質結構[5],這可能阻礙CAS9與其靶點的結合。哺乳動物細胞內催化活性抑制CAS9(DCAS9)結合位點的全基因組圖譜顯示,它們在開放染色質區域富集。
  • Science:重大進展!經過改進的CRISPR-Cas9不受PAM的限制,可靶向...
    2020年3月30日訊/生物谷BIOON/---許多基礎研究人員和臨床研究人員正在測試利用一種簡單有效的基因編輯方法來研究和校正導致從失明到癌症等各種疾病的致病突變的潛力,但是這種技術受到一定限制,即必須在基因編輯位點附近存在某個較短的DNA序列。
  • 遺傳發育所在CRISPR-Cas9玉米基因組編輯方法研究中取得進展
    遺傳發育所在CRISPR-Cas9玉米基因組編輯方法研究中取得進展 2018-04-04 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 【字體:大 中 小】
  • ...蛋白介導的CRISPR-Cas9系統可提高基因編輯效率,同時降低脫靶效應
    雖然之前開發的方法報告了較少的與CRISPR技術相關的脫靶效應,但是這些研究人員表示,這些方法往往表現出較低的編輯效率。論文通訊作者、廣島大學生物醫學與健康科學研究生院教授Wataru Nomura說,「我們的目標是開發出避免脫靶效應的方法,脫靶效應是基因組編輯領域最具挑戰性的問題之一。我們的方法是一箭雙鵰。我們可以同時提高基因組編輯的精確性和抑制脫靶效應。」
  • 【綜述】治療性CRISPR/cas9技術研究進展
    處於更多的安全和倫理問題,並不建議將 Crispr/cas9 技術用於人合子基因組編輯合法化。這限制了它應用於消除基因功能和矯正後增加細胞生存優勢的基因治療。解決這個問題的辦法是用配對的Cas9切口酶造成 DNA 單鏈斷裂,相對於 NHEJ,這會增加 HDR 修復的比例[24, 25]。第三個問題是 Crispr/cas9 用於疾病治療的最大的安全問題是它的脫靶效應[26, 27]。這些不需要的雙鏈斷裂會造成突變和染色體的重排。
  • 化學所發展CRISPR/Cas9遞送及活體基因編輯新策略
    然而,其生物醫學應用面臨的關鍵問題之一在於遞送具有基因編輯功能的Cas9核酸酶進入細胞中,並實現活體基因編輯。納米顆粒,並進一步應用於CRISPR/Cas9的遞送及活體基因編輯。  在上述基礎上,進一步設計了細胞微環境可降解的陽離子脂質體載體,實現了高效的Cas9 mRNA遞送和活體基因編輯。
  • 5 分鐘學會 cas9 基因敲除——原來設計方案如此簡單
    CRISPR/Cas9 系統作為細菌和古細菌的獲得性免疫系統, 通過 RNA 介導特異性的切割外源遺傳物質, 用以對抗入侵的病毒和質粒。
  • 金斯瑞解讀|CRISPR/Cas9系統可有效治療活體動物癌症
    CRISPR本身是指原核生物基因組內規律間隔成簇短回文重複序列,該序列衍生的RNA可引導蛋白質結合特定DNA片段,從而引起目標DNA上的雙鏈斷裂,以達到準確有效地編輯生命體內的部分基因的目的。近年來,CRISPR基因編輯技術可謂是生命科學領域熱手可熱的投資風口,有人將其形容為生命科學中的規則改變者。
  • CRISPR-Cas9應用依舊任重道遠
    CRISPR和DNA片段當地時間6月29日,美國「物理學組織」網站報導,來自英國弗朗西斯克裡克研究所、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和美國俄勒岡健康與科學大學的三個獨立研究團隊在測試利用CRISPR-Cas9基因編輯系統改變人類胚胎遺傳缺陷的可能性時發現,
  • 讓Cas9基因編輯無可奈何的HSV感染,有望被歸巢核酸內切酶攻克
    1型和2型單純皰疹病毒(HSV)是廣泛且重要的人類病原體,感染後會導致口腔和生殖器潰瘍,新生兒皰疹等,還會增加感染HIV的風險。在皮膚或黏膜上初次感染後,HSV會在周圍神經系統的感覺神經元和自主神經元中建立終生潛伏期。隨後可從潛伏狀態重新激活,進而引起皮膚和黏膜表面病變。
  • 2016年11月全球CRISPR/Cas9取得重大進展梳理
    CRISPR/Cas9最初是在細菌體內發現的,是細菌用來識別和摧毀抗噬菌體和其他病原體入侵的防禦系統。  接下來,小編列舉最近一段時間CRISPR基因編輯系統取得的重大進展,詳情如下所示。在一種被稱作基因組編輯的工具中,在DNA切割系統CRISPR的幫助下,一種發育中的有機體的遺傳密碼能夠在任何指定的靶位點上發生改變。寫在一個細胞基因組中的任何改變可傳遞給它的後代。在動物發育早些時候發生的改變將出現在它的很多細胞中,然而較為近期的改變將出現在更少的細胞中。
  • Nucleic Acids Res:新方法實現CRISPR/Cas9瞬時表達和高效編輯
    CRISPR(規律間隔性成簇短回文重複序列)技術用於改變DNA序列和修飾基因功能。 CRISPR/Cas9是一種核酸酶,能夠像一把剪刀那樣在特定位點上切割兩條DNA鏈以便添加、移除或修復DNA片段。但是,CRISPR/Cas9不是100%準確,可能會切割脫靶位點,從而導致不想要的結果。
  • 金斯瑞解讀|CRISPR/Cas9系統可以有效治療活體動物癌症
    CRISPR本身是指原核生物基因組內規律間隔成簇短回文重複序列,該序列衍生的RNA可引導蛋白質結合特定DNA片段,從而引起目標DNA上的雙鏈斷裂,以達到準確有效地編輯生命體內的部分基因的目的。近年來,CRISPR基因編輯技術可謂是生命科學領域熱手可熱的投資風口,有人將其形容為生命科學中的規則改變者。
  • 優化的CRISPR-Cas9基因編輯有望治療鐮狀細胞病
    這項新的研究發現這些經過基因編輯的造血幹細胞產生得到基因校正的紅細胞,因而能夠產生功能性的血紅蛋白。Bauer說,「我們認為我們的研究確定了一種可能治癒常見的血紅蛋白疾病的策略。將基因編輯與自體幹細胞移植結合在一起可能是一種治療鐮狀細胞病、β-地中海貧血和其他血液疾病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