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剛要在月球建發電站,美就稱開發太空太陽能,卻有一致命缺點

2020-11-27 強國觀察室

航空航天研發已經成為世界各國的戰略重點,無論是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都力所能及的參與到這場大開發的競爭中來。

究其原因是太空研發同時是軍事發展的一部分,其相關技術被廣泛的應用到戰機、飛彈,信息等領域。其次是地球的資源畢竟是有限的,並已經是有主的。而人類已經在太空中發現的豐富資源,如能源、礦物質等,這些資源是無主的,誰能開發就是誰的。

環球網援引德國中德電視臺11月3日在科技欄目中報導稱,中國將在月球建立發電站,計劃在月球兩極分別敷設光伏發電裝置,這樣能確保永遠有一座基站接受太陽光的照射,能源源不斷的將太陽能轉化為電能,並將其積蓄起來送到地球。

報導稱長期為中國提供太空能源諮詢建議的休斯敦大學教授大衛·克裡斯威爾表示,原型機已經在組裝,並計劃在2021年送入太空。並指出重達1000噸的第一個全面運作的設備預計會在2030年問世。

這意味著人類能夠使用的能源將永遠不會枯褐,而且是潔淨能源,不會對地球產生任何汙染。不同於地球正在使用中的石油資源,據推測隨著人類對能源的需求越來越大,幾十年年後將耗盡,而且開採、使用過程中都會造成不可忽視的汙染。

巧合的是就在3天後,美國空軍將開發太空收集太陽能的消息見諸報端。參考消息網援引英國媒體消息稱,麥可·湯姆森11月5日發表了一篇《美空軍開發新系統在太空收集太陽能,然後傳送到偏遠地區的軍事基地》的文章。

文章指出,美國空軍通過與國防承包商諾斯羅普-格魯曼公司合作,將開發一套帶有太陽能電池板的衛星系統,以便在其繞地球軌道飛行時獲取太陽能,向偏遠地區或缺乏穩定電力來源地區的軍事基地輸送電力。

據悉,將會有一大群裝有太陽能板的衛星收集太陽能,每個太陽能板的大小相當於兩個多足球場。而這些衛星可以飛往太陽能充足的地區進行能量收集,並以轉化為無線電波傳遞到地球,然後轉化為可用能源。

美空軍少校蒂姆·艾倫說:「這項技術最早是在20世紀60年代左右研究的。」並稱現在進行測算弄清這項技術是否划算,如果具有可行性將可能被應用到軍事方面外的商業領域。

值得一提的是,德國媒體剛剛曝出中國將建立月球發電站,美國就披露收集太陽能的消息,難道是巧合?

眾所周知,目前人類對太空僅僅停留在探索階段,離正真利用太空資源還有很遠的距離,那麼第一個能實現使用太空資源的國家將可能主導這一領域,成為其他國家合作的對象,其影響力難以想像。最明顯的就是美國的GPS導航系統,曾經一家獨大,也因此獲得了其他國家無可比擬的資源,所有用到GPS導航的民用設施和武器裝備,美國均佔有優勢。顯然,美國對於中國太空發展計劃感到了壓力。

美軍的太空太陽能計劃看起來很完美,卻有一致命缺點,衛星的壽命一般只5到10年時間,遠地軌道會長一些,但不利於無線電波傳遞。同時太陽能面板工作時會產生高溫,衛星的壽命又能維持多久?(風調雨順)

相關焦點

  • 太空太陽能發電站來了
    風電場和太陽能發電場只有在颳風或陽光明媚的時候才能產生能量,但我們每天都需要全天候的電力。歸根結底,在我們轉向可再生能源之前,我們需要一種大規模儲存能源的方法。繞過這一問題的一種可能方法是在太空中產生太陽能。這樣做有很多好處。天基太陽能發電站可以一天24小時繞軌道面對太陽。地球的大氣層也會吸收和反射一些太陽光,因此大氣層上方的太陽能電池會接收更多的陽光,產生更多的能量。
  • 3000億建太空太陽能發電站,預計2050年建成「西瓜視頻」
    馬斯克計劃用12000顆星鏈衛星打造全世界最大的無線通信網際網路,讓世界所驚嘆,更是被稱的「科技狂人"。星鏈計劃的實施向世界表明的,太空發展有無限的想像空間,太空也成為世界各個科技強國相繼爭奪的地盤。
  • 太空太陽能發電站給我們提供能源需求,這個項目聽起來有點香
    空間的好處一種可能的解決辦法是在太空中產生太陽能。這有很多好處。一個太空太陽能發電站可以一天24小時地繞軌道直面太陽。地球大氣層也會吸收和反射一些太陽光,因此大氣層上方的太陽能電池將接收更多的陽光,產生更多的能量。
  • 太空發電站會是未來的趨勢,中國已經遙遙領先
    空間的好處解決這個問題的一種可能方法是在太空中產生太陽能。這有很多優點。一個天基太陽能發電站可以一天24小時面向太陽運行。地球的大氣層也吸收並反射一些太陽光,因此大氣層上方的太陽能電池將接收更多的陽光並產生更多的能量。但是要克服的主要挑戰之一是如何組裝,發射和部署如此大的結構。
  • 繼空間站之後,中國大膽決定研發太空發電站,未來能源將用之不竭
    於是,中國科學家就產生了一個膽大的太空計劃,在月球建造一座發電站。太陽能是人類公認的無汙染、可再生的能源,在世界各地,分布著大大小小的太陽發電站,滿足了數億人類的用電需求。不過,地球上的發電站有一個缺點,因為它是藉助太陽能轉化為電能的,所以對於太陽能的使用並不徹底,中間會經過灰塵、雲層等各種雜質的削弱影響,也就是說,在地球大氣傳播過程中已經損失了高達60%的太陽能。
  • 最近,在太空製造太陽能發電站的研究取得進展,這將「拯救地球」
    歐洲航天局已經意識到「太空發電站」的潛力,現在正尋求資助這些項目,預測我們將從太空獲得的第一個工業資源是「發射能量」。氣候變化是我們這個時代最大的挑戰,因此有很多利害關係。從全球氣溫上升到天氣模式的變化,氣候變化的影響已經在全球範圍內感受到。要克服這一挑戰,就必須徹底改變我們生產和消費能源的方式。
  • 中國將在月球上建立發電站,外媒:太厲害!
    隨著人口數量的急劇增多和科學的不斷發展,我們對於能源的需求量變動越來越大,可是地球的現狀卻不允許人類再次進行大面積的開發了,如果等這些資源消耗殆盡,人類也只能在地球上做吃山空了。為了改善這一情況,我們開發了太陽能風能等一些新型能源,來代替這些不可再生的能源。
  • 修建太空太陽能發電站,預計2050年建成,投資或超3000億
    馬斯克計劃用12000顆星鏈衛星打造全世界最大的無線通信網際網路,讓世界所驚嘆,更是被稱的「科技狂人"。星鏈計劃的實施向世界表明的,太空發展有無限的想像空間,太空也成為世界各個科技強國相繼爭奪的地盤。
  • 太空建立太陽能發電站中國進入實踐期,中國太空技術走在世界前列
    現在地球由於人類的過度開發,確實在各個方面出現了危機,環境和能源是緊密聯繫的兩個共同體,能源消耗造成環境汙染,能源開發也是如此,所以發現新的能源,這對於地球人來說十分重要,也是關係到人類未來發展的一個長期的事情。美女小倩酷愛科學,給大家推出很多原創文章,希望大家加我粉絲和關注,一起進行探討。
  • 港媒稱中國研究在月球建雷達站 能監控地球海底
    原標題:港媒稱中國考慮在月球建雷達站 能監控地球海底 據香港《南華早報》21日報導,中國科學家正在研究建造月球雷達站的可行性。儘管它在科技等方面有著重大意義,但也有不少專家對這個項目的潛在成本以及實用性提出質疑。
  • 太空中的太陽能發電或成地球的能源替代品
    風力發電場和太陽能發電場只有在風使勁吹或太陽當空照的時候才能產生能量,但我們每一天每一小時都需用電。因此,我們在普及可再生能源之前,首先得找到一種大規模存儲能量的辦法。 解決這個難題的一個可行辦法或許是在太空中產生太陽能。這種方式有很多優點。一個太空太陽能發電站可以一天24小時面朝太陽運行。地球的大氣層也會吸收並反射部分太陽光。
  • 在月球表面建設大型太陽能發電站,徹底解決人類的能源需求
    人類經濟社會發展,離不開能源支撐,隨著工業化發展和人們生活水平提高,人類對能源的需求越來越大,而現在很多能源供應,都需要耗費大量石油和煤等資源,給環境造成了很大汙染,特別是火力發電站這樣的大汙染源,讓人類感覺到獲取能源,需要付出的代價越來越大,想要獲得想要獲得更多的清潔能源,也是未來人類最大的追求
  • 太空中的太陽能或許可以滿足地球的能源需求
    風力發電場和太陽能發電場只有在風使勁吹或太陽當空照的時候才能產生能量,但我們每一天每一小時都需用電。因此,我們在普及可再生能源之前,首先得找到一種大規模存儲能量的辦法。解決這個難題的一個可行辦法或許是在太空中產生太陽能。這種方式有很多優點。一個太空太陽能發電站可以一天24小時面朝太陽運行。地球的大氣層也會吸收並反射部分太陽光。
  • 日本企業將在新疆建小型太陽能發電站
    在18日烏魯木齊市舉辦的高能低耗新型球狀矽太陽能電池推介會上,前來新疆推介新型球狀矽太陽能電池的日本21世紀公司看中了新疆的太陽能資源,計劃今年在達坂城建小型球狀矽太陽能發電站。  據介紹,目前阻礙太陽能光伏發電大規模推廣的原因是成本問題,而這種球狀矽太陽能電池所需矽原料只有傳統太陽能電池的五分之一,因此價格降低20%。目前,作為該電池的中國代理商,中國電線電纜進出口有限公司已與新疆上海科技合作基地合作,在新疆進行球狀矽太陽能電池及追光裝置技術應用示範。這也是該技術第一次在中國應用示範。
  • 嫦娥五號成功發射,中國將建10萬億級太空經濟區,或將徵服太空
    11月24日,中國的嫦娥五號探測器成功發射,開啟中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之旅,而此前的消息顯示,中國還計劃將在3.6萬公裡外的太空建設太陽能發電站,根據計劃,將在2030年開始建設兆瓦級空間太陽能試驗電站,這意味著中國有望成為世界上首個建成有實用價值空間太陽能電站的國家,對此,外媒評論稱,中國將可再生新能源的科研努力推向新高度
  • 太陽能發電站知識,看一看就知道
    利用太陽能發電,目前僅僅有兩種方法:一種是用太陽能把液體加熱,變成高壓蒸汽,高壓蒸汽通過管道噴向渦輪,渦輪是一層層的相互之間錯開為了增加阻力提升扭力驅動連接在渦輪上的發電機轉子,轉子在旋轉起來後自動建立為一個旋轉的電磁鐵,切割發電機定子線圈,在發電機定子線圈中感應出三相交流電。
  • 在月球建核反應堆是否安全?大力開發核能源加快駛向宇宙更深處
    那麼,NASA在月球建核電站這事兒靠譜嗎?面臨哪些難題呢?月球將建10千瓦級核裂變電力系統CNBC在報導中指出,NASA太空技術任務局核技術組負責人安東尼·卡洛米諾說,NASA的目標是到21世紀20年代末開發出一個10千瓦級的核裂變電力系統,並在月球上演示。「這一核裂變電力系統的輸出功率為10千瓦,可連續不斷地工作至少10年。」
  • 中國欲在非洲40個國家建太陽能發電站
    中國計劃投資1億美元在非洲40個國家建太陽能發電站,以便向落後的偏遠鄉村提供電力照亮非洲大陸的夜晚。這項計劃將在一定程度上減少非洲國家對燃油燈具的依賴減少對礦物能源的消耗。  中國機電產品進出口商會(China Chamber of Commerce for Import& Export ofMachinery and ElectronicProducts)機械一部主任孫廣彬近日接受採訪時說:「這項計劃將耗資1億美元,全部工程都將通過公開競爭招標的方式進行。」
  • 太空中的太陽能電池板未來可滿足地球的能源需求
    風力發電場和太陽能發電場只有在風使勁吹或太陽當空照的時候才能產生能量,但我們每一天每一小時都需用電。因此,我們在普及可再生能源之前,首先得找到一種大規模存儲能量的辦法。解決這個難題的一個可行辦法或許是在太空中產生太陽能。這種方式有很多優點。一個太空太陽能發電站可以一天24小時面朝太陽運行。地球的大氣層也會吸收並反射部分太陽光。
  • 未來,太空中的太陽能電站,可以解決人類能源的需求
    這聽起來像是科幻小說:巨大的太陽能發電站漂浮在太空中,將巨大的能量輻射到地球上。長期以來,這一概念(最初由俄羅斯科學家Konstantin Tsiolkovsky於1920年代提出)主要是對作家的啟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