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一 · 知古通今 | 周二 · 牧夫專欄
周三 · 太空探索|周四 · 觀測指南
周五 · 深空探測 |周六 · 茶餘星話 | 周日 · 視頻天象
原作:Charles Q. Choi
翻譯:鄢淑瀾
校譯:DAIKIN
美編:葫蘆
後臺:庫特莉亞芙卡 李子琦
原文連結:https://www.space.com/star-wars-the-mandalorian-parsec.html
在《星球大戰》早期的一系列劇集裡,我們從迪士尼的《曼達洛人》中得知賞金獵人是世界上最優秀的(原句為:the best in the parsec),賞金獵人後來也被用作片名。
在科幻史上,「parsec」這個詞自誕生以來就被一直沿用,但是也一直被誤用。所以「parsec」到底是個啥?星球大戰又究竟想用它表達什麼呢?
這就是世界上最優秀的賞金獵人
(Image credit: Francois Duhamel/Lucasfilm)
什麼是秒差距(parsec)?
當人們要表示星球之間的天文距離時,大家通常都會想到光年,也就是光線經過一個地球年所走過的距離。這個距離大約是9.7萬億公裡。
然而,在天文學研究上,最經常使用的還是秒差距,即parsec,它由英文單詞「視差(parallax)」和「角秒(arcsecond)」複合而成。這個專業術語源於利用三角視差法來測定附近恆星的距離。更具體一點來說,在地球繞著太陽轉過半圈的時候,天上的恆星會移動一個角秒的距離。
一個秒差距的距離大約是3.26光年,也就是30.9萬億公裡。
克塞爾航程
在《星球大戰4:新希望》裡,遊俠漢索羅吹噓說,他的千年隼號飛船可以讓克塞爾航程少於12個parsecs。此後許多年,粉絲們就認為一個parsec是一個距離的單位,而不是時間單位,所以漢索羅的吹噓毫無意義。當《星球大戰7:原力覺醒》又一次出現漢索羅誇下的海口時,著名天文學家Neil deGrasse Tyson認為太空影視劇簡直是「大話連篇」。
這部電影是根據漫畫書所改編的,星球大戰的導演George Lucas認為看似無憑無據的東西其實是有意為之。這個錯誤是為了展示漢索羅不過只會吹吹牛罷了,他甚至對他所說的東西都一知半解。
不過,在《星球大戰外傳:遊俠索羅》裡卻證實了漢索羅的大話。在這部影片中,他駕駛千年隼號從克塞爾出發,穿過一個危險的宇宙漩渦,而這段距離就是12個parsec。Lando Calrissian指出,在這部電影裡,更為安全的距離是至少20個parsecs。
更有趣的是,在《遊俠索羅》中,Chewbacca指出,索羅的航線其實比12個parsec還多了一點點,但是在《新希望》中,這艘船的航線竟然被誇大到少於12個parsec。
《曼達洛人》的時間設定是在《星球大戰:絕地歸來》之後五年,而在《原力覺醒》之前。
(Image credit: Disney)
世界最佳
即將上映的電影《曼達洛人》是講述了在星系邊緣的一位孤獨槍手的故事,他是一位遠離新共和政區的賞金獵人。這個系列設定的時間在《絕地歸來》之後,在《原力覺醒》之前,也就是在帝國沒落以後,在第一位領導者出現之前這一段混亂的時候。
曼達洛星和星球上的戰士是在《星球大戰》裡廣為人知的。在最初的電影和外傳裡,Jango Fett和他的兒子Boba Fett都不是曼達洛人,但都穿著曼達洛星的盔甲。
在《曼達洛人》的預告片裡,德國導演Werner Herzog扮演了一個神秘角色,他提出賞金獵人是世界最佳(the best in the parsec)。
不用如此細緻
《曼達洛人》裡出現的問題是《遊俠索羅》裡已經出現的,即一個parsec是一個距離單位。說賞金獵人是秒差距裡最優秀的無異於在說他是光年裡最優秀的。
如果賞金獵人被稱為「一個秒差距裡最優秀的」,這就更為有意思了。不過一個人從科幻史裡所能想到的非常非常遙遠星系的天文學尺度,一個秒差距還不是一個最好的距離。舉個例子,離我們太陽最近的恆星—比鄰星,它也不過就1.3個秒差距。
然而,許多英文單詞都是一詞多意的。在《星球大戰》裡的星系通用的Basic語言中,「parsec」也是一詞多意,這些含義還是取決於使用的環境。Obi-Wan Kenobi就會說,從某些角度來看,曼達洛人說的也許是對的。
『天文溼刻』 牧夫出品
M45:阿特拉斯與普勒俄涅的女兒們
Image credit: Adam Block, Steward Observatory, University of Arizona
謝謝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