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各個國家都在發展新能源,核能、風能、電能、氫能是主要的發展方向。中國大力發展電能,日本大力發展氫能,這幾乎是賭國運的發展戰略。適合自己的才是正確的,氫能在日本已經發展,技術方面比較成熟,中國只能是追隨者,而且中國的體量大,需求量以後會很大,制氫的安全性也要考慮到。
自然界沒有現成的氫氣供開採,所以氫能與電能一樣,同樣屬於二次能源。因為氫能除了用來產生熱,不能很高效方便地作為能源來使用,比不上電能,比如轉換為機械能,電可以通過電動機實現90%以上的效率轉換,氫能通過熱機直接轉換為機械能就只有30~50%。所以氫能未來會淪為作為電能的一種存儲方式而存在,也就是一次能源(最有前途的是可控核聚變)轉換為電能,多餘的電能轉為氫能進行存儲,氫能再在需要時轉換為電能使用。
氫氣最大的難點是儲存,氫氣分子小,容易腐蝕金屬,極易洩漏。而氫氣的爆炸極限範圍太寬,稍有洩漏聚集行程混合性氣體,極易爆炸,爆炸氣體體積膨脹係數又很高。現有的最優化製藥氫氣,還是要用電解,最後將其與氧氣結合產生電能,最後變成水,這個效率怎麼看都不如直接利用電池儲存電能來的直接,其原理倒是和和增程器發電類似。只不過日本是將第一步的電解制氫放在地廣人稀的澳洲而已,何況電池技術,熱泵技術都在不斷進步,日本的路子是一個方向,但這對於其他國家來說並不是最優解,日本只是走一條適合自己的道路,中國也是同理。
氫能確實是有前途的技術路線,將來也很可能應用於許多高端領域。但是,氫能的適用性遠小於電池,不是最好的就是最有前途的。打個比方,等離子顯示技術用於大屏幕電視,就是比液晶好。但是液晶還可以用於電腦顯示器,用於手機,不管大屏小屏,液晶都能適應,這樣就會形成更加強大的利益共同體,排擠等離子技術。
個人認為電能比氫能源有前途,未來太陽能和風能發電成本進一步下跌,核能擴大和核聚變能實現,火電會下降。中國正在實現國內特高壓電能網際網路,下一步是全球電能特高壓網際網路,實現能源一帶一路,能源全球化,到時蒙古沙漠太陽能和其它地區的新能源24小時不間斷供應全球,實現能源全球化,電能中國有大戰略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