誘導阻力
作者:上海飛機設計研究院高級工程師楊小權博士
編者:本周開始我們進行民用客機知識講座,力爭從非專業的角度解讀民用客機專業知識。計算流體力學微信公眾號可以為您提供一個與大家進行交流的平臺,歡迎大家積極關注,希望計算流體力學公眾號給您帶來收益。如果您有感興趣的話題可以投稿,平臺可為您開設專欄。投稿郵箱:yangxiaoquan@comac.cc
1894年,蘭徹斯特發展了升力渦流理論,但是由於其著作語言晦澀難懂和缺乏嚴格的數學推導,其理論沒有被人們接受。最後,普蘭特爾創立了一套純數學理論,表明誘導阻力係數和升力係數的平方成正比,和展弦比成反比。他還表明,對於給定的展弦比,如果沿翼展方向的升力分布曲線是橢圓形,則誘導阻力最小。這是一重大的突破,但是由於當時的誘導阻力只佔整個飛機阻力的5%,蘭徹斯特和普蘭特爾關於大展弦比機翼的論點被人們忽略了。後來,蘭徹斯特-普蘭特爾渦流理論逐漸被人們接受,最初是在德國,用於海因克爾公司的He70飛機上,之後,才在美國和英國得到廣泛應用。
註:蘭徹斯特,F.W.(Frederick William Lanchester 1868~1946) 英國工程師、流體力學家和運籌學家,英國汽車與航空工程先驅者。1868年10月23日生於倫敦,1946年3月8日卒於伯明罕。1891年畢業於哈特利大學學院(今南安普頓大學)和國立理科學院後,到伯明罕從事燃氣機技術工作。1896年製成英國第一輛汽車,後經改進並發展而成批生產。1909年起他擔任英國家航空顧問委員會成員。
圖1 誘導阻力
如圖1所示,由於上下翼面之間存在壓力差,空氣趨向於圍繞翼尖流動。由於這種現象在整個翼展向範圍內發生,每個機翼上旋轉氣流的渦面離開後緣後,形成兩個大渦。這樣就在機翼之後誘導出下洗流,減少了機翼的有效迎角,並將升力矢量向後偏轉。誘導阻力可以看作是升力矢量的向後分量。
利用大展弦比機翼的空氣動力學優勢,法國人莫裡斯-於雷爾(Maurice Hurel)在20世紀50年代初設計製造了於雷爾-杜波依斯(Hurel-Dubois)系列飛機。但是這一系列飛機沒有進入民用運輸機市場,只生產了10架,其中8加被法國國家地理研究所作為航測飛機使用。這種機翼後來經過改進,被肖特兄弟飛機製造公司用於「空中貨車」(Skyyan)飛機(圖2)。
於雷爾-杜波依斯飛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