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解鋁節能神器——可攜式槽前過熱度即時測量儀研製成功

2021-01-21 全國能源信息平臺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

近日,一種名為可攜式槽前過熱度即時測量儀的電解鋁節能神器研製成功。該測量儀是北京核心動力科技有限公司經過多年努力,在原初晶溫度測量設備基礎上研製的,適用於電解槽前使用的在線測量設備。該設備一改從前業內沒有即時、便捷、快速、低成本、方便使用的電解槽前過熱度測量設備的窘態,使簡單測量電解質「三度」(電解質溫度、初晶溫度和過熱度)成為可能,僅需一套手持設備就能使電解鋁廠一年節省成本近千萬元,為企業創造較大經濟效益。 在電解鋁生產過程中,過熱度是衡量電解槽狀態的重要參數,過熱度則為電解槽溫度與初晶溫度的差值,而初晶溫度是電解質初始結晶溫度。在電解鋁生產過程中,過熱度偏低會影響電解質的流動性,偏高會增大能耗,即時掌握單槽過熱度,對電解鋁至關重要。因此,過熱度是電解鋁槽精細化控制的關鍵參數,對企業節能降耗、降低成本,提高市場競爭力具有重要意義。 在電解鋁生產成本中,電費約佔成本的一半,控制過熱度在10千瓦時左右,是電解鋁生產過程中電耗的最佳狀態。目前電解鋁行業的過熱度控制水平參差不齊,由於此前沒有有效的日常測量手段,在電解生產過程中,主要依靠人工經驗來判斷過熱度是否合適,因此,有些企業生產中的過熱度在20℃以上,甚至超過40℃。而每降低過熱度5℃,就可以提高電流效率3%~4%,節省電能2%,噸鋁節電幾十元。 北京核心動力公司生產的可攜式槽前過熱度測量儀採用多傳感器測量手段,通過各種算法並舉、大數據建模、數字濾波抗幹擾技術、相似度比對等措施,達到測量初晶溫度特徵點(初晶溫度)、測量電解質溫度(槽溫)和計算出過熱度的目的。該測量儀使用無線數據連接模式,避免了通常連接方式在電解現場不可靠的情況出現,採用工業手持電腦,使測量儀能夠實時記錄並保存測量數據,且歷史數據可導出,方便各企業建立槽溫管理資料庫。同時,該測量儀還具備掃描(二維碼或條形碼)識別槽號、在線升級和在線診斷等功能,還可根據使用需求進一步拓展功能。此外,可攜式槽前過熱度即時測量儀使用過程和測量電解槽溫度時一樣簡單,其測量探頭可重複使用,與普通測溫熱電偶結構相似,測量一次不到2分鐘,不僅是電解鋁生產中的好幫手,還為企業節能降耗帶來了巨大空間。 (韓偉)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轉載自中國有色網,所發內容不代表本平臺立場。全國能源信息平臺聯繫電話:010-65367702,郵箱:hz@people-energy.com.cn,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金臺西路2號人民日報社

相關焦點

  • 微米波段紅外天光背景測量儀研製成功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近代物理系核探測與核電子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王堅課題組經過兩年攻關,攻克了微弱信號檢測、高增益靈敏放大、暗流及背景噪聲抑制、高真空低溫封裝、高精度數字鎖相放大等關鍵技術,成功研製出2.5~5微米波段紅外天光背景測量儀。相關成果日前發表在《天文望遠鏡儀器和系統雜誌》上。紅外觀測是天文研究的重要手段。
  • 我首臺紅外天光背景測量儀研製成功
    原標題:我首臺紅外天光背景測量儀研製成功 記者8月23日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近代物理系「核探測與核電子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王堅課題組經過兩年的攻關,攻克了紅外觀測微弱信號檢測、高增益靈敏放大、暗流及背景噪聲抑制、高真空低溫封裝、高精度數字鎖相放大等關鍵技術,成功地研製出紅外光譜掃描的天光背景測量裝置。
  • 我國首臺紅外天光背景測量儀研製成功
    記者23日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近代物理系「核探測與核電子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王堅課題組經過兩年的攻關,攻克了紅外觀測微弱信號檢測、高增益靈敏放大、暗流及背景噪聲抑制、高真空低溫封裝、高精度數字鎖相放大等關鍵技術,成功地研製出紅外光譜掃描的天光背景測量裝置。相關成果日前發表在該領域知名期刊《JATIS》上,同時申請專利並獲得授權。
  • 使用過熱蒸汽真的節能嗎?
    針對這個問題,孚雷德願與大家進行如下分享:過熱蒸汽傳熱係數極低 過熱蒸汽放熱過程分釋放顯熱和潛熱兩個階段。相比釋放潛熱,釋放顯熱耗時長,釋放熱能少。而且,在換熱器表面的過熱蒸汽釋放熱量降溫時,遠離換熱表面的過熱蒸汽很難釋放熱能,這是因為過熱蒸汽與空氣一樣,導熱係數很低。因此,過熱蒸汽的傳熱係數遠小於飽和蒸汽。
  • 中國首臺紅外天光背景測量儀研製成功
    IT之家8月24日消息 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由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近代物理系 「核探測與核電子學國家重點實驗室」 王堅課題組帶領的光電探測技術團隊經過兩年的攻關,根據 InSb 探測器在 2.5-5um 波段上高響應的性能,利用線性可變濾波片在此波段線性可變的特點完成了此波段上連續掃描觀測的紅外天光背景測量儀
  • 中科大團隊兩年攻關:成功研製首臺紅外天光背景測量儀
    記者8月23日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近代物理系「核探測與核電子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王堅課題組經過兩年的攻關,攻克了紅外觀測微弱信號檢測、高增益靈敏放大、暗流及背景噪聲抑制、高真空低溫封裝、高精度數字鎖相放大等關鍵技術,成功地研製出紅外光譜掃描的天光背景測量裝置。相關成果日前發表在該領域知名期刊《JATIS》上,同時申請專利並獲得授權。
  • 中科大團隊兩年攻關:成功研製首臺紅外天光背景測量儀
    記者8月23日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近代物理系「核探測與核電子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王堅課題組經過兩年的攻關,攻克了紅外觀測微弱信號檢測、高增益靈敏放大、暗流及背景噪聲抑制、高真空低溫封裝、高精度數字鎖相放大等關鍵技術,成功地研製出紅外光譜掃描的天光背景測量裝置。
  • 我國首臺紅外天光背景測量儀研製成功
    記者23日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近代物理系「核探測與核電子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王堅課題組經過兩年的攻關,攻克了紅外觀測微弱信號檢測、高增益靈敏放大、暗流及背景噪聲抑制、高真空低溫封裝、高精度數字鎖相放大等關鍵技術,成功地研製出紅外光譜掃描的天光背景測量裝置。
  • 我首臺紅外天光背景測量儀研製成功
    科技日報合肥8月23日電 (記者吳長鋒)記者23日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近代物理系「核探測與核電子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王堅課題組經過兩年的攻關,攻克了紅外觀測微弱信號檢測、高增益靈敏放大、暗流及背景噪聲抑制、高真空低溫封裝、高精度數字鎖相放大等關鍵技術,成功地研製出紅外光譜掃描的天光背景測量裝置。
  • 我國成功研製小型可攜式CPT原子鐘—新聞—科學網
    近日,記者從航天科工203所獲悉,該所研製出了基於相干布居囚禁的量子頻標小型可攜式CPT原子鐘,體積約半個煙盒大小。
  • 2.5-5um波段紅外天光背景測量儀研製成功
    近期我國多項大型光學紅外天文觀測設備項目獲得天文界支持,為了保證這些大型設備建設成功後,順利高效地開展紅外觀測儀器的研製和紅外天文的觀測研究,必須對相關候選站址進行紅外天光背景的測量。在紅外波段的天光背景輻射強度很大程度上限制著紅外望遠鏡及其他觀測設備的一些重要性能,如巡天深度、能夠觀測的極限星等、天文成像系統曝光時間等。
  • SCY-KN新型智能自動纖維取向度測量儀問世
    「長期以來,相關機構只能通過手工操作的方式測試纖維的取向度和模量,這種方式耗費人工時間長,又容易產生人工操作誤差,研發智能化自動纖維取向度和模量測量儀替代現有的手工操作,提高測試效率和測量精度,顯得尤其迫切。」楊定海說道。
  • 藻類含量測量儀的設計與實現
    本文採用正弦調製、高速USB數據採集卡和離散信號軟體處理的儀器方案,基於葉綠素螢光效應,完成了藻類含量測量儀的設計與實現。儀器通過數字正弦信號發生器和LED電流驅動器,產生正弦變化的電流驅動超高亮LED,從而實現了對螢光激發光的正弦調製;通過高速USB數據採集卡進行信號採集,然後通過離散互相關運算實現了軟體對信號的處理。
  • 中國自主研製的DIMM在南極泰山站成功進行視寧度測量
    近日從中國第30次南極考察隊內陸隊傳來好消息,由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南京天文光學技術研究所自主研製的南極視寧度監測儀DIMM在南極泰山站於2014年這是中國繼在南極崑崙站實現視寧度測量之後,成功實現了南極泰山站的白天視寧度測量,為南極天文的發展提供重要的基礎數據。   大氣視寧度是描述望遠鏡星像的不規則運動和彌散的物理量,會影響望遠鏡的實際分辨能力。
  • 同軸度測量儀_津上科技
    同軸度測量儀,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同軸度檢測工裝,屬於軸類零件檢測技術領域。背景技術:電機損壞以後,電機軸承損壞或者負載端過載導致電機損壞,會使軸負載端發生跳動,電機的轉子軸為細長軸,電機發生損壞時,有時會破壞轉子軸同軸度,導致電機無法正常工作。電機維修通常需要專用工具,需要電機專業維修中心進行檢測和維修處理,成本非常高。
  • 中國研發世界最先進高鐵牽引技術 被稱節能神器
    原標題:中國研發世界最先進高鐵牽引技術 被稱節能神器   2013年12月,株洲所成功開發出可用於時速500公裡高鐵動車的電機,2014年10月在青島四方股份公司成功裝車考核。   「順利的話,中國高鐵很快就能全面用上永磁牽引系統,不僅更節能,也更穩定,更安全。」李益豐稱。
  • 開學「神器」來了!紅外體溫測量儀正式入駐長沙學校
    今天,經技術人員安裝、調試,紅外體溫測量儀在長沙市長郡湘府中學正式投入使用。與此同時,長沙外國語學校、長沙麓山國際實驗小學、長雅中學等學校均添置了這款開學必備「神器」。一大早,長郡湘府中學副校長賀建軍帶領工作人員對這套紅外體溫測量儀進行了模擬檢測。將測溫儀接入電腦進行配置,即可同時對幾名過檢人員進行體溫檢測,如被檢者體溫超過預設溫度,則會報警提醒值守人員進行進一步處理。
  • 航天科工集團203所研製出可攜式CPT原子鐘
    可攜式原子鐘在自主導航、裝備測控和水下導航等領域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對國防建設具有重要意義。請關注今日的《解放軍報》——日前,航天科工集團203所研製出小型可攜式CPT原子鐘,它的體積約半個煙盒大小,功耗約1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