軟舌螺這是一種已經被滅絕了的海生的無脊椎動物,如果大家對以前寒武紀時期的動物比較了解的話,那麼肯定聽說過這個名字,其實在很早以前就已經被發現了,可就是一個這樣的小生物,沒想到科學家卻不知道它究竟應該屬於哪個類別,也就是說關於它的分類一直存在著很大的爭議,因為有一些研究學者認為,它應該是軟體動物門,而另一種意見則認為它是一種獨立的物種,也就是稱之為軟舌螺門。過去了近200年之後,現在的這種小生物終於是有了歸屬了。
這種軟舌螺可以說是現在為止所發現的地球上最早的一種兩側對稱的動物,而且在那個時期,海底的動物可以說非常的繁盛,當然這種小動物也是當時古代海洋之中比較常見的。尤其在當時因為它的數量非常的多,而且一般是生活在海底下,沒有什麼攻擊力和防禦能力之類的,所以成為了其他海洋動物青睞,因此被廣泛的稱之為海底動物的糧食,甚至研究學者在發現了這些軟舌螺的動物後,更是將它玩笑的稱之為那個時期的海底大米。
這種小動物已經滅絕很長一段時間,最起碼已經有好幾億年了。不過研究學者在探測寒武紀時期的地層,卻能夠發現這種小生物的存在,而且非常的普遍。可見當時這種生物分布是相當廣泛的,而且數量也是非常龐大的。這種動物在寒武紀時期不管是數量還是多樣性都達到了最鼎盛的狀態,之後才慢慢的減少直至被滅絕。它最早發現於1840年,那麼到現在已經有將近200年的歷史,可是生物學家卻依舊無法確定,這種動物究竟是屬於哪一類。
不過經過了這漫長的探索和研究,咱們國家的研究員發現了一種軟舌螺裡面的新物種,叫做雲南肉莖螺,結果通過對這種軟舌螺進行研究,發現它好像是跟腕足的動物比較接近的,最起碼是有血親的關係。如果我們仔細觀察這種小動物會發現它是有一個鈣質形成的管殼,而且呈現出錐形,就像我們平時所吃的大甜筒一般。不過正是它的這個東西能夠將自己的軟體包裹在裡面。這種動物在當時應該是生活在淺海的海底,當然當時的海底不光是有這樣的動物,另外還有一些如行節肢以及多口軟體等不同的動物,而這種動物只能算是生活在最底層的。
所以在一些當時海底動物的一些排洩物或者是腸道裡面也能夠發現這種軟舌螺的身形。至於說軟舌螺它們想要生存的話就只能夠吃一些水裡面的微生物或者是腐屍,再就是沉積在海底的一些沉積物之類的。
古生物科學家發現當時這種軟舌螺它的分布非常的廣泛,而且數量也是相當的可觀,從現在所發現的這些化石裡面的含量就可以看出來。只不過卻並沒有得到相關的一些解剖的信息,所以關於它究竟在生態物系統裡面處於怎樣的一個位置,就成為了研究學者不斷爭論的一個話題。
而此次研究學者首次在軟舌螺標本裡面發現了能夠讓它身體固定的肉莖,這是一個特殊的結構,當然,正是由於這個結構的發現或許就能夠確認它們其實是有親緣關係的,通過顯微鏡可以看到,這個肉莖能夠將身體固定在海底,所以這個特殊的部分,正是能夠尋找它身世之謎的一個有利的條件,因為它的這個肉莖跟發現的碗足動物身上所存在的肉莖非常的相似。
這個腕足動物是屬於海洋之中棲息在海底的一種無脊椎動物,而在現在海洋之中依舊會有一些碗族動物就是海豆芽。那麼這個猜測究竟是不是準確的呢?科學家並沒有就此下結論,而是運用了相關的數據,進行不斷的分析,結果最終顯示,這種軟舌螺與腕足動物門確實有非常的相似結構,另外還有,它們身體其他的一些結構都存在著共同的特徵。除肉莖結構之外,有著類似的過濾腔和雙瓣殼身體結構等。
不過在這其中,軟舌螺其實也存在著不同的特性,比如說它們的幼體跟腕足動物就存在著很多的差別,所以簡單的只是將它歸於腕足門,還是有點說不通,不過可以將它稱之為腕足動物的祖先。
而且研究學者發現,早期的這種軟舌螺,存在著這樣的肉莖,但是後期慢慢地它們就失去了這個特徵,這說明它們在適應環境的過程中,不斷的在發展進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