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商報消息 對於中國的白酒行業來說,2012年絕對是不平凡的一年,從1月1日央視實施的「限酒令」,到國務院限制「三公消費」禁令;從酒鬼酒「塑化劑」風波,到年末中央軍委下發「禁酒令」。這一連幾次轟動全國的大事件,輪流鞭笞著白酒行業,不僅讓行業市場遭遇了增速剎車,同時也使得各個酒企面臨著逆勢突圍的挑戰。
1 央視「限酒令」下酒企狂擲金
從2012年1月1日起,央視招標時段的白酒廣告將選定12家實力較強的白酒企業,這12家企業可以在招標時段播出商業廣告,而除去這12家企業之外的白酒企業在招標時段則只能播出形象廣告,形象廣告片中不得出現「酒瓶」、「酒杯」等元素。
央視是酒精行業青睞的廣告平臺,分析人士認為,此番「限酒令」,雖不能說就是央視採取的「飢餓營銷」,但實際的效果,是央視將白酒廣告資源壓縮,廣告資源的稀缺將促使企業扎堆競標的現象更為集中,也向行業釋放出信號,白酒企業如果想在央視投放廣告,需要付出更高的代價。「限酒令」一下,使得經常在央視露面的,仍將是國內站在第一梯隊的白酒企業,而實力相對較弱的白酒企業,想借央視平臺一舉成名,拉動全國招商、實現全國布局的夢想,可能將化為泡影。
根據2012年央視廣告現場招標結果來看,共19家酒類生產企業在現場競標拍得標的總價格為325726萬元,佔總體的26.6%,而在2011年共有17家酒類企業在現場競標拍得標的總價格為236114萬元,佔總體的23.2%,與2011年相比增長接近10億元。
2 傳統酒企「趕時髦」 初耕電商渠道
目前B2C電子商務大行其道,眾多酒企瞄準了電商平臺,開始利用網際網路拓寬自身的銷售渠道。同時,由於電商平臺中的產品質量與實體店面中的一致,價格又低於實體店中的銷售價格,深受個體消費者以及企業團購的青睞。
無論是一線白酒品牌茅臺、五糧液等,還是各省地產白酒品牌都紛紛涉水電商,除了酒企自建以及代理商開設電商平臺,多家傳統酒類企業也通過第三方電子商務平臺建立起白酒專賣網店,如酒仙網、一號店和淘寶天貓商城等。
3 「三公消費」瘦身 有人歡喜有人愁
2012年3月26日國務院召開第五次廉政工作會議,前國務院總理溫家寶發表講話,他指出今年要嚴格控制「三公」經費,今年繼續實行零增長,其中禁止用公款購買香菸、高檔酒和禮品。此次政策的轉變讓高端白酒公務消費大失元氣,業界專家陳剛指出,根據中央政府、5個省級政府、21個地市級政府披露的三公支出數據,測算市級政府以上自購白酒消費規模為58.17億元。雖然政府自購類消費並不佔高端白酒銷量的主導地位,然而,由於目前政府消費以高檔酒為主,因此,在收緊三公消費後,市級政府以上自購白酒58.17億元的消費規模受到了相當大的影響。
但限制「三公消費」對行業的負面影響主要體現在價位超過1000元的超高端白酒領域,而價格在100-800元的次中高端白酒,受到的壓力較小,甚至對這一價位的白酒產生了積極的影響,雖然高端白酒被禁止在公費採購的名單上,但政府部門同樣可以採購一些價格沒有那麼貴的名牌白酒。
4 「散酒門」、「勾兌門」導致行業標杆遭質疑
2012年5月,洋河股份被爆出在四川宜賓高縣等地收購散裝白酒,用於勾兌生產洋河白酒產品。事後洋河股份對散酒和基酒的概念作出了簡單闡述,並表示,公司存在外購少部分基酒的狀況,主要用於低端產品和個性化產品的補充。此消息一出,整個業界一片譁然,洋河股份的釀酒能力遭到嚴重懷疑。
無獨有偶,時過3個月,古井貢被曝花費4500餘萬元購買了將近7000噸食用酒精進行勾兌白酒產品,古井貢相關工作人員在事後接受採訪時表示,古井貢一直有此種做法,並且不止其一家,很多酒廠都會這樣做,原因是「用食用酒精勾兌是一種生產工藝,是符合國家標準的」。儘管此後有食品專家指出,我國是允許在白酒生產加工中使用合格的食用酒精來調製白酒,但白酒企業對此做法有所顧忌,由於如果在生產包裝上直接表明有勾兌食用酒精成分,會引起消費者不必要的誤會。這兩起事件,讓不少消費者都有了被愚弄的感覺,在食品安全問題上又打了一個巨大的問號,品牌白酒的誠信問題遭到質疑。
5 信譽危機升級汾酒遭遇神秘「召回門」
2012年6月,山西汾酒被指今年3-4月流入市場的53度黃蓋汾可能含有黑色漂浮物,因此被召回,但不同於普通的產品召回,山西汾酒選擇了「秘密」進行。對於這次事件,可以確定的是,召回發生在6月初,涉及的產品是3、4月期間生產。換句話說,事發3個月後,公司才採取行動召回。白酒經銷商為此表示了強烈的不滿:「作為一個負責任的企業,食品召回是一件大事,應該及時公開信息。」由此可以看出,國內企業還沒有建立起相對應的應急機制,往往是悄悄地冷處理,及時召回並不多見。
6 酒鬼酒塑化劑風波 「坑」了整個白酒行業
11月19日,《21世紀網》報導稱,21世紀網在酒鬼酒實際控制人中糖集團的子公司購買了一瓶438元的酒鬼酒,在送往上海天祥質量技術服務公司進行檢測後,測出酒鬼酒中的塑化劑DBP超標260%。隨後,中國酒協發布聲明,白酒產品中基本都含有塑化劑成分,最高2.32mg/kg,最低0.495mg/kg,平0.537mg/kg。11月21日,湖南省質監局向質檢總局報告稱,50度酒鬼酒樣品中塑化劑最高檢出值為1.04mg/kg,而規定的最大殘留量限定為0.3mg/kg。
隨後,貴州茅臺、五糧液、洋河股份三家被送檢的白酒無一倖免,塑化劑檢測結果均「超標」,儘管各酒企的相關人士都聲明自家的白酒不存在塑化劑超標的狀況,但整個白酒行業還是遭到了塑化劑風波的重創,顯現在各上市酒企的股價上,以茅臺為例,其市值蒸發百億元,公司股價也因塑化劑風波跌破200元。同時由於這關係到嚴重的食品安全問題,導致一些消費者不但自己不敢喝,也不敢再用白酒送人。
7 一紙「禁酒令」吹動了白酒市場風向
在高檔白酒「命途多舛」的光景下,中央軍委一紙「禁酒令」使得白酒行業雪上加霜,《中央軍委加強自身作風建設是想規定》中,要求在接待工作中不安排豪華宴請、不喝酒。這使得高端白酒品牌不得不對其他銷售渠道進行深耕,根據其固定的消費群體轉向商務宴請。與此同時,茅臺、五糧液都開始打造中低價位的系列品牌,通過調整營銷策略來應對「禁酒令」所帶來的市場損失。
相反,一些中低檔的地產名酒似乎從「禁酒令」中看到了希望,一份食品行業的分析機構報告顯示,2012年年末,除了一些酒企、經銷商開展的促銷活動,大部分中端白酒的價格不僅沒有出現回落,有的甚至還出現每瓶幾十元的小幅上漲。在2013年,中低檔白酒市場迎來的將是可預見的激烈廝殺。
8 年末旺季遇冷高端白酒限產保價
歲末年初是白酒市場的傳統銷售旺季,每年這時都會掀起一番漲價潮,但在今年,整個市場行情發生逆轉,除了中低端白酒打起促銷戰,一線白酒的價格不僅「按兵不動」,甚至還出現了一部分價格下調的情況。
對此,業內人士分析指出,「保價」屬於酒企自救的行為,可以增加經銷環節利潤空間,或為高端白酒價格承壓狀況「解套」。但此舉或難以抑制高端白酒價格不斷下行的趨勢,一方面,今年經濟增速放緩,消費者的購買能力有一定下降;另一方面,國家出臺限制三公消費政策使高端白酒損失掉一部分重要消費群體。同時,塑化劑、「禁酒令」也使高端白酒的銷售雪上加霜,其價格下跌的現狀難以改變。
不經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願「酒過幾巡」的白酒行業,在2013年能選擇性記憶,從自身出發,記住教訓,忘記傷痛,一朝酒醒事事空。
本報記者 餘莎莎
地產白酒逆勢突圍
鄂酒軍團中稻花香、白雲邊、枝江大曲、黃山頭、東湖之戀等,在2012年白酒行業的多事之秋,仍然保持著高速的增長態勢,在湖北市場,鄂酒品牌幾乎都有自己的根據地市場和樣板市場。在去年高端白酒市場與銷售渠道屢屢受挫的情況下,湖北地產白酒在省內的反響一如往前,鄂酒軍團趁勢追擊對一線高端白酒進行了大力圍剿。
地產百元白酒成消費主流
近日,記者走訪了武昌洪山區多家大型超市和白酒銷售點發現,鄂酒在各白酒銷售區域佔有的份額最大,同時售價在六、七十元到一、二百元的品牌白酒最受消費者的青睞。一家大型超市銷售人員告訴記者,年末了,來超市買酒的市民,一般都會選擇口碑較好,價格適中的白酒,湖北省內的地產酒不僅從質量上能讓消費者感到安心,價位也是大眾消費水平。目前地產白酒的銷量正穩步上漲,同時百元白酒成為消費主流。
地產白酒搶佔酒文化的制高點
業界專家認為打造地方名酒,推動湖北酒類企業發展,參與高端品牌的競逐,這一過程意味著地產酒行業在產量、質量、管理、營銷、多元化格局等方面的大幅提升並產生質的變化,實現銷售量、銷售收入、利稅的增長,真正邁入國家酒的先進行列。
同時擴大地方酒知名度,就是要發掘、升華具有濃厚底蘊的地方酒文化內涵,使之成為企業品牌的核心,提升地方酒文化的影響力,搶佔酒文化的制高點,增強地產酒文化和企業品牌的軟實力。
本報記者 餘莎莎
責編:Z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