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釋: 廣域網。 超出 LAN 邊界的網絡,例如允許洲際通訊的網絡。 法律權利不屬於用戶,而是屬於 通訊網絡的提供商。
工業乙太網
解釋: 符合IEEE 802.3 (ISO 8802--2)的LAN系統
LAN
解釋: 區域網;用於將公司內的多臺計算機互連。 LAN 的地理拓撲受本地建築物的限制,僅可用於 操作的公司或機構。
CSMA/CD
解釋: CSMA/CD (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 with Collision Detection,具有衝突檢 測的載波偵聽多路訪問);一種傳輸技術。
10 base T/F
解釋: 乙太網標準;支持的傳輸速率最高為 10 Mbps。
100 base T/F
解釋: 乙太網標準;支持的傳輸速率最高為 100 Mbps。
1000 base T/F
解釋: 乙太網標準;支持的傳輸速率最高為 1000 Mbps。
CAT 3/CAT5
解釋: 雙絞線電纜有多種不同型號。 在乙太網標準中規定了幾個型號。
雖然有幾種類別,但只有 CAT 3 和 CAT 5 與網絡相關。 這兩種類型電纜的區別在於允許的最大頻率和衰減值(在特定距離上信號的減弱程度)。
CAT 3 是用於 10 Base T 乙太網的雙絞線電纜。
CAT 5 是用於 100 Base T 快速乙太網的雙絞線電纜。
協議
解釋: 一套用於傳送數據的規則。使用這些規則,可指定幀和數據流的格式。
幀
解釋: 從一個PROFIBUS/乙太網站/節點到另一個PROFIBUS/乙太網站/節點的消息。
幀頭
解釋: 幀頭由幀標識符和源地址和目標地址組成。
幀尾
解釋: 幀尾由幀的檢驗和及結束標識符組成。
MAC地址
解釋: 對連接到一個公共傳輸介質(乙太網)上的不同站點進行區別的地址。
TCP/IP
解釋: 乙太網系統單獨設計用於傳送數據。
由基礎「傳輸控制協議」(TCP)和「Internet 協議」(IP)(縮寫形式為 TCP/IP)處理的任務包括:
1. 發送器將數據拆分為一連串的數據包。
2. 通過乙太網將數據包傳送到正確的接收方。
3. 接收方將數據包按正確的順序重新集合。
4. 將重新發送有錯誤的數據包,直到接收方確認它們已成功傳送。
大多數高級協議使用 TCP/IP 處理其任務。 例如,超文本傳輸協議(HTTP)可在全球資訊網(WWW)中傳輸以超文本標記語言(HTML)編寫的文檔。 不使用此技術,將無法在Internet 瀏覽器中查看 Web 站點。
UDP
解釋: 用戶數據報協議。用戶數據報協議:用於無需確認的簡單網間傳輸的數據報服務。
介質訪問控制(MAC)
解釋: 訪問控制機制,控制站對公共傳輸介質(由其它站共享)的訪問。
C-PLUG
解釋: C-PLUG(組態插件)是用於存儲組態和項目工程數據的一種可互換介質。如果更換了設備,則可以通過交換 C-PLUG 來使用原來的組態。
CRC
解釋: 循環冗餘檢查。用於傳輸協議中以檢測幀中的錯誤的校驗和。
重構時間
解釋: 環網中當設備出現故障或網絡電纜斷線時,恢復功能組態所需要的時間。
Store and forward存儲與轉發
解釋: 收到一個完整的幀後,檢查其有效性(校驗和、長度等),然後進行存儲。將放棄無效的幀,即只有當幀無誤時才將其轉發。
雙絞線
解釋: 使用雙絞線電纜的高速乙太網基於 IEEE 802.3u 標準(100 base TX)。 傳輸介質是阻抗為100 Ohm 的 2x2 屏蔽雙絞線電纜(AWG 22)。 此電纜的傳輸特性必須滿足類別5 (請參見詞彙表)的要求。
終端設備與網絡組件之間的最大連接長度不得超過 100 m。根據 100 base TX 標準使用 RJ45連接器系統來連接電纜。
同軸電纜
解釋: 同軸電纜,又稱為「coax」,是在高頻傳輸電路中使用的金屬導線系統,例如用作無線電和電視的天線電纜,現代網絡中要求高數據傳輸速率的應用中。 同軸電纜的內部導線由管狀外部導線包著。 這些導線由塑料絕緣體隔開。 與其它電纜相比,此類電纜的抗電磁幹擾程度更高,EMC 兼容性更強。
PCF
解釋: 聚合體覆層纖維
可以在操作過程中安裝的光纖,其線芯是玻璃製成的、插孔是塑料製成的。
POF
解釋: 塑料光纖
可以在操作過程中安裝的光纖,其線芯和插孔都是塑料製成的。
單模
解釋: 在單模傳輸中,脈衝是通過直線模式(波形)傳輸的。衰減主要是由物理吸收和散射以及機械彎曲造成的。衰減量還取決於其它一些因素,例如入射光的波長等。通常,單模電纜的線芯直徑為 5 到 9 µm。但是外徑仍然是 125 µm(與多模相當)。較小的線芯直徑會使脈衝沿的下降低於多模傳輸,並允許較大的傳輸距離。
多播
解釋: 具有多播地址的幀將由準備接收該地址的所有節點接收。
多模
解釋: 在多模傳輸過程中,脈衝是通過使用很多沿曲線路徑傳播或在中心帶內反射的模式(波形)進行傳送的。衰減主要是由物理吸收和散射以及機械彎曲造成的。衰減量還取決於其它一些因素,例如入射光的波長等。多模光纖電纜的外徑為 125 µm,線芯直徑為 50 或 62.5 µm。由於線芯直徑較大,脈衝沿下降的趨勢比單模傳輸時大,從而導致傳輸距離縮短。
LLDP
解釋: LLDP(Link Layer Discovery Protocol,鏈路層發現協議)用於在相鄰設備之間交換信息。
例如,可以讀取該信息以用於標識網絡拓撲。
MIB
解釋: 管理信息庫。包含與 SNMP 中的網絡管理相關的所有數據的樹型結構。
默認網關
解釋: 用於轉發所有尋址不在同一個 LAN(子網)中的幀的網絡節點。
Auto-crossing自動跳線
解釋: 通過該技術,TP 埠在 MDI 和 MDI-X 分配之間自動轉換,以構成一個與所連設備的埠分配無關的連接。這意味著不需要跨接電纜。自動跳線功能只能在已將埠設置為自動協商模式時使用。
Auto-crossing自動跳線
解釋: 通過該技術,TP 埠在 MDI 和 MDI-X 分配之間自動轉換,以構成一個與所連設備的埠分配無關的連接。這意味著不需要跨接電纜。自動跳線功能只能在已將埠設置為自動協商模式時使用。
Auto-negotiation自動協商
解釋: 按照 IEEE 802.3 標準化的操作步驟,在此過程中將在設備之間對傳輸參數(例如,10/100Mbps、全雙工/半雙工)進行自動協商。
PROFINET
解釋: 在全集成自動化(TIA)的幀內,PROFINET具有一致連續性:
PROFIBUS DP,已建立的現場總線,以及工業乙太網,用於單元級的通訊總線。
在兩個系統中獲得的經驗已集成或將集成在PROFINET中。
作為PROFIBUS國際組織(先前的PROFIBUS用戶組織)的一種基於乙太網的自動化標準,PROFINET定義了不同種類的通訊、自動化和工程模型。
技術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