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圖)千年周氏族譜驚現分水鎮

2021-01-15 搜狐網
[附圖)千年周氏族譜驚現分水鎮
NEWS.SOHU.COM  2004年07月20日17:44  來源:四川新聞網-遂寧日報
頁面功能  【我來說兩句】【我要「揪」錯】【推薦】【字體:大 中 小】【列印】 【關閉】     一本刊行於清代道光年間、記載了中國第九大姓——周氏家族5000多年家族繁衍發展史的珍貴族譜,最近才被廣為人知。在安居區分水鎮大馬口村7組,69歲的卜孝良大娘和她的丈夫周俊明共同保有著這份珍貴的族譜。

  周俊明的爺爺周守全老先生在周氏家族中享有崇高的聲望。今天,在他的族人看來,由他的孫兒孫媳保有這份族譜並不存在多大的爭議。

  這本族譜代代相傳。文革中,破四舊之風盛行,周守全冒著極大的風險,將這本族譜保存了下來。卜孝良說:「我們這一家是貧下中農,工作組沒有來過問,老前輩(周守全)專門做了一個書架,用油布口袋把書裹起,裡面放上葉子煙,這才保存到今天。」

  在周家的人看來,這本族譜作為他們家族幾千年悠久歷史的文化見證,是他們緬懷先輩功業、聯繫歷史的一個紐帶,在他們心目中擁有異常神聖的地位。他們平時從不輕易示人,即使是在清明會例行的貢祭族譜儀式上,他們也要先洗手,再點上一柱清香,恭恭敬敬地把族譜「請」出來。

  在虔誠而又莊肅的儀式後,那本神秘的族譜在記者面前露出了「廬山真面目」。

  族譜分為上下兩卷,上卷厚度約3釐米,寬約25釐米,長約38釐米,有160多頁(古書兩頁一折,相當於現在的320多頁),內頁採用木刻版印刷,印刷字體為標準宋體,非常清晰工整地印在宣紙上,付印年月為道光二十八年孟夏月(公元1848年4月)。族譜封面已有損壞,一些邊角也有些殘缺。在繚繞的清煙中,所有人都滿面嚴肅地望著這本寫滿了歷史滄桑的歷史遺蹟。

  翻開族譜,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譜序。這本周氏家族的族譜不僅印有宋寧宗和明太祖頒行的《修譜詔文》,還有明代那位才華橫溢的漢隸大學士兼修國史總裁解縉,於明永樂七年仲春(二月)為周氏族譜寫的序言。這位出生于吉州廬陵(今江西吉安)的大才子,和分水鎮周氏分支的始祖、三國時吳都督周瑜的小兒子周胤是同鄉,這才欣然為老鄉的家譜作序。據周氏族譜記載:周瑜少子都鄉侯周胤貶官後謫居廬陵烏東巷,在他的後人中,就包括北宋理學宗師周敦頤。「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靜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的千古佳句就出自這位理學大宗師的手筆。

  這本族譜記載了周氏家族5000多年來的繁衍發展史,周家的歷代先賢,這本族譜記載了黃帝、顓、帝嚳、後稷及周朝各王在位年限,至漢初,一代名將絳侯周勃也出自這個家族。到三國時代,東吳都督周公瑾聯劉抗曹,談笑之間火燒曹操八十萬大軍,成為周氏家族歷史上的一件大事。周瑜死後,他的兒子周胤謫居廬陵,他的後代先是遷到袁州(今江西宜春市袁州區),後來又返回廬陵祖籍,世代繁衍,家族人丁興旺,仁人輩出。

  周氏來川始於清康熙二年(公元1663),最晚的一批於康熙四十三年(公元1704年)抵達,那時,正是清王朝命令湖廣居民大量來川之際,史稱「湖廣填四川」。周氏家族來川後,散居四川各地,清道光年間,在川的周氏家族成員公推家族中的一位長老周成龍編寫族譜,將清道光二十八年前周氏各房的繁衍情況匯集成冊。後來周成龍又返回原籍,與另一位家族長老周忠謠先生共同續修族譜,並統一了周姓的川湖字輩。

  周氏族譜付印後,分水鎮、中興鎮周氏宗祠各自保留了一冊(分為上下兩卷),遺憾的是,中興鎮周氏宗祠的那冊在民國時期毀於祠堂大火,迄今所知的就只剩下分水鎮周氏宗祠這冊,上卷被退休老工人周俊明珍藏,而下卷則藏於另一位周家後人周宏金的家中。

  據稱,目前這冊上下兩卷的周氏族譜並沒有副本,周家的人否認了族譜影印本的存在,他們證實沒有把族譜拿去複印過。

  中興鎮退休老教師周亞夫1984年退休後,在當時的勞動鄉編寫鄉志,在此期間,他萌發了尋找族譜的念頭,終於在分水鎮大馬口村發現了家譜。據稱,分水鎮周氏和中興鎮周氏是親房,他幾次試圖複印族譜留存均遭拒絕。

  (本報記者胡宇熙)

  (一)客家姓氏——周

  據《百家姓》記載,周姓是當今中國第九大姓。周姓的起源十分複雜,有的出自黃帝的將領周昌,有的出自商代的太史周任。周姓源於姬氏者,為黃帝之後裔後棄,後棄的裔孫周太王古公,率領族人遷居周原,曾孫姬發攻滅商朝,並建立了周朝。到了周平王時,子姬烈封於汝南,被稱為周家,後來就發展成了周姓。周朝的最後一個天子在周朝被滅以後,淪為平民,他的後代,就以周作為自己的姓氏。周姓也有從其他姓改姓過來的,如元代有叫蘇卓周的人改姓周,因為住在武功,被稱為「武功周氏」;北魏時獻帝次兄姓普,在孝文帝遷都時,被改成了周。周姓於西晉年間遷入安徽,於唐代進入福建,到清朝,開始進入臺灣。周姓的分布很廣,主要聚居地有:汝南,廬江,潯陽,臨川,陳留,沛國,泰山,河南,武功,淮南,永安,文安,華陰,清河,江陵,長安等。

  (二)族譜

  族譜又稱宗譜、家譜、家乘,是家族的民間檔案資料。一部完整的家譜,通常由譜名、譜序、凡例、姓氏源流、世系考、世系表、人物傳記、祠堂、墳塋、家訓族規、恩榮錄、像讚、藝文、纂修人名、領譜字號等構成。這樣的家譜往往是縱橫幾百年,上下數千人,是我國古代宗法社會的特有產物,它通過「載祖德、立族規、明宗支、分族叢」,籍以增強「木本水源」,「敬宗睦族」的思想感情。譜牒所載的家族史,包含了諸如姓氏來源、家族興替、人口升降、民族遷徙、風俗習慣、社會變故、以及族人的政治、軍事、經濟、文化活動等,卷帙浩瀚,內容豐富,具有重要的史料價值,是中華傳統文化的瑰寶之一。





相關焦點

  • 【周氏家族】湖南各地周姓來源<一>
    衡山周氏 始遷祖復通公,明成化22年(1486)自江西清江縣遷湖南衡山縣。1928年四修族譜,堂號汝南。清乾隆元年(1736)始修族譜,乾隆47年(1782)、道光5年(1825)、同治3年(1864)、光緒30年(1904)、1937年續修。班行:(自十一代始)文章開景運,方正贊昇平,作善承先志,傳家自顯榮。 衡山甘棠橋仁房周氏 始祖揆三公,明成祖永樂間由江西廬陵教授衡山,為湘(潭)衡(山)周氏始祖。
  • 遂昌王氏族譜內驚現蘇軾《三槐堂銘並敘》
    這是1000多年前蘇軾的千年之著《三槐堂銘並敘》,近日被發現在遂昌王氏族譜內。  《三槐堂銘並敘》裡記載了王氏先祖以國家、民族利益為重,不圖個人的名和利,並希望子孫後代能成為國家棟梁的良苦用心。王氏祖譜裡記載最早的王氏祖先就是王佑,王佑曾孫王鞏與蘇軾同朝為官時,蘇軾為王氏家族寫下了這篇著名的家譜敘文流傳至今。
  • 海峽論壇參展族譜之楊氏族譜
    海峽論壇參展族譜之楊氏族譜2009-05-14 15:25     來源:福建省臺辦     編輯:楊笑>18上杭族譜館FJSH023龍巖楊楊氏重修族譜15上杭族譜館FJSH098龍巖楊八閩三楊匯譜·弘農楊時世系卷1
  • 陝西首次揭示周氏虎鳳蝶的奧秘
    本報訊 自從蝴蝶學專家壽建新和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博士袁向群於2006年在陝西發現了周氏虎鳳蝶後,今年壽建新和蝴蝶收藏家雷生輝又發現了周氏虎鳳蝶的兩種形態,通過對卵、幼蟲、蛹、成蟲4個階段的觀察研究,壽建新首次發現並揭示了周氏虎鳳蝶的奧秘。
  • 周氏兄弟:從洪荒曠野到世界之巔
    ———摘自北島文章《話說周氏兄弟》故事的開頭總是大同小異,和所有在異國他鄉發展的中國人一樣,周氏兄弟也經歷了最初的困頓,他們在一個寒冷的冬天來到芝加哥……《芝加哥之夢》1986年11月,連降大雪之後的芝加哥,廣闊的密西根湖和整個城市一片潔白。行人寥寥的湖濱大道上,每天都有兩位華人青年冒著嚴寒沿著湖岸散步。
  • 海南日報數字報-周氏瞼虎隱含的生物密碼
    這位非專業科班出身的自然愛好者,在海南島發現了一個瞼虎屬新種——「周氏瞼虎」。這是海南發現的第三種瞼虎屬物種,也是海南島首個由中國人獨立發現的瞼虎屬物種。日前,相關的研究成果已在國際分類學期刊ZOOTAXA上正式發表。  夜晚裡的偶然「驚喜」  周潤邦和周氏瞼虎的「偶遇」,是在2015年的一個夜晚。
  • 貴州納雍縣、織金縣GOU氏族譜大通考資料
    1   貴州納雍縣、織金縣GOU氏族譜大通考資料   貴州省納雍縣、織金縣勾氏家族,由文望(納雍白泥屯支系)、文鑑(織金韋家屯支系)、聖文(納雍白泥屯-桐木寨支系)三公於清康熙年間同期從江西吉安府來黔,落業於鎮西畏上
  • 周氏兄弟在哈佛大學中國論壇的演講:中國藝術——過去,現在和未來
    周氏兄弟在論壇上周氏回答在場提問在與哈佛大學汪悅進教授及ARTNET出版人的對話中,周氏兄弟談及了兩人聯合創作的起點,彼時1973年,他們合作了人生中第一幅作品《波浪》,希望現實生活中很多實現不了的夢想,能在他們的藝術自信和夢想實現,自此形成聯體創作的風格,一發不可收。
  • 山東滕州市:「以蟲吃蟲」釋放周氏齧小蜂 防治美國白蛾
    百度新聞8月8日訊為有效防治美國白蛾,保護好森林資源安全,根據美國白蛾發生情況,8月5日,山東省滕州市林業發展服務中心對該市重點防治區域實施白蛾周氏齧小蜂生物防治美國白蛾措施,釋放1億多頭周氏齧小蜂,防治面積3000多畝。
  • 湖南鳳凰村民疑為楊家將後人 族譜記載家族衍變
    在村口的一間屋內,該村32歲的楊秀河自稱是楊業的第37代孫,並指著牆壁上根據族譜繪製的圖表作解說。據楊秀河介紹,其《楊氏族譜》載,北宋皇祐四年,南方苗民龍志高謀反,楊六郎後代奉命平南來到此地,見其地勢險要,便在此安營紮寨。後來,朝廷撥銀修建書家堂古堡,這裡漸成軍事要地和屯兵之所。此後,由於朝廷更替,楊氏後裔只好就此繁衍至今。至楊秀河,已是第37代。
  • 海南島首個由中國人獨立發現的瞼虎屬物種 被命名周氏瞼虎
    近日,海南島喀斯特地區發現生存有一種以前從未被記載過的瞼虎屬新種,這個新的瞼虎屬新種日前經過形態學和分子學分析鑑定確認,在國際權威分類學雜誌《ZOOTAXA》發布,並被正式命名為「周氏瞼虎」,拉丁學名「Goniurosaurus zhoui」。
  • 惠州好的族譜印刷在哪裡_越順印刷
    惠州好的族譜印刷在哪裡,越順印刷,  公司培養出一批高素質的專業技術人員和管理人才;為提高員工的技術水平,企業每年都會組織員工進行培訓。惠州好的族譜印刷在哪裡, 日前,由我院負責設計排版印刷的《方氏家乘》正式交付客戶,該譜採用宣紙印刷,紙張輕柔、便於長期保存。
  • 壁虎科瞼虎屬再添新種「周氏瞼虎」,中國人獨立在海南島發現
    A-D,周氏瞼虎成年正模標本的頭部、吻部背側、下頜以及洩殖腔區域的顏色和鱗序。E-F,周氏瞼虎成年副模標本前足和後足的鱗序和顏色。「瞼虎屬的物種全球之前發現17種,周氏瞼虎是第18種。海南島之前發現兩種:海南瞼虎和霸王嶺瞼虎。」論文的通訊作者、海南省林業科學研究所梁斌博士介紹說。
  • 伍子胥族譜現身長沙 伍姓者本是一家人
    他的這一推斷源於他收藏的28本全套伍氏族譜,該族譜泛黃的書頁生動地描述了一幅伍氏家族兩千多年來的變遷圖。  昨日下午,記者來到湖南省十大藏書家之一的何光嶽先生家,見到了這套珍貴的族譜。全套伍氏族譜共有28本,裝訂精美,全部用石印技術印刷。從印刷日期上看,這套族譜印刷於公元1918年,之前經歷了十多次修改。族譜記載了漢壽伍氏家族從東周末期到民國時期的家族全譜。
  • 楊開慧家族族譜5萬起拍
    女革命家楊開慧烈士的家族族譜———《楊氏族譜》6月將現身北京海王村拍賣公司舉行的拍賣會,起拍價5萬元。《楊氏族譜》共計32冊42卷,上下木板相夾,麻繩捆綁。版心上部印「楊氏族譜」4字,中部印有卷數、家族支系、頁碼及「民國二十四年修」等文字,下部所印「銅鈴堂」3字,應為印刷出版機構。
  • 海南發現瞼虎屬新種 正式命名為周氏瞼虎
    本報8月2日訊(記者龍易強)記者從省林業廳獲悉,近日,海南島喀斯特地區發現生存有一種以前從未被記載過的瞼虎屬新種,這個新的瞼虎屬新種日前經過形態學和分子學分析鑑定確認,在國際權威分類學雜誌《ZOOTAXA》發布,並被正式命名為「周氏瞼虎」,拉丁學名「Goniurosaurus zhoui」。
  • 比螞蟻還小,是美國白蛾的天敵,3萬繭周氏齧小蜂到達東城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崔立慧 8月28日,市溼地城市建設推進中心收到了3萬繭周氏齧小蜂。這批「小蜂」將投放在東城部分公園及居民小區,用於防治美國白蛾。美國白蛾是東營地區多發的蟲害,連續幾年使用周氏齧小蜂等生物防治措施,已經取得了明顯的效果。
  • 憑著熱情 大邑一群「門外漢」修族譜
    1995年,從大邑縣誌辦退休不久的牟家貴(譜名牟志光)再也坐不住了,決定編修《大邑牟氏族譜》。牟家貴的想法,得到了牟氏族人中不少有識之士的響應。大家湊在一起合計,決定分工去搜集、調查資料。這個繁雜的工作,差不多用了兩年時間。1997年,族譜初稿成形。在初稿的基礎上,大家又根據最新的資料進行補充、修改。1998年10月,終於定稿待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