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首次實現月球軌道交會對接 成功發射高分十四號衛星

2021-01-15 金臺資訊

我國首次實現月球軌道交會對接,嫦娥五號完成在軌樣品轉移

38萬公裡之外的親密「牽手」(科技自立自強·逐夢深空)

本報記者 餘建斌 馮 華

《 人民日報 》( 2020年12月07日 第 12 版)

核心閱讀

12月6日凌晨,嫦娥五號上升器成功與軌道器和返回器組合體交會對接,並將樣品容器安全轉移至返回器中。

這是我國首次實現月球軌道交會對接,也是人類首次在月球軌道進行無人交會對接。按計劃,嫦娥五號將於12月中下旬返回地球。

肩負從月球取樣返回使命的嫦娥五號探測器,再次順利邁過重要關口。12月6日5時42分,嫦娥五號上升器成功與軌道器和返回器組合體交會對接,並於6時12分將樣品容器安全轉移至返回器中。這是我國首次實現月球軌道交會對接,也是人類首次在月球軌道進行無人交會對接。

月軌交會對接有多難

像浩瀚太空中的「穿針引線」

據國家航天局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副主任、嫦娥五號任務新聞發言人裴照宇介紹,嫦娥五號上升器從月球表面成功起飛後,進入交會對接初始軌道,隨之在地面測控系統遠程導引下,到達軌返組合體的前方、上方預定位置。隨後,軌返組合體自主實施近程導引,靠攏上升器,用抱爪方式與上升器完成月球軌道交會對接,並最終完成在軌樣品轉移。

兩個太空飛行器在空間的交會對接,好比是浩瀚太空中的「穿針引線」。我國太空飛行器的近地軌道交會對接由「神舟」和「天宮」進行過多次,但在月球軌道上還是第一次。

專家指出,此次交會對接在距離地球38萬公裡之外的月球軌道,必須在規定時間內完成,若時間太長,則星上能源、熱控將無法支撐。加上月球軌道每圈有1/3的時間位於月球背面,沒有測控信號,以及月球上空沒有衛星導航星座為飛行器導航,要精確預測兩個太空飛行器在月球軌道上飛行的位置和速度,達到交會對接所需的精度,對地面測控系統和導航控制技術都提出了很高要求。如果一次不成功,重新進行交會對接需要2到3天來組織,有很大風險錯過月地轉移的返程窗口。

進入交會對接過程的近程自主控制階段,地面人員只能「觀棋不語」。由於月球軌道的交會對接精度要求是釐米級,地月之間的距離過於遙遠,因此這一階段的交會和對接過程將由太空飛行器上的制導導航與控制系統智能自主完成,技術難度很大。

在近程自主控制段,制導導航與控制系統實時調整軌道和姿態,在微波雷達、雷射雷達和交會對接相機的接力保障下,軌返組合體一步步追上上升器,直到可以「牽手」的距離,之後雙方保持相同速度飛行。

「與近地軌道相比,月軌環境更複雜,所以自動交會對接對微波雷達提出的要求極為苛刻。」中國航天科工二院25所交會對接微波雷達總工程師孫武介紹,我國太空飛行器在近地軌道進行過多次交會對接,都成功應用了微波雷達。這次為了引導首次月球軌道無人交會對接,又專門研製了嫦娥五號交會對接微波雷達。

當軌返組合體、上升器相距約100公裡時,微波雷達已開始工作,不斷為導航控制分系統提供兩太空飛行器之間的相對運動參數,並進行雙向通信,兩太空飛行器根據雷達提供信號調整飛行姿態,直至軌道器上的對接機構捕獲並鎖定上升器。

怎樣確保「牽手」成功

首創抱爪機構的設計理念

在月球軌道上,軌返組合體重達2.3噸左右,怎樣順利和重量400公斤左右的上升器在交會後緊緊「牽手」?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的專家介紹,和我國已掌握的地球軌道交會對接採用的小星追大星、弱撞擊的方式實現對接不同,嫦娥五號軌返組合體追上升器屬於大星追小星,用撞擊的方式對接可能會把上升器撞飛。所以,嫦娥五號採用的停控加抓取的方式,就是在軌返組合體追上上升器並以相同速度飛行過程中,從後面「伸手」牽過上升器之後拉緊,實現對接。這個過程中,軌返組合體稍有不慎就會將身姿輕盈的上升器撞飛。這需要軌返組合體對於速度、位置和微重力環境、熱環境都有極為細緻的把握,用極高的控制精度來保證任務完成。

為了緊密「牽手」,軌返組合體身上安裝了3個對接機構主動件,也就是「抱爪」,在運動過程中完全貼近上升器,並將上升器拉入懷中,完成「抱緊式」交會對接。

「抱爪機構具有重量輕、捕獲可靠、結構簡單、對接精度高等優點。我們在嫦娥五號上採用了抱爪式對接機構,通過增加連杆棘爪式轉移機構,實現了對接與自動轉移功能的一體化,這些設計理念都算是首創。」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八院嫦娥五號探測器副總指揮張玉花說。

「所謂的抱爪,就像我們手握棍子的動作,兩個方向一用力,就可以把棍子牢牢地握在手中。」嫦娥五號軌道器技術副總負責人胡震宇說,探測器採用的對接機構就是由3套抱爪構成,當上升器靠近時,只要對準連接面上的3根連杆,將抱爪收緊,就可以實現兩器的緊密連接。

軌返組合體和上升器對接完成後,還要進行一個重要動作,就是將上升器上裝有月壤的樣品容器轉移到返回器,並穩穩固定在樣品艙。

在載人航天飛行任務中,當神舟飛船和天宮實驗室對接後,有足夠的通道空間供航天員穿艙而過。月球樣品雖小,但轉移的通道和進入的容器也十分狹小。如此小的一個動作,在過去人類航天歷史上並沒有出現過。

捕獲、收攏、轉移,看似簡單的過程,但在38萬公裡之外高速運行的太空飛行器上實現並不簡單。對接機構與樣品轉移分系統技術負責人劉仲說,光是故障預案就做了35項。

交會對接後幹什麼

採取半彈道跳躍式辦法返回

12月6日12時35分,嫦娥五號軌道器和返回器組合體與上升器成功分離,進入環月等待階段,準備擇機返回地球。按計劃,嫦娥五號將於12月中下旬返回地球。

在我國曆次探月任務中,有過太空飛行器在月球軌道上長期飛行,或是最後完全脫離月球引力場去更遠的星際空間。從月球軌道上回到地球則是第一次。

專家指出,精確設計返回軌道是嫦娥五號返回器順利著陸在內蒙古四子王旗預定著陸點的關鍵保障。而對擔負搜尋回收嫦娥五號返回器任務的地面測控與回收系統來說,為了始終能「看見」太空飛行器和月球,也要通過深空測控站、中繼衛星和大洋上的航天測量船,實現全天候對嫦娥五號的關注。

當嫦娥五號軌道器攜返回器由月球向地球呼嘯而來,在接近地球大約5000公裡高度時會將返回器釋放出來。隨後返回器將獨自以每秒約11公裡的第二宇宙速度返回地球,比從近地軌道返回地面的神舟載人飛船返回艙要快得多。

為了解決減速難題,科技人員設計了半彈道跳躍式返回的辦法。當返回器進入地球大氣層後,經過減速,將再次跳出大氣層,隨後再進行第二次進入大氣層。通過這種方式,進入地球大氣層的返回器速度就將從十幾公裡每秒降低到七點幾公裡每秒,從而達到安全降落地面的目的。

我國成功發射高分十四號衛星(創新前沿)

可高效獲取高精度立體影像

《 人民日報 》( 2020年12月07日 第 01 版)

本報北京12月6日電 (餘建斌、朱霄雄)12月6日11時58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成功將高分十四號衛星送入預定軌道,發射獲得圓滿成功。

高分十四號衛星是高解析度對地觀測系統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安排的光學立體測繪衛星,可高效獲取全球範圍高精度立體影像,測制大比例尺數字地形圖,生產數字高程模型、數字表面模型和數字正射影像圖等產品,將為「一帶一路」建設等提供基礎地理信息保障。

這次任務是長徵系列運載火箭的第354次飛行。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屬於長徵三號甲系列火箭中的一員。以往長徵三號乙火箭均是執行高軌發射任務,包括地球同步轉移軌道、中地球軌道,本次發射是長徵三號乙火箭首次執行低軌發射任務即太陽同步軌道任務。為此,火箭控制系統軟體部分做了大量更改工作,飛行軟體代碼重新編寫了30%左右,目的就是適應發射軌道的變化。本次發射意味著長徵三號乙火箭同時具備了高、低軌發射能力,提高了火箭的軌道適應性。

相關焦點

  • 今日科技話題:高分十四號衛星、月球軌跡交會對接、花開基因、新冠病毒、3D列印、自由基
    1我國成功發射高分十四號衛星>12月6日11時58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成功將高分十四號衛星送入預定軌道,發射獲得圓滿成功。——新華網2我國首次實現月球軌道交會對接這是我國首次實現月球軌道交會對接。12時35分,嫦娥五號軌道器和返回器組合體與上升器成功分離,進入環月等待階段,準備擇機返回地球。
  • 高分十四號衛星發射成功,具備分米級解析度
    :56:09 來源: 熱評大國之巔 舉報   12月6日早晨,中國完成了40萬公裡的世界首次月球軌道無人飛行器自動交會對接
  • 38萬公裡外的親密「牽手」 我國首次實現月球軌道交會對接
    我國首次實現月球軌道交會對接,嫦娥五號完成在軌樣品轉移38萬公裡之外的親密「牽手」(科技自立自強·逐夢深空)本報記者 餘建斌 馮 華《 人民日報 》( 2020年12月07日 第 12 版)核心閱讀12月6日凌晨,嫦娥五號上升器成功與軌道器和返回器組合體交會對接,並將樣品容器安全轉移至返回器中。
  • 我國首次實現月球軌道交會對接 嫦娥五號完成在軌樣品轉移
    【我國首次實現月球軌道交會對接 嫦娥五號完成在軌樣品轉移】記者從國家航天局獲悉,12月6日5時42分,嫦娥五號上升器成功與軌道器返回器組合體交會對接,並於6時12分將月球樣品容器安全轉移至返回器中。這是我國太空飛行器首次實現月球軌道交會對接。
  • 牽手成功!中國首次實現月球軌道交會對接!準備回家!
    記者從國家航天局獲悉,北京時間12月6日5時42分,嫦娥五號上升器成功與軌道器和返回器組合體交會對接,並於6時12分將樣品容器安全轉移至返回器中
  • 月球軌道交會對接,中國首次
    記者從國家航天局獲悉,北京時間12月6日5時42分,嫦娥五號上升器成功與軌道器和返回器組合體交會對接,並於6時12分將樣品容器安全轉移至返回器中。這是我國首次實現月球軌道交會對接。從上升器進入環月飛行軌道開始,通過遠程導引和近程自主控制
  • 12月6日|我國首次實現月球軌道交會對接
    月球軌道微波雷達是一組成對產品,由雷達主機和應答機組成,分別安裝在嫦娥五號探測器的軌道器和上升器上。當軌道器、上升器相距約100km時,微波雷達開始工作,不斷為導航控制分系統提供兩太空飛行器之間的相對運動參數,並進行雙向空空通信,兩太空飛行器根據雷達提供的信號調整飛行姿態,直至軌道器上的對接機構捕獲、鎖定上升器。
  • 出發,去月球「挖土」 嫦娥五號探測器發射成功開啟我國首次地外...
    1「五姑娘」8.2噸 最重最複雜  與嫦娥一號、二號、三號、四號相比,嫦娥「五姑娘」——嫦娥五號探測器是迄今為止我國研製的最為複雜的太空飛行器系統之一,由軌道器、返回器、著陸器、上升器4個器組成,包含15個分系統。  嫦娥一號和嫦娥二號分別是一顆單獨的衛星,嫦娥三號和嫦娥四號是由著陸器和月球車「兩器」組成。
  • 神舟八號與天宮一號成功實現交會對接
    交會對接過程(視頻截圖)新華網北京11月3日電(記者周而捷、吳晶晶、白瑞雪)不到10分鐘,中國兩個無人太空飛行器在近地軌道成功對接;40多年,中國實現了從發射第一顆人造衛星到開展深空探索。3日凌晨,中國自行研製的神舟八號飛船與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在距地球343公裡的軌道實現自動對接,為建設空間站邁出關鍵一步。兩天前發射升空的飛船與在軌等待34天的目標飛行器依靠微波雷達、雷射雷達和電視攝像機的引導,經歷了捕獲、緩衝、拉近、鎖緊的過程,最終實現連接,形成組合體。正在國外訪問的國家主席胡錦濤發來賀電。
  • 我國首次實現月球軌道交會對接 嫦娥五號完成在軌樣品轉移
    此次,由中國航天科工集團二院25所研製的嫦娥五號交會對接微波雷達,作為中遠距離測量的「助手」,成功引導完成了嫦娥五號的交會對接任務。微波雷達是一組成對產品,由雷達主機和應答機組成,分別安裝在嫦娥五號的軌道器和上升器上。
  • 天宮一號與神舟十號飛船成功實現手控交會對接
    新華社北京6月23日電(趙薇 宗兆盾)23日10時07分,在航天員聶海勝的精準操控和張曉光、王亞平的密切配合下,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與神舟十號飛船成功實現手控交會對接。    6月23日10時07分,在航天員聶海勝的精準操控和張曉光、王亞平的密切配合下,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與神舟十號飛船成功實現手控交會對接
  • 神舟十號飛船與天宮一號成功實現自動交會對接
    當日13時18分,搭載著3名航天員的神舟十號飛船與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成功實現自動交會對接。新華社記者 王永卓攝    新華社北京6月13日電(記者 趙薇)搭載著3名航天員的神舟十號飛船13日13時18分與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成功實現自動交會對接。這是天宮一號自2011年9月發射入軌以來,第5次與神舟飛船成功實現交會對接。
  • 嫦娥五號探測器對接組合體成功分離;我國有效註冊商標量多年居世界首位丨科技早新聞
    (來源:中新社 王中舉 攝)●6日5時42分,嫦娥五號上升器成功與軌道器和返回器組合體交會對接,並於6時12分將樣品容器安全轉移至返回器中。這是我國首次實現月球軌道交會對接。12時35分,嫦娥五號軌道器和返回器組合體與上升器成功分離,進入環月等待階段,準備擇機返回地球。(來源:科技日報)
  • 去月球「挖土」咯!今天發射的嫦娥五號實現四個「首次」
    它作為我國新一代大推力運載火箭,起飛重量約870噸,地球同步轉移軌道(GTO)運載能力可達14噸。可以說是名副其實的「大力士」。而嫦娥五號此次的成功發射,也標誌著中國航天史上的四個首次。本次計劃採集約2千克月壤並進行密封封裝,經月面起飛、月球軌道交會對接、月地轉移和再入回收等過程將月球樣品安全送回地球。2、首次月面起飛上升完成月球表面樣品採集工作後,上升器就要帶樣品起飛上升,與軌返組合體對接。
  • 中國成功發射高分十四號衛星 將發揮哪些重要作用?
    中新網北京12月6日電(郭超凱 朱霄雄)北京時間12月6日11時58分,中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成功將高分十四號衛星送入預定軌道,發射獲得圓滿成功。
  • 嫦娥設計師談首次月球軌道交會對接
    今天(6日)早上,嫦娥五號上升器成功與軌道器和返回器組合體交會對接,並將樣品容器安全轉移至返回器中。這是我國首次實現月球軌道交會對接。上升器進入環月飛行軌道開始,通過遠程導引和近程自主控制,軌道器和返回器組合體逐步靠近上升器,以抱爪的方式捕獲上升器,5時42分,完成交會對接。
  • 「嫦娥五號」搭乘「長徵五號」火箭發射成功,執行我國首次月球採樣...
    任務期間,「嫦娥二號」還與國際編號為4179的圖塔蒂斯小行星由遠及近「擦肩而過」,最近交會距離不到1公裡,首次實現我國對小行星的飛躍探測。2013年12月2日,「嫦娥三號」探測器發射升空。當年12月14日,「嫦娥三號」探測器自主成功避障,安全軟著陸。軟著陸的第二天,「玉兔」號月球車與著陸器分離,開始月面巡視勘察。
  • 去月球「挖土」咯:今天發射的嫦娥五號實現四個「首次」,下個月將...
    它作為我國新一代大推力運載火箭,起飛重量約870噸,地球同步轉移軌道(GTO)運載能力可達14噸。可以說是名副其實的「大力士」。而嫦娥五號此次的成功發射,也標誌著中國航天史上的四個首次。1、首次月面採樣返回從月球表面採樣樣品返回,是這個任務的核心。
  • 嫦娥五號發射成功!奔赴月球「挖土」
    11月24日4時30分,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成功發射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火箭飛行約2200秒後,順利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我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之旅。嫦娥五號是繼我國探月工程第二步「落」完成之後,開啟的第三步「回」的探測器,是中國探月工程繞、落、回三步走的收官之作。2007年,我國第一顆月球探測衛星嫦娥一號發射升空,13天後進入月球環繞軌道展開科學探測,並成功獲取了全月球影像圖。第一步「繞月」順利完成。
  • 中國成功發射高分十四號衛星 構建高效對地觀測系統
    中國高分系列衛星發射又有新進展。此前,高分十三號衛星已於10月12日發射。 12月6日11時58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成功將高分十四號衛星送入預定軌道,發射獲得圓滿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