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天問一號」躋身航天先進行列,背後是20年的巨大進步
從上世紀六十年代前蘇聯和美國就在探索火星上不斷競爭,直到蘇聯解體,這一探索仍未有重大突破,就連俄羅斯也幾乎沒有過成功的探索,在航天領域我國也在努力探索,航天先進行列的「天問一號」背後是我國20年所取得的巨大進步。
-
外交部談「天問一號」升空:中國航天事業完全用於和平目的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北京7月24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見習記者 馬子倩)7月23日,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實施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任務),標誌著中國「探火」邁出了關鍵一步,中國航天事業又進入了一個全新的發展階段。不過卻有外媒稱,中國躋身火星探測行列是為了加大對太空主導權的爭奪。
-
「天問一號」背後的那抹「藍」
文 | 雲酒團隊(ID:YJTT2016)7月23日,全中國都在為「天問一號」喝彩。但作為酒業人,我們希望將掌聲送給「天問一號」背後的那抹「藍」——夢之藍。火星,中國來了!「發射!」12時41分,隨著一聲巨響,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託舉著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在中國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這是長徵五號系列運載火箭的第五次發射任務,也是首次執行應用性發射任務。根據發射任務要求,長徵五號遙四火箭將託舉「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送入地火轉移軌道,開啟奔向火星的旅程。
-
「天問一號」探測器成功發射探火之路要經歷什麼?
國家航天局新聞宣傳中心張高翔攝7月23日12時41分,我國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成功發射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火箭飛行約2167秒後,成功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火星探測之旅,邁出了我國行星探測第一步。
-
公共基礎知識:「天問一號」成功飛天
2020年4月24日,是第五個中國航天日,在這個特殊的日子裡,中國行星探測任務的名稱揭曉——「天問」,首次火星探測任務被命名為「天問一號」。2020年7月23日12時41分,「天問一號」探測器乘坐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天問一號」預計飛行7個多月到達火星,預計到明年2月11日至2月24日探測器就進入火星環繞軌道。
-
外交部回應天問一號:宇宙完全容得下各國共同探索
有記者提問,中國首顆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昨天發射升空,有外媒認為中國躋身火星探測行列是為了加大對太空主導權的爭奪,請問您對此有何回應?汪文斌回應稱,這種說法恐怕不符合事實。昨天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發射成功,正式開啟了中國自主的火星探測之旅。這不僅是一個值得中國人驕傲和自豪的時刻,也引起了國際社會的廣泛關注。
-
美媒:「天問一號」促中國成太空探索領導者
2020年7月至8月,備受矚目的中國「天問一號」火星探測任務將迎來發射「窗口期」。美國《科學》雜誌近日發表文章稱,「天問一號」是中國行星探測的首次任務,也將是中國航天走向更遠深空的裡程碑工程,火星探索任務將使中國躋身世界太空領導者之列。
-
「天問一號」開啟全球深空探測時代
又一個裡程碑北京時間7月23日12時41分,中國首個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由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成功發射。英媒《衛報》稱,近幾十年來,中國的航天航空項目發展迅速,中國嘗試通過「天問一號」任務加入到徵服火星的「精英俱樂部」。
-
「天問一號」開啟全球深空探測時代
來源:海外網7月23日,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實施「天問一號」任務。新華社記者 才 揚攝近日,中國「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成功升空,開啟中國首次自主火星探測任務。又一個裡程碑北京時間7月23日12時41分,中國首個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由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成功發射。英媒《衛報》稱,近幾十年來,中國的航天航空項目發展迅速,中國嘗試通過「天問一號」任務加入到徵服火星的「精英俱樂部」。
-
外交部:「天問一號」發射是為搶奪太空主導權的解讀並不正確
有記者提問,中國首顆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昨天發射升空,有外媒認為中國躋身火星探測行列是為了加大對太空主導權的爭奪,請問您對此有何回應?汪文斌回應稱,這種說法恐怕不符合事實。昨天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發射成功,正式開啟了中國自主的火星探測之旅。這不僅是一個值得中國人驕傲和自豪的時刻,也引起了國際社會的廣泛關注。
-
我國首個火星任務發射成功,「天問一號」的意義及鮮為人知的背後
就在剛剛,我國首個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搭載我國長徵五號運載火箭從海南文昌點火發射,成功的進入預定軌道,奔向火星,萬眾沸騰!花費巨大,又不能直接產生效益,還不如拿來用於其他科研開發。其實火星探測的意義可大了,甚至可以說是戰略級的規劃,個人覺得火星探測有如下意義:1、促進我國科學技術發展,保持技術創新能力!航天探索一直是人類最先進科技和最複雜工程之一,特別是深空探索,通過航天項目的立項,可以促進很多相關技術的發展、創新!很多民用技術,都是從軍用或者航天轉化過來的。
-
求人不如靠己,從螢火一號到天問一號中國航天背後的英雄:感謝你
然後這背後是我們航天人不懈的努力與堅持,長徵五號火箭總指揮王珏回憶研發的過程,幾次失利,感覺天都快塌了。我們的航天人敢於&34;,他們咬緊牙關,不眠不休,付出的難以想像的艱辛和努力。在面對質疑和批評,他們的壓力可想而知,從螢火一號到天問一號中國航天背後的英雄:感謝你。
-
「天問一號」開啟全球深空探測時代(國際論道)
又一個裡程碑北京時間7月23日12時41分,中國首個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由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成功發射。英媒《衛報》稱,近幾十年來,中國的航天航空項目發展迅速,中國嘗試通過「天問一號」任務加入到徵服火星的「精英俱樂部」。
-
2021年,中國「天問一號」上榜科技奇蹟
西班牙的《趣味》月刊雜誌上,有研究者盤點了2021年可能創造出的五大科技奇蹟,其中著重提到了「天問一號
-
讓中國「風洞」躋身世界先進行列
迎難而上 夯實根基空氣動力技術是發展先進航空航天飛行器的重要支撐,是國家間較量的重磅砝碼。在複雜的國際環境下,過去許多年裡,西方國家對我國嚴密封鎖,由於沒有風洞設備進行試驗,我國剛剛起步的航空航天飛行器研製工作不得不放慢速度。
-
「天問一號」背後的化工材料
這是戰國時期詩人屈原在《天問》中的詩句。7月23日12時41分,承擔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的「天問一號」探測器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成功發射,開啟了瑰麗壯美的火星之旅,繼續探求屈原在2300年前的發問。這不僅是我國首次完全自主實施的火星探測任務,還是我國深空領域裡一個全新的裡程碑。那麼,在「天問一號」探測器成功發射的背後,有哪些化工新材料扮演了重要角色?
-
天問一號問天開啟問天新紀元
嗨,火星,我是來自地球中國的天問一號,首次見面,請多關照。近日來自西昌發射場消息,我國自主研製的天問一號即將在7月下旬至8月上旬窗口用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擇機發射,到時肯定是舉國歡慶!天問一號重240公斤,攜帶6中科學儀器幫我們認識火星。其吸收了嫦娥系列技術與經驗,一步實現繞、落、巡三步曲,全球唯一!再次彰顯我國強大的綜合實力,讓我國直接跨入世界探索太空領先者行列。
-
大國重器風雲四號①:歷時21年躋身世界最先進氣象衛星行列
FY-4A衛星多通道掃描成像輻射計2017年2月20日13:50(北京時)第一幅多通道彩色合成圖像。 來源於國家衛星氣象中心新生代氣象衛星風雲四號正式上崗啦!仗劍走天涯的「風四郎」有什麼特別,又將給我們帶來哪些驚喜?
-
今天,「天問一號」奔向火星!一起聽聽雲南籍航天人的心裡話
他的心裡話——一回首,我已經到基地20多年了,在這20年裡,我見證了中國航天的進步與騰飛。西昌成為了中國航天的聖地、高地和福地。從西昌走向文昌,我們的視野更寬了,射向更廣了,射程更遠了,載荷更重了。在這裡,我們實現了「胖五」首飛,實現了「天舟」升天。當前,「天問一號」發射任務將邁出我國行星探測的第一步,我相信我們火星探測一定會成功,並圓滿實現工程目標。
-
「天問一號」成功發射 我國行星探測邁出第一步
新華社北京7月24日電(記者郭倩)《經濟參考報》7月24日刊發題為《「天問一號」成功發射 我國行星探測邁出第一步》的報導。文章稱,7月23日12時41分,我國在海南島東北海岸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成功發射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火箭成功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火星探測之旅,邁出了我國自主行星探測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