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自行車在平地以時速30公裡行駛時,幾乎大部分(約80%)的阻力都是空氣的阻力。用手摸起來空無一物的空氣,能通過對機翼的作用讓近400噸重的噴氣式飛機飛來飛去,所以空氣的力量是偉大的。
騎行速度與空氣阻力的關係,如何破風?上坡先另當別論,簡單的說,平地上的騎行就是與空氣的戰鬥。自行車的速度提高到2倍時,空氣的阻力就會提高到4倍,所需付出的力量呢,就要提高到8倍(即阻力乘以速度)!所以,騎車所需要付出的力量會隨著速度的提高而急劇增大。換句話說,速度上一點點的差異,在所需付出的力量上的實際差異是相當大的。所以,騎行速度的細小差異背後所隱藏的力量差是巨大的。例如,時速35公裡和時速38公裡,所需付出力量的差竟有約30%之多。
因為人的耐力是隨著付出力量的增加而急驟下降的。具體的講,即時速35公裡時能騎1小時的人,如果時速達到38公裡的話,則10分鐘都堅持不了。從持續時間方面來講,有數倍的差異。而且即使拼命地訓練一年的時間,一般人通常也只能增加30%的力量。所以這3公裡的速度差所需付出的力量之差是非常大的。例如,1公裡的速度差,所需付出的力量相差約10%,持續時間上相差2倍。
將空氣阻力減至2/3的方法之一:跟在別人後面
有一個辦法可以將這個偉大的空氣阻力很容易地減至2/3——跟在別人後面,哈哈。換句話說就是破風。這樣一來,只能以35公裡的時速騎行的人也就能跟上時速38公裡的人了。而持續時間,則可提高數倍。可以看到電視上職業選手之間相互挨得都很近,仿佛輪胎都要重在一起似的。事實上,根據實驗結果,即使相距2米左右,也只需要原本60%的力量就能完成。
而且,在這種情況下,與能夠以38公裡的時速騎行的人比起來,跟在後面的原本只能以35公裡時速騎行的人體力上還有10%左右的富餘。比賽的時候,用這種方法在臨近終點的時候發動進攻的話,就意味著原本力量不夠的人有可能戰勝原本更厲害的!
將空氣阻力減至2/3的方法之二:改變騎行姿勢
自行車的空氣阻力中有七八成,都是人為造成的。一般來說,從正前方看到的面積越小,阻力也越小。為此人們採取的措施就是改變騎行姿勢。這不是為了好玩而是為了大大減小空氣阻力而採用的。調整至極限的話,可以將空氣阻力減小至平常位置的60%。只不過由於這種姿勢不能機敏地做動作,所以團隊行駛的比賽中禁止採用它,另外自行車在街市上存在危險,也不建議這樣做。放在郊外空曠的道路上就能充分體味其中的美妙。
此外,阻力大的人其著裝無疑也是有影響的。有實驗數據顯示,在風中礙手礙腳的長袖長褲與合身的半袖短褲式樣的服裝相比,阻力會增加27%(時速35公裡的情況下)。根據實驗結果,戴安全帽比不戴的空氣阻力更小。(說一句題外的話,不戴安全帽、以時速20公裡騎行時,如果頭部撞到路上的話,人100%會死亡;而戴安全帽的話,概率會下降到1/3)除了人之外,其次較大的阻力就是車子的阻力。隨著車輪的旋轉,輻條也會攪動空氣旋轉,再加上正面迎來的風的雙重影響,阻力就增大了,因此其影響也加大。將輻條的截面做成流線型、減少輻條的根數等等都是為了減少空氣阻力。
文章來自網絡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我們致力於推廣權威、專業知識,如影響原創權益請告知。
敬請您關注微信公眾號平臺:山地車吧;同時也請大家關注新浪微博@山地車吧。更多精彩資訊更多專業知識,我們與您同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