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首次!日本實現全球首次遠洋氫能運輸

2021-01-09 國際能源網

由多家日本企業組成的新一代氫能鏈技術研究合作組(AHEAD)近日實現了全球首次遠洋氫氣運輸,從汶萊向日本運輸了第一批氫氣,將用於燃氣渦輪機發電。

AHEAD表示,通過在川崎市沿海的東亞石油株式會社京濱煉油廠開始供應從甲基環己烷(MCH)中分離出來的氫氣,為水江發電廠的燃氣渦輪機提供燃料。

AHEAD指出,這標誌著日本首次使用外國生產的氫氣發電,對電力行業大規模氫氣消費產生了重大影響。AHEAD表示,給燃氣輪機供氫標誌著日本首次將進口氫氣用於發電,電力行業在氫發電上邁出了重要一步。

AHEAD計劃將國際氫供應鏈商業化,包括從汶萊生產甲基環己烷、經由遠洋運輸至日本、再在日本甲基環己烷中分離氫氣,並將這種從國外運輸來的氫氣作為發電燃料。

按照計劃,AHEAD的氫能運輸能力在滿負荷運行時可達210噸/年,經由ISO罐式貨櫃利用貨櫃船和卡車運輸。

據了解,AHEAD由三菱商事與千代田化工建設、三井物產和日本郵船聯合成立,目的是發展國際氫能供應鏈的實證事業,引領世界潮流。

AHEAD已經獲得了日本國立研究開發法人新能源及產業技術綜合開發機構(NEDO)「建設氫能社會技術開發事業/大規模氫能利用技術開發」補助,作為「採用有機化學氫化法通過未利用能源提取氫能的氫能供應鏈實證」實施。不同於日本與澳大利亞開展的褐煤制氫-液氫輸運,Ahead項目採用千代田公司的SPERA技術探索有機液態儲氫的商業化。相對於低溫液態儲氫的高能耗(25%左右)、易蒸發(0.5-1%/天),有機液態儲氫具有性能穩定、簡單安全以及可充分利用現有石化基礎設施等優勢。但也存在著反應溫度較高、脫氫效率較低、催化劑易毒化等問題。該技術的核心是找到高效的催化劑。千代田公司利用甲基環己烷(MCH)作為載體,其開發的催化劑「有效壽命」超過1年,並成功進行了10,000小時的示範運行。在要求溫室氣體減排的大環境下,氫能作為新一代綠色能源備受矚目。三菱商事根據日本經濟產業省「氫能與燃料電池戰略路線圖」第二階段提出的「全面引入氫能發電和建立大規模氫能供應系統」的要求,力爭通過本實證確立氫能大規模運輸、進口和供應技術,以滿足2030年正式實現氫能發電的需求。



相關焦點

  • 日本氫能鏈技術研究合作組(AHEAD)實現全球首次遠洋氫能運輸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由多家日本企業組成的新一代氫能鏈技術研究合作組(AHEAD)近日實現了全球首次遠洋氫氣運輸,從汶萊向日本運輸了第一批氫氣,將用於燃氣渦輪機發電。由多家日本企業組成的新一代氫能鏈技術研究合作組(AHEAD)近日實現了全球首次遠洋氫氣運輸,從汶萊向日本運輸了第一批氫氣,將用於燃氣渦輪機發電。AHEAD表示,通過在川崎市沿海的東亞石油株式會社京濱煉油廠開始供應從甲基環己烷(MCH)中分離出來的氫氣,為水江發電廠的燃氣渦輪機提供燃料。
  • 日本實現全球首次海底礦物大量開採,有望成為資源生產國
    日本實現全球首次海底礦物大量開採,有望成為資源生產國 澎湃新聞記者 韓聲江 綜合報導 2017-09-27 16:09 來源:澎湃新聞
  • 日媒:日本實現全球首次海底礦物大量開採
    據日媒報導,日本經濟產業省與「石油天然氣和金屬礦物資源機構」(JOGMEC)26日宣布,已實現全球首次成功利用船隻大量開採海底礦物資源。據報導,在日本衝繩縣近海,接連發現存在從海底與熱水一同噴出的金屬堆積而成的「海底熱水礦床」,日本力爭2020年代中期前後實現商用化。
  • 實現全球首次萬米洋底直播
    本報訊 據央視《新聞聯播》報導,北京時間11月13日上午,「奮鬥者」號載人潛水器和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牽頭、聯合多家機構研製的深海視頻著陸器「滄海」號及「凌雲」號在馬裡亞納海溝開展聯合作業,在全球首次實現萬米洋底的電視直播
  • 中國空軍首次飛越對馬海峽 赴日本海遠洋訓練
    新華社發     中國空軍繼上周首次提出「繞島巡航」概念後,昨日下午再度公布重磅消息:中國空軍成立68年來首次飛越對馬海峽,赴日本海國際空域訓練。這則消息背後,有哪些看點?    據介紹,這次遠洋訓練,是中國空軍首次飛越對馬海峽。空軍轟-6K、蘇-30等多型多架戰機從部署機場完成出動準備,編隊飛越對馬海峽赴日本海國際空域訓練,應對了外國軍機的幹擾,達成了既定訓練目的,提升了遠洋機動能力。    「日本海不是日本的海」    南都察時局記者注意到,這是中國空軍第二次提及「日本海不是日本的海」。
  • 液化空氣與初創企業氫車熟路就氫能運輸發展達成協議
    巴黎2018年6月29日電-- 液化空氣集團與中國初創企業氫車熟路汽車運營(上海)有限公司(氫車熟路)籤署了一項合作協議,以加速氫能電動卡車車隊在中國的啟用。該協議與中國政府十三五規劃高度契合,旨在向服務於實現清潔運輸的氫能電動車的發展和銷售提供支持。
  • 全球新能源企業500強榜單:2家中企進前十,氫能首登榜單
    2019全球新能源企業500強榜單前202019年 「500強」上榜企業分別來自37個國家和地區,比2018年增加2個國家。中國、美國、日本上榜企業數量依次佔據榜單前三,其中,中國有209家企業進入「500強」榜單,比去年減少8家,佔41.8%。
  • 韓國氫能經濟,一場生死未卜的政府「賭局」
    單從全社會研發投入資金這一指標來看,2017年深圳投入超過900億元,2018年深圳投入首次超過1000億元,其全社會研發投入佔GDP比重繼續保持全國領先。  2019年,深圳財政科技專項資金更是增長近一倍,30%以上投向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在定向引導和廣泛培育的環境下,深圳在全球創新體系中的地位不斷提升,高新技術產業發展成為全國的一面旗幟。
  • 將氫能進行到底!日本制定氫/燃料電池戰略技術發展戰略
    在2008年,日本燃料電池商業化協會(GCCJ)制定了2015年向普通用戶推廣燃料電池車計劃;2013年,政府在推出的《日本再復興戰略》中,首次把發展氫能源提升為國策,並啟動了加氫站建設的前期工作。自此,從國家到行業,再到企業層面,全日本都開始不遺餘力地推進氫能源社會的早日實現。
  • 史上首次!新幹線行駛中漏油被判嚴重事故 日本製造業成全球笑話
    史上首次!新幹線行駛中漏油被判嚴重事故 日本製造業成全球笑話  黃粱 • 2017-12-13 11:06:44 來源:前瞻網 E2730G0
  • 全球海面波致應力精確計算首次實現
    近日,在自然資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研究員喬方利指導下,第一海洋研究所博士陳勝與瑞典烏普薩拉大學教授Anna Rutgersson、國家衛星海洋應用中心博士徐瑩等通力合作,利用中法海洋衛星(CFOSAT)風、浪同步觀測數據首次實現了全球海面波致應力精確計算,進而實現了風應力的反演
  • 日本稱將開展全球首次海底甲烷水合物挖掘作業
    人民網東京2月2日電(記者 劉軍國)據共同社報導,日本獨立行政法人「石油天然氣和金屬礦物資源機構」(JOGMEC)等2日宣布,將從2月14日前後開始在愛知縣渥美半島海域海底開始進行有望成為下一代能源的「甲烷水合物」(methane hydrate)生產試驗的事前挖掘作業,將持續到3月下旬。
  • 中國電能VS日本氫能,了解氫能的缺點,才明白我國的高明之處
    目前各個國家都在發展新能源,核能、風能、電能、氫能是主要的發展方向。中國大力發展電能,日本大力發展氫能,這幾乎是賭國運的發展戰略。適合自己的才是正確的,氫能在日本已經發展,技術方面比較成熟,中國只能是追隨者,而且中國的體量大,需求量以後會很大,制氫的安全性也要考慮到。
  • 從隼鳥2號創造7項全球首次看日本航天
    日本小行星探測器隼鳥2號的密封艙已安全返回地球。隼鳥2號通過在小行星上形成了人造撞擊坑等,創造7項全球首次顯示出了存在感。
  • 豪奪「全球首次」!中國火箭突破關鍵技術,西方包圍圈被徹底擊垮
    如何實現火箭的全面回收,成為了擺在各國面前的大難題。就在最近,我國在火箭回收的關鍵技術領域再獲突破,而且豪奪「全球首次」,徹底打破了西方有關火箭回收技術的包圍圈。 據悉,這一次突破的關鍵技術在於液氧甲烷發動機的二次啟動,而該發動機名為星際榮耀「焦點一號」,也是世界首臺可以二次啟動的火箭發動機。
  • 全球能源大勢回顧與展望
    引發上半年油價暴跌的原因多重,既有供需、庫存、運輸等市場因素,更有WTI原油期貨市場運行機制等因素。6.全球煤電裝機首現淨減,多國加快退煤進程 全球煤電裝機首現淨減根據研究機構全球能源監測(GEM)基於全球煤炭追蹤數據發布的報告,2020年1月1日至6月30日,全球新增煤電裝機18.3吉瓦,退役煤電裝機21.2吉瓦,退役裝機超過新增裝機,淨減少2.9吉瓦。這是全球煤電裝機首次在半年期內出現淨減少。
  • 忘掉氫燃料電池車,氫能發電才是王道
    否則,為什麼歐盟要投資4700億歐元用於電解氫和使用氫能的基礎設施建設,並且作為其「綠色協議」的一部分?為什麼中國、日本和韓國會在氫能上巨額押注? 加氫站市場追捧氫能的原因很簡單。不管是在燃料電池中使用還是燃燒產生熱量,它唯一的排放物質就是水。因此,無論用在哪裡,只要氫能替代化石燃料,都有助於減緩全球變暖。
  • 氫能源行業深度報告:「氫能時代」大幕拉開
    氫能能夠幫助工業、建築、交通等主要終端應用領域實現低碳化,包括作為燃料電池 汽車應用於交通運輸領域,作為儲能介質支持大規模可再生能源的整合和發電,應用 於分布式發電或熱電聯產為建築提供電和熱,為工業領域直接提供清潔的能源等。  目前全球用氫量約 1.15 億噸,其中約 61%用於煉油和生產化肥等,39%用於生 產甲醇和其他化學品以及燃料等。
  • 市場丨100000億氫能時代大幕拉開
    1970 年通用汽車首次提出「氫經濟」的概念。氫能能夠幫助工業、建築、交通等主要終端應用領域實現低碳化,包括作為燃料電池 汽車應用於交通運輸領域,作為儲能介質支持大規模可再生能源的整合和發電,應用 於分布式發電或熱電聯產為建築提供電和熱,為工業領域直接提供清潔的能源等。 目前全球用氫量約 1.15 億噸,其中約 61%用於煉油和生產化肥等,39%用於生 產甲醇和其他化學品以及燃料等。
  • 登頂汽車界奧斯卡 重塑科技領先燃料電池技術首次亮相進博會
    其中,從上海出發的全球化燃料電池技術提供商REFIRE重塑科技作為此次進博會上燃料電池細分領域的唯一參展企業,首次亮相進博汽車展館,向全球公眾展示旗下燃料電池技術的先進性,以及通過在商用車多元場景下的應用實踐,加速建立零碳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