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來越多的市民選擇乘坐地鐵後再轉乘公交上下班。徐常青 攝
30日,青島地鐵1號線北段、8號線北段順利通過竣工驗收,兩條新線距離通車再近一步。驗收組認為,1、8號北段工程建設嚴格合同履約,各環節嚴格執行法律法規和工程建設強制標準要求,檔案資料規範、齊全,滿足竣工條件,一致同意通過竣工驗收,具備開展初期運營工作條件。雙線竣工驗收的通過,標誌著1、8號線北段工程建設全面結束,政府專項驗收全部完成、3個月計劃跑圖試運行完成且相關指標滿足國標要求,均已達到開通初期運營水平,將實現建設期向運營期的全面「轉軌」。
坐地鐵每天在家多睡一小時
周一早高峰,家住芝泉路的王珊珊再也不用為堵車發愁了。上午8時她才走出家門,步行幾分鐘來到芝泉路地鐵站,坐上2號線直達中韓車站。到站下車後,她來到公交車站,兩分鐘後,一輛631路公交車緩緩進站,王珊珊上車,十分鐘後抵達位於株洲路上的公司。王珊珊直言自己是地鐵2號線開通後的明顯受益者。沒開通前,她每天都要早早起床趕公交,其他季節還好,冬天在車站等公交的感覺讓她多次欲哭無淚。地鐵開通後,王珊珊的出行時間明顯縮短,從芝泉路到中韓車站,只需半個多小時。「剛開通那陣,因為沿途路堵,有時候631要很長時間才來一輛車。從10月開始,631路開通了對接地鐵線,每天早上公交車就在中韓站等著。 」王珊珊所說的對接線,是城運控股交運溫馨巴士迅達公司開通的專線,每天早高峰從中韓車站始發,將人流從車站疏散到株洲路附近的企事業單位。 「地鐵2號線開通後,我們經過客流調查發現,每天早高峰,乘坐2號線到中韓站再轉乘公交前往株洲路附近的上班族較多,為此我們特意開通了對接線路,方便市民同時也加快了車輛周轉。 」該公司經理安峰崗說。
地鐵正改變市民的出行習慣
作為城市運行的主動脈,地鐵憑藉其大容量、專有路權等優點,備受遠距離上班族的青睞。「相比公交車,地鐵專有路權可以解決道路擁堵產生的無法預估出行時間等問題。 」城運控股公交李滄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鄧立侖對地鐵線路所帶來的出行影響深有體會。地鐵2號、3號線都途經李滄區,作為島城南工北宿的重要區域,李滄是不少「南工族」當年置業的首選。
地鐵開通後,越來越多居住在李滄的上班族,選擇乘坐地鐵出行,公交公司多條南北大線的乘坐舒適度明顯提升。與此同時,以往乘坐人數不多的微循環線路,在早晚尖峰時段則客流明顯增加。一番調研後,鄧立侖發現了問題所在:在一小時優惠換乘等政策的影響下,越來越多的居民選擇從小區乘車到地鐵站點,然後再換乘地鐵線路。為此,鄧立侖研究後決定,根據東李地區小區眾多的特點,在早尖峰時段開通從小區到李村公園地鐵站點的對接專線。 「從南北大線到社區微循環,細小的變化背後,正是地鐵對城市空間拓展和市民出行帶來的影響,也是我們精細化服務的要求所在。 」鄧立侖告訴記者。
將躋身國內地鐵先進城市行列
「十三五」期間,是青島地鐵運營發展的重要階段。五年間,青島地鐵實現了由單線路運營向網絡化運營的過渡。目前,青島地鐵已開通運營4條線路,運營裡程176公裡。
不久前,地鐵集團聯合多部門舉行了地鐵1號線(北段)、8號線(北段)應急處置綜合演練,模擬地鐵1、8號線站臺積壓了大量乘客,乘客進入站廳過程中造成2名乘客被踩踏受傷,同時2名乘客被困站內直梯,車站工作人員上報控制中心,運營分公司立即啟動相關預案進行處置,並報交通、消防、公安、衛健等部門,經過26分鐘,300餘名參演人員順利完成了突發大客流處置、傷員救治、電梯困人救援、火災撲救等環節的演練,並進行了演練評估。
截至今年10月,青島地鐵安全運送旅客超過5億人次,最高日客運量84.88萬人次,地鐵客運量佔城市公共運輸比例達16%。按照計劃,年底前,地鐵1號線(北段)、8號線(北段)將開通,屆時,島城地鐵運營裡程將超過240公裡,將全面進入規模化成網運營時代,青島也將躋身國內地鐵先進城市行列。
觀海新聞/青島晚報 記者 徐美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