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媒稱中國研究在月球建雷達站 能監控地球海底

2020-11-29 人民網

原標題:港媒稱中國考慮在月球建雷達站 能監控地球海底

據香港《南華早報》21日報導,中國科學家正在研究建造月球雷達站的可行性。儘管它在科技等方面有著重大意義,但也有不少專家對這個項目的潛在成本以及實用性提出質疑。

報導稱,中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網站披露,這個政府項目在今年年初發起,得到來自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的1600萬元人民幣啟動資金。參與這項研究的科學家們表示,這個項目可能包括在月球上修建航天員的住處以及一種至少50米高的大型雷達陣列天線,後者能比現有衛星監控地球更廣泛地區。這個基地能被用於科學研究和防禦監測,此外,當高頻微波被雷達站放出時,也能穿透雲層和地球表面,可監控陸地、海底和地下,從而製作出更有效和更清晰的地球圖像。

據稱,中國科學家此前曾在一篇研究論文中提出了月球基地雷達站構思:月球作為地球觀測平臺,擁有超過衛星或空間站的眾多優勢,包括穩定性以及在月球表面任何複雜活動的無限持續性。報導稱,月球雷達收集的數據將幫助廣泛的科學研究問題,例如監測極端天氣狀況、全球地震活動、農業生產和極地冰帽融化。

不過這個項目也面臨諸多的技術挑戰,例如為讓雷達發射的高強度無線電波抵達地球,月球雷達站需要巨大的能量,所以必須建立一個太陽能發電站或核電站提供穩定的能源供應。此外這個雷達站每秒將產生大量數據,遠超當前深空通信技術的帶寬。

《南華早報》採訪的多名研究人員對這個項目表示質疑,他們普遍認為這種月球雷達站對資金、時間和人力資源的耗費過於龐大。一名中國空間科學家形容說,在月球上建造如此大的設施,成本將「高於用一群間諜衛星填滿天空」。間諜衛星只需一小部分資金就能完成與月球雷達站相同的任務。中國科學院電子學研究所一名教授表示,月球與地球的距離比最高軌道的衛星還遠10倍,這將構成巨大的技術挑戰,「要麼雷達必須很強大,要麼天線極其大,否則它無法接收從地球反射的無線電波。」▲ (候 濤)

(責編:閆嘉琪、黃子娟)

相關焦點

  • 港媒關注:中國推進建月球科研基地計劃
    據香港《南華早報》網站11月26日報導,隨著嫦娥登月行動的成功,中國推進在月球建立科研站的計劃。報導援引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吳偉仁的話說,未來月球科研站基本型由運行在月球軌道和月面的多個探測器組成。他在周三表示,基本型將具備月球科學技術研究、資源開發利用技術驗證的能力,並與國際同行合作,建設國際月球科研站。
  • 港媒關注:中國推進建月球科研基地計劃
    參考消息網11月29日報導 據香港《南華早報》網站11月26日報導,隨著嫦娥登月行動的成功,中國推進在月球建立科研站的計劃。報導援引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吳偉仁的話說,未來月球科研站基本型由運行在月球軌道和月面的多個探測器組成。
  • 港媒關注:中國推進建月球科研基地計劃_杭州網
    參考消息網11月29日報導據香港《南華早報》網站11月26日報導,隨著嫦娥登月行動的成功,中國推進在月球建立科研站的計劃。報導援引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吳偉仁的話說,未來月球科研站基本型由運行在月球軌道和月面的多個探測器組成。
  • 港媒:中國計劃在南海建海浪發電站 為軍用雷達供電
    原標題:港媒:中國計劃在南海建海浪發電站 為軍用雷達供電  香港《南華早報》11月30日文章,原題:南海爭端醞釀之際,中國軍方打算建海浪發電站為偏遠島嶼的雷達供電據參與項目的科研人員稱,中國計劃在地處南海的偏遠島嶼附近修建海浪發電站,以緩解部署在那裡的軍用雷達的斷電威脅。預計這些浮動的大型發電站將大大加強中國在該地區有爭議海域的立足據點。
  • 港媒關注中國建超大對撞機論戰:民生與科研誰先行
    參考消息網9月8日報導 港媒稱,「是否建造超大對撞機」議題,近日在內地科學界鬧得沸沸揚揚,還逐漸演變成公共話題。據香港《經濟日報》9月7日報導,華人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現年94歲的楊振寧,日前撰文《中國今天不宜建造超大對撞機》,回應華裔數學家丘成桐贊成中國建造超大對撞機的文章後,遭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所長王貽芳反駁,後者稱「建大型對撞機正當其時」。
  • 研究稱大隕石撞地球可能性被低估 應建預警系統
    研究稱大隕石撞地球可能性被低估 應建預警系統     當地時間   中新網11月7日電 據英國媒6日體報導,一項研究認為,類似今年年初俄羅斯發生的隕石墜落的可能性比原來預計的大得多,科學家建議應該建立相應的預警系統。  研究人員發現,類似於俄羅斯車里雅賓斯克州上空爆炸的隕石大小的太空隕石正以令人驚訝的速度衝入地球的大氣層。
  • 日本研究稱大地震可能與月球引力有關
    新華社東京9月14日電(記者華義)日本東京大學一個研究小組最新發表的一份研究報告稱,大地震可能與月球引力有關,震級較高的地震更易在月球引力較強時發生。  東京大學地震物理學教授井出哲等人對20年來全球發生的5.5級以上地震和當時的潮汐情況進行了比對。
  • 日本要在月球建燃料廠 給誰供能?
    中秋節就要來了圓圓的月亮高懸於天空,不光我們在賞月,日本也盯上了月球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最近發出消息稱:日本計劃在月球上建造燃料生產廠,用來大規模開發月球。這一燃料生產廠將建立在月球的南北兩極,據推測,月球的南北兩極聚集了大量的水,保存在月球深處的冰塊中。
  • 在月球上建基地風險極大!科學家發現,地球磁場「罩不住」月球
    人類的探月歷史並不短,由美國充當排頭兵從上個世紀七十年代開始實現載人登月到現在已經有將近50年的時間,但是大多數人所期盼的月球基地一直都沒有建立起來。近些年來對月球表現出興趣的國家越來越多,中國堅定地執行探月工程,印度多次嘗試發射月球探測器,美國總統去年也聲稱美國將要重返月球。
  • 港媒關注中國太空人是如何煉成的?「使命比生命更重要」
    參考消息網1月25日報導 港媒稱,中國發布了兩部短片,紀念中國航天員訓練大隊成立20周年。短片分為普通話和英語兩種,意在增強公眾對中國航天計劃的了解和興趣。據香港《南華早報》網站1月23日報導,在《看見夢想,續寫輝煌》的中文短片中,出現了以前中國航天飛行任務的鏡頭,航天員講述了自己在航天計劃中的作用。2008年執行過神舟七號飛行任務的劉伯明說:「那一刻,使命比生命更重要!」2013年執行了神舟十號飛行任務的張曉光在短片中繼續強調了愛國基調。他說:「身體離地球越遠,心靈離祖國越近。」
  • 新一代遠程地波超視距雷達站能做什麼,為什麼北約如此害怕它們
    照片:固定多功能環形視圖雷達站俄羅斯的遠程地波超視距雷達盯上了挪威,新一代的雷達站能做什麼,為什麼北約如此害怕它們?伊朗媒體爆料指出了俄羅斯和北約關係中一個有趣的時刻。有報導稱,俄羅斯國防部在北約峰會前宣布在邊境建立一個全面的雷達區,因此,俄羅斯向北約發出了明確的信號。
  • 中國海底地震儀放置西太平洋 下探馬裡亞納海溝最深處
    參考消息網3月6日報導 港媒稱,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經近20年自主研發的萬米級海底地震儀,日前成功在西太平洋馬裡亞納海溝的最深處應用。中國不但成為繼日本後第二個具有自主研發萬米級海底地震儀能力的國家,更成為世界上首個成功獲取萬米級海洋人工地震剖面的國家。
  • 港媒:研究稱神奇的「迷幻蘑菇」可治抑鬱症(圖)
    參考消息網5月19日報導 港媒稱,英國研究人員發現,可導致幻覺甚至死亡、俗稱「迷幻蘑菇」的裸蓋菇,當中一種成分對治療抑鬱症有一定效用,未來或許能用於治療這類情緒病。據香港《明報》5月19日報導,倫敦大學帝國學院的研究人員17日在醫學雜誌《刺針精神病學》( Lancet Psychiatry)發表有關研究。研究人員招募12名患不同程度抑鬱症的人做實驗,男女各半,其中一人患病30年,傳統治療方法都沒有療效。
  • 研究稱月球在與地球引力「拔河」中發生了形變
    據《每日科學》網站報導,美國科學家們結合兩個不同的美國宇航局NASA項目成果,研究了月球不均衡的形狀及地球如何在這一變形過程施加影響在與地球引力「拔河」的過程中,月球發生了形變。兩個天體相互的拉力足夠將二者拉到變形,看起來有點像兩顆雞蛋頭對頭。對地球而言,這一拉力對海洋產生了明顯的影響,水在潮汐的驅動下自由移動。對月球而言,地球的引力造成了月球的天體潮汐。因為月球除內核外完全是固體形態,檢測月球潮汐十分困難。
  • 中國剛要在月球建發電站,美就稱開發太空太陽能,卻有一致命缺點
    其次是地球的資源畢竟是有限的,並已經是有主的。而人類已經在太空中發現的豐富資源,如能源、礦物質等,這些資源是無主的,誰能開發就是誰的。環球網援引德國中德電視臺11月3日在科技欄目中報導稱,中國將在月球建立發電站,計劃在月球兩極分別敷設光伏發電裝置,這樣能確保永遠有一座基站接受太陽光的照射,能源源不斷的將太陽能轉化為電能,並將其積蓄起來送到地球。
  • 國際空間站為什麼不建在月球上,而建在地球高空?看完你就明白了
    之後人類對宇宙的求知慾望更加強烈,為了更好的研究太空,1998年人類還在地球上空400千米處建造了國際空間站,這是目前在軌運行最大的空間平臺,是一個擁有現代化科研設備、可開展大規模、多學科基礎和應用科學研究的空間實驗室,為在微重力環境下開展科學實驗研究提供了大量實驗載荷和資源,支持人在地球軌道長期駐留。
  • 港媒:中國自建太陽模擬器投入使用 防重蹈「玉兔」覆轍
    參考消息網7月17日報導 港媒稱,中國雄心勃勃的太空計劃進入了新的黎明,這要多虧上月底開始在北京投入使用的一個先進太陽模擬器。模擬器由中國航天科工集團二院207所自主研發。報導稱,太陽能為太空飛行器提供能源,同時也會帶來危險。比如,太空環境中,太陽能電池板面向太陽的那一面會非常熱,而另一面則非常冷。這樣的冷熱不平衡會導致許多問題,比如電子元件失靈和機械斷裂等。低估太空中極冷極熱條件對材料的破壞性讓中國早期的太空探索付出了很大代價。
  • 日媒稱日本計劃在月球建燃料工廠
    新華社北京10月11日新媒體專電 據日本《產經新聞》近日報導,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計劃於本世紀30年代中期在月球表面建設燃料工廠,以力爭實現大範圍月球探測的目標。日本希望通過利用存在於月面的水來製造氫燃料,以獲得往返於空間基地和在月球表面移動所必需的動力。這項計劃的目的是,減少從地球運輸燃料的時間和費用。
  • 月球是空心的?一些科學家稱是外星人建的
    現有的資料已經能證明月球是人造天體,而且它內部是空的。  科學家們發現,月球是一個異乎尋常的天體,它比自然天體的衛星大得多。請看下列數據,地球直徑12756公裡,月球的直徑3467公裡,為地球直徑的27%。火星直徑6787公裡,有兩個衛星,大的一個直徑23公裡,是火星的0.34%。木星直徑142800公裡,有13個衛星,最大的一個直徑5000公裡,是木星的3.5%。
  • 諾基亞稱美國將在月球建4G網絡
    據美聯社倫敦消息,當地時間19日,諾基亞稱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已指定該公司在月球上建立首個蜂窩通信網絡。近日,美國航天局宣布將在月球建4G網絡,並有望在2022年下半年部署。而在月球建設4G網絡將對美國新登月計劃--「阿耳忒彌斯」計劃的實施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