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南風
2020年的中國,科技技術上再次有了質的飛躍,硬核科技比比皆是。「嫦娥」工程、「中國天眼」和「南昌艦」接連而出。上天入地無所不能,科技發展邁向了一個新的臺階,躋身世界大國行列。
這一年,中國科技改變著中國的面貌,展現在大家眼前的是大國重器。盤點這些科技,就會發現我國從陸地到天空到甚至是海洋上都有著他們的影子,覆蓋範圍極其廣泛。科技方面實現了質的飛躍,現在已經發展到了某種高度,讓中國人都拍手叫好,為此感到無比榮耀。
成功發射嫦娥四號探測器,在月球背面預選地著陸。成功在月球表面採集樣本,並返回地球。這一消息令全網沸騰。美國航天局局長表示中國的嫦娥五號探測器的成功發射,是讓人印象深刻的一項成就。
「中國天眼」球面射電望遠鏡通過驗收,正式運行。自運行之後,該設施穩定可靠,靈敏度強大,在未來3到5年的時間裡,高靈敏度可能在心肌分子,引力波探測方面進行突破。使中國在這一領域的性能指標上佔據全球制高點。
「南昌艦」是中國首艘055型的飛彈驅逐艦,排水量高達上萬噸,具有完整的反艦、反潛的能力,裝設了巡航飛彈、電子對抗的作戰系統。攻防兼備,使未來的海上作戰能力增加了許多選擇。功能更強,也能容納更多人員。特別是055型艦的強化信息能力,滿足了航母的要求。作戰時更加集中精力在空中攻防,非常需要055型「空中帳」的能力,使海軍驅逐艦跨上了新的高度。
北鬥衛星在2020年6月從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發射,代表著我國是第三個擁有全球衛星導航系統的國家。是我國規模覆蓋範圍最廣,但同時服務要求最高的航天衛星系統。北鬥三號已經是國際領先水平,也廣泛運用到金融、電力等系統。
還有著「天問一號」、「蛟龍」載人潛水器等一系列偉大而又卓越的科技成就都在彰顯著高科技創新的新成就。不僅這些,還有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和「奮鬥者」號等振奮人心的科技正在從夢想變成現實,更重要的是我國打破了對國外科技的依賴,將科技創新的力量掌握在了手裡。隨著這些技術的不斷發展,我國在國際的舞臺上也逐漸嶄露頭角,在崛起的道路上越走越遠,成功躋身大國行列。根據我國科研團隊的努力,中國在科技論文上也超過了日本和歐洲,研究成果轉化也非常成功。在未來,國際科學合作也會迎來春天。雖然說在各個領域上我國都實現了重大突破,但是我國的能力也會更加強大,實力遠不止於此。在未來發展的路程上,會持續提升自己,為全球的經濟科技發展做出貢獻,讓世界變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