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長果桑的扦插繁殖及田間高效栽培技術
臺灣長果桑,又名超級果桑、紫金蜜桑,是水果形的桑樹品種。臺灣長果桑是由臺灣專家將大果桑和其他幾種野生長果桑經幾次授粉後改良而成的優良品種,具有品質優、抗病性強、產量和開發價值高的特點,深受廣大種植戶的喜愛。臺灣長果桑喜光喜溫,能耐-2℃~40℃的溫度範圍,對氣候條件、土壤條件要求不高,在我國大部分省份均可種植 。臺灣長果桑含有豐富的糖類、有機酸、脂類、維生素、花青素、礦物質等,具有調節免疫、促進造血細胞生長、清虛熱、降血糖、降血脂、抗誘變、護肝養腎、利水消腫、安神解酒、延緩衰老等功效 。
臺灣長果桑果實長 8~12cm ,最長可達 20cm ,單果重達20g ,豐產期高產單株產量可達100kg 以上,定植第2年每667m2 產量可達2 000kg 以上,每年可採3~4批,且採果時間長,周年供應鮮果,既可鮮食,也可加工成果醬、果酒、果醋、果汁、果乾等系列產品,深受消費者的喜愛 。臺灣長果桑種植管理簡單,投產快,經濟效益較高,種植面積正逐年增長。
1 扦插繁殖技術
桑樹的繁殖方法主要分為有性繁殖和無性繁殖2種。有性繁殖就是直接播種育成實生苗,又稱實播法;無性繁殖主要用桑樹枝條進行壓條、扦插、嫁接或用組織培養法繁殖苗木。生產上,桑樹通常採用扦插法進行繁殖,該方法既簡便又實惠 。
1.1 插穗選擇
每年3月至4月初選取生長健壯、無病蟲害的半木質化的枝條作為插穗,枝條剪成10~15cm 長的插穗,插穗上預留2~3個飽滿且無損傷芽和1~2片無病蟲害的葉片,每個葉片保留1 / 3~1 / 2葉面積。插穗下切口要削成斜面,切口要求平滑 。
1.2 插穗處理
剪好的插穗可用70%甲基託布津800倍浸泡10min進行殺菌消毒,之後再把生根部位放入50mg· L -1 的 ABT生根粉溶液中浸泡, 1min後撈出晾乾,準備扦插。
1.3 扦插管理
扦插一般採用營養袋,採用營養袋有利於提高種植的成活率。選用泥炭土或細土有機肥拌沙作為基質,插穗直接扦插在營養袋中,扦插深度達插穗長的2/ 3 ,扦插完用水澆透,搭蓋小拱膜進行防雨和保溫,要避免直接日曬或採用遮陰處理。根據天氣情況,定期進行澆水,整個過程要保持土壤溼潤,一般插後20~30d即可髮根。長根發芽後,可用0.5%的尿素水進行追肥,同時用70%甲基託布津500倍溶液防治病蟲害1~2次。天氣變暖後,可掀去小拱膜,做好水肥管理和病蟲害防治,翌年春季可移入田間種植。
2 田間栽培技術
2.1 田塊選擇
臺灣長果桑對土壤和氣候要求不高,因此在國內大部分地區都可種植。但土層深厚、地力肥沃、排灌方便的土塊,更適合臺灣長果桑的生長。為了提高臺灣長果桑的品質和風味,果園應儘可能選擇在遠離公路、養殖區及其他汙染源的地方,以避免灰塵、異味等汙染桑果。
2.2 種植密度
臺灣長果桑在不同地塊種植,應採用不同的種植密度。在 平 原 肥 沃 地,定 植 株 行 距 通 常 採 用2m×3m 進行種植,每667m2 栽約110 株;在貧薄地、山坡地、丘陵地等株行距可適當窄些,通常採用1.5m×2.0m 的規格進行種植,每667m2 栽約220 株。定植 溝可挖深 50cm 、寬 50cm ,每667m2 用土雜肥 1 000~1 500kg 或有機肥 500~800kg 與複合肥50kg混合均勻,施入溝中並與土層混合,回填土層25cm ,種上臺灣長果桑植株,覆土踩實後速澆定根水,葉片較多的植株可適當剪去葉片,減少蒸騰作用,乾旱地塊要注意保持水分供給,以保證植株成活。
2.3 田間管理
2.3.1 施肥管理 臺灣長果桑移栽成活後每隔1~2個月,每667m2 可施用20kg 尿素或複合肥進行追肥,直到來年春季開始掛果。以後每年春季掛果生產前,可在植株四周進行開溝,每667m2 施用畜禽糞500~800kg 或有機肥300~500kg 和複合肥50kg,用肥量可逐年增加,以促進臺灣長果桑花芽分化和保證植株的營養需要;在每次始花期至幼果期,可用0.5%~1%磷酸二氫鉀等葉面肥進行噴施,以提高果實甜度,促進果實早熟;在每茬桑果採收結束後應進行施肥,每667m2 可施速效肥或尿素30~40kg 促其花芽萌發生長,為下一茬臺灣長果桑豐產創造條件。
2.3.2 病蟲害防治 桑樹的常規病害主要是菌核病和白粉病等,但臺灣長果桑在福建省種植卻表現出高抗,因此不需要進行專門防治。在蟲害方面發生也較少,主要有紅蜘蛛等,如有少量發生,可採用低殘毒農藥進行防治,但要避開果實採收期。同時,還要做好桑園清園工作,在每茬桑果採收後,結合修剪工作,及時清理枯枝落葉和雜草,保持果園通風透氣,防止田間積水,減輕病蟲害發生危害程度。
2.3.3 樹體修剪
(1 )培養樹體。當年定植後,植株長到距地面30~40cm 處截斷主幹,以促進側梢生長,按照側梢的分布方向,一般留新梢5~6個,待新梢長至20~30cm 時,掐去頂心,促分枝。定植當年以養樹為主,形成樹體,一般應少修剪,不宜促其大量結果,保持樹體健壯,為來年掛果打下基礎。
(2 )摘心。第2年春季,臺灣長果桑便可開始掛果。掛果後要及時進行摘心,摘心的目的是抑制新梢旺長,促進生殖生長,增加結果母枝,提高結果量,提升結果品質;摘心還可增強園內通風透光,防治病蟲害發生。主要對營養生長旺盛的桑樹枝條 (20cm 以上的新芽)進行摘心,一般留5~6葉左右。每茬長果都必須進行摘心,一年摘心3~4次。
(3 )修剪。臺灣長果桑一般一年可採3~4批果,多的可達5~6批。為了提高臺灣長果桑的產量,每採完一茬果後要及時進行修剪。具體做法是用修剪刀立即短截結果母枝,留芽 2~3 個,促其萌發下一茬結果母枝,並及時疏去過密的細、弱枝,保證結果母枝萌發。
2.4 採收
當臺灣長果桑由綠色轉紅色時即可採收上市,由於果實容易損傷,應輕拿輕放,可用小塑料盒分裝,再用紙箱包裝運輸市場銷售。桑果保質期較短,在運輸過程中需冷藏保鮮。
2.5 加工
2.5.1 桑葚加工 長果桑除了鮮食外,還可以進行深加工,果實可加工成果桑酒、果桑汁、果桑膏等產品 。
2.5.2 桑葉加工 桑葉富含硫胺素、胡蘿蔔素、亞油酸、脫皮激素及超氧化物歧化酶 ( SOD )等,其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 )能降低大腦和脊髓中的脂褐質,清除老年斑、抗氧化、抗衰老的功效,具有清肺明目、疏風散熱、清肺潤燥等功效。在生產上,可以利用修剪及摘心下來的葉片加工成桑葉茶,桑葉茶口感好,具有較好的保健作用,深受廣大消費者的喜愛,具有較好的市場前景。
2.5.3 桑枝加工 桑枝含有鞣質、桑素、桑色素、葡萄糖、楊樹寧、桑酮等,味苦,性辛,歸肝經,具有祛風溼、利關節、行水和通絡等功效,對手足麻木、偏癱、水氣腳氣、高血壓病等有一定的療效。生產上,可利用臺灣長果桑修剪下來的枝條進行開發,加工作為醫學藥用、藥膳食材。
2.5.4 桑皮加工 桑白皮為雙子葉植物桑科桑除去栓皮後的乾燥根皮,其性味甘寒,歸肺脾經,桑白皮具有瀉肺平喘、行水消腫的功效,主治肺熱喘咳、尿少水腫、面目肌膚腫脹等功效,還具有降壓、抗炎、抗癌等多種現代藥理活性。生產上,常利用修剪下來的老枝條進行剝皮,製作成中藥。