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中的太陽能電池板未來可滿足地球的能源需求

2020-11-28 遊俠網

據國外媒體報導,巨大的太陽能發電站漂浮在太空,將無數能量輻射到地球。這個概念,聽起來像是科幻小說中的場景,其實是由俄羅斯科學家康斯坦丁·齊奧爾科夫斯基在上世紀二十年代首次提出。一直以來,它也確實是許多科幻作者的靈感來源。

但是,一個世紀後,科學家為實現這個概念已經取得了巨大的進步。歐洲航天局已經意識到這些工作的潛力,同時也在為這些項目尋求資金,並預測我們從太空獲得的第一種工業資源將是「光束能量」。

氣候變化是我們這個時代面臨的最大挑戰,因此風險也非常之大。從全球溫度上升到氣候模式改變,氣候變化已經影響到全世界的每一個人。克服這一挑戰需要我們徹底改變生產和消耗能源的方式。

最近幾年,可再生能源技術發展迅速,效率更高、成本也更低。但是採用可再生能源的一個主要障礙在於,它們無法持續提供能量。風力發電場和太陽能發電場只有在風使勁吹或太陽當空照的時候才能產生能量,但我們每一天每一小時都需用電。因此,我們在普及可再生能源之前,首先得找到一種大規模存儲能量的辦法。

解決這個難題的一個可行辦法或許是在太空中產生太陽能。這種方式有很多優點。一個太空太陽能發電站可以一天24小時面朝太陽運行。地球的大氣層也會吸收並反射部分太陽光。所以,大氣層上方的太陽能電池可以接收更多太陽光並產生更多能量。

但是問題又來了:我們該如何組裝、發射和部署如此龐大的結構呢?單個太陽能發電站的面積可能至少要達到10平方公裡,相當於1400個足球場那麼大。其次,使用輕型材料也至關重要,因為屆時最大的成本將是用火箭將發電站送入太空。

一個建議的解決方案是開發成千上萬個小的衛星。這些衛星聚集在一起,通過配置可以組裝成一個大型的太陽能發電機。2017年,加州理工學院的研究人員曾提出過模塊化發電站的設計。該發電站由數千個超輕太陽能電池塊組成。研究人員還展示了一塊每平方米僅280克的原型電池塊。

最近,製造業的發展成果——如3D列印等,也有望用於太空太陽能發電站的開發。在利物浦大學,研究人員正在探索新的製造工藝,以將超輕太陽能電池列印到太陽能帆上。這個太陽能帆是一種可摺疊、輕便又具有高反射率的薄膜,可以利用太陽的輻射壓力作用,推動太空飛行器前進,而不再需要燃料。研究人員也在探索如何將太陽能電池嵌入太陽能帆結構上,以製造大型、無需燃料的太陽能發電站。

這些方法可以幫助我們在太空中建造發電站。事實上,未來有一天,我們或許可以在國際空間站或未來的繞月球軌道運行的門戶站製造和部署發電站裝置。

可能還不至於此。儘管我們目前依賴地球上的材料來製造發電站,但科學家也在考慮利用太空中的資源(如月球上發現的材料)直接開展加工製造工作。

上述問題解決後,剩下一個主要挑戰是如何將能源傳輸回地球。當前的計劃是將太陽能電池中的電能轉換為能量波,然後用電磁場將能量波傳輸給地球表面的天線。天線進而將能量波變回電能。日本航空航天局的研究人員已經開發了幾種設計,並演示了一個可以實現這些功能的軌道系統。

即便如此,在這個領域我們還有許多工作要做。但我們的目標是,太空中的太陽能發電站將在未來數十年成為可能。中國的研究人員已經設計了一個名為歐米伽(Omega)的系統,預期可以到2050年投入使用。該系統在最佳性能狀態下,可以向地球電網提供2GW的電力。如果是在地球上用太陽能電池板產生這麼多電能的話,那將需要600多萬塊太陽能電池板。

但是,諸如為月球登陸器供電而設計的更小的太陽能衛星,可以更早地投入使用。如今,全球科學界都在投入大量時間和精力,來開發太空太陽能發電站。我們希望,終有一天,它們可以成為我們應對氣候變化的重要工具。

相關焦點

  • 太空中的太陽能或許可以滿足地球的能源需求
    歐洲航天局已經意識到這些工作的潛力,同時也在為這些項目尋求資金,並預測我們從太空獲得的第一種工業資源將是「光束能量」。氣候變化是我們這個時代面臨的最大挑戰,因此風險也非常之大。從全球溫度上升到氣候模式改變,氣候變化已經影響到全世界的每一個人。克服這一挑戰需要我們徹底改變生產和消耗能源的方式。最近幾年,可再生能源技術發展迅速,效率更高、成本也更低。
  • 未來,太空中的太陽能電站,可以解決人類能源的需求
    這聽起來像是科幻小說:巨大的太陽能發電站漂浮在太空中,將巨大的能量輻射到地球上。長期以來,這一概念(最初由俄羅斯科學家Konstantin Tsiolkovsky於1920年代提出)主要是對作家的啟發。
  • 太空中的太陽能發電或成地球的能源替代品
    打開APP 太空中的太陽能發電或成地球的能源替代品 勻琳 發表於 2020-11-27 11:21:24 但是採用可再生能源的一個主要障礙在於,它們無法持續提供能量。風力發電場和太陽能發電場只有在風使勁吹或太陽當空照的時候才能產生能量,但我們每一天每一小時都需用電。因此,我們在普及可再生能源之前,首先得找到一種大規模存儲能量的辦法。 解決這個難題的一個可行辦法或許是在太空中產生太陽能。這種方式有很多優點。一個太空太陽能發電站可以一天24小時面朝太陽運行。
  • 「反太陽能」電池板可以在夜間提供能源,人類的能源將源源不絕
    【精品能源內容,點擊右上角加&39;】科學家們正在努力研製一種「反太陽能」電池,即使沒有太陽,這種電池可以在夜間收集能量這種技術不是像普通的太陽能電池板那樣吸收太陽光並將其轉化為電能,而是反向工作。在晚上,當太陽能電池板沒有吸收到的熱量時,仍然有我們可以利用的輸出熱量。通過將一塊暖氣板指向太空的冷阱,這種熱量開始以不可見的紅外光向外輻射。
  • 太空中的太陽能或可滿足地球能源需求
    巨大的太陽能發電站漂浮在太空,將無數能量輻射到地球。該概念由俄羅斯科學家康斯坦丁·齊奧爾科夫斯基在上世紀二十年代首次提出。一個世紀後,科學家為實現這個概念已取得巨大進步。歐洲航天局意識到這些工作的潛力,同時也在為這些項目尋求資金,並預測我們從太空獲得的第一種工業資源將是「光束能量」。中國研究員設計了一個名為歐米伽的系統,預期2050年可投入使用。
  • 太空太陽能發電站給我們提供能源需求,這個項目聽起來有點香
    這聽起來像科幻小說:漂浮在太空中的巨型太陽能發電站向地球發射大量的能量。在很長一段時間裡,這個概念主要是對作家的啟發。這個概念最初由俄羅斯科學家康斯坦丁·齊奧爾科夫斯基(Konstantin Tsiolkovsky)在20世紀20年代首次提出。
  • 未來黑科技:反太陽能電池板裝置,或可廣泛應用
    太陽能技術如今廣為人知,並且應用廣泛,從民用的太陽能熱水器,到空間站上的太陽能電池板等,屢見不鮮,甚至有研究將太陽能電池板應用於汽車,達到節能環保的目的。傳統的太陽能技術是利用和捕獲太陽輻射出的陽光,並將其轉換成多種能量(如熱能和電能)的技術方法,比如常見的光伏板,由許多光伏電池組成,利用光能,轉換成電能,而反太陽能技術則剛好相反,它捕獲的是從地球傳播到太空的能量。聽起來有些不可思議,是不是?
  • 人類在未來,可以在太空中建立發電站,獲取太陽能能源?
    空間太陽能電站是利用衛星技術將太陽能轉化為空間電能,然後以某種方式傳回地球供人類使用的系統。人類獲取能源的主要方向「公元2307年,化石燃料枯竭,人類開始將大規模的太空太陽能發電系統作為新能源,但只有少數大國及其盟國從中受益……」這是日本著名科幻小說動漫《機動戰士高達》的開場白。
  • "反太陽能電池板"吸收地球對外輻射 可在黑暗中發電
    【環球網科技報導 記者 林迪】據外媒BGR報導稱,《ACS Photonics》雜誌上發表的一篇新論文顯示,來自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的研究人員解釋了其如何構建所謂的「反太陽能電池板
  • 英報告預計到2027年太陽能發電將滿足全球1/5能源需求
    【環球網綜合報導】據英國《衛報》1月26日報導,英國牛津大學研究人員日前發布報告指出,由於太陽能發電成本下跌迅速,這種發電技術將得到更廣泛應用。報告指出,自20世紀80年代起,用於太陽能發電的電池板成本每年降低10%。未來這種趨勢可能仍會繼續,這將推動太陽能發展走上正軌,到2027年時可以滿足全球能源需求的20%。
  • 太空材料升級太陽能電池板,打破世界紀錄,轉化效率接近50%
    對於太陽能的利用,人們可以說從很早之前就開始研究,在日益加劇的資源枯竭的情況下,誰要是能開發出清潔節約的能源就相當於掌握了未來資源的高地,近日,科學家研發出轉化效率接近50%的太陽能電池,讓我們來看看。
  • 科學家發明了一種在黑暗中發電的「反太陽能電池板」
    據外媒BGR報導,太陽能技術在幫助人類擺脫對地球更具破壞性的能源方面顯示出了希望。它已經用於各種各樣的應用,從為民用住宅供電到在國際空間站上的太陽能電池板等。然而太陽能電池板有一個很大的局限性:它們無法在黑暗中發電。
  • 有機太陽能電池:綠色能源未來的新選擇
    到了21世紀,由於對地球上不可再生的化石能源儲量的擔憂,以及化石能源在開採與使用過程中衍生的日益嚴峻的環境汙染,使得人們將探索的目光投向綠色可持續的能源領域,比如太陽能、風能、水能……「唯有解決高效利用太陽能的科學問題,才是人類永續發展之路。」南開大學化學學院陳永勝教授斷言,「太陽是萬物之母,能源之『源』。
  • 英國研究建立太空太陽能發電站,用雷射輸電回地球
    在英國政府資助的一個項目的幫助下,太空中的太陽能發電站能夠將「零排放的電能」傳輸到地球上可能很快成為現實。在地球上空的宇宙空間中,沒有雲霧來阻擋太陽光線——這使得太空太陽能電站成為一個恆定的零碳能源。為了滿足地球日益增長的能源需求,英國政府委託對天基太陽能(SBSP)站概念進行了新的研究。他們的想法是,這些觀測站將捕獲從未到達地球的太陽能量,並使用雷射束將這些能量安全地送回地球。
  • 英國研究建立太空太陽能發電站 用雷射輸電回地球
    在英國政府資助的一個項目的幫助下,太空中的太陽能發電站能夠將「零排放的電能 在地球上空的宇宙空間中,沒有雲霧來阻擋太陽光線——這使得太空太陽能電站成為一個恆定的零碳能源。 為了滿足地球日益增長的能源需求,英國政府委託對天基太陽能(SBSP)站概念進行了新的研究。 他們的想法是,這些觀測站將捕獲從未到達地球的太陽能量,並使用雷射束將這些能量安全地送回地球。
  • 未來的太陽能農場能滿足全球淡水需求
    通過在太陽能電池後部安裝水蒸餾系統,工程師們建造了一個設備,該設備可以成為能源發電機和水淨化器。當太陽能電池為電採集陽光時,太陽能電池板的熱量會推動水蒸餾器的蒸發。研究報告指出,安裝這種一對一的太陽能農場可以幫助滿足全球日益增長的淡水需求,同時發展電力。武漢華中科技大學材料科學家周軍說,利用這種技術同時應對兩大挑戰,這是一個偉大的想法。在實驗室實驗中,一個燈下的照明模擬太陽,一個原型裝置將11%的光轉換成電。這可以與商用太陽能電池相提並論,這些太陽能電池通常把10%到20%的陽光吸收成可用的能量。
  • 外媒:科學家發明「反太陽能電池板」 可在黑暗中發電
    【環球網科技報導 記者 林迪】據外媒BGR報導稱,《ACS Photonics》雜誌上發表的一篇新論文顯示,來自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的研究人員解釋了其如何構建所謂的「反太陽能電池板」。周所周知,太陽能技術目前已經用於各種各樣的應用,從為民用住宅供電到在國際空間站上的太陽能電池板等。然而太陽能電池板有一個很大的局限性:它們無法在黑暗中發電。然而,近日科學家發明的「反太陽能電池板」則帶來了另一種可能性。
  • 科學:太陽能電池板放置在十億個圖像中
    導語:了解哪些美國人在他們的屋頂安裝了太陽能電池板以及他們為什麼這樣做將對管理不斷變化的美國電力系統和了解更多使用可再生資源的障礙非常有用。但到目前為止,所有可用的都是估計。該集團的數據可能對公用事業,監管機構,太陽能電池板營銷人員和其他人有用。了解附近有多少太陽能電池板可以幫助當地電力公用設施平衡供需,這是可靠性的關鍵。該清單突出了太陽能部署的激活因素和障礙。例如,研究人員發現家庭收入非常重要,但只有一點。每年超過150,000美元,收入很快就不再在人們的決策中發揮作用。
  • 如何利用月球能源?太陽能電池板發電送回地球
    歐陽自遠稱,月球與行星探測最大的區別是行星距離地球太遠。僅僅以軟著陸技術而言,在火星上軟著陸比月球更容易,月球表面的真空,不能使用降落傘或氣墊;而火星表面有1%的大氣壓,可以使用降落傘或氣墊軟著陸。  問:為何不設軌道艙?答:成本太高也無意義  記者:網上有文章認為,沒有設置軌道艙是嫦娥三號的缺點,所以無法拍攝其落月時複雜而精彩的機動過程。
  • 雙面太陽能電池板:未來太陽能光伏技術
    通常我們見到的太陽能電池都為單面太陽能電池,這類太陽能電池板能夠很好的接受直接照射的太陽光,將光能轉化為電能。然而對於一些反射的太陽光它們就無能為力了。要想利用到反射的太陽光,必須要用到雙面太陽能電池板才行。其實雙面太陽能電池板開發已有一段時間了,目前還屬於比較前沿的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