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氫能鏈技術研究合作組(AHEAD)實現全球首次遠洋氫能運輸

2021-01-13 全國能源信息平臺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

由多家日本企業組成的新一代氫能鏈技術研究合作組(AHEAD)近日實現了全球首次遠洋氫氣運輸,從汶萊向日本運輸了第一批氫氣,將用於燃氣渦輪機發電。AHEAD表示,通過在川崎市沿海的東亞石油株式會社京濱煉油廠開始供應從甲基環己烷(MCH)中分離出來的氫氣,為水江發電廠的燃氣渦輪機提供燃料。

由多家日本企業組成的新一代氫能鏈技術研究合作組(AHEAD)近日實現了全球首次遠洋氫氣運輸,從汶萊向日本運輸了第一批氫氣,將用於燃氣渦輪機發電。

AHEAD表示,通過在川崎市沿海的東亞石油株式會社京濱煉油廠開始供應從甲基環己烷(MCH)中分離出來的氫氣,為水江發電廠的燃氣渦輪機提供燃料。

AHEAD指出,這標誌著日本首次使用外國生產的氫氣發電,對電力行業大規模氫氣消費產生了重大影響。AHEAD表示,給燃氣輪機供氫標誌著日本首次將進口氫氣用於發電,電力行業在氫發電上邁出了重要一步。

AHEAD計劃將國際氫供應鏈商業化,包括從汶萊生產甲基環己烷、經由遠洋運輸至日本、再在日本甲基環己烷中分離氫氣,並將這種從國外運輸來的氫氣作為發電燃料。

按照計劃,AHEAD的氫能運輸能力在滿負荷運行時可達210噸/年,經由ISO罐式貨櫃利用貨櫃船和卡車運輸。

據了解,AHEAD由三菱商事與千代田化工建設、三井物產和日本郵船聯合成立,目的是發展國際氫能供應鏈的實證事業,引領世界潮流。

AHEAD已經獲得了日本國立研究開發法人新能源及產業技術綜合開發機構(NEDO)「建設氫能社會技術開發事業/大規模氫能利用技術開發」補助,作為「採用有機化學氫化法通過未利用能源提取氫能的氫能供應鏈實證」實施。

不同於日本與澳大利亞開展的褐煤制氫-液氫輸運,Ahead項目採用千代田公司的SPERA技術探索有機液態儲氫的商業化。相對於低溫液態儲氫的高能耗(25%左右)、易蒸發(0.5-1%/天),有機液態儲氫具有性能穩定、簡單安全以及可充分利用現有石化基礎設施等優勢。但也存在著反應溫度較高、脫氫效率較低、催化劑易毒化等問題。該技術的核心是找到高效的催化劑。千代田公司利用甲基環己烷(MCH)作為載體,其開發的催化劑「有效壽命」超過1年,並成功進行了10,000小時的示範運行。

在要求溫室氣體減排的大環境下,氫能作為新一代綠色能源備受矚目。三菱商事根據日本經濟產業省「氫能與燃料電池戰略路線圖」第二階段提出的「全面引入氫能發電和建立大規模氫能供應系統」的要求,力爭通過本實證確立氫能大規模運輸、進口和供應技術,以滿足2030年正式實現氫能發電的需求。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轉載自能源界,所發內容不代表本平臺立場。全國能源信息平臺聯繫電話:010-65367702,郵箱:hz@people-energy.com.cn,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金臺西路2號人民日報社

相關焦點

  • 全球首次!日本實現全球首次遠洋氫能運輸
    由多家日本企業組成的新一代氫能鏈技術研究合作組(AHEAD)近日實現了全球首次遠洋氫氣運輸,從汶萊向日本運輸了第一批氫氣,將用於燃氣渦輪機發電。AHEAD指出,這標誌著日本首次使用外國生產的氫氣發電,對電力行業大規模氫氣消費產生了重大影響。AHEAD表示,給燃氣輪機供氫標誌著日本首次將進口氫氣用於發電,電力行業在氫發電上邁出了重要一步。AHEAD計劃將國際氫供應鏈商業化,包括從汶萊生產甲基環己烷、經由遠洋運輸至日本、再在日本甲基環己烷中分離氫氣,並將這種從國外運輸來的氫氣作為發電燃料。
  • 將氫能進行到底!日本制定氫/燃料電池戰略技術發展戰略
    日本新能源產業技術綜合開發機構(NEDO)燃料電池與氫能部副部長大平英二表示,這是一個很重要的工作,能夠改變日本現有的能源結構。事實上,日本最早開展氫能源技術開發要追溯至1973年成立的「氫能源協會」,當時主要從事這項工作的是大學研究人員。
  • 「冷聚變」技術的實現是氫能時代來臨的關鍵
    21世紀初美國總統布希和歐盟委員會主席普羅迪曾聯合開展對氫能的研究,但在10年後也無功而返,美國投入的7.2億美元的研究基金很大一部分後來被美國能源部部長朱棣文改用於對車用動力電池的研究,不得不說是一種向理性的回歸。如今,以日本豐田、本田、韓國現代、德國奔馳等公司為代表的一幹車企再次將燃料電池車拉上車展的展臺甚至經銷商的展廳,是更高的技術讓FCV重獲希望還是另一個政治陷阱?值得我們深入剖析。
  • 液化空氣與初創企業氫車熟路就氫能運輸發展達成協議
    巴黎2018年6月29日電-- 液化空氣集團與中國初創企業氫車熟路汽車運營(上海)有限公司(氫車熟路)籤署了一項合作協議,以加速氫能電動卡車車隊在中國的啟用。該協議與中國政府十三五規劃高度契合,旨在向服務於實現清潔運輸的氫能電動車的發展和銷售提供支持。
  • 韓國氫能經濟,一場生死未卜的政府「賭局」
    單從全社會研發投入資金這一指標來看,2017年深圳投入超過900億元,2018年深圳投入首次超過1000億元,其全社會研發投入佔GDP比重繼續保持全國領先。  2019年,深圳財政科技專項資金更是增長近一倍,30%以上投向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在定向引導和廣泛培育的環境下,深圳在全球創新體系中的地位不斷提升,高新技術產業發展成為全國的一面旗幟。
  • 中國電能VS日本氫能,了解氫能的缺點,才明白我國的高明之處
    目前各個國家都在發展新能源,核能、風能、電能、氫能是主要的發展方向。中國大力發展電能,日本大力發展氫能,這幾乎是賭國運的發展戰略。適合自己的才是正確的,氫能在日本已經發展,技術方面比較成熟,中國只能是追隨者,而且中國的體量大,需求量以後會很大,制氫的安全性也要考慮到。
  • 利用氫能攻克「難以減排領域」,助力實現「碳中和」
    中國已做出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和2060年實現「碳中和」的莊嚴承諾,為實現這些目標,除了大幅提升能源利用效率、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以外,還需要創新手段來應對碳排放巨大的「難以減排領域」(主要包括工業原料、高品位熱源、重卡、船舶等領域)。近幾年,氫能對於「難以減排領域」的深度脫碳作用被越來越多的研究和實踐所證明。
  • 忘掉氫燃料電池車,氫能發電才是王道
    否則,為什麼歐盟要投資4700億歐元用於電解氫和使用氫能的基礎設施建設,並且作為其「綠色協議」的一部分?為什麼中國、日本和韓國會在氫能上巨額押注? 加氫站市場追捧氫能的原因很簡單。不管是在燃料電池中使用還是燃燒產生熱量,它唯一的排放物質就是水。因此,無論用在哪裡,只要氫能替代化石燃料,都有助於減緩全球變暖。
  • 氫能成為實現碳中和的最終解決方案!低成本制氫只是其中一環!
    綜合報導 | 國際能源網/氫能匯 謝飛國際能源網/氫能匯記者獲悉,近日,澳洲將建成全球最大的發電站,規模甚至超過中國三峽!該綠色能源方案預計耗資360億美元,金額之高打破可再生能源紀錄。被稱為「未來能源」和「終極能源」的氫能已經成為近兩年的一個熱門話題,在各個國家都成為了重點發展產業,在國際上,美國、歐盟、日本都出臺了相應的氫能戰略規劃,日本甚至提出了「氫能社會」的宏大構想;在國內,中國石油、中國石化、國家能源集團、國家電投等能源央企紛紛入局氫能產業鏈,多個地方政府出臺了氫能發展方案和扶持政策。
  • 氫能源行業深度報告:「氫能時代」大幕拉開
    氫能能夠幫助工業、建築、交通等主要終端應用領域實現低碳化,包括作為燃料電池 汽車應用於交通運輸領域,作為儲能介質支持大規模可再生能源的整合和發電,應用 於分布式發電或熱電聯產為建築提供電和熱,為工業領域直接提供清潔的能源等。  目前全球用氫量約 1.15 億噸,其中約 61%用於煉油和生產化肥等,39%用於生 產甲醇和其他化學品以及燃料等。
  • 市場丨100000億氫能時代大幕拉開
    預計 2050 年氫能將承擔全球 18%的能源需求,氫 能產業將創造 3000 萬個工作崗位,減少 60 億噸 CO2排放,創造 2.5 萬億美元的市 場價值。日本、美國、歐洲等主要工業國家均將氫能列入國家能源發展戰略,氫能產 業的發展已初具規模,但發展重點有所不同。
  • 天鼎證券:新能源之戰,中國電能VS日本氫能,誰賭對了?
    再看看我們的鄰國日本,是舉全國之力在「氫燃料電池」上大力發展。那麼中國使用電能、日本使用氫能,誰才是新能源汽車上的王者?儲存方面,運輸氫燃料相當運輸一個大鐵球,運輸成本和生產成本一樣貴,氫氣也很容易爆炸,曾經就有人戲稱:「氫燃料汽車就是移動棺材」。一旦氫能汽車發生爆炸,基本沒有挽救的可能。所以,從安全性上來比較,電能汽車比氫能汽車更安全可靠。 其次,加氫站的建設成本非常高昂。在日本,建設一座中規模的加氫站,需要4.5億日元。
  • 【行業新聞】美國產業界氫能經濟路線圖
    《美國氫能經濟路線圖——減排及驅動氫能在全美實現增長》從產業界視角出發,在共享和開發經濟模型以及有關未來能源需求和環境期望的數據基礎上,勾畫的「建立跨市場和應用的夥伴關係,長久把持全球能源技術主導權」的發展圖景。
  • 氫能VS電能,新能源背後的國運之戰:中國不能輸,日本不能退
    而日本卻利用氫能,研發出了氫能源汽車,到底這兩種能源誰更有優勢?我們一起來分析一下。 日本掌握的氫能源技術 首先,想要利用氫能源,就要製造出來,然後運輸
  • 氫能產業化發展現狀及前景分析
    全球氫氣生產48%來自天然氣,30%來自石油,18%來自煤,電解水制氫佔4%。美國、歐洲和日本利用天然氣制氫的成本分別為每公斤0.9美元、2.2美元和3.2美元。我國主要利用煤制氫,2015年純度為99%以上的氫氣產能為700億m3,可供3000萬輛燃料電池汽車一年的使用量(每輛氫燃料電動汽車年使用氫氣2300 m3)。
  • 65款氫能車上榜工信部目錄,張家口、山西兩加氫站公開招標
    值得注意的是,清極能源和海卓動力是首次配套氫能車型申報工信部公告。而河北微風和江西博能兩家燃料電池汽車廠家也是首次登榜。其中,水發集團、深圳市凱豪達氫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籤署合作協議,雙方擬投資15億元,共同在濰坊市濱海開發區建設氫能綜合開發基地項目。據悉,該項目主要投資建設可再生能源發電制氫、氫氣存儲及運輸、氫氣加注、氫能終端綜合利用及相關裝備製造等,共分四期開發,建成後預期每年可實現銷售收入10億元。
  • 發展氫能與燃料電池汽車,如何「叫好又叫座」?
    據透露,目前,從全球來看,歐美日等國家和地區紛紛將氫能和燃料電池技術作為能源技術革命的重要方向和未來新能源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部分已進入實施階段。在汽車領域,以豐田、本田和現代為代表的部分車企,經過多年的關鍵技術攻關、技術考核驗證和特定用途領域商業化示範,突破了若干重要的燃料電池電堆及整車核心技術,整車性能已能夠達到傳統汽車水平。
  • 日本制定氫能發電戰略 將在2030年投入商用
    人民網東京12月26日電(許永新)據時事通信社報導,26日,日本政府召開有關氫能與可再生能源的閣僚會議,制定了為實現氫能社會的「氫能基本戰略」,其主要內容是爭取在2030年左右將氫能發電投入商用,並制定目標要在將來把氫能的發電成本降低到與液化天然氣火力發電相同的水平。
  • 鄭州大學成為Belle II高能物理國際合作組正式成員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李樹華 通訊員 王千茹 劉樂樂近日,鄭州大學在第36屆Belle II國際合作組會議上,順利成為Belle II國際合作組的正式成員。成為繼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復旦大學、北京大學、中國科技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遼寧師範大學、蘇州大學、山東大學、南京師範大學之後第10個加入Belle II國際合作組的中國內地高校和科研單位。據了解,Belle II高能物理實驗位於日本筑波科學城日本高能加速器研究機構(KEK)的超級KEKB正負電子對撞機上,是原Belle高能物理實驗的升級版。
  • 電解水制氫+管道運輸是氫能發展方向
    截至2019年11月,我國已投產的加氫站為41座,從地域分布來看,主要集中在廣東、江蘇、上海、湖北、河北等地,並未實現全國範圍的覆蓋。未來加氫站的建設數量及地域分布還有待完善。成本高昂是阻礙加氫站建設的首要原因。一個典型的加氫站由制氫系統、壓縮系統、儲存系統、加注系統和控制系統等部分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