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電能VS日本氫能,了解氫能的缺點,才明白我國的高明之處

2020-12-04 環球科技速覽

目前各個國家都在發展新能源,核能、風能、電能、氫能是主要的發展方向。中國大力發展電能,日本大力發展氫能,這幾乎是賭國運的發展戰略。適合自己的才是正確的,氫能在日本已經發展,技術方面比較成熟,中國只能是追隨者,而且中國的體量大,需求量以後會很大,制氫的安全性也要考慮到。

自然界沒有現成的氫氣供開採,所以氫能與電能一樣,同樣屬於二次能源。因為氫能除了用來產生熱,不能很高效方便地作為能源來使用,比不上電能,比如轉換為機械能,電可以通過電動機實現90%以上的效率轉換,氫能通過熱機直接轉換為機械能就只有30~50%。所以氫能未來會淪為作為電能的一種存儲方式而存在,也就是一次能源(最有前途的是可控核聚變)轉換為電能,多餘的電能轉為氫能進行存儲,氫能再在需要時轉換為電能使用。

氫氣最大的難點是儲存,氫氣分子小,容易腐蝕金屬,極易洩漏。而氫氣的爆炸極限範圍太寬,稍有洩漏聚集行程混合性氣體,極易爆炸,爆炸氣體體積膨脹係數又很高。現有的最優化製藥氫氣,還是要用電解,最後將其與氧氣結合產生電能,最後變成水,這個效率怎麼看都不如直接利用電池儲存電能來的直接,其原理倒是和和增程器發電類似。只不過日本是將第一步的電解制氫放在地廣人稀的澳洲而已,何況電池技術,熱泵技術都在不斷進步,日本的路子是一個方向,但這對於其他國家來說並不是最優解,日本只是走一條適合自己的道路,中國也是同理。

氫能確實是有前途的技術路線,將來也很可能應用於許多高端領域。但是,氫能的適用性遠小於電池,不是最好的就是最有前途的。打個比方,等離子顯示技術用於大屏幕電視,就是比液晶好。但是液晶還可以用於電腦顯示器,用於手機,不管大屏小屏,液晶都能適應,這樣就會形成更加強大的利益共同體,排擠等離子技術。

個人認為電能比氫能源有前途,未來太陽能和風能發電成本進一步下跌,核能擴大和核聚變能實現,火電會下降。中國正在實現國內特高壓電能網際網路,下一步是全球電能特高壓網際網路,實現能源一帶一路,能源全球化,到時蒙古沙漠太陽能和其它地區的新能源24小時不間斷供應全球,實現能源全球化,電能中國有大戰略目標。

相關焦點

  • 天鼎證券:新能源之戰,中國電能VS日本氫能,誰賭對了?
    我國從2008年起開始鼓勵發展新能源汽車,到現在已經有12年了。但電動車真正發展起來其實也就是近幾年的時間,特別是特斯拉進入中國以及造車新勢力開始大規模交付後,新能源汽車才真正走入我們的生活。 再看看我們的鄰國日本,是舉全國之力在「氫燃料電池」上大力發展。
  • 氫能VS電能,新能源背後的國運之戰:中國不能輸,日本不能退
    而我國的新能源主要集中在了電能方面,比如現在有大量的新能源汽車上路,就是充電的電動汽車。而日本卻利用氫能,研發出了氫能源汽車,到底這兩種能源誰更有優勢?我們一起來分析一下。我們可以看到有關方面的報導,日本在去年建成了世界上最先進的制氫工廠,該工廠可以製造儲存高達900噸的氫氣。間接地利用光能和風能,使得制氫裝置運作幾乎不使用任何的傳統能源,所以日本還是有能力把氫氣製造出來的。
  • 水氫汽車是氫能應用的重要載體
    氫能是未來能源網絡之一「氫能社會」這個概念源自日本。日本為「氫能社會」建設規劃了3個階段,提出到2040年建成零碳氫燃料供給體系。2016年,又在《氫能與燃料電池電池戰略路線圖》修訂版中,增加了燃料電池汽車、加氫站、家用燃料電池供給系統的量化目標。目前,豐田等日本車企已售出燃料電池汽車10000多輛,配套的加氫站有100多座。家用燃料電池供給系統也在普及,20多萬套氫能熱電聯產設備進入了日本家庭。
  • 氫能產業化發展現狀及前景分析
    氫氣製造現狀  我國制氫產能巨大,利用棄水、棄風、棄光制氫潛力巨大,但制氫成本太高。氫氣的主要來源包括化石燃料(煤炭、天然氣等)制氫和電解水制氫。全球氫氣生產48%來自天然氣,30%來自石油,18%來自煤,電解水制氫佔4%。美國、歐洲和日本利用天然氣制氫的成本分別為每公斤0.9美元、2.2美元和3.2美元。
  • 獲取氫能並不那麼「輕巧」
    來源:製造界網來源/中國科學報作者/楊裕生本文2019年11月11日刊發於《中國科學報》第7版能源化工,作者楊裕生系中國工程院院士楊裕生。我國有些氫能工作者將化工原料氫氣的產能也算進能源氫氣的產能,難免有自壯聲勢之嫌,也容易引起人們的錯覺。例如,有人說:「中國煤化工行業有近千臺氣化爐在運行,合成氣總量超過3000萬方/小時,廣泛分布於中國各地區,可以為各地的氫燃料電池新能源汽車的規模化示範運行提供有力支持。」這就是典型的誤導。
  • 武漢打造世界級氫能城市 力爭2025年產值破千億元
    這意味著,武漢打造「氫能汽車之都」「世界級新型氫能城市」構想正加速推進。  能源環境難題,呼喚汽車「綠色革命」  我國已成為世界第二大能源消費國。數據顯示,2017年我國石油淨進口量突破4億噸,較2016年增長10.1%。
  • 忘掉氫燃料電池車,氫能發電才是王道
    否則,為什麼歐盟要投資4700億歐元用於電解氫和使用氫能的基礎設施建設,並且作為其「綠色協議」的一部分?為什麼中國、日本和韓國會在氫能上巨額押注? 加氫站市場追捧氫能的原因很簡單。不管是在燃料電池中使用還是燃燒產生熱量,它唯一的排放物質就是水。因此,無論用在哪裡,只要氫能替代化石燃料,都有助於減緩全球變暖。
  • 氫能源行業深度報告:「氫能時代」大幕拉開
    》,將氫能納入中國能源體系之中,我國 真正開啟氫能大發展元年,按照白皮書路線規劃,預計到 2050 年氫能在中國能源體 系中的佔比約為 10%,氫氣需求量接近 6000 萬噸,年經濟產值超過 10 萬億元,全 國加氫站達到 10000 座以上,燃料電池汽車年產量達到 520 萬輛。
  • 市場丨100000億氫能時代大幕拉開
    > 2019 年氫能源首次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將氫能納入中國能源體系之中,我國 真正開啟氫能大發展元年,按照白皮書路線規劃,預計到 2050 年氫能在中國能源體 系中的佔比約為 10%,氫氣需求量接近 6000 萬噸,年經濟產值超過 10 萬億元,全 國加氫站達到 10000 座以上,燃料電池汽車年產量達到 520 萬輛。
  • 新能源汽車特殊選項:氫能汽車&甲醇汽車的特點
    ,甲醇汽車的缺點。這種理解是絕對錯誤的,氫能汽車本質為「化學發電·增程式電動汽車」;其液態氫不以燃燒的方式直接轉化機械能,而是以化學反應發電再利用電能驅動行駛,這種模式屬於新能源嗎?01氫車·缺點API增程技術是氫能汽車的原型,早期只應用於日本的潛艇。
  • 豐田:電能是過渡,氫能才是未來
    其實在日本的全境,和美國的西海岸,加氫都是比較方便的。日本本土有超過133座加氫站,全國各個主要大城市都有,數量位居全球第一,而美國有87座加氫站,而截至今年11月,中國共建有加氫站104座,超越德國,位居全球第二。按照《中國氫能源及燃料電池產業白皮書》預測,2025年中國將建成200座加氫站,2050年,加氫站數量將超過1萬座。
  • 氫能董事長王朝雲:披著羊皮的狼才是真正的新能源汽車
    、日本相對於掌握比較好一些,中國在這方面有什麼不足?未來中國方面有沒有趕超日本和韓國的機會?王朝云:氫燃料你說是韓國、日本現在比較領先,比較領先不意味著我們不行,我們國家以中科院大化所為代表的,以衣寶廉院士為代表的做燃料電池也是超過五十年歷史的,今年八九月份的時候,業內人士還專門給他做了一個從業五十周年的慶典。
  • 2020年中國氫能城市競爭力30強排行榜
    一、美國氫能利用現狀二、美國氫能相關政策第四節 歐盟一、歐盟氫能利用現狀二、歐盟氫能相關政策第五節 日本一、日本氫能利用現狀二、日本氫能相關政策第六節 韓國一、韓國氫能利用現狀二、韓國氫能相關政策第七節 其他國家地區氫能發展情況
  • BNEF創始人對氫能熱的冷思考:將炒作與氫分離——氫能優點多,缺點...
    20世紀70年代中期,日本將氫氣列為其「陽光計劃」的五個重點領域之一,其總預算相當於今天的24億美元,旨在確定在第一次石油危機後為這個資源貧乏的國家提供能源的方式(其他領域包括太陽能、地熱、煤氣化/液化)。上世紀80年代油價暴跌時,氫能對公眾想像力的控制力消失了,但在2000年前後的技術泡沫中又轟然回升。
  • 國產氫能車來了。加氫3分鐘,1000公裡續航,長臉
    目前,我國老百姓對汽車的需求量很大。為了有助於解決環境問題,相關專家不斷從事研發工作。目前,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和純電動汽車很受歡迎。兩種類型的汽車都使用電力來提供能量,然後推動汽車向前行駛。但是這兩種類型的汽車有很多缺點。首先,續航很容易收縮,而且往往不夠。大多數車型的最高續航裡程為450公裡左右。夏季和冬季的差距最大。
  • 日本實現全球首次遠洋氫能運輸
    由多家日本企業組成的新一代氫能鏈技術研究合作組(AHEAD)近日實現了全球首次遠洋氫氣運輸,從汶萊向日本運輸了第一批氫氣,將用於燃氣渦輪機發電。AHEAD指出,這標誌著日本首次使用外國生產的氫氣發電,對電力行業大規模氫氣消費產生了重大影響。AHEAD表示,給燃氣輪機供氫標誌著日本首次將進口氫氣用於發電,電力行業在氫發電上邁出了重要一步。AHEAD計劃將國際氫供應鏈商業化,包括從汶萊生產甲基環己烷、經由遠洋運輸至日本、再在日本甲基環己烷中分離氫氣,並將這種從國外運輸來的氫氣作為發電燃料。
  • 曹仁賢:未來的氫能發電站
    曹仁賢:未來的氫能發電站 發布時間: 2020-08-25 16:13:41   來源:中國電力網  作者:        隨著燃料電池技術的迅速發展,氫的應用場景越來越廣泛,氫能將成為21世紀除了電能以外最重要的二次能源。
  • 氫能燃料電池將成為未來商用車重要發展方向!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氫能是我國能源體系的新成員,隨著可再生能源和生物制氫在氫源的開發,制氫源的開發和制氫技術中的不斷拓展,高密度固體儲氫材料的進一步研發,以及受燃料電池研究的驅動,氫能系統已經成為潔淨能源研究的熱點。
  • 明天氫能董事長王朝雲:氫能產業面臨「三高三低」不利因素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明天氫能董事長王朝雲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歐陽凱 攝自今年「兩會」期間氫能被首次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到3月26日四部委發布《關於進一步完善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財政補貼政策的通知》,政策層面頻頻釋放積極信號,把氫能從產業低谷推向風口浪尖。
  • 漲知識|正兒八經的氫能車是怎樣的?氫燃料電池的原理是什麼
    所謂的「氫能車」究竟是什麼?它與燃油車、電動車有什麼不同呢?目前,所謂「氫能車」指的就是氫燃料電池車。但與鋰離子電池不同,氫燃料電池實際上是一種氫與氧的化學反應而產生電能的裝置。這一化學反應的最終產物只有水,不會像燃油車等排放碳氧化物、氮氧化物和硫氧化物等物質,因此氫氣被認為是可以實現「零排放」的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