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熱烈祝賀重慶秀山縣楊氏家族《秀山邑梅楊氏族譜-卷六》編印成功並...
精美楊氏族譜2018年12月15日,九親文化為重慶市秀山縣邑梅楊氏家族編修的《秀山邑梅楊氏族譜-卷六》順利完成全部編修印刷工作,並成功交付。《秀山邑梅楊氏族譜-卷六》是秀山邑梅楊氏與九親文化重慶分公司的首次攜手合作成果,雙方自2017年12月23日籤訂族譜編修合作合同至今,歷時不到一年時間,就與廣大秀山邑梅宗親見面了。此次《秀山邑梅楊氏族譜-卷六》族譜編修,涉及秀山邑梅楊氏近10餘支族人相關信息,力求做到內容詳實、重點突出、世系清晰、編排合理、具有高品質的收藏價值。
-
楊開慧家族族譜5萬起拍
女革命家楊開慧烈士的家族族譜———《楊氏族譜》6月將現身北京海王村拍賣公司舉行的拍賣會,起拍價5萬元。《楊氏族譜》共計32冊42卷,上下木板相夾,麻繩捆綁。版心上部印「楊氏族譜」4字,中部印有卷數、家族支系、頁碼及「民國二十四年修」等文字,下部所印「銅鈴堂」3字,應為印刷出版機構。
-
湖南鳳凰村民疑為楊家將後人 族譜記載家族衍變
前日上午,第四屆海峽兩岸新聞媒體來湘聯合採訪團在鳳凰縣阿拉營鎮書家堂村採訪時,當地楊姓村民稱是楊家將的後裔,並表示繼續發揚忠義精神,將楊家發揚光大。 從鳳凰縣城出發,經過1個多小時的車程,就到了書家堂。青山、綠水環繞,地處湘黔渝交界處的書家堂又稱書架堂,是鳳凰縣一個古老的土家村寨。書家堂背山而建,總體略呈圓形,分上、中、下三寨。寨牆高5米有餘,用當地青石壘起。
-
杭州發現楊開慧家族族譜(圖)
最近,記載著當年楊開慧嫁給湘潭毛澤東內容的《楊氏族譜》被杭州一「舊書世家」收藏。 杭州知名舊書鑑賞家嚴寶善解放前後曾在杭州平海路開一舊書鋪,後併入新華書店古舊書店。他寫的《販書經眼錄》記錄了古籍鑑賞的心得。嚴近年與其孫子嚴晨老店重開,經營舊書籍字畫。據嚴晨說,年前從一湖南舊書商手中低價「撿漏」,收進一套《楊氏族譜》,其中記載著這個有關毛澤東的內容。
-
淺談宗譜、族譜、家譜、支譜有什麼不同?
這裡可釋為別子本代稱其上為祖,而別子之後裔稱其上為宗。其概念是一祖之下的後裔劃分為不同類型。按「宗」的含義,實還是一祖之下所有的後裔。至於宗譜則應是同祖之完全譜牒,如缺其一支,或只記其一支,均還不為宗譜,這就是宗譜區別於家譜的地方。 什麼是族譜?
-
[附圖)千年周氏族譜驚現分水鎮
今天,在他的族人看來,由他的孫兒孫媳保有這份族譜並不存在多大的爭議。 這本族譜代代相傳。文革中,破四舊之風盛行,周守全冒著極大的風險,將這本族譜保存了下來。卜孝良說:「我們這一家是貧下中農,工作組沒有來過問,老前輩(周守全)專門做了一個書架,用油布口袋把書裹起,裡面放上葉子煙,這才保存到今天。」
-
楊氏族譜簡介
他通曉經籍、博覽群書,有「關西孔子楊伯起」之稱。楊震不應州郡禮命數十年,至五十歲時,才開始步入仕途。被大將軍鄧騭徵辟,又舉茂才,歷荊州刺史、東萊太守。明代著名文學家,明代三才子之首。東閣大學士楊廷和之子。
-
伍子胥族譜現身長沙 伍姓者本是一家人
他的這一推斷源於他收藏的28本全套伍氏族譜,該族譜泛黃的書頁生動地描述了一幅伍氏家族兩千多年來的變遷圖。 昨日下午,記者來到湖南省十大藏書家之一的何光嶽先生家,見到了這套珍貴的族譜。全套伍氏族譜共有28本,裝訂精美,全部用石印技術印刷。從印刷日期上看,這套族譜印刷於公元1918年,之前經歷了十多次修改。族譜記載了漢壽伍氏家族從東周末期到民國時期的家族全譜。
-
惠州好的族譜印刷在哪裡_越順印刷
日前,由我院負責設計排版印刷的《河南省獲嘉縣張氏族譜》正式交付客戶,該譜封面採用黃色綾絹布、高端大氣,內文採用仿宣紙印刷,整體古典典雅,頗受獲嘉縣張氏族人的好評。墓塋是記錄家族墳塋的位置。後記是記錄人們在進行修譜時候的心得與感想。上面介紹的這些是一個家族要印刷族譜的時候裡面需要包含的內容,內容相對來說還是比較多的如果大家還有什麼不明白的地方可以諮詢專業的族譜印刷人員。
-
楊氏遷瓊多才俊:與「程門立雪」有關
楊氏後人楊文林收藏的楊氏族譜。歷代楊氏遷瓊後,瓜瓞蔓延,才俊輩出,明清兩代就出了不少舉人和進士,其中進士就有四人。楊氏過瓊先祖至少有十三位之多,他們很有可能都是宋代理學大儒楊時的後裔。今天,楊時在海南的後裔超過十萬之眾。 11月初,海南日報記者到海口市靈山鎮儒楊村採訪時,年近七旬的村民楊文林展示了一部重修於1980年的「瓊山新坡」《楊氏族譜》,堂號為「道南堂」。
-
憑著熱情 大邑一群「門外漢」修族譜
【編者按】「家之有譜,猶如國之有史。國史乃國之根本,家譜乃家之根本。無史不成國,無譜不成族。」1999年,16開本、近300頁、封面壓膜、約30萬字、11卷的《大邑牟氏族譜》出現在牟氏族人面前。從編撰體例和內容上看,《大邑牟氏族譜》可謂都是「乾貨」,體例完善、周全,內容詳細、精煉。一群憑著滿腔熱情編撰族譜的人,其編撰水平,一點也不輸於專業的修譜者。五年修成譜質量有保證牟家貴今年已87歲高齡,22年前編修族譜的事情猶在眼前。
-
時隔93年「清代四川第一家」續修族譜
這次《遂寧張氏族譜(續修)》重修,耗時3年多。呈現在世人面前的,是一部集文史界、譜學界之大成的譜書,無論是成書規模、編修隊伍,還是譜牒世系、史料內容,都相當厚重,遠超《遂寧張氏族譜》歷史上的各個版本。 雍正版張氏族譜是張鵬翮發起編修的,他的大兒子張懋誠協助,目的是「使子孫知吾家之所自始」,讓後代「存孝弟(悌)之心,行仁義之事,出為忠臣,處為端人,為士者詩書,為農者勤儉,使稱為清白吏子孫」。 嘉慶版張氏族譜序由張問陶的大哥、著名詩人張問安,撰寫於嘉慶12年(1807)十二月十一日。
-
一代名相陳廷敬祖籍地《陳氏族譜志》在臨漳問世
近日,節鄲市臨漳縣八旬老人花費 11 年時間編撰的《陳氏族譜志》問世,這本書中給出了答案。相關資料顯示,陳姓人口在我國有七千餘萬人,是中國第五大姓。《陳氏族譜志》主編陳景嶽現年 82 歲,是臨漳縣孫陶鎮陳家堂村人。從 2007 年開始,為編撰陳氏族譜志,他多次騎自行車行程上百裡,跑遍了根在陳家堂的陳氏村落。
-
劉強東尋祖找出來的族譜,到底靠不靠譜
《彭城衍派劉氏族譜》中的世系(局部)門第的誘惑實際上,族譜在中國歷史上早已有之。據《隋書經籍志》記載,早在周代,史官就「定世系,辨昭穆」,這可以看作是古代譜牒的起源。正是為了防止寒素利用偽造出身的辦法混入士族階層,魏晉南北朝時家譜之學大盛。「人尚譜系之學,家藏譜系之書」是當時社會上的普遍現象。東晉時賈弼編寫江南18州、116郡各族的譜系,共有712卷之多,賈家世傳編譜之學。南齊時,寒素王泰寶就向當時的譜學名家賈淵行賄,買襲琅琊王氏譜,企圖混入當時江左第一高門琅琊王氏的家譜中。
-
假如兒子隨母姓,那族譜怎麼記錄,有什麼講究?
在現代以後,族譜已經沒有原來受重視,甚至很多人已經不知道族譜,也就不知道本姓來歷,更何況族譜怎麼記載。歪史所知道的傳統家族族譜一般記載本堂男性人員,對於女性則一般不會有記載。而現在也有一部分的族譜會把女兒記載進去,但是隨著女兒出嫁沒有辦法維護,他們後裔也不能記載進去,嚴格的說,這一些後裔不是本堂的人,屬於外姓之人。
-
世界級大師作序 93年後"清代四川第一家"續修族譜
這次《遂寧張氏族譜(續修)》重修,耗時3年多。呈現在世人面前的,是一部集文史界、譜學界之大成的譜書,無論是成書規模、編修隊伍,還是譜牒世系、史料內容,都相當厚重,遠超《遂寧張氏族譜》歷史上的各個版本。 雍正版張氏族譜是張鵬翮發起編修的,他的大兒子張懋誠協助,目的是「使子孫知吾家之所自始」,讓後代「存孝弟(悌)之心,行仁義之事,出為忠臣,處為端人,為士者詩書,為農者勤儉,使稱為清白吏子孫」。 嘉慶版張氏族譜序由張問陶的大哥、著名詩人張問安,撰寫於嘉慶12年(1807)十二月十一日。
-
譜牒文化丨基因檢測能不能證明族譜造假?
在清朝中前期,合修族譜合建宗祠同姓聯宗的妖風,在全國蔓延,造假之風甚至引起了乾隆的譜禁政策。今天不管是南方還是北方供同一個祠堂的就很容易出現這種情況,所以基因檢測可以發現歷史真相。當然遇到這種情況怎麼處理:1、遵循老譜,將問題留給後來人解決。
-
200年「彭氏族譜」現身全國僅1套 收藏者願贈
華商網-重慶時報訊(記者 唐國利)昨日,兩冊川渝地區目前發現最早的木刻版《彭氏重修族譜》現身銅梁。《族譜》為清朝乾隆時期木刻本,記載了彭姓族人從漢朝大司空彭宣到清朝時期的宗族繁衍過程。因族譜為故人相託代為保管,族譜現在的主人願意將其捐獻給有緣分的彭氏族人。
-
天文學家重建首份族譜 展示銀河系發展史
一組科學家使用電腦模型,第一次推出一份銀河系完整的「族譜」,展示了銀河系的發展歷史。 這份族譜顯示,銀河系經歷了五次與含有至少1億顆恆星的大型星系合併的過程,以及十次與含有至少1,000萬顆恆星的星系合併的過程。其中與最大型星系的合併,發生在大約60億~110億年前。
-
亭江楊氏十二條家訓遺後人 堂號定名為「四知」
福州新聞網12月10日訊(福州晚報記者 邱泉盛 通訊員 林穎 李碩文/攝)馬尾亭江鎮亭頭村內有座「楊氏宗祠」,宗祠大廳掛著一塊匾額,上書四知堂。為什麼叫四知堂?日前,記者探訪楊氏宗祠,楊氏族人講述了楊氏傳世族譜從香港「回歸」亭江的故事,以及四知堂得名的緣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