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伍氏族譜

2020-11-29 發展門戶網

伍氏在大陸與臺灣均未進入前一百大姓。伍氏起源古老。傳說伍氏起源於上古時期,黃帝有臣子伍胥,他的後代非常興旺。其子孫後代就以他名字中的「伍」為姓。春秋時,楚國有大夫伍參(伍子胥先祖),後代就以他名字中的「伍」為姓。這支伍氏起源於楚國的王族之姓羋姓。伍氏在梁國郡發展成望族,世稱梁國望。姓纂:楚大夫伍參之後。又姓氏考略:黃帝臣有伍胥,見玄女兵法,當為伍氏之始。無論是漢族還是少數民族,他們實際都有著共同的祖先伍子胥。民俗學家在仔細地研究了伍氏族譜後認為,儘管伍子胥出生在湖北,但是伍氏家族自古以來最早、最重要的發源地還是在湖南常德。在湘西地區苗族也有姓伍的人。伍氏是當今較常見的姓氏,分布較廣,約佔全國漢族人口的0.11%,居第一百二十一位。尤以湖北、湖南、廣東多此姓,三省伍氏約佔全國漢族伍氏人口的64%。

三、歷史名人

伍員:字子胥(?-公元前664),春秋時楚國人。與父兄俱仕楚,後楚王聽讒言殺其父兄,員逃亡吳國佐吳伐楚報仇,並輔吳稱。吳王夫差滅越後,欲釋越王句踐回國,不聽員諫,因信讒殺之。伍員死前預言越必滅吳,後九年越果滅吳。

伍參:楚文公十二年伐鄭之役中表現優異。當時,晉國的荀林父帥師救鄭,來勢洶洶,楚軍的行止頗為猶豫,而身為楚國大夫的伍參卻有過人之明,衡量大勢之後告訴楚王說:「晉之從政者新未能行令,其佐先谷剛愎不仁未肯用命,其三師專行不獲聽而無上,此行也晉師必敗……」結果,楚王採納了他的意見,跟晉軍一決死戰,果然大敗晉師於,伍參也自此在楚國飛黃騰達,其子伍舉,其孫伍奢,都世襲為大夫,顯赫異常。

伍孚:字德瑜,漢末忠臣,官越騎校尉。見卓殘暴,憤恨不平,嘗於朝服內披小鎧,藏短刀,欲伺便殺卓。一日,卓入朝,孚迎至閣下,拔刀直刺卓。卓氣力大,兩手摳住;呂布便入,揪倒伍孚。卓問曰:「誰教汝反?」孚瞪目大喝曰:「汝非吾君,吾非汝臣,何反之有?汝罪惡盈天,人人願得而誅之!吾恨不車裂汝以謝天下!」卓大怒,命牽出剖剮之。孚至死罵不絕口。後人有詩讚之曰:「漢末忠臣說伍孚,沖天豪氣世間無。朝堂殺賊名猶在,萬古堪稱大丈夫!」董卓自此出入常帶甲士護衛。

伍朝:字世明,晉代武陵漢壽人。少有雅操,閒居樂道,不修世事。性好學,以博士徵,不就。刺史劉弘薦朝為零陵太守,主者以非選例,不聽。尚書郎胡濟奏曰:「臣以為當今資喪亂之餘運,承百王之遺弊,進趨者乘國故以僥倖,守道者懷蘊櫝以終身,故令敦褒之化虧,退讓之風薄。案朝遊心物外,不屑時務,守靜衡門,志道日新,年過耳順而所尚無虧,誠江南之奇才,丘園之逸老也。不加飾進,何以勸善!且白衣為郡,前漢有舊,宜聽光顯,以獎風尚。」奏可,而朝不就,終於家。

伍喬:唐末宋初安徽省廬江人。五代十國南唐保大年間(943-957)某科狀元。伍喬自幼勤奮好學。後入廬山國學,數年苦研六經,尤善《周易》。山中眾人捐資,助伍喬赴金陵應試。初選得中進士,殿上復考,伍喬以所作驚人而一舉奪魁。時人稱考官選人公允。南唐元宗李璟命將其所作《畫八卦賦》及《霽後望鐘山詩》刻於石上,以為永式。後放外任歙州司馬,失意之情流於詩作,經翰林學士張洎進言,唐元宗召入為考功員外郎。仕至戶部員外郎。終卒於任上。伍喬善詩文,詩多七律且多送別、寄遊、題贈之作。著有《伍喬集》。

伍祐:字祐之,宋代寧化人,大中祥符年間進士,曾任太常博士。他任楚州團練推官時,重新營建了州裡久已廢棄的鹽場,每年收入頗豐,人稱「祐鹽場」。

伍鈍:明朝鄞人,字文璉,才識出眾,長於言辭論辯,人們都勸他出仕。但他的母親不希望他離開左右,故伍鈍絕口不提仕進,一心侍奉母親。他的母親去世後,他結廬守墓三年,鄉裡稱之為「伍孝子」。

伍福:字天錫,明朝時臨川人,正統年間舉人,歷任鹹寧教喻,陝西安察副使。伍福風格高邁,詩文典雅,兼工書法,編著有《鹹寧縣誌》、《陝西通志》、《蘋野纂聞》、《三吳水利論》、《南山居士集》、《雲峰清賞集》。

伍儒:字德全,回族,據《伍氏家譜》載,原籍西域撒馬兒罕(今烏茲別克撒馬兒罕)。明洪武二年(1369年)自北平奉詔遷居金陵城中天津街,授職欽天監刻漏科。自伍儒起連續六世皆任職於欽天監,或為「博土」,或為「司歷」,有「博士官六代」之美譽。

伍隆起:廣東省新會人,宋代名將。宋末,他率義軍與元將張弘範力戰不屈。後來,他手下的叛將謝文子殺了他,持首級投降了張弘範。當時的宋朝宰相陸秀夫十分惋惜,命人刻木為首以葬。後又派人抓到謝文子,殺之以祭祀伍隆起。

伍文定:字時泰,明代松滋人,官至兵部尚書。弘治十二年進士,有膂力,便弓馬,議論慷慨,官貴州參議,繼授常州推官,精敏善決獄,稱強吏。魏國公徐俌與民爭田,文定勘,歸之民。劉瑾入俌重賄,興大獄,巡撫艾樸以下十四人悉被逮。文定已遷成都同知,亦下詔獄,斥為民。瑾敗,起補嘉興。後知吉安府。兼資文武,尚節義,喜談兵法,有儒將風。卒諡忠襄。

伍遵契:中國伊斯蘭教學者。字子先(1598-1698),回族。江蘇南京人。出身於伊斯蘭教經學世家,就學於山東經師門下。清康熙七年(1668年)赴蘇州設帳講經。在蘇州掌教周士騏協助下,摘引諸經要旨,譯成《修真蒙引》,對穆斯林日常宗教生活涉及的教法禮儀無不淺釋,康熙十一年刊印。後又在兄侄幫助下,歷時6年,將波斯文蘇非主義著作《米爾薩得》譯成《歸真要道》。該書主要闡述性命義理、修道養性和復命歸真之道,長期用作經堂教育的選修讀本。

伍庭芳:(1842-1922)字文爵,號秩庸,廣東省新會人。創中外新報,為中國有日報之始。留英習法律,為清修律大臣,草民刑律,開中國法律新紀元。武昌起義,首倡清帝退位之議,民軍推為議和代表。後歷任司法總長、代國務總理、外交總長等。陳明叛變,憂憤而卒。

伍修權:中國人民解放軍高級指揮員,開國上將,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副部長。曾用名吳壽泉(1908-1997),湖北省武昌人。1923年在武昌高師附小讀書時加入社會主義青年團。1925年赴蘇聯入中山大學學習。1927年轉入莫斯科步兵學校學習。1930年在蘇聯遠東國家保衛局工作時入蘇聯共產黨。1931年回國後轉為中國共產黨黨員,先後擔任閩粵贛軍區司令部參謀,瑞金紅軍學校軍事教員、連指導員、營政委、模範團政委、紅三師政委、汀連軍分區司令員兼政委。1933年10月調中央軍委擔任共產國際軍事顧問李德的俄文翻譯,1935年1月列席了中共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遵義會議),後任紅三軍團副參謀長。1937年任陝甘寧邊區政府秘書長。抗日戰爭爆發後,先後擔任八路軍駐蘭州辦事處處長、中央軍委總參謀部第一局局長、中央軍委作戰部副部長。抗日戰爭勝利後赴東北,任東北民主聯軍第二參謀長,1947年任東北軍區第二參謀長兼軍工部政委,遼瀋戰役後兼任瀋陽衛戍司令員。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調任外交部蘇聯東歐司司長。1950年11月作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特派代表出席聯合國安理會,發表了譴責美國武裝侵略中國領土臺灣的罪行的演說。後任外交部副部長、中國駐南斯拉夫大使、中共中央對外聯絡部副部長。1975年任解放軍副總參謀長兼情報部部長。是中共第八、十一屆中央委員。第三、四屆全國政協常委,第四屆人大常委會委員,在中共十二大、十三大上當選為中央顧問委員會常委。主要著作有:《我的歷程》、《往事滄桑》、《回憶與懷念》、《在外交部八年的經歷》等。

伍紹祖:湖南省耒陽人。1958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64年畢業於清華大學工程物理系。歷任國務院辦公室秘書,國防科工委二局參謀、三局副科長、二局副局長,國防科工委副主任、政治委員,曾任中華全國學生聯合會第十八、十九屆主席,全國青年聯合會第五屆副主席,中國核學會第二屆理事長。1988年任國家體育運動委員會主任。是中共第十二、十三、十四屆中央委員。1988年被授少將軍銜。

伍純道:當代書法家。廣西全州人,廣西師範大學藝術系教授,民盟中央委員,中國書法家協會理事,廣西書法家協會副主席。他在書法藝術上,繼承了我國歷代書法家的筆法、結構法、章法和墨法等方面的優良傳統,功底紮實,凝重渾厚,書路寬廣,全面發展;筆端表現力強,常有新意;擅長楷書。他的楷書,宗柳、顏,但又不囿於柳、顏,能博採眾家之長,化為己有,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曾多次應邀訪問日本及韓國,並多次在日本舉辦個人書法展覽,深受日本友人歡迎。由於業績突出顯著,1992年榮獲國務院頒發政府特殊津貼獎勵。

相關焦點

  • 伍子胥族譜現身長沙 伍姓者本是一家人
    他的這一推斷源於他收藏的28本全套伍氏族譜,該族譜泛黃的書頁生動地描述了一幅伍氏家族兩千多年來的變遷圖。  昨日下午,記者來到湖南省十大藏書家之一的何光嶽先生家,見到了這套珍貴的族譜。全套伍氏族譜共有28本,裝訂精美,全部用石印技術印刷。從印刷日期上看,這套族譜印刷於公元1918年,之前經歷了十多次修改。族譜記載了漢壽伍氏家族從東周末期到民國時期的家族全譜。
  • 伍氏後人期盼將伍氏宗祠變文化地標
    原標題:伍氏後人期盼將伍氏宗祠變文化地標   伍氏宗祠破敗依舊 羊城晚報記者 湯銘明 攝   位於海珠區同福中路的伍氏宗祠成為了廣州首批歷史建築推薦名單中最古老的歷史建築。得知這個消息後,伍氏後人伍立橋長籲了一口氣。
  • 伍氏快訊 | 2019嘉應伍氏宗親總會川渝之行圓滿結束
    中華伍氏網ID:chinawu5本網站是由民間伍氏宗親自發組織的非營利性公益平臺,不從屬任何機構,遵守國家法律法規,公平公正,公開透明。我們旨在團結世界伍氏宗親,凝聚天下伍氏力量,傳播伍氏最新資訊及優良文化,為伍氏服務!所有管理人員不領一分工資,不謀一分私利,不向宗親收取一分錢!站長熱線:13480990598(微信同號)
  • 天下伍氏一家親:湖南新化三塘伍氏隆公祠堂莊重禮儀感恩祖宗功德
    2019.3.30日,農曆二月二十四日,湖南新化三塘伍氏隆公祠堂門前紅旗招展,龍騰鳳翔。隆公後裔及各地伍氏宗親在這裡舉行了隆重的十二修譜大會暨祭祀隆公隆母的莊重禮儀。到會的伍氏宗親懷著虔誠的心意,向歷代伍氏先祖叩拜大禮,感恩祖宗功德。然後前往隆公隆母墓前祭祀叩拜。回來後,緊接著召開十二修譜大會。大會始終凝聚著伍氏一條心,團結各地宗親的宗旨,至始至終完成好自家的事業。體現伍氏族人團結強大的力量。
  • 北海客家的源流及分布研究
    「黃氏族譜」中記:「合浦黃氏,明宣德、正統之時(1426-1449年)自廣西博白遷入,其始遷者為黃君相,即福旺黃氏之始遷祖。(136)從廣西博白遷來。字派:唯永振色德接有日超庚旭文繼賢才其興家國勝.....」    「劉氏族譜」中記:「劉姓,諱慶,字吾桂。妣餘氏、石氏、吳氏、趙氏。
  • 海內外閩籍伍氏宗親聚首僑鄉福清懇親聯誼
    海內外閩籍伍氏宗親聚首僑鄉福清懇親聯誼
  • 《耀粵名族廣東族譜珍藏展》11月22日在廣州圖書館開幕
    名稱:《耀粵名族廣東族譜珍藏展》  時間:2014年11月22日至2014年12月30日  地點:廣州圖書館9F廣州人文館  由廣州圖書館和文仕文化博物檔案館聯合主辦的《耀粵名族廣東族譜珍藏展》將於明天(22日)開幕,它共展出數十件清代、民國的廣東族譜原件,其中包括廣東趙氏、黃氏、陳氏、餘氏、伍氏等族譜,涉及的名人包括伍子胥、趙匡胤、文天祥、陳子壯、李濟森等。
  • 探訪全國最大伍氏宗祠:德傳三百載 八方尋根來(圖)
    探訪全國最大伍氏宗祠:德傳三百載 八方尋根來(圖) 2014-05-22 08:47:38近日,「雪花純生匠心營造」荊楚文化巡禮大型採訪活動來到位於陽新縣王英鎮大田村的伍氏宗祠。雖歷經3個世紀,古老的祠堂依舊保存完好,展示著獨特的宗族世家禮儀和文化內涵。  系出名門 子胥後人居於此  背靠綿延青山,面朝潺潺溪流,高大宏偉的伍氏宗祠就坐落在陽新縣浮屠鎮至鹹寧市的省級公路邊。
  • 民國十八年編撰《常州伍氏宗譜》,常州伍姓明朝萬曆年遷浙江常州
    族譜名稱:常州伍氏宗譜編撰年代:民國十八年(1929年)族譜卷數: 二十卷,首一卷。編撰作者:伍世璣,伍世璜族譜版本:木活字本散居地域:江蘇,常州所屬堂號:務本堂支系祖:[宋代]伍正己始遷祖:[明代]伍鵬舉
  • 全國伍氏字輩收集
    清乾隆13年(1748)始修族譜,嘉慶15修德昭宗澤,朝廷永顯名。 永州萍(蘋)洲伍氏(新班行)紹業綿先緒 克昌仰後賢 恭寬信敏惠 作則貴宜全。湖南雙峰楠竹山、金家衝一支:(老班序)文仲楚安邦,定國朝堯舜,光陰景星拱。
  • [附圖)千年周氏族譜驚現分水鎮
    今天,在他的族人看來,由他的孫兒孫媳保有這份族譜並不存在多大的爭議。  這本族譜代代相傳。文革中,破四舊之風盛行,周守全冒著極大的風險,將這本族譜保存了下來。卜孝良說:「我們這一家是貧下中農,工作組沒有來過問,老前輩(周守全)專門做了一個書架,用油布口袋把書裹起,裡面放上葉子煙,這才保存到今天。」
  • 客家族譜--古氏
    據《梅縣客家姓氏源流考》載:「凡贛、閩、粵、桂、滇、瓊、湘、川等古氏後裔,均以雲應為始祖。」古應芬:字勃勤,亦作湘芹,廣東省番禺市人(祖籍廣東省梅縣)。自小人私塾讀書,1902年考中秀才,1904年赴日本留學,1905年在東京加入中國同盟會,追隨孫中山先生參加革命活動。1906年畢業於日本法政大學速成科,升人專門部。1907年畢業歸國後,歷任廣東法政學堂編纂、廣東諮議局書記等職。
  • 伍氏通知
    翰苑伍公祠座落於廣東臺山大江鬥洞村,是紀念翰苑房一世祖伍正的宗祠;伍正,號「佳山公」,是歆公第三子伍商之子,與柱國公是叔侄關係。翰苑伍公祠最近一次重建是在三十年代,建設期間,因日本侵華戰亂停工,一直到現在近80年了,都是未完工狀,令人惋惜,不少華僑、熱心伍氏,紛紛提出重修翰苑伍公祠,並列入第九屆世界伍氏宗親總會四項決議之一,世總會於2013年11月8日,正式發文委任中山熱心宗親伍柏強,作為建設翰苑伍公祠的總負責人,經過前期各方努力,終於可以正式動工。
  • 海峽論壇參展族譜之楊氏族譜
    海峽論壇參展族譜之楊氏族譜2009-05-14 15:25     來源:福建省臺辦     編輯:楊笑>18上杭族譜館FJSH023龍巖楊楊氏重修族譜15上杭族譜館FJSH098龍巖楊八閩三楊匯譜·弘農楊時世系卷1
  • 伍氏宗親胥口祭祖
    5月30日上午,來自世界各地的伍氏宗親以及當地群眾參加了活動5月30日,來自世界各地的300多名伍氏後裔齊聚胥王園,以傳統方式祭祀先祖伍子胥,紀念其2500年冥誕。當天,活動在當地群眾表演的打連廂、腰鼓等傳統節目中拉開帷幕。隨著主祭官宣布儀式開始,主祭官點燭燃香並行三拜禮,同時在氣勢恢宏、古樸凝重的古樂聲中,祭祀人員將供品供奉於桌上,以緬懷伍子胥的豐功偉績。接下來,伍氏宗親和自發趕來的市民紛紛上香共同祭拜。
  • 柴達木盆地: 伍氏獻文魚最後的家園
    隨著棲息地被迅速抬升,伍氏獻文魚原始種逐漸進化成了伍氏獻文魚,以適應不斷變小繼而鹽化、鈣化的水域,直到滅亡。近些年來,來自很多國家的古生物專家,先後在柴達木盆地發現了一些魚化石,其中就有伍氏獻文魚化石。
  • 伍氏冰沙 夏日潮冰品(組圖)
    走進伍氏 享受美味與健康
  • 伍氏愛心助學團發展歷程
    2015年,當大家還沉浸在聯誼歡聚的喜悅中,你一定不會忘記,以伍健華為團長的伍氏愛心助學團正式成立,這標誌著伍氏一個正能量的愛心團體應運而生,愛心如雨後春筍般湧現。2016年,一場盛大的伍氏愛心助學獎學金頒發大會在長沙順利召開,伍培培等來自全國各地74名品學兼優的伍氏學子受到獎勵與資助,發放金額14.9萬元。他們的愛心舉措向社會傳播了正能量,證明了這個愛心組織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獲得了愛心人士的點讚與支持。
  • 伍氏宗親相約順德 共聚親情鄉誼
    順德城市網消息 (記者梁雯雯) 美國、印尼、廣西、福建、臺山、四會、茂名、陽江……默念這些地名時,伍肖葵驚訝,原來自己所屬的伍氏宗親的子孫後代生活足跡居然遍布海內外。「難得,難得呀!」昨日(10月29日),伍肖葵參加在順德舉行的世界伍氏宗親總會第九屆懇親大會時不禁感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