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行原理—誘導阻力2

2021-01-08 飛行大家談

誘導阻力—加強篇

本文在《誘導阻力基礎篇》的基礎上,對誘導阻力進行更深一步的探討。分析了誘導阻力常用的公式、影響誘導阻力的因素、不同形狀機翼的升力分布情況、不同阻力的變化規律以及常見的減小誘導阻力的方法。本文絕對乾貨滿滿,兩篇誘導阻力文章,幾乎涵蓋了飛行理論知識中涉及誘導阻力的所有知識點,歡迎轉發。

1.誘導阻力

升力分析

在《誘導阻力基礎篇》中,我們已經了解到翼型結構使上表面的氣流向下偏轉,導致翼型上的有效迎角比氣流的真實迎角更小,最終機翼上的空氣動力也隨之變化。

(圖1:未被翼尖渦流幹擾的翼型升力分析)

當受到翼尖渦流幹擾時,翼型上表面向下偏轉的氣流將會更多,此時有效升力將會增加。這雖然使有效升力的大小更加接近所需升力,但是這部分增加的升力,同時在水平方向上也產生了一個新的分量,即誘導阻力。因此這個額外的阻力是翼尖渦流直接作用的結果,它也是上下表面壓力不平衡所導致的。因此我們可以直接認為誘導阻力Di是」誘導升力」的直接結果,是為了產生一些升力而付出的代價。

(圖2:受翼尖渦流幹擾的翼型升力分析)

特別提示:圖2實際上並不是十分準確,但它幫助我們更加容易理解誘導阻力的產生原理。如果你需要更加精確的理解,千萬不要忘記以下幾個點:

1.增加的下洗流,使有效迎角更小,因此L0在垂直於Veff上的分量將會更小。

2.誘導阻力Di實際上只是增加的那部分升力在水平方向上的分量,因此它實際上比圖2中的Di值更小;或者你可以認為圖2中的L0是被翼尖渦流幹擾後的翼型總升力,此時的誘導阻力大小將與圖2中的Di大小相等。

誘導阻力係數

NASA對誘導阻力係數的解釋如下:https://www.grc.nasa.gov/www/k-12/airplane/induced.html

在上一篇文章中我們已經知道誘導阻力公式如下:

(公式1)

誘導阻力係數的推導十分複雜,在飛行理論的學習中,我們並不需要掌握推導過程,因此這裡我們僅給出推導結果,如下:

(公式2)

公式中,λ為:展弦比。k為:機翼形狀確定的一個係數。對於非扭轉橢圓翼來說,k=1。其他機翼的k值均大於1。但事實上,無論何種機翼,我們都認為k=1,因此:

(公式3)

CDi推導過程參考連結:https://www.sciencedirect.com/topics/engineering/induced-drag

2.影響誘導阻力的因素

升力係數CL的影響

從公式3中可以清晰的看出升力係數CL對誘導阻力係數CDi的影響:當其他因素不變時,升力係數CL增加,則CDi增加。

因此在臨界迎角以內,當迎角增加時,誘導阻力增加。

例如,在水平轉彎時,由於升力是大於重力的。若此時速度不變,則必須增加升力係數CL:因此,此時的誘導阻力比水平飛行時更大。

速度的影響

在給定的質量和高度下,誘導阻力與速度的平方成反比(因為升力係數與速度的平方成反比)。因此,在巡航飛行中,高速飛行時,誘導阻力要比起飛或著陸時小得多。

(公式4)

展弦比的影響

在誘導阻力基礎篇中我們已經介紹過,展弦比越大,誘導阻力越小。

地面效應的影響

當飛機接近地面時翼尖渦流並不能完全發展,機翼離地面越近,渦流的發展就越不充分,這種現象被稱為「地面效應」

當飛機以或低於其翼展長度的一半在地面或水面上飛行時,通常會出現明顯的地面效應,此時的誘導阻力係數CDi會顯著降低,其結果是降低了飛機的誘導阻力。這主要是由於地面或水阻礙了翼尖渦的產生,並中斷了翼後下洗流的發展。因此下單翼飛機比上單翼飛機對地面效應更加敏感。

由於翼尖渦流減小或消失,因此有效迎角會增大,升力也會增加(臨界迎角以內)。又因為飛機在降落時的迎角非常接近臨界迎角,如果此時飛行員保持飛機的真實迎角不變,有效迎角的增大很可能會使飛機達到臨界迎角,則飛機將有失速危險。另外由於誘導阻力的減小,飛機的總阻力也會隨之降低,而飛機的升力又增加了,因此飛行員可能會感覺飛機在「飄」,著陸距離也會增加。

氣流的向下偏移(下洗流),由於渦流而增大,隨著地面效應而減小。這將會對俯仰穩定性和由尾部引起的力矩產生影響(我們將在飛機的縱軸穩定性中重點討論,先關注一下吧)。這裡先告訴大家,當飛機進入地面效應時,會出現一個俯仰力矩。但這種現象在T型尾翼的飛機上明顯沒有那麼明顯,因為高垂尾尾翼並不在機翼氣流的影響區域中。

由於氣流受到地面效應的影響,空速和氣壓儀的校準就不再準確。一般來說,此時靜壓被高估,因此高度和速度指標被低估。

維基百科對地面效應的解釋如下:地面效應(Wing-In-Ground effect, WIG)亦稱為地面效應(Ground effect)或翼面效應(Wing-In-Surface-Effect, WISE),是一種使飛行器誘導阻力減小,同時能獲得比空中飛行更高升阻比的流體力學效應:當運動的飛行器距離地面(或水面)很近時,整個飛行器體的上下壓力差增大,升力會陡然增加。前蘇聯就是利用這種效應,研製多款翼地效應飛行器並進行實際的測試飛行。地面效應產生的原因:地面效應產生的原因在物理學上還有爭議,一般認為地面效應是因為氣流在機翼和地面/水面成為了一個高壓氣墊而產生了更大的升力。但是風洞實驗卻同時得出數據,顯示高壓氣墊雖然存在,但是地面/水面主要作用為擾亂翼尖渦流。在沒有翼尖渦流的情況下,機翼的攻角能變得更為接近理論水平,從而使飛機更有效率。地面效應對飛機的影響:因為在同樣的速度和推力下,近地飛行產生地面效應時機體會有更大的升力。因此地面效應能有效地提升近地飛行時飛機的燃料效率。不過因為一般飛機只有在起飛或降落時會這麼接近地面,只有在這些時候能從地面效應取得好處。不過,地面效應對於飛行員來說亦需要謹慎應對。在降落時,飛機會在最後幾尺因為獲得地面效應的升力而突然上升(此情況被稱為「balloon」)。如果不懂應對措施,飛機就會在減速時突然急速提升高度,此時由於飛機的速度已經非常接近失速速度,極易演變成失速的狀態,此時,即使只是數十尺的距地高度,還是可能造成嚴重甚至致命的意外。一般而言,如果跑道夠長,飛行員就能夠採用慢慢減速來對應地面效應,另一個方法則是放棄直接降落,提升空速以獲得足夠的升力,繞一圈回來再次降落。

進入地面效應時:

翼尖渦減小

有效迎角增大

下洗流減小

升力增大

誘導阻力增大,總阻力減小

著陸距離增大

飛機將會產生一個前傾力矩,使機頭向下

高度和速度的顯示被低估,儀表數值偏小

小提示:當飛機離開地面效應時,會遇到完全相反的現象;例如,在起飛過程中,當地面影響減小或停止時,飛機將經歷機頭上升的力矩。此外,如果飛行員以非常低的速度起飛,飛機可能會在離開地面時失速(升力下降,阻力增加)。

襟翼的影響

對於相同的升力係數,進近或起飛過程中的襟翼伸展將有助於減少誘導阻力。

影響誘導阻力的因素—總結

誘導阻力:

增加,隨著升力係數的增加

增加,隨著質量的增加

減小,隨著速度的減小

減小,隨機翼展弦比的減小

減小,當受地面效應影響時

減小,隨著襟翼的伸展

3.翼展上的升力分布

下降流 W 的大小和分布不僅取決於機翼的長寬比,還取決於其平面形狀。機翼上的升力分布有幾個重要影響,特別是在失速的機翼上(具有最大有效攻角的那一部分機翼將首先失速) 。

橢圓翼

「優化翼」是將誘導阻力減小到最小的機翼。最佳的優化翼是未扭曲的橢圓翼。

如果根據機翼在翼展上的位置畫出機翼的升力分布圖,則會得到這樣一個圖:

(圖3:橢圓翼升力分布)

因此,可以說誘導阻力最小的機翼是:

機翼是橢圓型的

機翼上的升力呈矩形分布

矩型翼

在矩形翼的情況下,下洗流W在翼尖處最大。因為翼尖處有效迎角最小,升力係數也最小。

(圖4:矩型翼升力分布)

錐型翼

在錐形翼或後掠翼的情況下,除翼尖外,升力分布(根據氣流W的強度)也相對恆定。

(圖5:錐型翼升力分布)

失速性能表現上比較

橢圓翼:

在失速方面的表現最差,機翼失速時沒有告警信號,且一旦失速,是整個機翼都失速。

矩型翼:

在失速方面的表現最好,因為機翼的中間部分首先失速,所以副翼的效率在失速期間仍得以保持。

錐形翼:

由於副翼在整個機翼失速之前已經失去作用,因此錐形翼在失速方面的表現也較差。

從錐形翼的升力分布圖上也可以看出,兩側翼尖部分的升力最大,因此在飛機高速飛行時,機翼很可能存在幾何或氣動扭轉:所以可以通過減小翼尖的入射角,使機翼根部先失速,從而在接近失速時保持副翼的有效性。

4.不同阻力的相對佔比

比較:誘導阻力與寄生阻力

飛機起飛時,速度較低,為了保持足夠的升力,升力係數必須夠大,這將導致誘導阻力變大,佔總阻力的60%或更多。

在巡航中,速度較高,因此升力係數較低。此時的誘導阻力僅佔總阻力的25%左右。

(圖6:不同阻力佔比圖)

水平飛行時

(圖7:寄生阻力係數隨迎角的變化)

從上圖的曲線中可知,當迎角較低時(水平飛行狀態下),寄生阻力係數CDp變化很小,此時的CDp可以看成常數CD0。

在翼型上,總阻力是寄生阻力和誘導阻力的總和,我們可以用以下關係式表示總阻力係數:

(公式4:)

類比y=a+bx2方程,我們畫出公式4的關係圖,如下:

●(圖8:升力係數與總阻力係數的關係)

提示

試著壓縮圖8的橫坐標CDt軸,然後只觀察上半部分,就可以得到極曲線的圖。

阻力隨著速度變化的規律

我們已經知道,寄生阻力隨速度的增大而增大,與1/V2呈函數關係(公式1、3、4);誘導阻力隨速度的增大而減小,與V2呈函數關係。因此我們可以分別畫出寄生阻力及誘導阻力與速度的關係。

再根據:總阻力=寄生阻力+誘導阻力

我們可以畫出這樣一張圖:

(圖9:阻力隨速度變化規律)

由圖可知:當寄生阻力與誘導阻力相等時總阻力最小,同時這一點對應的升阻比也最大(VL/Dmax=VMinimum Drag)。

質量的影響

(圖10:速度一定時,總阻力隨質量的變化關係)

(圖11:速度一定時,誘導阻力隨質量的變化關係)

在一個恆定的速度下,隨著質量的增加,誘導阻力增加,而寄生阻力保持不變。

當質量增加時,代表總阻力的曲線將向上移動(換句話說,對於相同的速度會有更多的阻力),特別是在低速時這種現象尤為明顯。這是因為,在高速下,誘導阻力佔總阻力的比例很小。

小筆記

Vs和VL/D max(或VMD)都隨質量的增加而增加。

5.減小誘導阻力的方法

減小誘導阻力可以節省燃油的消耗,減小翼尖渦流有助於縮短飛機之間的間隔。飛機製造商可以改變展弦比或者改變翼尖的形狀,以使氣流儘可能少的產生阻力。

機翼展弦比

雖然誘導阻力係數與展弦比成反比關係,但是也不能為了減小誘導阻力而過分的增大展弦比,因為展弦比過高也會帶來缺點:

根部的機翼彎矩很高(機翼比較容易彎曲)。

會導致飛機橫滾時的阻尼增加,則橫滾速率會降低。

在高展弦比下,「高速」阻力會更大。

當接近地面時滾轉,機翼與地面之間的間距就會減小,這增加了機翼觸地的危險。

優化翼尖翼型

誘導阻力的起因是由於存在翼尖渦流,因此減小誘導阻力顯然需要對翼尖進行優化。

常用的優化翼尖的方法有兩種:翼尖油箱和翼尖小翼。

翼尖油箱有兩個優點:

第一,它可以抵消翼根的彎矩,翼梁上的重量分配更均勻。

第二,它們將渦流向上移動。這減小了渦流對機翼的影響,下洗流的量也因此減小,最終誘導阻力降低。

翼尖油箱常用於翼尖渦流不是很大的飛機,因此常見於一些小型飛機上,對於民航客機一般使用翼尖小翼。

翼尖小翼:其主要工作原理是幹擾翼尖渦流的發展。一些形狀合適的翼尖小翼還能提供一個較小的、向前的推力。

END

相關焦點

  • 飛行原理—誘導阻力1
    誘導迎角:如果一個非扭轉且展弦比無限大的機翼其迎角為αλ=∞,對應的升力係數為CL。現在讓我們以展弦比為λ的真實機翼為例:展弦比λ=∞的機翼,其CL對應的迎角αλ=∞增加φi時,就可以獲得與真實機翼αλ相同的升力係數,那麼增加的這個角φi就叫做誘導迎角。
  • 飛行一般知識講解:誘導阻力是怎樣產生的?
    誘導阻力是怎樣產生的呢?
  • 漲姿勢 葉片的誘導阻力和翼尖小翼
    這還要從飛機的「誘導阻力」(induced drag)和「翼尖小翼」(winglet或wingtip)說起。  飛機在飛行過程中,機翼的上下翼面會形成壓力差,形成升力使飛機飛行。由於下翼面的氣壓高於上翼面的氣壓,這使得下翼面處的氣流都想往上跑來平衡壓差,但是前後都在吹風,它跑不過去,怎麼辦呢?它就從側面,也就是沿著飛機的機翼(展向)跑,從翼尖那裡翻上去。
  • 民用客機知識之一:誘導阻力
    誘導阻力作者:上海飛機設計研究院高級工程師楊小權博士
  • 飛行原理—減升裝置
    1.原理註:在國內的一些教材或資料上也把擾流板稱為減速板。本文綜合國內外教材與網絡資料,將二者區分開來,上下表面都有的稱為減速板,僅存在於上表面的稱為擾流板。在飛行中使用時,減升裝置被用來降低速度(比如進近階段)或增加下降率與下降角。減速板位於機翼的上下表面,僅僅增加阻力;擾流板僅位於機翼上表面,不僅增加阻力,還減小了升力。另外這兩種裝置都增加了失速速度,減小了升阻比。
  • 誘導阻力到底是mà?
    那麼翼尖小翼其實就是阻止展向上的氣流流動,從而減小渦流的強度。註:我不是知識的生產者,我只是知識的搬運工。
  • 飛行原理——增升裝置
    在上兩篇關於誘導阻力的文章中,我們已經知道飛機的機翼形狀被優化為更加適合巡航狀態。這就導致飛機機翼在起飛和著陸等狀態時使用效率不高。因此有必要對機翼進行改裝,以使其儘可能高效地適應起飛著陸等飛行階段。這就是為什麼製造商開發了增升裝置,以來提高起飛和著陸時的升力。關注微信公眾號:飛行大家談,可以看帶有增升裝置視頻展示的文章。
  • 紙飛機的飛行原理
    | 紙飛機不止是玩物,也是人類探索飛行原理的實驗樣本。紙飛機的起源地被業界所能接受的推測是在中國,由於四大發明之一的紙為製作紙飛機提供了材料基礎,但能追溯到年代的紙飛機是西方在1909年製作。現代第一架實用意義的紙飛機是由約翰·K·諾斯羅普在1930年所製作的,他用紙飛機模擬測試來發現真實飛機的飛行原理。紙飛機的飛行是基於什麼理論呢?接下來我們首先對紙飛機進行受力分析。
  • 飛碟工作原理及鳥類飛行原理淺析
    今天,猛一醒來,我忽然想明白了一件事,就是鳥兒飛行的原始原理。為什麼說它是原始的原理呢?因為,鳥兒的飛行原理是天生的,大自然進化的,最純樸最簡單的飛行原理。我們都知道,鳥兒左右各有一2翅膀,後面還有個尾巴上也長毛,另外還有一雙腳,可能絕大部份研究鳥類飛行的物理專家前輩們都只注意到了鳥類的雙翼,藉助雙翼拍打空氣,產生反作用力,一則可以利用這股反作用力讓自己升空,二則可以控制方向,我們100多年的飛機製造史就是利用的這一原理。
  • 飛行原理篇:一份基礎地面飛行原理課件
    飛機騰空的原理"四原力"好像是哪個搖滾樂團的名字?不是啦。這些力量,指的是飛機航行時機身所受到的作用力。飛機一旦起飛,這四種基本作用力就會如影相隨:升力(lift)、重力(weight)、推力(thrust)與阻力(drag)。
  • 汽車的空氣阻力有哪幾種?減小空氣阻力的方法有哪些?
    所謂的汽車空氣阻力,是指汽車在行駛時受到的空氣作用在行駛方向上的分力,由於它會阻礙汽車的行駛,故稱為空氣阻力,它與滾動阻力、加速阻力和坡路阻力並稱為汽車的四大阻力。根據產生原因和作用機理的不同,空氣阻力可以分為壓力阻力、誘導阻力、幹擾阻力、內循環阻力和摩擦阻力這幾種。
  • 炮彈飛行時為何必須依賴空氣阻力?這裡閃耀著唯物辯證法的光輝!
    而是空氣阻力沿彈丸的速度方向和垂直於速度方向的方向產生了分量,這兩個分量,便是切向阻力和升力。升力和空氣阻力的大小一般是由彈形,飛行速度,空氣密度函數和升力係數等因素共同決定。當攻角較小時,升力係數和攻角呈近似線性關係,很顯然,當攻角為零時,空氣阻力是無法提供升力的。
  • 直升機的飛行原理——竹蜻蜓
    直升機的飛行原理——竹蜻蜓上個世紀70年代及其以前出生的人,小時候都玩過竹蜻蜓。
  • IPTG誘導原理
    IPTG(異丙基硫代半乳糖苷,Isopropyl β-D-Thiogalactoside):IPTG是β–半乳糖苷酶的活性誘導物質,是一種作用極強的誘導劑
  • 汽車行駛時的空氣阻力是如何產生的?哪些因素會影響空氣阻力?
    汽車在行駛中會受到滾動阻力、空氣阻力、坡路阻力以及加速阻力等各種阻力的作用,其中的空氣阻力指汽車行駛時受到的空氣作用力在行駛方向上的分力。空氣阻力是一個變量,它的大小其與車速成正比,車速越快空氣阻力越大。
  • 科普| 什麼是空氣阻力?
    對比賽中的自行車運動員以及飛行中的飛機和行駛中的汽車來說,空氣阻力是一個不受歡迎的力。空氣阻力減緩了他們的運動速度。、誘導阻力、摩擦阻力、幹涉阻力和內流阻力組成。2、燃油經濟性2、減速板在飛機上通常在機身或機翼上有2~4塊減速板,在降落或其他需要增加阻力的時候,由液壓作動力使減速板開啟一個角度,增加飛機的迎風面積並破壞飛機流線形,對空氣形成增阻和擾流的作用
  • 科學家破解的幾種UFO飛行原理,說難也不難!
    不過科學家還是給出了幾種可能的飛行原理。 2、電磁力動力理論 法國飛碟研究機構GEPAN曾以MHD(Magnetohydmdynamics)的觀點來解釋飛碟飛行原理,稱之為「MHD空氣動力學」。 先讓飛碟機體上的超導線圈產生強大磁場。機體上方裝有可以發生等離子現象的裝備。
  • 用等離子體流動技術減少空氣阻力,讓高鐵跑得更快
    列車運行過程中所受阻力不可避免,主要包括:軸承阻力、滾動阻力、滑動阻力、衝擊和振動阻力、空氣阻力。其中,空氣阻力的大小與列車運行速度近似成二次方關係。當列車運行速度為200km/h時,空氣阻力約佔總阻力的70%;當列車運行速度為500km/h時,空氣阻力約佔總阻力的90%。隨著列車運行速度的不斷提高,氣動阻力所帶來的影響遠超其他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